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邦是“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史学达人


刘邦所谓的“流氓皇帝”并不是指刘邦好色的那种流氓。而是指刘邦的出身和他的行事风格等。

刘邦出身于平民农家,相对于其他那些贵族出身的诸侯王来说,刘邦的出身缺失非常的低贱。而且刘邦长大后根本不事劳作,整天纠集一些狐朋狗友,游手好闲的四处游荡。后来刘邦深知喜欢上了肆意游侠的生活。所以刘邦想要去投靠信陵君,成为信陵君的门客混一口饭吃。但他还没有到信陵君所处后信陵君就死了,所以刘邦就投靠了原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后来张耳和刘邦纠集了一帮子社会闲散人员在魏国厮混。后来魏国灭亡,朝廷通缉张耳,刘邦才又逃回沛县。而刘邦当人家门客的经历自然也被人诟病。门客嘛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而且大多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这也是刘邦被称为“流氓”的原因。

刘邦回到沛县后依旧没有更改自己的风格。刘邦也仗着自己在外面混过见过一些市面。所以刘邦在沛县召集了一帮子狐朋狗友开始厮混。要么喝酒玩乐,要不然就是聚众斗殴。后来时间长了刘邦也在沛县小有名气了。所以被人推举当上了沛县的泗水亭长。由于刘邦本身就是混混出身。所以一直以来刘邦就从没干过什么正事。直到后来刘邦流亡芒砀山。反正除了吃喝玩乐刘邦啥都不会。

在起义造反初,刘邦也并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当初起义军是因为反抗秦朝的暴政,而六国余孽是想要恢复国体。所以他们也开始起来反抗秦朝。但刘邦则不同,刘邦那个起义造反并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刘邦犯法了。刘邦在违法之后为了摆脱法律的制裁,所以才逃亡并且造反的。从本质上刘邦和其他人就不是一路人。而且刘邦这个人没什么节操,说话办事显得十分草莽。这就让很多人认为刘邦就是一个小痞子。而且和刘邦起义的那一群老兄弟,要么是和刘邦同乡的混混。要么就是罪犯。所以说刘邦给人留下的感觉就是一群混混,一个杂牌军。

再有刘邦没有什么文化,而且他对于那些文绉绉的人也没什么好感。而且刘邦轻慢士人也是出了名的。甚至刘邦还会把儒生的帽子摘下来撒尿。并且和儒生交流的时候也时常破口大骂。所以刘邦才被人认为是流氓。历史上郦食其在投靠刘邦时,刘邦根本都不正眼看郦食其一眼。郦食其直接以草莽的口气痛斥了刘邦一顿。刘邦才真正开始正视郦食其。正因为刘邦的性格和以上这些行事风格,所以才导致刘邦被人称为“流氓”。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未发家起身前

1.出身农家,却不喜种地,用咱庄稼人的话说就是二流子,整天游手好闲的,等着让家里人养活。

2.后来混了个亭长的小官当,和女子私通。后来去见了个有点名望的长者。凭借吹牛皮脸皮厚(其实这是人家的优点,一般的人干不出来。),忽悠来了一个媳妇。

发家致富贵中

3.一次病败逃跑,为了让自己跑的再快点,不被敌人捉住,前前后后几次将自己的亲儿子和亲闺女推下车。

4.对手拿老爹威胁,轻轻一笑,说什么咱俩哥俩好啊,我爹即你爹啊,你要是煮了他,也给我来一碗汤喝呗。

5.有个人才来拜会时,老刘正左边一个美女右边一个美女伺候着洗脚。(想想那画面)

发家致富贵后

6.瞧不起读书人,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

7.要接见大臣,结果大臣去时,人家正搂着美人玩戏。大臣尴尬又气,一拧着脖子走了。老刘追上去,骑在大臣的脖子上挑衅地问什么,你看老子怎么样!

就说这么些吧,应该够了吧!





若愚说


刘邦的流氓名声是由他父亲叫出来的,在农耕时代不干农活,整天游手好闲,和狐朋狗友们喝花酒,嫖娼妓,经常和一个姓曹的女人鬼混,还生下一个儿子。他父亲很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如哥哥,就是个不会有出息小流氓。

后来刘邦当了个小亭长,黑白道通吃。小地主吕太公为躲避仇人一家搬迁沛县,很多人带着贺礼参加乔迁宴。热闹的地方少不了刘邦,他嘴里喊着:“送一万钱红包”,其实只带了一张嘴,典型的地痞流氓做派。可是吕太公一看这人胆肥,肯定是黑白道都吃得开的人。沛县这地方民风剽悍,我初来乍到,地方上没个帮手肯定会吃亏,招他当女婿肯定错不了,于是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没想到这小流氓娶了大美女,把之前的曹氏抛到九霄云外了。

六亲不认流氓习气重

刘邦起兵之后,为了达到他称王称帝的目的,六亲不认。有一次被项羽的军队追击,刘邦仓皇逃跑,为了加快速度,他把儿子和女儿从车上推了下去,大臣滕公把孩子抱上来,他又推下去,推上推下好几次,滕公生气了,才将两个孩子留在车上。

在打定陶时得了个战利品戚夫人,就把吕雉忘记了。刘邦的父亲和老婆吕雉被项羽活捉当人质,刘邦不闻不问。后来在鸿沟,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支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父亲放进大锅,扬言要煮了。没想到刘邦根本没把这当回来,他对项羽说:“我爹就是你爹,你煮咱爹吧,分我口汤喝。”和刘邦玩流氓手段,项羽是徒孙。

政治上的大流氓

刘邦是个大政治流氓。项羽在鸿门设宴准备杀刘邦时,项伯给好朋友张良报信。刘邦知道后,又是称项伯哥哥,又要将女儿嫁给项伯的儿子。老实人项伯信以为真,在鸿门宴上挺身而出为刘邦挡剑。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当年约为“儿女亲家”的事只字不提,赐给项伯“刘姓”,这不但是让他忘记儿女亲家的事,还要让他忘记自己的祖宗。

韩信可谓刘邦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为创立汉室江山立正赫赫功劳。可刘邦从来没信任过他。刘邦自己的部队被项羽杀光了,直接跑到韩信的营中,理直气壮的抢了人家的部队。韩信一点脾气也没有,只能重敲锣鼓另开张。就这样,打下江山后,刘邦还是借吕后的手,杀了韩信,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社会就是如此,一个人,一旦有了名成了一个大人物,在社会上有所地位,有所成就,那他无论以前做的好事坏事都会被别人一一扒出来,并且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人们常常更热衷于谈论这些英雄人物的缺点不足之处,刘邦年少时的流氓品性可以成为人们的谈资,项羽小时候不爱读书的行为也可以成为人们的谈资。

人们对这些英雄人物的优良品性固然是深表崇拜,不过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缺点却会更有猎奇心理。从这些英雄人物的缺点不足,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英雄人物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凡人而已。


大海里的方舟


刘邦出生在沛郡丰邑的一户普通农家,作为一个农民子弟刘邦却不肯干农活,因此常被他父亲刘太公训斥,但也是无济于事,因此在当地人眼中,刘邦就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小流氓!


刘邦同村有个小寡妇,按说尚未婚配的刘邦不应该对个寡妇感兴趣,然而事实上刘邦却没事就去勾搭这个小寡妇,最后竟令寡妇怀了孕,最终为刘邦生下了的第一个孩子刘肥!

后来刘邦凭着自己的社会关系当上了泗水亭亭长,当时县里搬来了逃难而来的吕太公一家,而刘邦凭着自己“不要脸”的精神,骗得吕太公将自己的爱女吕雉以小15岁的年龄许配给了刘邦!


在楚汉争霸期间,刘邦打下了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得知彭城被刘邦占领后,直接带着骑兵杀回彭城,吓的刘邦丢下了城中的刘太公和吕雉,自己狼狈而逃。在逃跑的路上,刘邦觉得坐在车上的一对亲生儿女碍事,就把自己两个儿女都推下了车,还好夏侯婴救了两个孩子!

刘邦虽然跑了,但是被他丟下的刘太公和吕雉却被项羽俘虏了。项羽本想用刘太公和吕雉要挟刘邦,并发下狠话说要活煮了刘太公,这个时候刘邦却对项羽说:当初我们曾对天起誓结为异性兄弟,那么我爹就是你爹,你煮我爹就是煮你自己的亲爹,你如果真的要煮了你爹,一定记得分我一碗汤。把项羽气得竟无言以对!



抛妻弃子,不顾亲爹死活,这就是历史上的“流氓皇帝”刘邦!


唐古看今


古今凡成大事者,必是有特别能力之人,刘邦的特别能力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氓”,这种流氓精神刚好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所谓时代造就英雄,刘邦刚好就是这样。至于他究竟有多流氓呢?我下边通过几件广为流传的事情与大家略谈一二。


一、刘邦与村里曹寡妇的事迹

刘邦从小就喜欢广交朋友,而且出手阔绰,深得朋友喜欢,大家也都愿意与刘邦在一起相处。可是问题来了,刘邦虽然广交友,总是游手好闲,但是他是个无业游民,家里没矿,这就尴尬了。

刘邦每次与朋友去吃喝玩乐,都是赊账,但是从来不会去结算,因为他确实也没钱,实在为难。好就好在刘邦没钱但是有志气、有抱负,他总觉得自己以后会出人头地,总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这种精神很不错。

不过即使今天也一样,你会发现只要谁家孩子成天不务正业,大家就会把这个人与流氓一词联系起来,这是因为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就很肤浅,大多数人评价一个人就是以工作怎么样,挣多少钱,但是从来不会考虑这个人心地如何,心胸如何,抱负又如何?

所以大家都觉得刘邦是一个成不了气候的流氓,甚至他的父亲也这样认为,经常骂刘邦没有出息,好就好在刘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拘小节,死皮赖脸,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怎么骂他,他都觉得无所谓,心里有理想,又何必在乎别人眼光。

就是这些无所事事的日子,他遇到村里的一个曹姓寡妇,人美心善,于是刘邦就与曹寡妇逐渐来往密切,并在一来二去的过程中让曹寡妇怀孕,生下刘邦的第一个儿子刘肥,后来担任齐王,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小伙。

也许有人会觉得刘邦与寡妇混在一起,就是一种耍流氓,可是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一下,有什么奇怪呢?两人情投意合,为什么要管世俗的眼光,这件事情恰好从侧面突出刘邦不在乎世俗眼光的远见卓识,难道不是么?


在那样的年代,,封建思想束缚严重,很多人都深受影响,思想被禁锢,根本没法做出什么成就,而刘邦则不同,他的思想从来都没有局限,让人根本无法捉摸得透,这也是后来刘邦取得江山的一个原因,不拘小节,思想开放而没有束缚。


二、刘邦开空头支票

刘邦的岳父也就是吕雉的父亲,当时是当地县令的好友,地位与刘邦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吕公举家迁到沛县,在家中设宴,招待当地名流。既然是乔迁之喜,去参加宴会之人自然少不了要送礼,负责收礼的人是萧何,他根据礼金多少来安排座位,送的越多,座位越好,档次越高。

原本刘邦这样的角色,没钱没地位,自然就要坐级别很低的座位,可是他不走寻常路,在参加宴会送礼时,高声喊道“贺一万金”,送这么多钱,别人都对他刮目相看,让他坐在上上座。

可是事实上,刘邦一分钱也没有送,只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说钱以后佣人会送去,当然事情过后,对方肯定不好意思专门差人去要贺礼,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很传统,没人想到刘邦居然会这样干。

在宴会上,刘邦在上上座,认识的人也都是社会名流,非富即贵,刘邦继续侃侃而谈,一点没有畏惧的感觉,让大家感觉这个人器宇不凡,确实是一个成大事之人,于是宴会上宾客都对刘邦刮目相看,这其中就包括宴会的主人吕公,觉得刘邦日后定能成大事,后来还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让刘邦摇身一变地位提高。

也许在普通人眼里,会觉得这是刘邦流氓,或者大言不惭,可是如果经过深入分析,就会彻底否决自己的想法。刘邦的做法完全已经把人性了解得足够透彻,所谓的上流社会,都有一个准入标准,很多人因为这个标准导致无法接触上流社会,也就无法让自己认识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

一个人一旦失去认识更加优秀的人之机会,就会因为认识的局限性而变得越来越坐井观天,要是与比自己厉害很多的人交往之后,你会发现你受益颇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选择圈子很重要,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将一个人与一群社会精英放在一起生活,不久后这个人也就成了社会精英,,因为周围人的耳濡目染以及大力支持,这个人很快脱离原来模样。

而将一个精英和一群无所事事的人放在一起,这个精英最后也变得不再是精英,因为他一个人的思想很难左右周围人,反而周围人的思想左右了他。同样的道理,刘邦要是继续与以前的那些混混在一起,他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

但是刘邦明白这个道理,就想方设法攀高枝进入那个圈子,获取更多的资源。当然,要是你在那个圈子里是最差的,别人一样看不上你,所以刘邦假装自己很有钱的样子,引起别人注意,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别人的青睐,以后做事情就顺利简单很多。



这是一种做人的大智慧,也是一般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普通人觉得刘邦是流氓,而刘邦却在不断往上爬。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一样普遍存在,有很多专门骗钱的人就靠这种行为在各个圈子混迹。


三、项羽煮刘太公事件

项羽攻克刘邦,刘邦落荒而逃,剩下自己父亲被项羽俘虏,并且传话给刘邦,意思就是说要煮了刘邦的父亲,叫刘邦及时出现。结果刘邦不仅不出现,还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听完刘邦的话,气得不行,大骂刘邦不是人,居然连自己父亲都不救,遂下令要杀掉刘太公,可是项羽手下劝项羽说要是刘邦真的只想要天下,即使项羽杀了他父亲也无济于事,,并且还会落下骂名,又何必呢?最终项羽只能作罢,放过刘太公一马。

我们来看一下这件事情,单纯从表面上看,确实觉得刘邦很不是人,可是深入分析一下,刘邦当时的处境,,他去救父亲又能救得了么?只会让自己被一锅端,然而他叫项羽煮了刘太公,这样一来,所有问题都抛给项羽,项羽要是真煮了刘太公,天下所有人都会觉得项羽不是人,这样一来项羽的英雄形象不是毁于一旦,所以项羽断然不敢那样做。

这里也说明刘邦对项羽足够了解,这为他后来战胜项羽奠定了基础,而项羽则不仅对刘邦捉摸不透,还自己给自己设限太多。我想这件事情要是角色互换,刘邦肯定会煮了项羽他爹,并且大肆宣传说项羽不孝,这就是两个人的差别,在夺取天下这种生死大事上,谁的手段最多,谁就能取得最终胜利,束缚越多,顾及的道义越多,越不可能取得胜利。


结语

其实人的成与败都是有原因的,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成王败寇就可以总结,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是对人性研究得足够透彻之人,从而顺应人性而为之,这样才更加容易成功!



嗔痴历史观


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有一个“流氓皇帝”的称号,历代史学家不讳尊者,以史实为依据,真实记录了刘邦的流氓行径,下面我们看一下刘邦有多流氓:

同寡妇,私通生子

附近村有一曹姓寡妇,风姿绰约,刘邦看到后巧言令色和其私通,经常大摇大摆的出入曹氏房中,不顾及四邻风言风语,最后曹氏为刘邦生子名刘肥。


蹭吃喝,从不结账

刘邦当上亭长后,经常呼朋喊友去当地的一个酒馆喝酒,但从不付钱,用白条敷衍店家,一年下来赊了不少帐,但店主慑于刘邦的亭长身份,不敢同刘邦开口要钱。

新结欢,速抛旧爱

在感情上,刘邦是一个十足的流氓,先期同寡妇曹氏私通,曹氏为其生子,见于吕雉后,迅速抛弃曹氏,遇到戚夫人后,对其宠爱有加,对尚在敌营受难的吕雉不闻不问。

为苟活,独弃儿女

同项羽争夺天下时,有一次被项羽的军队追赶,为了快速摆脱敌军,竟将同车的儿女踹下车子,一则提高行车速度,二则分散敌军注意力。虎毒尚不食子,刘邦的流氓习性可见一般。

苟不孝,分父羹汤

刘太公被项羽抓到后,成为要挟刘邦的筹码,项羽当着刘邦的面架火煮其父,刘邦因此说了那句著名的“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辱文人,冠当溺器

刘邦当上皇帝后,有个文人带着儒生的帽子来拜见刘邦,或许来者的繁文缛节使刘邦不耐烦,他居然抢过文人的帽子,往里面小便,真是斯文扫地。

由此可见,刘邦性格里带着很多流氓的习气,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历史有名的政治家,大汉王朝的开拓者。


帅帅读史


导言:流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二:1,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2、指放刁、撒赖、施展下流手段等恶劣行为。作为皇帝的定语,撇开刘邦开创的西汉大一统伟业,确实有那么一点。

刘邦流氓形象的形成

历史上,最早抹黑刘邦的应该是三国时期的阮籍。在《晋书》中记载: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文中的“竖子”(小子的意思),很大可能是指刘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文人之间尚且相轻,发发牢骚,更别提以平民出身,做了皇帝的刘邦,阮籍就更看不上了。既有“时不待我”的失落,又有看到别人吃到葡萄的不甘。

但事实胜于雄辩,阮籍即便再有才,也只是说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潜力。“潜力”一词,在哲学上不是褒义词,说的是未具备完整的状态,尚待完善。而刘邦已经没有潜力了,已经充分发展,比起阮籍,更有说服力。

这是定调。到了元代民间艺术家睢景臣,所作《哨遍·高祖还乡》的元曲,本意是借此讽刺元朝的统治者,由此深度刻画,放大了发迹之前,刘邦斑斑劣迹。比如偷乡邻东西、赖账不还等等,从而刘邦的流氓形象,逐渐流传开来。

刘邦的真实形象

故艺术化形象,不等于是真实的。真实的历史,也因为没有时光机,不能回到过去,场景般还原那段历史的发生。于是,只能约等于找到《史记》,还原出刘邦的“不堪史”。

1、记旧怨:根据《史记 楚元王世家》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游手好闲,经常约朋友回家吃饭。嫂子非常反感,故意敲锅以示“羹尽”(饭食吃完了),实际上,尚有饭食,刘邦知道后,记怨嫂子。

刘邦当皇帝后,分封同姓王,唯独不封自己的侄子刘信(嫂之子)。经“刘老爹劝说,才怀着情绪封刘信为“羹颉侯”。可见,刘邦这方面的小肚鸡肠。

另外,一次宴会上当着群臣,刘邦问刘老爹:“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显然是未发迹之前,刘老爹嫌弃刘邦不务正业,拿他跟老二比较。刘邦记怨心里,借着酒劲开玩笑地问,弄得刘老爹下不来台。

2、铁石心肠:《史记 项羽本纪》“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鲁元车下,藤公常下收载之。”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所说的是楚汉之战中,刘邦为了逃命,只顾着自己的安危,于是将儿女推下车,减轻马车的重量。以及楚汉对峙,面对项羽要以刘老爹,做肉羹相要挟,刘邦说出留一碗给他的言论。有可能刘邦有识人之明,了解项羽,这么做反而使得家人安全,自己又能保全。但不论如何,此举在世人看来,是有悖伦理,大逆不道的。

3、狎侮儒生:《史记·郦食其传》:“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取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狎侮,是轻慢,戏弄的意思。刘邦少时不喜读书、游手好闲,做出了“拿儒生的帽子当夜壶”的行为艺术,是向天下发出“看不起读书人”的信号。

结语

刘邦有受到其性格以及后天教养的限制,表现出一些,背离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流氓行径。但瑕不掩瑜,刘邦是务实的,没有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所谓“大丈夫不拘小节”,他所讨厌的是只会空谈的儒生。事实上,在后来的治理国家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文治的重要性,又做出了“祭祀孔子墓”的行为艺术。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实乃是不施小仁,施大仁也。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其实司马迁他的这句话说的没有错。刘邦他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就是被人称为流氓皇

帝。有一句话叫做“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说的竖子就是刘邦。


刘邦的流氓我认为是因为在他在举事前是市井里面的小混混,天天混迹在妓院旁边,而

且不好的事情样样都沾手。

每天什么正事都不做,举事后,更加是所有亲人都被他利用,为了达成目的不管什么手

段都能使出来。

刘邦从小就懒,整天的没有一个正经的营生,而且喜欢喝酒,喜欢女人,在还没有成亲

之前就跟寡妇勾搭上了,还生下了一个儿子,他父亲一直认为他就是个小流氓。

后来他花钱谋了个亭长的差事,又多年在樊哙的狗肉铺赊账吃肉,后因樊哙不忍其扰,

搬离了地方,他直接没收了樊哙的刀,不让他再杀狗卖肉,断了樊哙的生计来源。

刘邦起兵造反后,大军攻下彭城,项羽派兵增援,刘邦大军溃不成军,刘邦本人差点被

俘,在逃跑的路上,他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刘邦几次把自己的儿女推到马车外,不让

他们在马车上,幸好车夫夏侯婴几次把他们救上马车。老虎狠毒还不吃儿子了,刘邦这

一举动,多为世人所诟病。


后来在战争中,项羽抓了刘邦的爸爸,并且想用他的父亲来让刘邦投降,说要将刘邦的

父亲煮了,刘邦直接回答,煮好了也分他一碗。

这种话,说出来简直不止是流氓了,简直连畜生都比不上。

刘邦登基后,因自己学识不够,所以轻视文人,时长在朝廷上做出侮辱文人的举动。

据记载,刘邦觉得文臣繁文缛节特别多,说话酸溜溜的,所以刘邦把这些读书人的帽子

扯下来并且还往里面拉尿,用这种举动来表示他对文臣的不满。

不仅文臣,武将也经常被刘邦侮辱。


江水趣谈


1.这家伙会骗吃骗喝。早期,刘邦不喜欢工作,也不事稼穑。成天当个二流子,与一帮狐朋狗友撩鸡逗狗,不务正业,没有人看得起。如此还喜欢喝酒吃肉,时常腆着脸去酒楼大吃大喝,然后赊账。酒楼老板知道他有一帮小弟(樊哙、周勃等),也不敢不赊,但他无信用,从来不还账。

村里面有个姓曹的寡妇,刘邦时常半夜三更去敲她的门,然后行男女苟且之事,后来生下了刘肥。久而久之,如此下作行为为左邻右舍所不齿,也把他老子刘太公气成了高血压。

还喜欢吹大话,吕雉的父亲吕公请客时,刘邦身 无分文。但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 下,他高声喊出自己的礼是“贺一万”,这地痞要吃白食!不想这干云之豪气,感染了吕公,觉得这是英雄气!还把自己的千金小姐吕雉嫁给了他。他有了美女吕雉,又忘了寡妇曹氏。

2.彭城之战时,项羽打败了刘邦。夏侯婴驾车带刘邦及其儿女逃命.由于项羽大军在后边穷追不舍,刘邦为了减轻车的负荷,居然将自己的一双亲生儿女踹下了马车。夏侯婴不忍,重新将他俩抱上马车,后又被刘邦踹下马车,如此反复好几次。你看看,他是怎样的父亲?

楚汉两军鸿沟对峙时,项羽绑了刘邦亲爸刘太公,并隔沟向刘邦喊话,要煮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并当即架起了大铁锅,以逼刘邦就范。刘邦说“你把咱父亲煮了,别忘了分一杯羹给我喝”,真他妈不孝之子!这样的无赖,连项羽也拿他没办法。

3.郦食其是凭一张嘴就为老刘拿下七十多座城池的主。他初见刘邦时,刘邦正在让两个女人伺候自己,为自己洗脚。郦食其看不下去了,才说:“我来这里,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怎么可能效忠于您呢?”,刘邦才赶走了侍女,和郦食其两人畅谈了一宿。这倒🈶点惺惺相惜的意思了。

4.《史记·卷九十七》记载,刘邦平生最恨读书人。当时,他刚刚拉起一支队伍,最需要的就是广纳贤才。有个儒生前去拜访刘邦,希望能为他效力。刘邦看这个人戴着儒生的帽子,心情很不爽。而这个人却不会察言观色,面对刘邦侃侃而谈,还引经据典。刘邦不耐烦了,就立刻起身,取下他的帽子,然后当众往帽子里撒尿。尿完才把帽子掷给他,并将他赶了出去。我还真搞不懂:这素质怎么能得天下?

5.某日,刘邦正在寝宫跟戚夫人亲热。大臣周昌因为有要事奏报,便闯了进来,自然看到了火辣辣的一幕,又赶紧退了出去。刘邦被周昌败坏了兴致,不依不饶,三步并作两步走,揪住周昌的脖领子。周昌只好下跪谢罪。

刘邦泼皮无赖的本性尽显,顺势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他:“你看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是硬汉,挺直了脖子回答到:“恕臣死罪,以今天的行为看来,陛下跟夏桀、商纣一样,都是暴君。”,刘邦听后却哈哈大笑。

你不认为刘邦是流氓皇帝吗?


希望星晨58298869


题主这个“流氓皇帝”的引号加得特别巧妙,既说明了刘邦的某些“流氓”行径,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流氓”并非真流氓。

“流氓”娶妻

当年汉高祖刘邦能娶到吕雉这等如意娇妻正是靠着他的“流氓”行径,刚刚来到沛县的大户人家吕公宴会,县长是座上宾,主薄萧何负责接待,可是送贺礼的人太多,所以萧主薄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可高祖刘邦岂是常人,当堂喊出“贺钱一万”,直挺挺地就冲进去了,没等萧何阻拦,里面的吕太公已经迎接出来,一见刘邦,便觉仪表不凡,当场决定,我女儿非刘邦不嫁了。

烹翁分羹

如果说做亭长的刘邦“流氓”一些也就罢了,可做了汉王以后的刘邦却丝毫未改。

楚汉战争中,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爹刘太公和妻子吕雉,威胁刘邦,如若不降,就把他的老爹给煮了。正在此时,刘邦发表了他一生当中最流氓的一段话:“咱们俩都是楚怀王的臣子,曾经相约做兄弟,我爹也就是你爹,你要是真的把你爹给煮了,那就分哥哥一碗汤吧。”

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这段话流氓确实是够流氓的了,不过从后面刘邦对刘太公的种种所作所为,却一点也不流氓,相反非常的孝顺。不但把他的爹封为了太上皇,让他的爹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而且看着爹闷闷不乐,还特意造了一座“新丰城”,把老街坊都找来,陪老爹蹴鞠、斗鸡取乐,让刘太公度过了一个开心愉悦的晚年。

泡脚迎宾

刘邦的“流氓”行径很多时候主要还是他的不拘小节,其中体现最明显的就是一边泡脚一边迎贵客。

当初“高阳酒徒”郦食其与刘邦初次见面之时,刘邦正坐在床边大喇喇地让两个女人为他洗脚,根本不觉得有丝毫的尴尬。两个人的对话也是互相都非常地不客气。

郦食其连拜都没拜,只是作了个揖,就对刘邦说:“你这是想要帮秦国打诸侯,还是想带着诸侯伐暴秦?”刘邦一听就火了,“你个死奴才,臭酸儒,天下人都吃了这么久秦朝的苦头了,如今这么多诸侯站出来反抗暴秦,你还在这里说帮秦国打诸侯?”

郦食其不禁一阵冷笑,“就你这样的态度,来迎接长者,还想诛暴秦?”刘邦听郦食其这么说,才觉得此人不凡,当即停止泡脚,穿好衣服,将郦食其拜为上宾,连声道歉。

刘邦是不懂自己是不是无礼么?显然不是,只是他不在意而已,他知道如何尊重该尊重的人。

被撞破好事

别说做了汉王的刘邦“流氓”,做了皇帝以后的刘邦也没改。

有一回,大臣周昌进宫奏事,一不小心就撞见刘邦正和戚夫人两个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周昌一见,掉头就跑。这时候,刘邦也发现周昌来了,也三步并作两步赶了上去,久经沙场的刘邦,自然速度惊人,毕竟逃跑经验丰富,很快就追上了周昌,一下把周昌推倒,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这皇帝做得咋样?”

周昌也没好气,昂着脖子,怒道:“我看你啊,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昏君。”刘邦一听,哈哈大笑,不但没处置周昌,反而对他更加敬畏了。

刘邦在征战天下的这些年,最对不起的也许就是他的父亲、妻子、孩子,尤其是两个孩子,曾经在逃跑途中几次将孩子推下车,可他确实是个好君主,不管他有多“流氓”。刘邦对楚汉战争中的众多功臣论功行赏之时,一共封了145个侯,其中只有6个是他的亲属,足见其有多么懂得分享胜利的果实。可能也正是他身上的这股子“流氓”习气,才让他能在48岁“高龄”在7年的时间里便统一天下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