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人為什麼會生病?

用戶12345670wys888


中醫認為人為什麼會生病得要從《黃帝內經》談起,這本2500年前的古書被從古至今的中醫奉為寶典。它裡面不僅包括了人體的生理、病理、疾病診斷、治療、防病等,還涉及天文、地理、哲學等。我們知道以前中醫不像西醫一樣會有分科,所有都是互通有無、互為一體的。

首先,從哲學上,中醫把人本向身看做一個整體,而不是單個的大腦、心臟、腎等等。中醫認為是經絡聯繫了全身。這就體現了東方操演裡的整體觀。是不是很有意思?中醫認為疾病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階段要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其次,從地理上說,我們的居住環境也會影響人的身體狀況。如北方風多幹燥,所以北方人的皮膚紋理粗糙;南方潮溼多雨,所以南方人的皮膚較為細膩。環境的變化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即然中醫把人與自然看成一體,認為自然界的任何一點變化都會影響到人的氣血運行,從而對人的身體產生各種好或壞的影響,一年當中,春夏陽氣升發,氣血浮於體表,秋冬陽氣內斂,沉於體裡。一月之中,每月月圓氣盛,月缺氣弱;一天之中,時辰不同,經絡氣血也不盡相同。

再者,人有七情六慾、食五穀雜糧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

所以人生於天地之間,就會生病,生病是人的自然表現。


心靜如常


中醫認為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五勞七傷”,六淫為患。五勞者:久坐傷肉、久站傷骨,久視傷血、久蹲傷筋、久躺傷神;七傷者:喜能傷心、怒能傷肝、憂愁傷肺、思慮傷脾、驚傷膽、吼傷腎、悲傷魂魄,原因是人有六慾,六慾是:眼觀物色、鼻聞香氣、舌嘗滋味、耳聽聲音、心為大地,意握萬方;六淫為外因,也稱之為六害,六淫既是:風、寒、暑、溼、燥、火。六淫之中風為首,風為百病之常,善行數變,風能夾溼、風能夾燥、風能夾寒、風能夾暑,天有燥熱易於生火。尤其是四季之風各有所常,春天之風至下而上,人易受風;夏天之風橫行空中,溼氣橫行,人易中溼;秋天之風至上而下,人易著涼;冬天之風颳地而行,寒風凜冽最易襲人,所以人要有順應四時的能力,還要不被七情六慾之所傷,也就是避免五勞七傷。以上就是人為什麼會生病。


石玉峰


人為什麼生病?生病的原因是什麼?

人生病的原因不外乎有兩種:一是因為經絡不通,二是因為氣血不足。

為什麼經絡不通?簡單地說因為受寒,受寒是萬病之源。有的人說我吃穿都很注意了呀,不可能受寒了的,為什麼還有很多慢性病了呢?不可能。這些都是否外在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受寒你就看不見了。

怎麼有看不見的受寒呢?這不是忽悠人嗎?

我說給你聽:你的心冷了,心寒了,這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得病的原因。而心冷了是防不勝防的。所以要不得病,最重要的是不要心寒,最重要的是要熱心,這樣就不容易得病了。要跟天地人和睦相處,就不得病了。

人們得病就是跟天地人不和。跟天不和,就是風寒暑燥溼,跟地不和,就是酸甜苦辣鹽,不和就是過猶不及,比如說吃酸多,酸屬木,木旺行克土,胃屬土,土被木克了,胃就不好了,生病了。所以要和。最重要的是跟人不和,跟人不和主要是:怨恨惱怒煩。怨傷脾胃,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為什麼有怨恨惱怒煩呢?因為不如己意,心寒了,所以就得病了。

怎樣才不心寒?多找別人好處,認自己不是。這樣心就暖了,病也少了或者沒有了。

怨恨惱怒煩,就象五毒丸,吃了半個就有病,吃了一個就沒命。

找別人好處就是上了天堂路,認自己不是就關上了地獄的門。真的是一念上天堂一個念下地獄。

有氣不生長生藥

有火不發不老丹

願兄弟姐妹們經常服用長生不老的丹藥,永遠沒病,長生不老,永葆青春[呲牙][呲牙][呲牙]

人什麼都可以有,但是千萬不能有病。

人萬一個有病了怎麼辦呢?治療。中醫的治療有原則嗎?當然有。中醫的治療原則是:一針二灸三用藥。針是外治,比如拔罐、刮痧,按摩、刺血、拍打、針灸等,二灸的灸字,灸拆開來就是久火,也就是說溫暖久久的就是灸。第三才是用藥,因為用藥是比較慢的。神油是最好的溫灸藥,為什麼?因為它可以讓人溫暖久久的,敷一次可以溫暖十多個小時。朋友您體驗過有這樣的溫灸藥嗎?所以講神油是最好的溫灸藥,神油的名稱是這樣來的。

寒涼是萬病之源,祛走了寒涼病自然會好起來。而神油是祛寒涼最好的溫灸藥油 ,因為塗敷一次可以溫暖十多個小時,一天敷兩次就可以溫暖一整天,每天24個小時都溫暖了,什麼病都可以治好。

可有些人會問:多穿些衣服不也是溫暖嗎?當然也是。可是那身上受寒的地方也是患處受不到特別的溫暖治療。


農村小2哥


中醫講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陰陽合一、天人合一、五臟合一、形神合一,這裡面最主要的還是陰陽合一。人體陰陽協調,陰平陽秘,就不會生病。反之,你就不舒服(即所謂亞健康),就會生病。

那為什麼一個本來健康人,會陰陽失調,會生病呢?有人能說出很多因素:什麼六淫所侵、七情所傷、飲食不節、勞逸不當等等,這些都沒有錯。但這些致病因素我們也可以把它們再細分:六淫、飲食、勞逸等屬於外因,而七情屬於內因。按照辨證唯物論觀點,內因決定外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所以,疾病的根本原因還在於七情。

七情是什麼?喜、怒、憂、思、驚、恐、悲,它們分別對應於人體的五臟。有人會問,你說七情對應五臟,可多出兩情怎麼對應?這裡面喜對心,怒對肝,悲對肺,思和憂對脾,最後的驚和恐對腎。

思和憂都有擔心牽掛之意,但是憂比思要更深入一層,脾思慮過重的時候就變成了憂。同樣的,恐和驚都有害怕之意,但是恐比驚要更深入一層,人受到過重的驚嚇就一定會恐懼,損傷的就是腎臟。所以中醫又把七情概括為五志,五志者:怒、喜、思、悲、恐,它們分別對應五臟中的:肝、心、脾、肺、腎。

中醫認為人體五臟中,經雲:心為“君主之官”,“心者,生之本”,“心主神志”,“藏君火,君火以明”,“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所以心是主宰,可統五臟之神,就包括:脾之意、肺之魄、腎之志、肝之魂。所以如果一個人能把心神調整好,那麼五臟之神就皆可以調整好。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人有病,無論你是什麼病,本質上都是緣於心病。

中醫的望診是望你的面相體態,都說面由心生,其實還有一句話叫做病由心生。想得多了,心中有許多雜念,就一定睡不好。睡不好就會傷氣血,就會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久而久之,你不得病才怪呢!

病由心生你信不信

據我多年觀察,凡是長壽之人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能吃能睡,無一例外。說明什麼?說明他的陰陽平衡,達到了陰平陽秘。此話怎講?你想,他能吃是不是說明脾胃很好,胃氣充盈,中土不虛?他又能睡,是不是說明陽能入陰,水火既濟,心腎功能很好?

吃飯時候就是吃飯,不要去想不愉快的事情,會影響胃液分泌和胃的正常蠕動。睡覺時就是睡覺,也不要去胡思亂想,什麼功名利祿,愁腸百轉,怎麼睡得著?所以說到頭還是心病,心病還得心上醫!

人的生命中第一重要的就是睡眠,甚至比吃飯都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睡眠是人體生命中,能量釋放、收藏和氣機升降的系統工程,是氣血,臟腑,神經,骨骼肌肉等作階段性調整,修復,新生和再生的過程,所以它比什麼都重要,而影響睡眠最主要的還是心臟。我們都有親身體會:頭天晚上覺睡得好,第二天人就有精神,有胃口,做什麼也不覺得累,就是因為心臟得到了充分休息,氣血得到了調養,才有了精氣神!

五臟之中,陽由心主,陰乃腎司。腎水潤澤,方使肝胃之陰得養;心陽溫煦,方使脾胃之陽得生。所以個人以為“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才是人體生命動力的基本思維。

當然,因意外或不可抗拒力所致的外傷,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僅僅樂道88


一、正邪相爭

①邪氣: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

②正氣:抵抗力……

③戰場:人體(某部位)。

a、正勝:病癒。

b、相爭過盛:反應激烈(危)。

c、相峙:或轉慢性。

二、整體失衡

①臟腑、經絡、氣血精神。

②生理功能相近的存聯繫,功不同的相生或相剋。

③病理產物。

三、病因學說

①陰陽分類。

②病因、病位、病性的聯繫。

③起於過用。

四、發病學說

①邪氣致病說。

②兩虛相得說。

③正氣為本說。

④病發無常說。

五、總體病機

①陰陽失調。

②正邪盛衰。

③升降出入失常。

五、精氣神病機

六、臟腑病機

七、經絡病機


用戶12345670wys888


人體明堂之開合呼吸。與天地之開合呼吸,發生位錯,變位,移位乃至易位,而擾動經脈血氣之位置,而導致經脈血氣之位動是也。位動,則位置失守而失之所職,亂也;失職,則血氣失穩而失之所常,病也。故,太陽是動,則太陰是病,厥陰是動,則陽明是病,少陽是動,則少陰是病。故,太陰是病,治之太陽,陽明是病,治之厥陰,少陰之病,治之少陽。


用戶6342596166


  • 中醫認為風、寒、暑、溼、燥、火這些外界氣象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侵襲人體而引起疾病。中醫指這類疾病,一般都是與季節氣候變化有一定關係的,感染性發熱性疾病,如春節氣候變化無常,易感冒、流行性感冒、咳嗽、細菌性感染咽喉炎、腹瀉等。


  • 還有內因,人的七情六慾影響身體,如思慮過度氣結;怒氣沖天則陽亢;驚恐不安則氣亂等。外因和內因相結合,產生嚴重的疾病。

健康是真理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體的,陰陽五行風水都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疾病的發生有多種因素,主要是內因及外因。內因包括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外因有:風寒署溼燥火。此外還有:槍刀傷、燒燙傷、凍傷、中毒、外力傷等。

中醫講究的是不治已病治未病,重視養生保健,食療、推拿、艾炙、氣功、太極拳等都是常用的健身方法。


鄰居老辛


縱?

說與?

你懂嗎?

不如不說?

以避紛爭嗎?

不如大笑對之?

各做不知地好哩?





華繼善


人為什麼會生病?簡單地說,就是陰陽偏盛。人體本質是五臟為君,六腑為臣的一個有機整體。陰弱則陽盛,陽弱則陰盛。為什麼會造成偏盛局面?就是三因論了。中醫把病因分成三大類:(1)外因(風寒暑溼燥火加戾氣);(2)內因(七情);(3不內外因(刀傷蟲獸)。無論三因中哪方面受損,總是先損其腑後損起髒,先表而厚后里,由淺及深。損其腑尚病淺,損其髒病深。病深方至陰陽失衡。這就是中醫的得病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