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先取漢中和益州荊州,最後戰東吳會如何?

愛吃小小西瓜


如果曹操先攻取了漢中益州荊州三大重地要塞,再戰東吳有可能會成功重創東吳孫權。


小龍女5505


作者的問法有點不成立呢。

背景,馬超韓遂西涼聯軍與曹操決戰潼關,被曹操謀士賈詡離間,後兵敗投奔漢中張魯。但大部分兵馬是沒有損失的。所以說,本來歷史的進程曹操便是想先取漢中的,卻因為馬超原因耽擱了。馬超在大西北地域漢中附近羌族人是十分仰慕他的,關係也不錯,有一定的影響力。被稱“”天神威將軍”。加上漢中當時遠離戰爭,兵精力充足,而且漢中當地五米道教和中原一帶信仰不太同,極難攻下來。

後期張魯降曹操是在馬超離開投奔劉備取西川之後了。到此三國鼎立格局已定。


有故事的劇


歡迎來看子正尋道。

導讀:自從曹操打敗袁紹以後,便積極地謀劃南下,把劉表、孫權等割據勢力統統消滅,實現統一華夏的壯舉。由於荊州牧劉表很快就病死了,並且引起了一陣混亂,劉備與新任的荊州牧劉琮不和,此時正是奪取荊州的好時機。同時荊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以此為跳板,向東可以討伐東吳,向西可以平定益州,甚至向南還可以奪取交州,因此只要獲得了荊州,曹操平定南方割據勢力的計劃,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於是曹操率兵南下荊襄,準備奪取荊州,順便消滅老對手劉備。因為實力相差懸殊,劉備稍作抵抗以後,就逐步向東轉移。另外荊州牧劉琮看到曹操勢力強大,沒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這樣一來,曹操兵不血刃就取得了荊州。令曹操沒有想到的是,劉備竟然與孫權結成了同盟,共同對抗自己。讓他更加意料不到的是,在赤壁之戰中,被孫權和劉備打得大敗。自此以後,曹操再也沒有南下的機會了,歷史開始朝著三國鼎立的方向前進。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曹操率先攻取漢中和益州,然後才是荊州,最後攻取東吳,會不會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這一計劃還真有一定的可行性,操作好的話,可以統一天下。接下來具體分析一下。

其一:漢中和益州,唾手可得,但要率先解決西涼的威脅。

在曹操準備南下的時候,荊州的劉表已經病故了。劉表的死,給荊州帶來了混亂,劉琮可沒有整合荊州各方勢力的能力,首先劉備就不服,由此一來,荊州必將混亂。至於東吳,憑著孫權的個性,應該是“當一個安靜的美男子”。這樣一來,曹操攻取西涼的時候,就不用擔心後方的威脅。只要西涼一消滅,漢中和益州就可以順勢拿下。到了這個時候,曹操兵分兩路,一路從巴蜀出發,另一路從中原出發,直取荊州。

由於劉備不忍心奪取劉琮的基業,荊州的基本情況還是劉備與劉琮相互對峙。面對曹操的猛烈進攻,劉琮會立馬束手就擒,劉備只有向東逃走,荊州也就輕而易舉被曹操所佔據。此時的天下,除了東吳,曹操基本上全獲得了,慢慢耗死東吳就行了。至於劉備與孫權結盟了,也沒有關係,只要不立馬進攻,時間一長,劉備與孫權之間或許會出現猜疑。即使劉備與孫權關係一直融洽,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東吳一州之地,也很難對付幾乎擁有整個天下的曹操。相應地,曹操也就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夢想。

其二:曹操可以保持淡定,誘使孫權參與荊州的爭奪戰。

荊州是一塊戰略重地,曹操想要,孫權也想要。劉表死了以後,孫權也在觀察荊州各方勢力的動向,看能否撈取一定的利益。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曹操不立馬攻取荊州,孫權有很大的可能介入荊州的爭奪。昔日劉表在世時,孫權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劉表死了,新任的荊州牧劉琮,能力低下,怎麼可能是孫權的對手。在孫權看來,消滅掉劉琮並不困難。可是孫權爭奪荊州的舉動,或許會引起劉備的反應,本來他不忍心奪取劉琮的基業,現在看到孫權的強取豪奪,劉備應該會做出一定的反應。如此一來,劉備和孫權就會出現爭端。等待劉備與孫權兩敗俱傷時,已經佔據西涼、漢中和益州的曹操,可以趁勢出兵把劉備、孫權和劉琮一網打盡。如此一來,天下盡歸曹操。

總之,就像下棋一樣,先走哪一步,會導致不一樣的結局。曹操先從漢中和益州入手的想法,理論上有非常大的可行性,但一定要提前解決西涼。倘若歷史上的曹操像這樣實行了,或許就沒有後來的三國鼎立,他已經統一了天下。


子正尋道


這個可能得先成立,如果曹操先取漢中和益州荊州那就意味著蜀漢的滅亡,再戰東吳那就水到渠成,一統天下的目的就達到了,三國期間,魏蜀吳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雖然戰爭不斷,但是都無關大雅,火燒赤壁標誌著三國時代的成立,而荊州的丟失加上之後的夷陵之戰讓蜀漢損失大半,好比一個蒸蒸日上上市公司突然被停牌了,如果曹阿瞞再活幾年估計做夢都能醒,收拾完蜀漢,再弄孫權小兒不在話下,但是曹操到死也沒看到這個局面,畢竟劉皇叔和孫仲謀不是吃乾飯的,碼字不易,謝謝採納





藍淚笛324


最佳答案

首先歷史不能從來,如果從來的話,按照固定模式,曹操會比較早的實現三國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