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為何滅三國的隋文帝,只除掉其中一個皇帝,還是自己的外孫

導讀:隋文帝楊堅一統南北朝,結束了近300年的混亂時代。做了皇帝后也是勤政愛民,建立了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國——大隋。他的許多為政舉措都給後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長安城,為唐朝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一個傑出的開國皇帝,他和別的皇帝一樣也是從別人手裡奪取權力,先是讓自己的外孫周靜帝宇文闡(原名宇文衍)將皇帝的位子讓給他,然後廢西梁滅南陳,但是西梁後主蕭琮和南陳後主陳叔寶都受到了楊堅的善待,而周靜帝宇文闡,這個名義上的外孫,8歲的孩子卻被楊堅殺害,接下來具體分析是什麼原因。

深析為何滅三國的隋文帝,只除掉其中一個皇帝,還是自己的外孫

《歷代帝王圖》楊堅

楊堅與其他三個皇室的關係

不難發現楊堅和他們都有親戚關係,陳後主的一些姐妹和女兒都在隋朝後宮為妃,隋文帝的寵妃宣華夫人就是陳後主的妹妹。蕭琮的的姐妹就是著名的蕭後,隋煬帝的皇后,與隋煬帝的感情很好,後世貶低隋煬帝一家,隋煬帝從哥哥那裡搶來嫂子蕭後,根本是無稽之談,蕭後是楊堅親自為兒子選的妻子。

而楊堅與北周關係更密切,楊堅在北周做官,姨姐是周明帝皇后,女兒楊麗華是周宣帝的皇后,周靜帝的嫡母,楊麗華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皇太后變成公主的女人。

因為在北周做官,又是國丈,所以楊堅接觸北周這些親戚的時間最長。正所謂距離產生美,又是伴君如伴虎,北周是鮮卑人建立的,民風彪悍,楊堅和這些親戚關係非常不好,經常發生矛盾。

做岳父的不該這麼對待女婿家的人,也不該殺女婿家的人。可是從中國古代千年的的歷史發現,家庭血緣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再加上楊堅從女婿繼位開始就過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楊堅自然是恨透了這個女婿。

深析為何滅三國的隋文帝,只除掉其中一個皇帝,還是自己的外孫

仇恨與死亡

楊堅長相威嚴不可冒犯,曾經陳國使臣將楊堅畫像帶回陳國後,陳叔寶看到畫像後“大駭”,讓人趕緊把畫拿走。

長得威嚴嚇人的楊堅,在北周朝廷裡,許多人都認為楊堅有異相,需要儘早除掉。一向“性深沉而有遠識”的周武帝沒有動手,後來說楊堅壞話的人越來越多,周武帝也開始猜忌這位親家。楊堅為北周滅亡北齊立下了汗馬功勞卻因為長相被猜忌自然心中不忿。

楊堅不敢對這位在南北朝赫赫有名的周武帝動手,他只能熬,熬死了親家。年輕的女婿,荒唐暴君周宣帝宇文贇繼位了,開始兩年荒淫殘暴的統治。

深析為何滅三國的隋文帝,只除掉其中一個皇帝,還是自己的外孫

不到20歲繼位的周宣帝,經常在朝廷打大臣,動輒120大棍,叫天杖,即使後宮嬪妃也不能倖免,不知道楊堅父女有沒有受過這個罪,即使沒有也能嚇死。因為也受到了楊堅有異相的影響,所以周宣帝經常要殺楊堅父女,不管是真的要殺還是隻是恐嚇,楊堅被這個女婿嚇得不輕,以至於後來周宣帝躺在床上都快死了,這位國丈都不敢進宮參與輔佐小皇帝的重任,怕出事兒。

周宣帝雖然是個有名的荒唐皇帝,但是他在位時,國力強盛,攻下了陳國許多城池。楊堅在這位女婿手裡做事,只能韜光養晦,不敢輕舉妄動。

並且因自己年輕,而父親給自己留下老臣大多權力滔天,周宣帝便殺之以絕後患,同時將自己的叔叔們調離國都,可他不知道這卻方便了楊堅日後的叛亂。

深析為何滅三國的隋文帝,只除掉其中一個皇帝,還是自己的外孫

楊麗華外孫女墓陪葬

後來周宣帝在縱情酒色中離世,年僅22歲,8歲的小皇帝周靜帝繼位,成了姥爺手中可以揉捏的麵糰,8歲的周靜帝不是康熙,楊麗華也不是孝莊,無人能剋制住楊堅了。

除了受驚嚇受欺凌,楊堅從小就因為長相問題被人認為“兒當大貴”,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更堅信自己能夠得志。

站在君臣中心的女人

楊堅的女兒楊麗華,史書上都對她讚賞有加,說她性格好。在漢代《列女傳》、《女誡》和父系男權社會的影響下,古代中國貴族中有幾個性格不好的的婦女。溫婉是個節婦,可仔細想想,身處後宮的女性,哪兒有真正純良之人。

他的丈夫周宣帝殘暴好色,為了打擊楊堅羞辱楊麗華,封了五個皇后還曾要殺掉楊麗華。可臨死時規定只有楊麗華可以留在宮中,後宮其餘的嬪妃全都出家,死後不得進入皇陵,包括宇文闡的生母,如果楊麗華真的不得寵愛或者不爭寵,周宣帝也不會這樣做。

楊麗華本身也是也是一個會為自己和孩子做打算的人,周宣帝死時讓楊堅輔佐宇文闡她就很開心,認為對自己有利,她本人也非常支持自己的父親,畢竟有孃家人撐腰好辦事,連楊堅後來都說“公主有大功於我”。可知道父親代周後,心中不忿,畢竟17歲就開始做皇后,一下子成為了公主誰也受不了。做了公主後,她的父親和兄弟對她還不是很寵愛的,對她的女兒和外孫女也不錯,起碼她活著的時候是這樣的。

楊堅已經對不起女兒了,他不能再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不利,以後宇文闡長大,如果女兒再去幫助宇文闡怎麼辦,畢竟做太后比作公主權力大。

深析為何滅三國的隋文帝,只除掉其中一個皇帝,還是自己的外孫

西梁位置

在皇帝面前如何保命

西梁本就是個小國,在大國中夾縫求生存,不用攻打,廢除即可,楊堅沒有在西梁身上費時費力,所以對西梁也沒有芥蒂。

蕭琮文武雙全,長得又好看,楊堅對他很器重,就讓他在隋朝做了上柱國。性淡雅,不以職務自嬰,隋煬帝每次見了他就像見到皇后,倍感親切,退朝縱酒而已。這種性格能使皇帝放心,有才華又能受到器重,如果不是因為童謠讖緯說“蕭蕭亦復起”,也不會被隋煬帝廢為庶人。他的兄弟和侄子也都在隋朝做官做的風聲水起。

滅南陳時也不費力,隋朝大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陳叔寶也只會在後宮裡哭,軍情緊急,大臣施文慶也不彙報,所以隋朝輕而易舉拿下南陳,損失很小。

深析為何滅三國的隋文帝,只除掉其中一個皇帝,還是自己的外孫

楊堅滅陳後,叔寶嫌自己朝會時沒有官職,還請求楊堅封他官做,朝會喝酒喝得也很開心。楊堅說“叔寶全無心肝”。每天也只是喝酒,楊堅為他身體著想,還得給他控制酒量。陳叔寶還曾跟隨楊堅東巡遊玩,期間叔寶還寫詩稱頌楊堅,以表楊堅的功績,哄得楊堅非常開心。陳叔寶在隋朝有個三品官員的閒職,每天吃喝玩樂,大有劉禪樂不思蜀的快意。

兩個人在別人手下都是喝酒玩樂來消除別人的猜忌,也換來了家人的平安,雖然看起來很軟弱,但是在強大的隋朝面前,只能這麼做。

與西梁和陳國不同,北周是鮮卑族建立,宗室大多有武力,8歲的小皇帝無奈將位子禪讓給姥爺。可8歲的孩子畢竟以後潛力無限,如果以後和其他人捲土重來怎麼辦,楊堅本就是被劉昉和鄭譯這兩人為了富貴推上了謀反的路,自己的子孫如果不肖也會重蹈覆轍。加上對小皇帝家人的怨恨,宇文闡活不下去了。


結語:清代歷史學家趙翼曾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安坐而登帝位”。楊堅雖然是趁孤兒寡母無力抗爭之際奪得皇位,但是權力之爭哪有完全仁義的,只是楊堅太過於殘忍了,將8歲的小皇帝和他兩個弟弟全部殺掉,北周宗室很少有幸免於難的。天道有輪迴,隋文帝的兒孫大多不得善終,殺害隋煬帝父子的也是姓宇文的,繼任的唐朝也有周武帝的血統(李世民的母親竇皇后是周武帝疼愛的外甥女),與人為善,終將利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