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记者战疫:白天采晚上写,写到阳光照在电脑上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作为一名电力记者,投入这场战争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他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武器,向社会讲述抗击疫情保电的国网故事。

激情满怀战“疫”50天,深夜写稿写到太阳照在电脑上

匆匆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战“疫”开始的第一天就好像昨天。

1月23日,余健兵带着妻儿回老家过年,因村里信号不好,得知武汉即将因疫情封城已是夜里十点半,部门主任下午发给他的微信也是晚上才收到——安排他1月24日撰写报道供电公司疫情防控保电的新闻稿件。

电力记者战疫:白天采晚上写,写到阳光照在电脑上

这就像战争开始的号角。初春的夜变得沉寂,新年的气息淡去,与之而来的是空气中难以忽略的压抑。

1月28日,交通封控,从老家孝昌白沙逆行回到孝感,犹如历尽千山万壑。

1月29日,他所在的小区因有确诊患者而被封闭管理。在确定自身健康的情况下,申请单位开具证明,每天凭证明出入小区,返回工作岗位。

工作岗位就是战斗岗位。

电力记者战疫:白天采晚上写,写到阳光照在电脑上

2月3日,余健兵得知安陆市政府在建设“小汤山”医院,40多名供电人员正加班加点架设供电线路,主动请缨。然而,去往前线的路困难重重。从孝感到安陆60公里,1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却足足开了2个小时才到达现场。路上经历了10次体温检查。每次面对交警的提问,他和主任说的最多的还是那句话:“我们是党员,必须在一线……”

抵达现场,近距离采访一线保电人员,感受到一线的紧迫气息,更是从心底里的震撼。

为了给建设中的“小汤山”医院尽快提供电源,供电员工连续工作六天,党员带头冲、青年抢着干。所有人都不知疲倦只为了“早一分通电,病患多一份生机”这一个信念。

这默默负重前行的一线保电人员,更让他坚定信念加入到他们中去。“那就是我的战友,而我的使命便是传递这种精神。”

深夜剪辑视频、整理图片、撰写稿件,敲下最后一个句号。

再把这些传给相关媒体后,太阳已照射在电脑桌前。

一整夜的辛劳换来的是安陆市供电公司一线员工保电工作分别在主流媒体刊发,网友点击量分别达到40多万。随后,在行业内媒体刊发,安陆市供电公司得到国网公司党组点名表扬。该公司成为省公司第一批抗疫情保供电先进集体。

前线的英雄为人所知,一夜的付出便有所值。

电力记者战疫:白天采晚上写,写到阳光照在电脑上

一夜未睡,脚下就像踩着棉花。2月4日,余健兵紧接着随主任赶赴孝感中心医院重庆医疗队住宿地用电增容现场采访。该医院是全市收治确诊病人最多的定点医院。他在院内采访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害怕,下意识地将口罩向上和向下各拉了一下,确定戴好后,才开始采访。为给重庆援助医疗队住宿地用电增容,供电人员七小时完成三倍于平时的工作量,其事迹经在多家媒体报道。

谱写英雄曲、弘扬英雄气、激发英雄志,是新闻记者的使命。

2月8日晚10点半,他从同事交流群得知:孝昌县供电公司大庙供电所副所长周世祺,带领供电所保电人员坚守工作岗位17天,错过了女儿第一次喊他爸爸。于是,约定次日上午8时采访他。

次日比约定的时间晚了14小时,他才跟我发来微信语音,说现在可以聊一会,但很快便要重新投入工作。微信语音聊了20分钟,讲着讲着,他已声音哽咽:“女儿才满一岁,妻子一个人在家里带,我努力守护万家灯火,却无法守护她们。”

采访完后,他久久不能平静,正是因为这些平凡的坚守者,才有这万家灯火,若是不能把事迹报道出来,是一种辜负。他连夜不断修改稿件,按照不同媒体的需求分别投稿,达到“一个事件、多层次定位、多维度采编、多渠道联动、全媒体报道”的成效。

次日,光明日报要闻版在“一线抗疫群英谱”栏目发表通讯《“90”后所长的坚守》,随后被全国20多家重点媒体转载。

多次进医院“红区”采访,央视新闻联播出现他的身影

采访归来,零零碎碎的采访资料亟待拼合,没法抽出时间休息和吃饭,陪伴他的是星空和激情。余健兵常常工作至午夜凌晨,每天休息的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

疲惫、亢奋、感动,互相交织。

身边常有人关心问他,走在疫情的一线怕不怕。他的一段经历,便是给他们的回答。

在采访开发区供电中心配电班副班长刘刚时,他也曾这样问:“在医院架设双电源时,离住院楼群2米远,透过窗户就能看到病人,你怕吗?”得到的回答是:“说实话,第一种感觉是恐惧,医院里那种阴暗、逼仄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第二种感觉就是沉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疫情保电人员,在疫情面前,我有责任守护他们,供好电,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往前冲!”

电力记者战疫:白天采晚上写,写到阳光照在电脑上

人民的安危重于泰山,职业的神圣重于生命,为职业的荣誉而战,一种职业的本能和胸中的热血在促使大家向前走、不回头,这就是问题的答案。2012年,他有在南苏丹维和战地采访的经历,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他必须冲。

从一线回来担心自己染病,更担心家人和同事……

40多天来,他因多次进入医院“红区”,进行了自我隔离,怕传染给妻儿。回家他单独睡一间,吃饭都是妻子放在他房间门口,他再自己拿到房间去吃。

于是,他就开始算潜伏期。眼看就快到期了,又要到医院采访保电人员,又要重新算起,如此往复。

在疾病爆发高峰期的2月份,他天天扳着手指算日子,那种提心吊胆的滋味真不好受,好在一切平安。

新闻的价值就在新和真,而他的工作便是保新和保真。为了保新,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获得现场最新讯息;为了保真,必须切身处地的去感受,去采访,去调查。

2月10日,在市中心医院配合央视直播采访供电人员。

2月11日,中央电视台到袁湖村采访,主动与记者沟通,介绍供电人员服务农村防控疫情保电工作的举措,记者深受触动,主动拍摄公司供电人员保电视频。

2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以“一线抗疫群英谱”为题,报道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党支部书记袁少敏坚守防疫一线,打好防疫阻击战的先进事迹。在采访中,孝感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保电的工作场景和余健兵深入一线采访的镜头恰好被记者捕捉,充分展现了国网人的责任和担当。

电力记者战疫:白天采晚上写,写到阳光照在电脑上

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分别3次播出供电员工一线服务农村防控疫情保电工作画面,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家人只能从朋友圈看的踪迹,他拿出360篇40万字作品

每天寻找新闻线索,去一线挖掘新闻,然后进行报道。

2月15日,得知公司要去河南灵山高速服务区接应急电源车信息后,他当晚迅速与媒体记者沟通,确定选题,并第二天随车采访。

当河南援鄂发电车到达孝感后,他迅速配合主任组织人员为医院接通电源,并带领记者到定点医院内拍摄视频,深入“红区”采访保电人员,不确定的风险无处不在。

关键时刻,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能退缩。当晚,《湖北日报》和电网头条客户端分别以“今晚,河南援鄂发电车开始为孝感的医院供电”为题在全省率先报道。随后,湖北卫视、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和《晚间新闻》分别报道其驰援工作,得到省公司和国网公司设备部充分肯定。

从封控卡口驻村扶贫干部到社区志愿者,从下沉党员干部到治愈者,从退休职工、退伍老兵到80后、90后,从变电站值守人员到集中隔离点、发热门诊、“小汤山”医院……有危险的地方,就有供电人的身影,也同样有就有电力记者的身影。

笔下每一篇稿件的标题都藏着一个动人的事迹,快门下有数不清催人泪下的瞬间,这些负重前行的人,值得被大众所知。

从基层通讯员处得知,开发区供电中心营销技术室主管胡萌,作为部门负责人,在部门人员4人因疫情原因在外地不能回孝后,她一个人值守了30多天的故事后,第一时间与她沟通采访事宜。

采访中,她常说的话是:“我是主管,关键时刻就应该多做一点,多承担一些。”

聊完工作,他顺带拉了拉家常。

采访女同志,不可能不聊到孩子。胡萌说,她儿子正是读初三关键时刻,她每天早出晚归,没时间监督孩子网上学习,只能为他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当做妈妈的陪伴。

谈及孩子,听得出她放慢了语速,满是一名母亲的温柔。

电话采访完已是晚上23时,余健兵急不可待地在电脑上敲打文字。写好稿件已是凌晨3点,他伸伸发酸的胳膊,带着疲惫的身体和衣睡下。第二天,这篇题为“我是党员,应该在现场!”的稿件分别被多家媒体刊发。通过我的报道,她的事迹也广为人知。

同事和家人看到她们的事迹后,纷纷打电话过来表示关心,可胡萌很平静地对他们说:“疫情保电我能出一份力,我很自豪,这点累不算什么!”

像这样的疫情保电故事有很多。

余健兵同样为亲人所感动。外出采访时经常很晚才回家,只有妻子在家一个人带孩子、做家务。夜里无论回家多晚,家里的灯总是亮着,总有可口的饭菜摆着,家人总在等着他。

由于时刻处在十万火急的状态,家人的电话也常常被他挂断。后来,家人就很少给他打电话,而是看他的朋友圏了解他的行踪, 因为他每发一篇稿件都会发到朋友圏。

电力记者战疫:白天采晚上写,写到阳光照在电脑上

看到他朋友圏的文章,家人既高兴又担心。因为在一篇篇文章的背后,家人看到更多的是他的艰辛,他们早就不忍心不愿意看他饭吃不成、觉睡不好、捧着电脑发呆的失落样子。

为了开启思路,咖啡、浓茶,只为了刺激着他的神经,长期陪伴着他夜深人静苦思冥想的艰辛寂寞。

满心地战斗,直到头发开始掉落,心神难以安宁,满脑子只剩下他和他的前线。

每天入睡前,他会将写作经验整理汇总后发到微信群,便于同行学习。

50天,面对360篇40多万字的非完全统计,面对这些作品,他自己也不由得感慨这是怎么干下来的。

骨子里的军人作风加上记者职业所必须的勇往直前,两者相遇相加,能爆发出一种惊人的力量。越是急难险重的任务,越是对电力新闻人的最好考验。有人说,受灾的时候人们往往是往外跑的,唯有两种人是往里跑的,一是军人,二是记者。

他曾经是军人,现在在记者,奔赴一线,永远是骨子里的血。

人物小传

余健兵,男,38岁,2014年1月从部队转业到国网孝感供电公司,现为该公司党委宣传部专责。个人在中央及省内主流媒体、行业媒体发稿1130余篇,曾荣获国家电网报社优秀通讯员、国网湖北电力军运会电力安全保障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