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大院里的“最美奉献者”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暴发以来,驻疆某部把防疫供给服务当作重点,在防疫和供给岗位上,有不少人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抗击疫情战役,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些以部队官兵组成的“最美奉献者”们。

部队大院里的“最美奉献者”


王琦:蔬菜供应点上的志愿者

在这个部队有个早餐供应点,是为了方便官兵家属区生活设置的,可在抗击疫情期间,这个早餐供应点一下子变成了主副食品代购代供站,王琦店长成了这个家属区日常供应的“交通供应站”。

部队大院里的“最美奉献者”


“以前,是我们两个人负责早餐售卖,现在又临时增加了蔬菜代购分装等环节,这一下子忙得脚后跟打上后脑勺。”店长王琦介绍说。

为保障好部队家属院的购菜问题,王琦成了家属微信群的“大红人”,“小王我要两根黄瓜,两公斤西红柿”“小王我要一桶菜籽油外加一袋面粉。”一到下午五点,微信群里就热闹起来,每天下午,王琦就按照微信群里大家的需要,在小本子上进行登记。

每天早上一起床,洗把脸就赶到供应点,这时早餐售卖工作就开始了。“以前从早上7点多忙到中午12点基本就能忙完,现在额外增加了接菜、码菜、配菜等环节,我和搭档邢超龙常常要忙到晚上10点多,有时感觉到整个人都散了架。”王琦边登记边说。

部队大院里的“最美奉献者”

这个蔬菜供应点是纯公益的无偿服务,王琦前一天把汇总采购数量发给供应商,第二天供应商把蔬菜送到营区,他们两个人按照数量过称装袋,标上姓名、重量和价格,再通知大家取菜。就这样刚开始配菜那几天,由于忙乱也产生一些尴尬。

那天,王琦在收配菜筐子时,发现筐子底下剩了不少的青椒,我称了一下足足有半公斤,青椒被压在筐子底下,许多都被压坏了,顾客取货时虽嘴上没说,心里肯定有想法。他第二天和商家协商报损情况,把商家送来的好青椒送给购物的家属,并说明了情况。

官兵家属们被他们的热心和爱心感动了,也理解了他们的辛苦。家属们就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来到供应店里帮忙,微信群里的感谢声让王琦感觉暖暖的。“现在店里的志愿者已经排到了下周,每天有两位家属们来帮忙。”谈起这些王琦满脸笑容。

徐于婷:从“找麻烦”到“倍儿爽”

“咋又量体温,徐医生,你一天到晚烦不烦?”一位病号这样说。疫情防控初期驻疆某部医院按规定成立了发热门诊,徐于婷就是这里的坐诊医生。

她除了每天接诊病号外,还需要对住院观察人员进行查房,另外逐个联系大院所有在外地的人员,了解健康信息,那几天她的护目镜常常雾气腾腾,她说除了呼出的水蒸气外,有时也有被感动的泪水。

部队大院里的“最美奉献者”


在医院靠里的一个角落有一个玻璃门房间,发热门诊就设在那里。疫情刚开始的头几天,徐于婷最头疼的事就是为来看病的官兵量体温,由于个别官兵对疫情重要性认识不足,测量体温频繁时就不愿意,有的还应付起来。“徐医生,你看要不要给我抽个血啥的,拍个片也行啊。”有一天,徐玉婷发现好几个官兵的体温都在37度3左右,一问都是饭后量的体温,她告诉大家量体温的时机,不需要拍片时多次拍片有害无益,对病毒疫情不要过于敏感,按照防护要求去做就行,经过徐于婷耐心细致地解释,病号们的心情才平静下来。

部队大院里的“最美奉献者”

她的好脾气换来了大家的理解,渐渐地她在查房时官兵们的笑脸明显多了起来,有一名官兵在出院时,还专门画了张卡片送给她,以表达感谢之意。徐于婷手捧官兵的亲手画的卡片开心极了,她说:“我从被嫌弃到被需要,找到了自已的价值,那种感觉倍儿爽。”

盛杰:我是党员,我进隔离区消毒!

从大年初一开始,驻疆某部医院卫生防疫班班长盛杰进驻隔离区负责消毒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对营区百余个场所和进出物资消毒。每天喷洒6、7桶药液,每桶20升,防护服密不透风,喷洒一栋楼下来全身就湿透了。这是盛杰开展消毒防疫工作的场景。

部队大院里的“最美奉献者”

“我曾参加过“国际军事比赛-2017”卫生保障工作,那时要在烈日下连续工作7、8个小时,我感觉这次防疫工作任务比保障国际军事比赛还要重。”盛杰这样说。

这个部队在年前有几位疫区归队的战友,要在部队医院进行隔离观察,隔离区消毒谁去?几个战士都自告奋勇,班长盛杰不由分说地一把拉过喷桶:“我是党员!我去!”在隔离区消毒,盛杰格外小心仔细,每一个角角落落都照顾周到,还空下手来给隔离人员用一个手势加油打气。

部队大院里的“最美奉献者”

高浓度的消毒原液挥发产生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但消毒液的配比工作盛杰坚持自己亲自操作,那呛鼻的气味,还要瞪大眼睛紧盯着量筒上的刻度,生怕配比有差错。提起那时的感受,盛杰说:“那是防疫形势最严峻的一段时间,因为在疫情面前,没有别的选择,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克服,因为我是军人。”

李大远:组织干事当楼长

防疫工作展开后,组织干事李大远接受了一项他从未接触过的工作,担任部队家属院的楼栋长,负责为大院的家属们帮难解困。

和家属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事无巨细:检测体温、协助采购、摸排情况、组织隔离……李干事慢慢梳理,工作局面很快打开了。

部队大院里的“最美奉献者”

刘志琴奶奶87岁了,在疫情影响下,儿女都没能回到身边。但要强的老人有困难谁都不讲,就是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几次打电话问候,刘奶奶都说“家里一切都好”,李大远还是不放心,就带着卫生员上门去看看老人的状况。老人身体健康,但冰箱里已经没剩多少食物,门口堆着散发怪味的垃圾,李大远心里很不是滋味。自那以后,刘奶奶成了李大远特殊照顾的对象,上门送菜、打扫卫生、为老人检查身体,一周要往返老人家里好几次。

刚开始时,老人看着这位穿军装的年轻人还有些怯生,可现在,刘奶奶就盼着能看到李大远,这个文质彬彬的上尉军官来了,她寂寞的小屋里就充满了笑声。

部队大院里的“最美奉献者”

一个多月来,战斗在疫情岗位上的每一个人,都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暖心地为服务对象服务,用爱心实现着自我价值。他们用真情诠释着军人的担当,以“最美奉献者”的称谓让这座军营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笑容,充满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