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员工能力很强但热衷于混日子,怎么委婉地劝退?

真哥爱做菜


【丁茵子】为你解答:

遇到员工能力很强,但是热衷于混日子,如何有艺术地进行劝退,给HR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下几种错误的劝退做法,势必会造成员工的反感:

1、否定和数落员工;

2、肆意刻薄地处理员工;

3、对员工进行人身攻击;

4、一上来就让员工感觉完全站在企业角度的沟通方式,让员工产生抵触与防范心理。

劝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员工自尊心未受伤害并且对HR感谢的态度和谐地离开。

一、秉持友好协商的原则

1、肯定被劝退员工的优点

员工因为他的性格、能力和岗位不匹配而已,有些本身反而是用人单位自己经营管理的原因导致的。用人单位当初将该员工招聘入职,当时肯定是看到了很多的闪光点的,所以在劝退员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从表扬开始,从肯定人家的工作业绩和努力开始。

2、良心沟通,换位思考

虽然是站在企业这方面,但是换位思考这样的事情还是要做的,劝退面谈正式开始之前就要和员工说明白公司做了这样的决定,我只是执行者,现在我只是代表公司,谈完了,咱们还是朋友啊。

大部分员工都很接受这样的谈话开始,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大家不拒绝这样的方式,又不伤大家和气。接下来就是有一说一的环节了,摆明工作绩效,说清楚工作情况,指明问题等等,并表示会为其尽力争取应得经济补偿。

3、客观分析被劝退员工职业优劣势,帮助他们

被劝退的员工很多时候,可能因此陷入生活或就业的困境。这时,我们要如果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从一个朋友的立场,以专业的角度,帮助要劝退的员工,分析其不适合现在所在单位的客观原因,帮助其梳理适合其职业发展的方向或职业。即帮助他做一个简单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走向分析。如果能够推荐,让他快速找到适合的新工作,员工肯定会心怀感激。


二、采用周密严谨的谈判

1、充分掌握员工信息

360度掌握员工的信息,在劝退员工之前充分了解及掌握员工的信息,对于将要进行的劝退工作至关重要。

那如何去了解员工信息呢?

1)仔细阅读员工的档案,包括他历年的绩效考评,是否有过违规的记录,甚至该员工的家庭情况、过往就业背景、学历证书情况等等,将来都是可能影响谈判的重要因素。

2)充分利用档案外非正式的渠道,了解员工的各种相关信息。如员工的爱好,员工在公司的好友,员工是如何进入公司的,是否是其他员工推荐,同事对员工的评价等等。

这个过程考验HR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会影响你劝退员工的策略选择。


2、详细严谨准备材料

素材的准备很重要,员工绩效差表现的证据,一定要有数据支持。


3、选择合适的沟通地点与帮手

在充分了解员工的信息及掌握了员工的材料之后,HR最好找一个“唱双簧”的帮手做沟通人员。

对于,员工能力很强,但是热衷于混日子,找直线主管和一个他的好朋友或是推荐他入职的人一起沟通,对劝退会起到一定的良性推动作用。

沟通地点建议选择公司带有摄像头的会议室,会议室不宜太大,气氛不宜太严肃。

4、充分建立谈判信心与技巧

在进行劝退之前,HR必须建立充足的信心。有了信心也就有了一半的底气与把握。此外,准备工作做好以后,还要针对不同员工选择不同的劝退技巧。

劝退员工时,根据之前了解的员工信息,要见机行事,劝退谈判过程中不断地揣测员工当下的心理变化,分析员工的关注点及需求点。但是前提条件是:公正待人、将心比心。

遇到员工情绪激动,要稳住局势,因势利导,疏导情绪,见机行事;

遇到员工有松口,要乘胜追击、一鼓作气、顺势而为。

【结语】

劝退、裁员的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遵循,这个过程也从来不会受人喜欢。呼吁HR和管理者不要随意辞退员工,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

HR能做的是坚守公正,尽量让每一个员工体面地离开。

「丁茵子」,专注分享职场进阶干货,解答各种工作困惑,2年上市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13年国企高管经验,灵魂有趣的小姐姐!


丁茵子


这说的是我吗?[捂脸]

我就属于工作能力强,但是之前的领导认为我在混日子的。她看不见我在应付客户时的辛苦,看不到我生病在家时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艰辛,更看不到我默默的帮助别的同事时的身影。

她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认为我很闲,天天没事干,还偶尔请假(真的生病了)。她认为我要不就是在刷手机(其实是在应付客户),要不就是在电脑网页闲逛(其实是在查资料),要不就是和同事瞎聊天(其实是在讨论一个疑难杂症)。

后来,她通过调岗降薪的方式逼我走人了。这对我来说得一个很大的伤害和教训,所以说,遇到好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

想把员工委婉劝退的领导,建议先和员工仔细沟通,平时从细节上多观察一下,而不是凭借自己的刻板印象去决断。


火莉莉


老炮儿观点:

一个能力很强的员工,在你的管理下,成为一个热衷于混日子的人,这显然是因为你的无效管理导致的,你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管理认知,改善管理方式,让他不再继续混日子,成为能产出高绩效的优秀员工,而不是想着怎么把他踢出团队。


我们一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怎么衡量他是不是好员工?
  • 踢他出局是你的最佳选择吗?

  • 他能力很强,但为什么会变得热衷于混日子呢?
  •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不继续混日子?


怎么衡量他是不是好员工呢?


我们知道,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追求的永远是业绩,而员工的存在则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员工是不是好员工,只要看他能否完成他的业绩目标,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如果能,他就是好员工,反之则不是。


“给予给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机会、平台及不可议的薪水,并赋予他们尊严,淘汰那些无法给公司创造价值且不思改变的员工,他们应该去他们该去的地方!——杰克·韦尔奇


那么,你的这个员工是好员工吗?换句话说,他能为你的公司创造价值吗?他能产出高绩效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员工若想产出高绩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我认为有两个要素:能力和态度。


那么能力和态度,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关心态度还是关心能力,其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过分关心态度,会使组织成员争做顺民,执行力固然是变好了,但这种导向的结果会使你发现:他们为了寻求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他们不再向你提建议了,他们渐渐地失去了创造力,他们也不再那么关心绩效了。因为只要态度端正领导就开心,至于能不能产出高绩效并不重要。


当职场上一团和气,应有的竞争不复存在的时候,员工就不会思考如何提升能力,如同行尸走肉,一群这样的员工聚在一起,是无法进行项目攻坚并完成业绩目标的。


如果把绩效比做一道美味菜肴的话,那么能力则是菜的原料,态度是佐料。没有原料是做不出美味菜肴的,但没有佐料,煮熟了它依然还是一道菜,只是可能并不那么美味而已。


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会考察求职者的胜任力,而这个胜任力其实就是能力,因为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而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发挥价值。


所以,在企业中,我们更应该关心员工的能力而非态度。而只有绩效和能力才能证明一个员工存在的价值。


而你的这位员工,其实是一位态度不怎么端正但却拥有很强能力的人,只是绩效不那么完美而已。


那么,面对这样的员工,踢他出局是你的最佳选择吗?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这是一张通过对“绩效”和“能力”两个维度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企业内部人才分布地图,这是评估员工是不是好员工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九个格子里的员工分别如下:

  • ①代表两方面都很强

  • ②③代表一方面很强,另一方面表现一般
  • ④⑤⑥代表某一方面很差而另一方面很强,或者两方面都比较一般
  • ⑦⑧代表一方面一般,另一方面却很差
  • ⑨很显然两个方面都很差


很显然,只有⑦⑧⑨才是你重点考虑是不是要劝退的对象,而他的能力很强,应该分布在③或者⑥当中,他其实只是个在绩效方面表现不佳的“问题员工”而已,你只需要找到对的方法,让他提升绩效即可,他至少不应该是你劝退的对象!


既然他是能力很强,一定程度上说明他在过往是很努力的,因为能力不是天生赋予他的,能力是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而得来的,也就是说他至少在过去不是一个热衷于混日子的人,他过去的工作绩效一定不会太差。


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可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且同一个员工在不同时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业绩,即他可能在刚入职的时候能够高产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又不能产出高绩效了。


在职场,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那么,他为什么在你这里却表现出热衷于混日子呢?

我认为是你的管理出了问题。

一、首先,我认为是你的绩效考核出了问题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最好的手段,我至少花一半的时间用于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杰克·韦尔奇

1、你设定的绩效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明确的具体的目标是员工达成的先决因素。我们若想要员工有效的完成目标,那么我们制定的目标一定要是明确的且具体的。

模糊的指令只会消耗员工的精力,使他疲于猜测,甚至整天揣度上级的心思,同时还会降低他对工作标准的认知。

一个能力很强的人,更不会愿意花时间捉摸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久而久之,斗志消磨殆尽,剩下的只能是混日子。


2、绩效目标设定的不合理,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你设定的目标太大,让人感觉遥不可及,是只有神才能完成的任务,那么他同样会失去斗志,因为再怎么努力,结果都只会是徒劳,谁会傻到为明明不会有结果的事情而付出努力呢?

所以,你设定的目标不能太高,一定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他才愿意去做。


3、设定的目标没有挑战性或激励性

这对于能力强的人是致命一击,这样的员工往往心高气傲,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方能彰显他的能力,他们才会认为自己是受重视、被认可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的斗志。


相反,如果你总是交给他一些无足轻重、甚至连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侮辱,他一定不屑于去认真做,结果只能是差强人意,而这时你就会给他贴上“混日子”的标签。


4、他可能没有参与自己绩效目标的设定,以至于认同感很低

共同讨论,协商一致的绩效目标才是有效的,这个共同制定目标的过程非常有必要,是对他的尊重,也是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而你可能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你总认为:我是你的老板,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应该干什么!


殊不知他对你可能根本就不屑一顾,因为他感受不到被尊重,同时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他是有知情权的。这时,你还指望他能很好的去完成,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知识工作者,需要被尊重,这很重要!


二、其次,我认为你没有做到用其所长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人无完人,管理者用人,肯定要用之所长避之所短。你可能没有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从而造成他无法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长此以往,他就失去了持续产出高绩效的动力,也就会呈现出你认为的“混日子”。


历史上,善于用人所长的例子实在太多:刘邦用汉初三杰,李世民用房玄龄的谋略和杜如晦的决断等等。他们无一不是通过用人所长而建立不朽功勋的。


用人所长,还有一个好处,员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才是激发员工产出高绩效的内在动力,这比任何管理手段都有效。


高绩效接着又会继续触发员工的成就感,持续的成就感将推动他持续产出高绩效,良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


所以,将他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则是你需要及时慎重考虑的落脚点。


当然,造成他混日子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你在奖惩上不公正,他的某一个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未被你采纳,你重用了某一位能力平平的员工而将他束之高阁,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做才能让他不继续混日子呢?或者说,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管理更有效呢?


作为管理者,你肯定期望自己的下属都能成为①,这样你就省心省力了。但现实是人无完人,你的员工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你要做的是去帮助他解决问题。


我想:唯有努力打造你自身,让自己成为有效的管理者,别无他法。

“管理有效性”的关键,不在于有效地“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地“管理自己”;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彼得·德鲁克

聊到这里,你也许会接受我的建议,你也可能会问:“做个管理有必要这么麻烦吗?我是管理者,公司赋予了我权力,直接劝退不是来的更省事些吗?”


也没错,确实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你是要付出代价的。

劳动合同法有明确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很显然,按照你的描述,你不能按照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六种情形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你只能与他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而通常协商的结果是你要付出N+1的经济补偿金。

当然,不是所有管理者都想通过这种斯文的方式解决问题,总有只要金钱不要脸面的管理者,那么“职场厚黑学”(其实老炮儿在这儿真心不想提这些,一则是该门学问是HR行业的内家功法,就好比少林寺的易经经、武当派的太极、丐帮的打狗棒法等,怎可明目张胆的外传呢?你若有本事,大可自行领悟和修炼。)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点到为止:

  • 联系猎头挖走他,反正他能力很强,只要机会好肯给钱,多数会走,你也算是做好事积德了;

  • 绩效考核始终是传递信息和感情的有效方式;
  • 能力强的人最苦恼的是自己的能力不被重用;
  • 前面提到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 ......


以上,是我对你的问题的解读和剖析,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但至少应该是值得你思考的。请慎度之。


欢迎“关注”@职场老炮儿 ,上市公司HR高级经理,帮您解答求职面试、职场困惑、职业规划、劳动法规等问题。

HR加鸡腿


什么叫能力很强,但一直在混日子呀!这句话本身就矛盾呀,你都知道这个员工能力很强了,就说明你交给人家的工作内容,人家能高效完成,如果完不成工作内容,那就不叫能力很强;既然人家能准时高效的完成工作内容,那为什么你还会觉得人家在混日子呢,是因为人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单位划水到很晚才下班,所以你觉得人家混日子是吗?说句实在话,员工能力强,老板都会想办法留,而不是想着人家没像其他人一样留到很晚才回家,所以要辞退人家,如果能力强的员工都留不住,你这个企业离倒闭不远了,因为你留下来的员工,都是那些看似工作努力,每天加班到很晚,实则工作效率不行,需要加班完成,或者纯属划水加班,做给领导看的;总之一句话,人家能按时完成工作内容,肯定留;如果完成不了工作内容,还在划水,那就不叫能力强,这样的人直接辞退走人,也不用想着什么劝退不劝退,该给的赔偿就得给,最烦动不动就劝退人家,实则一分钱都不想赔的那些黑心老板!


尖刀出鞘


雇佣制注定终结。时代会加速淘汰那些拿不到结果的人。

未来,抑或今年,会有大量的工作不再需要坐班,比如编辑、记者、程序员、设计、法律、财务等等很多岗位其实真不需要做班,也未必需要雇佣全职人员干,试想,如果你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师,公司让你做一张海报或一个logo,被采用就付多少钱,其余时间不用给你发工资,而你也完全可以灵活接别的公司的单,你的财务和时间更容易得到自由。

公司也有更多选择,因为公司的发展和你的发展未必同步,总有一个可能会被淘汰。

你进步大,完全可以“服务”更好的公司,收费越来越高,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公司发展快,完全找一些比你更加优秀的人合作,不再让公司的发展受困于自己的老员工。

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不断优化的过程。

其实公司和员工之间,朋友之间,情侣之间可能都会如此,为何现在的离婚率这么高,是因为大家不再愿意被一张纸所束缚了,更注重彼此是否有共同话题、一起进步,“合作”是否愉快,据说,提出离婚的女性占比更大,说明什么,说明婚姻也不再是”终身合作制”了。

原来靠发工资,购买员工的技能和时间,员工靠贩卖自己的时间和技能来赚取劳动型收入。

未来,技能和时间都不再是定价的关键,而是结果,就像一个人的学历不代表技能,也不代表能拿到结果,给别人创造价值一样。



罗酥酥


个人观点,如下:

1.此人可能已经看透了自己在公司发展无望;

2.此人能力强,可能情商低,不受领导重用和待见;

3.此人可能正在“骑马找驴”,寻找下家公司;

4.此人可能有副业或者家人经商,上班只是找个事干干;

5.此人可能是包租公,包租公为了打发时间,前去公司上班,避免旁人说闲话;

6.此人公司可能工资分配制度有问题,干活多拿钱少,干活少拿钱多;

不管多少原因让他混日子,辞退他之前,考虑公司是否有人可以顶替他岗位,如果有人顶替的话,直接明说,按照劳动法进行相应赔偿。



断桥烟雨残雪


我是职场信息员,我来回答你这个提问。我的建议是对于能力很强又混日子的员工,先别急着辞退,毕竟现在工作能力很强的员工不好招。你可以对他混日子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准确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决定劝退也不迟。

员工混日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工资较低。工作能力很强的员工与能力弱的人在单位同酬同薪,调动不了积极性。二是单位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领导的承诺不兑现,员工觉得失望委屈,会感到不公平。

根据原因,再对症下药。采取设计健全的考核机制,优化单位规章制度,加强沟通改变他混日子的想法,领导带头守诺践诺等措施,调整他的状态,激发他的斗志。

1.设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很多领导不明白员工为什么会混日子?我觉得,可能是企业制度给他错误的想法提供了土壤,尤其是绩效考核可能有欠缺。因此,在考核方面,公司要加大奖金提升力度,刺激他们。能力很强却混日子的员工,这样做是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能力差混日子的员工,他们也会适应不了这种考核,自然而然地会主动离开。

2.优化企业的规章制度。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单位领导带头,和大家一起都要严格执行。

3.多和该员工沟通,改变混日子的想法。领导要多跟员工交流,了解他真实想法,多鼓励,多沟通,多激励,督促他调整姿态,昂扬状态,积极工作。

4.以上率下,言出必行。领导说的话要算数,别让员工产生信任危机。只有员工相信你,才能够服从你的管理,为单位带来更大的效益。

人都有惰性,都想偷懒。管理者不要一看到混日子的员工就想着辞退。

但是,如果观察一段时间,该员工依然我行我素,那就只好进行委婉辞退。劝退时,可以找员工单独谈话,不激怒,不浮躁,心平气和进行交流,比如“人挪活,树挪死”,“你工作能力很强,换家单位,一定有更好地发展”。虽然不在一家单位工作,我们依然可以做朋友,今后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还可以找我,我会尽力帮忙。最后,最大程度地给出一些合理的经济补偿,做到好聚好散。






职场信息员


问这种问题的人,基本上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

员工能力强却选择混日子,要么是有怨气,要么是有资本。他肯定做好了B计划,就等着你们去招惹他,到时候你就知道他的底牌了。

对于这种员工,要么协调大领导的资源,打开他心结,引导他向上;要么好好谈,给足补偿,好聚好散。


zhloor


一个能力强的人,却选择混日子,必然是有不死不休或迫于无奈的原因,如果管理者都没这个认知层次,也就不要问别人了,直接做你想做的,随你去开吧!恐怕有些人你开不了,不信你试试!当一个人选择了混日子,特别是有能力的人,我相信他也考虑到了如何应对辞退!有几个老板屁股干净的?先看看自己干净不干净,再考虑别的!


拉萨路小学


这种员工真的是太常见了,特别是在大企业里,因为分工太细了,往往综合能力强的人会觉得自己不受人重视,能力无法得到发挥,自然对工作就懈怠了。

我认为关键是怎么把他用好。能力强的人往往想法多,不务正业是很正常的,你要想把这种人用好,我的建议是,多关注他,给他分配一些有挑战的工作,多沟通,让他感觉自己和其他员工不一样。想办法让他通过工作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他就能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工作上来。

最后,说句多余的话,如果人都是机器,咱说啥他就不折不扣的干啥,永远忠诚可靠,那企业就不需要这么多层级的管理者了。

大家说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