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春暖花开之时,江城武汉终将重新淋浴在阳光之下。

导读:

这个春节,武汉成为了全国甚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做为武汉人,所能做的,只有老实呆在家里不给社会添乱。只是,看到网上一些让人寒心的冷言冷语,却是感慨万千。

武汉是我深爱的家乡!我丝毫不怀疑家乡会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渡过难关。很快,春暖花开之时,我坚持这场瘟疫就会过去。

但看到很多事先并不知情,早已出门在外的父老乡亲,被阻半途无法回家,关爱相助者有之,恶语恶行相向者亦有之,感慨之余,便又想起八十年前那场全民族同仇敌忾的“武汉保卫战”。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谨以自己以前写过的一篇小文,提醒热爱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们——

眼下不是相互指责的时侯,现在更需要的是万众一心,战胜疫情,让爱回家。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武汉大学曾是抗击日寇侵略的战时指挥中心。

“三月莺花黄鹤楼,骚人无复旧风流。忍听杨柳大堤曲,誓雪江山半壁仇,李杜光芒齐万丈,乾坤血泪共千秋,凯歌明日春潮急,洗笔携来东海头。”这是抗战期间,老舍先生羁旅武汉写下的七律。

除了 “乾坤血泪共千秋”。老舍在记录其抗战生活的散文《八方风雨》中,还写下过这样的文字——

“在蛇山的梅林外吃茶,在珞珈山下荡船,在华中大学的校园里散步,都使我感到舒适高兴。特别值得留恋的是武昌老天成酒店,这是老字号,掌柜与多数的伙计都是河北人。我们认了乡亲。每次路过那里,我都得到了最亲热的招呼,而他们驰名的二锅头和碧醇是永远管我喝够的。”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这里曾有过无数爱国志士的身影。

那首七律名为《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协会地位相当于后来的中国文联),1938年3月27日,身为协会负责人的老舍在汉代表全国文艺界同仁发声:与全国军民共赴国难,驱逐日寇,重塑中华民族的铁血荣光。

而那酒则无疑是汉汾。武汉旧时民谣称“天成大有聚兴益,汾酒碧醇五加皮。”自清中期开始,山西汾酒向南流传,河北不断有掌握汾酒技艺者来汉开设槽坊。清末开业的“老天成”,从山西汾阳迁来,所产汾酒味醇爽口,被誉为武汉特产,旧称汉汾。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武汉的美,自有武汉的味道。

汉汾与抗战,看似风马牛,但两者却因为老舍先生的原由,曾经发生过紧密的联系。

曾广为人知的是,抗战期间,老舍在汉负责“抗协”工作并主编《抗战文艺》,在汉短短八个月,即出刊十六期。他还在冯玉祥将军的倡议下,在武汉创办过当时颇有影响的通俗文艺半月刊《抗到底》。

“在抗战前,我绝对想不到我会去写鼓词与小调。”老舍说,“在战争中,大炮有用,刺刀也有用。同样的,写小说、戏剧有用,写鼓词、小曲也有用。我的笔须是炮,也须是刺刀……我不因写了鼓词与小曲而觉得有失身份”。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百年江汉关,一直是武汉的地标。

有据可查,为向全国同胞宣传抗战,老舍在汉共写出了十多篇鼓词,六出旧戏,一篇通俗小说和众多小曲和快板。他为知名艺人写过宣传抗日鼓词《王小赶驴》,小曲《二期抗战得胜图》和快板《忠孝全》,他甚至还写下过长达三千余句的河南坠子,并为一批知名画家的抗日画作配文配词,以便市民观看传唱。

这些文艺作品,都曾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军民的抗日热情,激荡起全民族同仇敌忾的澎湃热血。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我们民族的名字,来自于汉水,汉水正是在武汉注入长江。

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一腔热血,也曾有过汉汾酒的一份功劳。

在汉期间,老舍仅靠零星稿费生活。曾长期留洋的他,吃的是大锅饭,穿的是旧布衣,生活节俭,却十分好酒。以至于他曾给好友写诗:“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老舍还喜聚饮。当年,老舍与友人聚在一起讨论抗战文艺作品之余,常由老舍或是得了稿费者请客喝酒。和朋友们在一起的老舍总是情绪高涨,本就不错的酒量便更上层楼。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夜幕笼罩下的汉口,阴霾终会远去。

老舍人品好,酒品更佳,大家也喜欢和他一起喝酒,所以请老舍喝酒的人也多,他更是来者不拒。

在领军全国文艺骨干奋笔疾书的日子里,他时常在武昌老天成酒楼,叫上一壶汉汾和几样小菜,和友人们边喝边聊。酒过三巡,众人的抗敌豪情喷薄而出,其后的文艺作品更是激情洋溢,战斗力爆表。

郭沫若,茅盾,胡风,冯乃超,艾芜,鲁彦,郁达夫,田汉等诸位先生,戏剧界、演戏界的众多名流、名导、名演员,都曾聚集在老舍先生的周围。

老舍曾称:一点也不夸大,谁曾见过几百位写家坐在一处,没有一点成见与隔膜,而都想携起手来,立定了脚步,集中了力量,一心一德的,成为笔的铁军呢?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一桥飞架,正是武汉交通枢纽地位的见证。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当年的情景,令后人神往。

志同道合的文艺巨匠们笔耕不辍,相聚而饮,同心同德,誓死御敌,该是多么畅快,多么豪迈!

尽管我们不知道,当年,这一大批文艺巨擎们都曾有谁喝下过我们的汉汾,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武汉的水土,武汉的酒,曾温暖过他们的身心,壮过他们的行色,并通过他们的作品,鼓舞过全民族的昂扬斗志。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百市之市的武汉,自有其鲜明的城市性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这是一种让我们至今仍在怀念并钦羡的风雅,更是江城风物飘香华夏精神圣殿的高光时刻。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那情那景,又该是何等空前绝后的华夏气度。

于是,尽管战乱仍频,但羁旅行愁不再。尽管长路漫漫,触景伤怀消遁。

任它万水千山,花开不再是泪溅,鸟鸣亦不再惊心,唯有必胜的信念永存!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桥城武汉,必将架起通往安康的又一座虹桥。

幸哉!天佑我中华,我们总有人宁愿马革裹尸还,我们不缺少视死忽如归。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成色和底气,这也是中华河山万里,源远流长的天命和源起。

壮哉!我欲举杯致敬,用汉汾祭拜先贤。

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之中,是你们持节北海,凿空西域,封狼居胥,勒功燕然……

在民族危亡图存之际,是你们抛妻别子,高歌出塞,横槊千里,碧血黄沙……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大美武汉,必会见证这个国家的大爱。

《周礼》有云,凡祭祀,共酒以往。其实,年年岁岁团圆,最宜汉汾飘香。因为,武汉的酒曾为无数英烈壮行,做为后人的我们,用此酒祭奠先人忠魂再合适不过。

正可谓,举杯向九泉,登楼颂九歌。九歌慰英魂,英魂居九天。九天酒气盛,正是汉汾香。江城美酒馥,再饮一杯无!

重温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用江城的痊愈“让爱回家”

黄鹤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武汉痊愈的那天,就是我们民族最美的团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