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著名的兒童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

任何生命都是過程,任何過程都有開始,生命發展是軌跡式,人的命運取決於早期。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上天選擇了我們的生命,卻沒有干涉我們對事業的追求。無論是家境貧寒還是家中富有,我們只能坦然面對,然後通過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改善我們的生活條件,實現我們的所有理想。

當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些家長在早年沒有遇到合適的機遇,又或是自身條件的不允許,無奈才放棄了自己的理想。當他們生完孩子後,他們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但是很多孩子對自己的未來都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麼。有時候孩子的理想飢和天賦可能會和父母背道而馳。這個時間,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或是成績不夠出色,家長就會順勢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有時甚至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會對孩子說出"你真沒出息啊"、"你太讓媽媽失望了",孩子會逐漸變得自卑。但是家長有想過嗎,有時候孩子"沒出息",其實是家長的問題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只有聽從自己的意願,才能夠出人頭地。其實並不然,有的時候孩子表現出的行為,看似是聰明的表現,其實都是"假象"。父母一定要及時"揭開真相",引導孩子走上正道。


如果孩子有這3種行為,並不是家長想的那樣很聰明,其實都是沒出息的表現。

1、 孩子注意力差

孩子在作業或是學習的時候,很容易被周圍的事情所吸引,比如吃零食或是打遊戲。注意力那難以集中的孩子,很容易被這些事情所"誘惑",從而放下手中的作業,"奮不顧身"地鑽入了遊戲的世界。孩子被光怪陸離的網絡遊戲所吸引,在遊戲中征戰四方,從而就對學習產生了牴觸,覺得學習太過枯燥無味。這樣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腦海中想的都是遊戲中的廝殺,很難將心思放在學習上。成績也就會直線下滑。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父母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地規定孩子的作息時間,可以給孩子制定科學的時間表,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某個時間段應該做什麼事情。比如晚上回到家長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然後家長檢查完之後,才允許孩子玩一個小時的遊戲。到了規定時間,必須要去睡覺。早晨按時起床等等。孩子對生活和學習有了明確的目標,也就逐漸提高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2、 孩子看電視上癮

孩子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電視裡的俊男美女和動畫片裡的新奇卡通,都能夠滿足孩子內心世界的需求。孩子一旦看電視上癮,就會沉迷於電視的劇情,也就是"追劇"。這樣的孩子,上

課的時候心裡想的是電視劇劇情,回答家長第一件事情就是看電視。作業無法按時完成,孩子索性就"破罐子破摔"。


家長千萬不要縱容孩子,要給孩子規定合理的看電視時間,最好每天晚上只看30分鐘到1個小時的電視。之後家長可以帶孩子進行其他的親子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平時可以和孩子多進行體育運動,打球、慢跑等等,孩子找到了新的樂趣,自然也就不會對電視上癮,對電視"念念不忘"。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3、 孩子自控力太差

自控力太差的孩子,沒有獨立學習的習慣,而且專注力不強。只要父母在身邊監督,孩子才會認真完成自己的作業。一旦父母有事離開,孩子就會囂張肆虐,趁著父母不在玩手機、看電視或是打遊戲。孩子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只會在老師和家長面前表現出"好學生"的模樣,但都是表面現象,孩子的成績沒有一點提升。


作為家長,不要一貫的打罵孩子,要提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致。可以給孩子制定各種適當的目標,如果孩子表現出色,順利完成目標,家長一定要讚美孩子,最好給孩子一些簡單的物質獎勵。孩子能夠直觀地感受積極學習帶來的好處和成績感,有一種征服新大陸的感覺。孩子不但提升了仔細,也培養了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今後在學習方面,都不需要老師和家長是監督。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家長在引導孩子的時候,要小河涓涓流那樣,細心地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活有了足夠的積極性,今後才能大有前途。

那麼如何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呢?

想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就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有什麼樣的習慣,孩子就會有模有樣的學習,所以說家長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並且告訴孩子什麼樣的習慣是好的,什麼樣的習慣是壞的,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許看電視,睡覺前不可以吃零食”,並且教孩子學會禮貌用語和懂得拒絕。

3歲半到6歲時,是孩子建立規則感的關鍵時期。家長應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幫助孩子形成基礎的規則意識。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現了不當行為,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一定代價,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過規則感的建立,孩子讓他知道,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對孩子的規則意識的灌輸,是先從公眾場合不大聲喧譁,坐地鐵乖乖安檢,等餐需排隊這些小事開始的。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3-6歲孩子已經開始進入幼兒園,很多父母還是重視孩子知識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培養。未來決定孩子的不只是學習成績,要想孩子“贏在未來”,父母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並且要能夠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