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上市10年首次亏损,新电商法及LSG品牌认知度低是主因

汤臣倍健上市10年首次亏损,新电商法及LSG品牌认知度低是主因

汤臣倍健上市10年首次亏损,新电商法及LSG品牌认知度低是主因

近日,汤臣倍健发布2019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收52.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4%;亏损3.56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公告称,亏损系子公司Life-Space Group Pty Ltd(下称LSG)计提商誉减值和计提无形资产减值所致。受《电子商务法》实施影响,2019年LSG在澳大利亚市场的业绩未达预期。


01

亏损3.56亿


2月28日,汤臣倍健发布2019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收52.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4%;亏损3.56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这是汤臣倍健上市10年来的首次亏损,去年同期盈利10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5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94%;营业利润为负4.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2.21%;利润总额为负4.2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7.6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3.5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5.51%;基本每股收益为负0.2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4.7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负6.50%,较上年同期下降25.50个百分点。


对此,汤臣倍健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提升策略、进一步丰富和夯实大单品战略、开启电商品牌化3.0战略、加速商超渠道和母婴渠道建设等,为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奠定基础。同时,公司适度加大了品牌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高度集中资源不断夯实公司品牌力。


对于业绩亏损进行详细说明,公司称受《电子商务法》实施影响,2019年Life-Space Group Pty Ltd在澳洲市场的业绩未达成预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相关规定,公司对合并Life-Space Group Pty Ltd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10.09亿元。在未对前述商誉及无形资产计提减值的情况下,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46亿元。


由于公司投资的部分参股企业受经济环境、经营情况等因素影响,出现经营业绩未达成预期、财务状况恶化等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相关规定,公司对相关参股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清查,并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参股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02亿元。


事实上,早在汤臣倍健披露2019年三季报时就已有了“不安的苗头”。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04%、12.56%。虽然仍保持着双增长,但汤臣倍健的营收增势却逐渐放缓,由一季度的47%逐渐下降到28%。


值得注意的是,从企查查发现2020年年初至今,汤臣倍健有包括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多位高层退出主要人员列表。


此外,在业绩预告发布后,汤臣倍健的2019年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确定实行并进行了调整。根据汤臣倍健披露的公告显示,由于原定的2名激励对象已离职,不再具备激励对象资格,故而进行调整。


02

无形的压力


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施行。电商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包括从事网络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依法纳税。


而汤臣倍健海外子公司Life-Space Group Pty Ltd(以下简称“LSG”)是一家澳大利亚益生菌公司,主要业务是运营澳洲知名益生菌补充剂品牌Life-Space。Life-Space品牌产品主要销售市场为澳新地区和中国。


在澳新地区,该品牌主要销售渠道为药房,在中国地区,主要销售渠道为代购和海淘。而不少代购者不具备办理工商登记的条件,从灰色变成黑色地带,只能退出。


汤臣倍健称,代购业务的毛利相对较低,讲求快速周转,而在电商法等多重影响下,代购商家经营难度增加,由此带来了代购行业的洗牌。一方面,中小商家退出市场,导致该部分渠道的消费者丢失,需要重新整合渠道以再次触达终端消费者,此过程在时间、方式、效果上均具有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退出市场的中小商家,以及为应对电商法影响的其他渠道商,自电商法实施后开始退出或转型,由此带来的渠道库存的清理、价格体系的重构,对市场价格稳定和渠道库存管理带来挑战。


线下和国内渠道来说,国家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医保套现”行为。消费者在药店中以医保形式支付购买保健品是我国医保“骗保”的重灾区,也是各保健品商家攫取市场份额的重要渠道。汤臣倍健药店渠道的销售额占比高达75%,是其绝对主力销售渠道,该政策对其销售影响可想而知。


而财报能很好说明问题。若剔除商誉减值的特殊因素,汤臣倍健2019年净利润增速也只有不到5%,相比前几年年均30%+,几乎是断崖式下滑。


“普通消费者对价格都非常敏感,如果花自己手里的钱,买保健品的意愿大大降低。”一位某二线城市的药店工作人员说,现在政府部门查处力度也非常大,很难有空间了。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大健康产业成为大量药企转型的出路,接下来,它们会大量涌入保健品市场,一降一进,势必也会给汤臣倍健带来压力。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大环境的影响无法避免,但最终能决定上市公司业绩的还是其本身,汤臣倍健业绩由盈转亏不能全怪《电商法》。


03

高价收购LSG,导致负债率偏高


作为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的汤臣倍健,一直有着国际化的梦想。


2018年8月,汤臣倍健以35.62亿元的高价通过控股子公司汤臣佰盛完成对澳洲益生菌企业LSG的收购,以现金的方式支付对价,溢价率为34.11倍。收购澳洲益生菌品牌LSG,正是汤臣倍健的国际化的首秀。


不过,对于并购标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也坦言,“吃下来或许容易,咽下去更难,消化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汤臣倍健情况也证实了当时的这一说法,参考汤臣倍健对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重要假设及关键参数,LSG澳洲原有业务在预测收入期增长率、毛利率、利润率上均低于中国线下业务。其中,澳洲原有业务的毛利率在60%左右,而汤臣倍健近三年的毛利率均在67%以上,拖累了汤臣倍健的毛利率水平。


虽然《电商法》的出台影响了LSG澳洲市场代购业务,但实际上,LSG旗下的产品影响力在中国市场并不是很大。因为在国内,人们并不知道并不知道LSG品牌,旗下有哪些品牌,即使《电商法》不出来,情况也很有可能是现如今的结局。


由此看来《电商法》影响业绩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如果想从大额减值计提的风险中扳回一局,应该加快新的大单品推出。


《食安时代》经查询京东电商平台发现,汤臣倍健的“叶黄素酯体素护眼”和“胶原蛋白软骨素钙片”由于它们的含量成分比较的复杂,从而使得不好被模仿,成为该品牌的两大单品,其销量单月可达一百多万瓶。


据华创证券分析报告显,2019年11月,阿里渠道保健品销售额38.05亿元,同比增长10.93%;海外保健品11月销售额21.18亿元,同比增长14.18%。其中,保健品线上格局为Swisse占比8%、汤臣倍健占比7%、Muscletech占比3%。


从销售额来看,Swisse销售额2.88亿元,位居第一;汤臣倍健销售额为2.72亿元,同比增长20.31%,排名第二;Muscletech销售额1.11亿元,同比增长50.74%,排名第三。


虽然汤臣倍健曾多次表示看好LSG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来说汤臣倍健应加快提升LSG品牌在国内的品牌认知度以及曝光率,让LSG更早形成品牌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