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電腦發展這麼快,編程的發展又如何?

落花似有意122


機器的性能本身是貶值的,按照摩爾定律,評論過去大概沒過18個月就能以原先一半的價格買到相同性能的CPU,所以人們在開發過程中,相比於過去,越來越不重視代碼的優化。

優化不夠,性能來湊往往成為主流……

按照這種邏輯,編程語言越來越接近自然語言

python 1991

java 1995

ruby 1990

PHP 1994

JavaScript 1995

r 1993

事情證明,發明的早,不一定成為當時機器的語言,而活躍的,往往是更加簡單,且接近於自然語言的持續改進的語言。

由於人類創建了機器越來越智能的語言,因此社會最終會被機器人取代。

這個開始,應該是從阿爾法狗打敗柯潔開始……

機器語言越來越智能

逐漸的取代碼農

就像現在的智能機器人

取代工廠的流水線工人一樣

這個世界終將會被取代


老禹說事兒


1、信息化時代,編程會很好發展

這個信息化的時代,無處沒有用軟件,軟件可以提高我的生產率,比如社交軟件,電商軟件,搜索軟件,各種系統等等。所以這些都是基於編程的,會帶動整個IT的大發展。

2、編程行業工資高

目前IT技術類人才缺乏,整個經濟大環境向好發展,現在網絡工程師,軟件工程等這些崗位都是拿高薪,所以不用擔心軟件編程沒有前途。

3、5G的到來,計算編程會煥發新生命

5G的到來,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催發了智能駕駛,物聯網,人臉識別,智慧醫療等的發展。計算機的編程要求程序員的技術素質要更高,也會產生很多新的計算機的就業崗位,所以選擇計算機為時不晚。

4、政策的扶持,互聯網+的時代

政府大力對互聯網行業的扶持,互聯網也是基於計算機編程的,萬物互聯的時代,更需要編程的發展,而且編程語言種類多,所以能適合很多人的需要,也是越來越好


啊雄的分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近200多年來人類產業革命的變遷: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英國發明瞭第一臺瓦特蒸汽機,機器開始取代手工勞動,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人類開始由手工時代步入機器生產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六十年代,德國人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應進入我們的生活,電器開始代替機器。人類開始步入電器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學技術革命,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在這期間,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正式誕生。它的用了18000個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功率約150千瓦,每秒鐘可進行5000次運算。被美國國防部用來進行彈道計算。

好了,開始回到我們的正題。我們可以發展,每次產業革命的誕生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巨大影響。九十年代的時候互聯網開始傳入中國,那時候人們打電話還用著大哥大手機,根本沒能想象二十多年後我們可以這麼方便的用手機,微信打電話聊天,視頻,打遊戲,看電影,刷頭條。互聯網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一天我們出門忘了帶手機,將發現買東西付不了款,工作過程中無法交流……可以說當今的互聯網技術應用將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為互聯網技術之一的編程,未來會越來越走進我們的生活。現在在大學,編程已經成為一門重要課程,一些培訓機構的出現,讓一些大叔大媽都能學會編程,市面上也開始出現少兒編程的企業……可以說,編程會越來越平民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編程將成為一門人人必備技能,就像現在的算數。這些都是人類進化進程的趨勢,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基於編程的企業和應用出現。所以,那這個行業還有前景嗎?越來越多的人會編程競爭豈不是很激烈?

首先前景肯定有,你打開一些招聘網站就會發現,近十年來,it行業待遇一直處在其他行業領先位置。但是隨著編程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出現,未來很大可能不再需要程序員親自寫代碼,而是由機器人去寫代碼完成我們的生產。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已經不需要編程了,而是人人都要會編程,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控制管理我們的機器人。不然機器人比人類更聰明最後逐漸取代人類。

所以無論是現在為了追求更好的收入,還是未來更好的進化,都應該把編程當做一門技能去學習。


一介p夫


很不錯啊,編程是能鍛鍊思維能力的,現在編程的發展前景也是很不錯的,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手機應用不斷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動系統和軟件應用的開發領域,成為了未來很具有潛力的行業之一。



課堂追夢


你現在學還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