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自从猪肉“身价暴涨”

付钱还分全款或首付

有网友感慨

吃得起猪肉的这得是什么家庭条件啊?

万万没想到

努力赚钱吃上一口猪肉

成了我们的梦想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如果说

顺德旧时还有“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这得羡慕死多少人啊!

广东素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美誉,

顺德的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

解放前的顺德,各村各乡大小祠堂逾万间,

祠堂满布,盛极一时!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顺德全区仍有476座完整的祠堂建筑,这些祠堂承载着顺德历史和文化底蕴。(顺德区农业局供图)

顺德祠堂旧时就有“太公分猪肉”习俗

大意是“公家分的东西,人人有份”!

那么真系人人有份?

其实我们都被这句话给骗了!

太公还是偏心的!

“太公分猪肉”俗语由来话你知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太公分猪肉”是指过去宗族“扫祖墓后”,祠堂例分胙肉(多为烧肉)。有首《顺德美食竹枝词》记述了“太公(族长)分猪肉”的民俗:“挂彩披红祭祖回,祠堂齐供金猪肥。太公含笑挥霜刃,分与儿孙沐远晖。”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显然,分猪肉的用意在于让儿孙后代分沾祖宗德泽,牢记祖恩,激励子孙延绵祖脉,光宗耀祖。分胙肉仅限于宗族内进行,只有男丁才有此资格,女人是没有份的。

分胙肉是宗族祭祀仪式中很严肃的事情,常被记入族谱中。例如马岗彭氏族谱就有“花灯会正月初十分肉三份”的记载。胙肉的开支由宗族祖偿(该祠堂产业的收入,产业多由族人死后捐出)支付。

宗族越“有钱”,分猪肉越多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分猪肉的次数和数量因各宗族的财力大小而异。现以大良龙氏为例加以记述。

龙氏由于财雄势大,历代功名显赫,素有“龙罗二姓响叮当”之说,所以太公分猪肉不局限于每年春秋二祭。龙氏南房总祠在大良花基,二祠在“对面海”(鉴江西岸),三祠在碧鉴路大石街,四祠在大良下基巷。分猪肉时,四间祠堂依次进行。

正月初一、初二,“开灯”(正月十一)、“团灯”(正月十六)分两次烧肉、年桔、慈菇。二月初二土地诞,例分烧肉和包子。

清明分烧肉、大油煎、大饱(内有猪肉、五仁、椰丝、芝麻、榄仁等甜馅),去拜山的“兄弟”每人可多分一份。

端午节分烧肉;中秋节每人分到一份烧肉,一个月饼;重阳节分到烧肉、生果;冬至分烧肉和有枝有叶的靓桔等。

领头金猪迎娶媳妇,年长者实现“猪肉自由”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一般在传统节日的当天,到祠堂领取胙肉,逾期可持水红色的猪肉单到肉店领取,起初猪肉单有效期为三年,后来逐渐缩短。有的人家将多份猪肉单存起来,领一只头部簪有金花的金猪,于迎媳妇时用。

一般来说,每个龙氏兄弟每次可分到一份胙肉(重约半斤)。考取功名或获得学位(俗称“摩登功名”)的可多分若干份“功名肉”(有的可多分数十份)。满60岁者可多分一份“寿肉”,满70岁者多分两份,满80岁者多分3份.....

如今祭祖选烧乳猪,寓意“红皮赤壮”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旧时太公分猪肉,真系人人有份?我们都被骗了…


建国以后,以族姓集体祭祖的旧俗被废除,改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扫墓活动,因此过往的大金猪改为烧乳猪乃至小小乳猪。有长寿老人在堂的大家庭,仍延续着“太公分猪肉”的传统。

听老人家说,如今清明祭祖都挑选烧猪作为祭品,有着“红皮赤壮”的寓意,希望祖先保佑子孙们健健康康、猪肥屋润。

现在你们家还有“太公分猪肉”的传统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