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我和大家一樣,特別喜歡雪。童年的時候,那時候的自然很自然,該下雪的時候就下雪,該下雨的時候就下雨,不像現在,盼一場雪成了一種“奢侈”、一種渴望。

那飄飄的雪花,總是帶給自己驚喜:看,窗外下雪了!

不一會就有厚厚的積雪,很快就會沒過腳踝,那雪花,一片一片的,大得像榆樹的葉兒,落在地上,一腳踩上去,沙沙的感覺,不僅不覺得冷,心裡卻有著一種溫暖的感覺。

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這時候我會跑出去,在雪地裡,和夥伴們一起盡情玩耍。雪,就是這樣喜歡我們的童年,快樂的和我們一起玩耍。

今天,我讀著魯迅先生的《雪》,彷彿又看到了自己童年的身影:雪地裡,我把自己的紅圍脖,系在那個不知道誰在夜晚堆徹的雪人身上。

我看到了自己歡呼雀躍的身影,那個美麗的小女孩,始終住在雪的記憶以及我的內心裡。

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魯迅在《雪》中描述了南北方雪的不同,姿態萬千的美,形狀及變化的各異,對雪的鐘情達到了極致,對雪的“性格”分析透徹,連我這個常年生活在北方的人都不曾發現,北方的雪竟有如此妙言的性格。

這,就是寫作與生活觀察不同。我對生活的體驗,僅僅是觀賞雪花飛舞的美,卻又不知它為何如此絢麗多姿。

今天的閱讀,我發現了雪的姿態和雪的性格,讓我深情感悟在其中。

雪的不同姿態:

一、南北方雪的不同,其生活“姿態”亦不同

這裡,魯迅先生觀察的很細緻,南方和北方的雪的確大不相同。

1、南方的雪。“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它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

這裡,描寫了賞雪的極致美景。懂得生活的人,總會發現“雪的內涵”以及“雪的感受”,包括“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文章借美景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現實冷酷的抗爭,流露出來一種孤單、寂寞的心情,但是內心深處的美好願望從來不曾泯滅過。

我看見孩子們“呵著懂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他們在雪地裡塑雪羅漢,那雪白得特別的豔麗,落下來的時候,還會滋潤和粘連。說明了雪的“柔軟”、沁人心脾的美。這些給人一種雪之美豔,似乎還“缺少某種性格”之感。

其實這是作者藉此表達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以及對現實的某種遺憾之情緒。

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2、北方的雪。即“朔方的雪”,真的如文章所描述,“永遠如粉、如沙,他們絕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我從小就一直居住在北方,越往北的地方越冷,雪花飄揚下來,真的就如同細沙,緊攥也不會凝聚在一起,鬆開卻還是“一盤散沙”。

所以我們玩耍的時候,堆積一個雪人特別的不容易,要緊緊的壓實,還要潑上點冷水才會粘連在一起。

魯迅觀察的特別仔細,屋頂上的雪也是不一樣的,雖積得厚卻極容易化,再淌成冰溜子,掛在屋簷上,非常的美,掉下來卻非常的好吃。

這是因為屋裡的溫暖和陽光的溫暖在一起,就溫暖了北方人的冬天和生活。

這裡文章的屋外美景描寫很短,但是卻是驚人之語,讓雪的意境閃耀著美的記憶:“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閃閃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的閃爍”。

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北方的雪似乎沒有滋潤、粘連、晶瑩下的綠草,然而這種升騰的“霧”和“火焰”誰又說不是一種心靈之綠的萌發?

其實,魯迅這裡借寒冷的雪寓意對冷酷現實的一種情緒、一種孤獨寂寞,說:“那是孤獨的雪,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靈”。

所以,雪是有“姿態”的,柔軟的粘連、如沙的分散,卻都是對熱愛的表達、對溫暖和季節慾望的強烈渴望。

雪的不同性格:

二、雪是有性格的,熱愛或有著不同的表達

無論雪下的柔軟還是硬如沙粒,都是熱愛生活的不同風格。

1、內心溫柔的性格。其柔軟細膩、滋潤綠色。南方的溫暖,雪下起來亦溫柔。“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這些雪中景色,是多麼的誘人。此時的雪,就是一種沁人心脾的滋潤,是植物冷豔的滋養。

這樣的雪總是會“粘連”一些記憶的,因為有粘性,讓記憶也很緊實,所以塑的“雪羅漢”也是“很潔白、很明豔,以自身的滋潤和粘連,整個地閃閃的生光”。

所以,晴天的時候,雪羅漢就會有冰雪消融之美,夜晚又迴歸了晶瑩剔透之豔。

生活中美無處不在,需要自己的眼睛觀察和心靈的碰撞去發現。

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2、如狂風暴雨一般的性格。手握如沙、如霧飛舞。這是北方典型的“雪的狂烈和冷豔之美。空氣的寒冷,在雪落下的時候,來不及融化,就“一路”冰封了雪花的記憶,所以才如沙,可以在天空飛舞,像舞蹈一樣旋轉飛舞,讓人能看見其中的“火焰”。

當這種剛烈性格典型的時候,內心的熱愛,渴望和自由越發強烈。所以,自然熱愛的方式不同,生活中,讓我們也有與自然相似的某種滲透。比如,南方人性格相對溫和,北方人性格相對剛烈。

小時候,北方的冬天是真正的冷。三九寒天,那是真正的寒,在家裡“棍打都不願意走”。

最暖的故事,是在下雪的時候在家裡和母親一起剪窗花,貼在窗戶上,外面白雪皚皚映襯著這鮮活跳躍的紅色,很美、也非常的生動。

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可一旦走出家門,就會發現童年的遊戲在這“寒冷”之中最快樂。跑出去“堆雪人”、打雪仗,看著漫天雪花飛舞,喜歡讓大片的雪花飄落在身上和臉上,嬉笑打鬧著,就走進了童話世界。現在,就覺得童年堆積的那些雪人,就成了後來的“聖誕老人”,似乎每年都會給生活帶來驚喜和“禮物”。

三、當冰雪融化,內心的景色就會深情綻放

“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文章的最後落筆非常精彩。

我陷入了沉思。我理解魯迅當時的心境。自然的美和現實中的美不協調、不一致,就是人生的孤單與落寞。

可是現在,我只沉浸於其中的景色之中,沉浸在雪是雨的“精魂”感知之美。

尤其是“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

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我想起我下鄉的時候,那山間溫泉一路流淌,無論多大的雪覆蓋,總是無法掩蓋這流淌著的遐想,“一路的綠”就覆蓋在雪和泉水之間,那潔白的厚厚的積雪、嫩綠的暫時蜷縮起來的草、流淌的泉水使得雪下的土地異常鬆軟。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這裡就是景色最迷人的地方,麥苗青青舒展,真就像自己舞動著的青春。

我聯想到今天我們面對的“疫情”,我們宅在家裡,如此渴望著春天的真正來臨,現在已經看到了冰雪開始消融,春天開始悄悄伸展著妙曼的身姿,感覺雪融化之後的花草就像剛睡醒了似的,眨著眼睛聽著風的聲音,看著四周的景色。

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我開始感覺,自然竟然這麼親切、這麼久違、這麼生動。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渴望最美春天的氣息,沒有像現在這樣思索為什麼它遲遲才會到來。

現在,感覺天空鳥兒飛翔真美,感覺麥苗生長、綠草舒展真美,感覺天空湛藍、魚兒暢遊、山巒花開、柳樹垂岸、梅花暗香、蜜蜂飛舞,都是人生中渴望欣賞的最美的景色了。

內心就湧動著一種從未有過的萬般珍惜。

我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給我們敲響警鐘了。

所以,我至今特別懷念小時候的那種自然的自然,風景的風景,彼此那麼親切和諧,彼此都會入到夢裡的。

自然的愛,無論是溫柔還是剛烈,都讓我們深深喜愛。

因為,人依託自然,愛自然,自然才更願意付出,給我們四季的美麗。如同潔白的雪,毫無瑕疵的覆蓋著我們的勃勃生機和美好願望,讓我們在“短暫的休整”之後,等待時機,盡情勃發。

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小結: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堆雪人”、“打雪仗”的經歷,都有渴望一場大雪的漫天飛舞的情懷。因為,雪不僅可以表達心情,還可以表達寄託某些願望。

從手中文章的誦讀,到感懷自然、感懷純真美麗的自然、感懷它帶給我們生活的嚮往和美好。

“雪”曾經是人們借喻嚮往美好的抒情,比喻生活的艱辛而從來沒有失去對美好事物的信心和嚮往,因為那抹綠色依然誘惑著生活的勇氣和心靈。

今天我們依然感懷雪的到來和消融。它讓我們深深思索自己,在“塑雪羅漢”的快樂同時,我們是否考慮過給自然帶來了哪些“快樂”呢?

美景宜人,雪,雪花,無論是“冬花開在雪野中”還是像“包藏火焰的大霧”的雪花飛舞,永遠都是我們內心最美的風景。

因為,美在其中,就這樣冬去春來,冬去春又來。

雪的性格和姿態:滋潤或者如霧瀰漫,教我們學會深情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