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趙子龍在蜀國不受重用?

用戶85615878943


三國的歷史之中,魏蜀吳的能人武將都很多。比如蜀國的趙雲、關羽,但是看完整部三國史我們就會發現趙雲一直沒有得到重用。趙雲在劉備早年創業的時候,就跟隨著劉備打天下,一直不離不棄。不管是劉備富貴的時候,還是劉備失敗的時候,他都不離不棄。最讓人記得很清楚的就是在長坂坡中,他一人將劉備的兒子阿斗救出。在三國演義中寫的非常的玄乎,但是其實在史書裡並沒有那麼誇張,但是從長坂坡中將阿斗救出的故事卻是真的。後來劉備向西川進軍,這也是趙雲一生中唯一一次沒有跟隨劉備的行動,劉備命令他駐守荊州。而在這次駐守荊州時,他又幹出了一件令所有人對他刮目相看的事,這件事就是"截江奪鬥"。而這件事在史書上也有記載,趙雲憑自己一己之力三番兩次將劉備的兒子阿斗救出,不管從哪方面說趙雲對蜀漢的恩情都是不小的。但是就在劉備成功進軍西川之後,對趙雲的態度就變化了很大,一直沒有重用他,這其中有什麼秘密呢?

在定軍山的戰役中,法證是這場戰役的主謀,冒險進攻的是劉備自己,縱觀整個戰役,趙雲根本就沒有走上臺面。出了祁山之後,趙雲也沒混上個先鋒噹噹,街亭失守大軍潰敗,趙雲保住了主力。後來諸葛亮在戰後向劉備上奏章承認自己的過錯,還自己將自己貶了三級,看戰役中趙雲的表現,其實趙雲並沒有什麼過錯,反而還保存了蜀國的主力,本來是應該有功的,但是就這樣無緣無故就隨著諸葛亮一起被貶。就這樣趙雲一直到去世,都沒有獲得封侯的稱號。

其實趙雲得不到重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只是社會下層的一份子,一介布衣而已,出生很一般。這於當時的門閥制度有很大的關係,門閥制度講求的是階層的穩定性,這種制度最開始產生在西漢的後期,在東漢的時候走向了鼎盛,直到唐朝時期,因為實行了科舉制才慢慢的衰弱。一種制度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在人們的思想里根深蒂固是不輕易會改變的。儘管漢朝末期群雄爭霸,衝擊的這種制度,但是要想迅速瓦解還是不可能的。袁紹被推舉為18路諸侯的領導人,也是出於這種制度,當時他的家庭是四世三公 ,可以說在當時已經是很優越了。在魏蜀吳之中,曹操是對門閥制度最不感興趣的了,其中曹瞞還說袁紹就是家中枯骨。而他手下的將領中有很多都是草莽出身。

劉備在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手中沒有大將,也只好顧不了門閥思想,就任用了很多的草莽出身的英雄,但是後來諸葛亮到他的身邊,就開始又用起了這種制度。在三國之中,劉備對這種制度是最喜歡用的,於是出生於下層的趙雲也就站在了臺後。再加上孔明在用人的時候,有一種任人唯親的性格,這在歷史上也有很多的例子,比如當時的馬謖就是最好的例子,紙上談兵,最後將戰略計劃毀於一旦。這也使得在阿斗時期,蜀國幾乎都沒有了什麼大將。



毛毛之心


題主這話不對,趙雲雖然在後期升遷速度變慢,但是在蜀漢還是非常受重用的。另外趙雲後期升遷變慢,就是劉備拓展用人範圍所做的犧牲。

趙雲也是大家熟知的三國人物,不過和演義不同,正史中他並沒有和關羽等人並列成為五虎上將,而是略遜一籌。劉備稱漢中王,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被封為四方將軍時,趙雲只是雜號將軍。而在入益州前,黃忠只是一個代理裨將軍,而趙雲是牙門將軍,黃忠還要低一些。但是最後黃忠卻後來居上,這不免讓人覺得趙雲不受重用。

不過實際上劉備對趙雲一直非常信任。趙雲剛剛跟從劉備,就被任命為主騎,掌管騎兵。劉備奪取荊州以後,趙雲升任牙門將軍,成為軍中僅次於關羽、張飛的第三人。伐吳之戰時,趙雲留守江州,為劉備把守後路。而在劉備臨死前,趙雲又出任中護軍,執掌禁軍。

從趙雲擔任的職務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最後擔任的中護軍,在三國時期歷來是重臣才會出任,像周瑜、費禕、司馬師等人都曾經當過。趙雲能出任此職,可見劉備對其的信任和重用。

而趙雲之所以被黃忠追上,並非劉備不重用他,很大程度上是劉備為了平衡各方利益而做的犧牲。

劉備的手下大體可以分三派:一是一直跟著他的元老,包括關羽、張飛、趙雲、糜竺、糜芳等人,二是荊州跟著他的荊州人士,包括諸葛亮、黃忠等人(諸葛亮在新野就跟著劉備,其實也可以算半個元老),三是奪取益州以後才歸降的益州派,包括許靖、李嚴等人。

對於劉備來說,關羽、張飛、趙雲等元老不僅跟著自己時間最長,而且在自己最落魄的時候還是不離不棄,忠誠度絕對可靠,因此最值得信賴。但是劉備要奪取天下顯然不可能只依靠這些元老,他必須廣招人才。

在關羽、張飛兩人出任要職以後,此時如果把趙雲再提拔上來,那麼元老們佔據的位置太多,不利於劉備吸引荊州和益州的人才。這種情況下,趙雲只能做出犧牲,讓在定軍山立下大功的黃忠優先升遷。這樣才能顯得劉備用人公平。

從這點來說,趙雲也是為了劉備的事業做出了很大的犧牲。而劉備能壓制趙雲升遷速度,卻又對他非常放心,一再重用,也是對趙雲為人瞭解,非常放心才會如此,可見他們的關係之好,自然也談不上不重用了。


不沉的經遠


趙雲不被劉備重用,這根劉備集團的形成和歷史有關係,劉備集團裡邊,關羽和張飛是蜀漢創始人之一,從劉備起兵的時候就一直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出生入死。他兩人的地位不可撼動,而後來的黃忠馬超,都是出生於名門望族。而趙雲出生於平民。

在武藝方面趙雲可能確實武藝高超,不然也不會成為劉備的安保隊長。但是古代軍人要想獲得地位,主要是靠智謀,而不是靠武藝。

在這個方面,黃忠曾經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馬超曾經打敗過曹操,黃忠在建立蜀漢過程之中立下大功,而馬超對曹魏有一定的威懾力,都是可用之才,而趙雲帶兵打勝仗的案例非常少。正史可查的也就趙雲曾經據漢水退曹軍,但是這個是發生在漢中之戰之後的,對時局的影響比較小。個人武藝方面,而所謂讓趙雲揚名立萬的長坂坡之戰,則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趙雲的作為比較小,終身不受劉備重視是必然的。



隔壁小湯


我們知道,趙子龍曾經兩度救主,立下大功,但是後來劉備只封將關羽,張飛,黃忠和馬超四人,為什麼趙子龍得不到重用呢,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第一,在三國時期,對“門閥制度”尤為堅持,門閥制度意思就是按門第高下選拔與任用官吏,趙子龍是布衣出身,出身貧寒,所以在這方面就吃了大虧。

第二,雖然子龍驍勇善戰,立下很多功勞,但是在政治方面是比較失敗的。

劉備取得蜀後準備用百姓土地封賞眾人,趙雲卻說:“百姓遭戰火,不能再被奪取土地,把土地還給百姓,使其樂則民可用”,為人親善,但是他不想要,不代表其他眾人也不想要,劉備雖然聽從了趙雲的建議,但為人主者,難免有不高興,沒有得到土地的將士聽到是趙雲阻止自己得到土地,也有怨言,難免以後在劉備面前攻擊趙雲。要知道,在古代多少有多少功臣英雄,都是被毒言惡語所絆倒。

第三,總喜歡獨來獨往,單槍匹馬,為人正直,待人和善,但是沒有籠絡屬於自己的親信,雖忠勇可嘉,但是在政治方面沒有支持。

所以因為這三點,足以令他難為重用,但實為有情有義之人,在劉備死後,才被劉禪重用。


中國歷史談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提到常山趙子龍,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三國人物,作為蜀國的常勝將軍,跟隨劉備征戰近三十年,參加過諸多戰役,戰果卓越,但是趙雲的官職一直都偏低得不到重用呢?

在五虎上將中,趙雲的官職偏低,雖然比不上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但這並不代表趙雲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不高,這就好比御林軍統帥沒有大將軍的官位高,但是皇帝對御林軍的統帥信任重用程度是超過大將軍的。

對於趙雲的官職偏低,分前後期來講,前期趙雲結識劉備較早,比諸葛亮早了十幾年,在劉備集團可以稱作元老,但中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趙雲離開了劉備,原因是他兄長去世,要回家鄉料理喪事,這段時間大約有七八年,而在這段時間裡關羽、張飛一直追隨劉備,去平原、戰郯城、守小沛、鎮徐州,軍功不斷增多,軍職不斷上升,等趙雲以百姓的身份再次迴歸於劉備時,關羽、張飛已是副軍長、師長這個級別了,他們之間軍職有懸殊自然可以理解。

後期來看,在趙雲迴歸之後,官階得一步一步往上升,但是此時劉備的政治集團已經有了不少新秀,四方將軍的人選中馬超無論如何算一個,他早已是天下名將,關、張當然也得算,剩下一個位置可以給趙雲,但他剛剛被提升為翊軍將軍,不宜再升,恰恰有一位漢中之戰中大放異彩的黃忠在那裡,於是給了黃忠。於是有了前面的排名。

但是趙雲對於劉備來說很重要,劉備很珍惜趙雲這位忠義仁兄,他視趙雲如家臣。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臨終前在白帝城託孤時寫道:先主謂眾官曰:“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又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

趙雲為人忠厚憨誠,對於功名利祿的追求不強烈,這或許也是他長壽的秘訣吧,他七十歲去世,他也是三國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將軍。

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趙子龍在蜀國不受重用,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有不對,不吝賜教,謝謝大家。





啊隆小菜鳥


劉備稱漢中王時,趙子龍被封為翊軍將軍,一直到劉備去世,官位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直到劉禪繼位,趙子龍才被封為徵南將軍。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趙雲在箕谷率領少量軍隊作為疑兵,吸引曹真率領的魏國主力,使得諸葛亮放心在祁山戰場作戰。但馬謖在街亭被張郃擊敗,趙雲的疑兵也被暴露,從而導致整個北伐的失敗,之後包括諸葛亮自己自降官職,趙子龍也被降為鎮軍將軍,直到去世才被追封順平侯。今天我們就簡單來分析一下他不被重用的原因。

第一點:出身問題幾百年來的門閥制度,使得出生於寒門的趙子龍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就好比劉備為什麼說他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一樣,就是想借助出生,拉高身份。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的政治環境中,這起到的是加成的作用,拿馬超來說,他是代表了西涼的勢力,也是名門望族,在投靠劉備之前,也是一方諸侯,劉備自然會高官厚祿優待,以取得西涼世族的支持,黃忠也是一樣的道理。

第二點:性格問題趙子龍性情耿直,這樣的性格在官場上自然會不討好,也就沒有多少人會為他說話。其次是數次頂撞劉備,在劉備剛取得益州之後,劉備為了解決軍費問題,實施了很多措施,但趙子龍很排斥這種做法,後來,劉備伐吳,趙子龍也是極力勸阻劉備,所以,劉備自然心裡不會痛快。

第三點:戰績加成相比於同樣出生不是很好的關羽和張飛,關羽鎮守荊州多年,公元219年,關羽率兵攻取樊城,水淹七軍,威震天下。張飛生擒嚴顏,大敗張郃等等戰役都加成了不少,而趙子龍基本沒有領兵作戰的機會,自然在軍中也就威望小了很多。

總的來說,我認為,趙雲並不是不受重用,而是劉備知人善用的結果,換做是其他人來做他的位置,未必有他這邊出色。


虛城明殤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想問大家,什麼叫受重用?

趙子龍在蜀國鼎鼎大名,在三個勢力集團中名聲威望更是卓越。

這樣的人放在哪裡不會受到重用!

只不過讀者會有這樣的看法,也是情有可原。

首先,劉備集團中,劉關張是創業團隊的合夥人,他們一手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和名聲。

趙雲是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位志同道合的CEO,常常能夠解救集團於危難之中,為團隊帶來驚喜。

但是因為可能不是正統的嫡子,所以篇幅和關注點有點少,到這不能磨滅他的重要性。

千里走單騎,萬軍叢中救出阿斗,陪劉備去東吳險地結婚,成為諸葛亮最信任的武將,蜀國五虎上將第三位,非嫡系第一位,這是何等的重要!

不過人都有長處,團隊只有人盡其職,各安其位,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諸葛亮來到劉備集團後,成為了劉備集團的董事局成員、產品經理和人力總監,帶領團隊進行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戰役。

關羽有勇有謀,威震天下,派為封疆大吏實至名歸。張飛性格暴戾,直來直去,當做軍中大將,守衛國土安排妥當。

趙雲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非常強的執行力,留在董事局身邊,執行決策是非常好的人選。

既然深居幕後,那自然不如前方的人拋頭露面的機會多,所以後期可能名聲不太大。但這並不妨礙他創造自己的成就。

所以,趙雲不是沒被重用,只是位置使然。


古今中外多少事


如果說劉備用馬超是“用名”,用黃忠是“用才”,那麼用趙雲就是“用德”。前面也提過,趙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品德。關於趙雲在蜀漢的地位,陳壽早就給我們定位了,他在《三國志》中,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併為一傳,說的不就是這五位將軍具備同等的地位與榮耀嗎?

縱觀趙雲一生,沒有馬超那樣的將門名望,沒有關張那樣的核心地位,更沒有像諸葛、司馬這樣的世家背景,他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與美德,演繹了一場光輝的“小兵傳奇”,從一介平民爬到了自己所能爬的最高的位置,完成了亂世中無數人想要的“拜將封侯”的夙願。

說趙雲不受重用其實是個偽命題,趙雲幾乎參與了劉備時期所有重要的軍事行動,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或者有出色表現。諸葛亮時期也以高齡隨軍,主力敗績的情況下依然表現出色。可謂戰功赫赫了。而且想來想去,同時期除了能力勝於趙雲的關張黃忠,也沒有誰得到比趙雲更多的重用了。


紫鑑歷史


原因在諸葛亮身上,孔明事無鉅細大包大攬,精密的細節算計只能突出孔明的豐功偉績,但沒有辦法,這就是孔明的性格,最後也是管的事太多,太寬,太雜了,累的歸了天。

說起趙雲,一直當劉備的私人保鏢,沒有率領指揮大部隊的經驗,雖武藝高強但劉備一直沒有放權,因趙雲是劉備向公孫瓚借的兵。




破譯門人


劉備之所以不重用趙雲,我覺得最起碼有以下兩點關係。

第一趙雲遇到劉備的時機不對,開始投奔劉備的時候,劉備沒兵沒權,在奪得益州之前,都一直是在他人手下做事,因此趙雲做了劉備很長時間的警衛。到了之後,劉備發展壯大了,都過了幾十年了,他都習慣了趙雲當自己的警衛,而這麼長時間,沒統領過兵,後期劉備手下又名將雲集,就更不可能讓他領兵打仗了。

第二是因為與他共事的將軍們像關羽、張飛、黃忠等皆年事已高,這些人很可能要先他而去,劉備不得不考慮後事,希望有信得過的、才德兼備的賢能之士輔助劉禪。

文臣裡面有諸葛亮、李嚴、蔣琬等,那麼武將裡面趙雲則是最佳人選。趙雲的人品、忠誠及勇武劉備早已瞭然於胸,且年齡相對年輕,劉備暫時不提拔趙雲,是留下這個巨大的人情讓兒子來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