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你了解吗?

近年来,居家养老模式一直受到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家庭养老能力下降、机构养老尚未充足发展的背景下,

居家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长远来看将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

我国养老“9073”模式

政府致力于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据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即“9073”的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你了解吗?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分析,传统的家庭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日趋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把老年人送进养老院,提高了护理水平,却稀释了家庭亲情。居家养老是我国大多数老人更愿意接受的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在家养老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在家养老不等于居家养老,传统的家庭养老,是由家庭提供所有的养老服务。但由于家庭小型化等因素,现代家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种养老需求,需要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再送到家,这是现代意义的居家养老。

需要指出的是,居家养老中的“家”,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家庭,而是扩大到老人所处社区的广义的家庭。这个广义的“家”,既包括物质条件、设施,也涵盖人文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综合环境中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

为什么力推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之所以备受认可,是因为其满足了老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符合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

虽然现在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家庭成员难以承担养老重任,但儿女希望尽孝、老人希望在家养老的观念没有转变,居家养老符合传统习惯、家庭观念,老人在心理上更易接受

维持现有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

居家养老的场所仍然是家庭为主,老人生活在熟悉的地方,维持现有的社交关系,不易产生孤独感。

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养老服务方式

相比养老院、雇佣保姆的收费标准,居家养老在费用上更为经济实惠,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提高养老资源配置效率

居家养老可以借助社区现有的设施与资源,与机构养老相比,投入成本低,服务方式却更灵活、便捷,从而优化政府、社会的资源利用。

居家养老提供哪些服务?

即将于2017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是国内首个出台居家养老法规的省会城市,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以该《条例》为例,一起看看明确规定的6 项基本公共服务:

➤ 家庭保洁、助餐、助浴、辅助出行、代购代缴;

➤ 体检、医疗、护理、康复、救援、临终关怀;

➤ 关怀访视、生活陪伴、心理咨询、情绪疏导;

➤ 日间照料、短期托养;

➤ 指导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休闲等活动;

➤ 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其他服务,让居家老人享受政府提供多方位、立体式的温馨服务和关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虽然目前居家养老在各个地方实施难度较大,未来在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整体配合下,

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将做到专业化、可持续性发展,最终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