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子龙在蜀国不受重用?

用户85615878943


三国的历史之中,魏蜀吴的能人武将都很多。比如蜀国的赵云、关羽,但是看完整部三国史我们就会发现赵云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赵云在刘备早年创业的时候,就跟随着刘备打天下,一直不离不弃。不管是刘备富贵的时候,还是刘备失败的时候,他都不离不弃。最让人记得很清楚的就是在长坂坡中,他一人将刘备的儿子阿斗救出。在三国演义中写的非常的玄乎,但是其实在史书里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从长坂坡中将阿斗救出的故事却是真的。后来刘备向西川进军,这也是赵云一生中唯一一次没有跟随刘备的行动,刘备命令他驻守荆州。而在这次驻守荆州时,他又干出了一件令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的事,这件事就是"截江夺斗"。而这件事在史书上也有记载,赵云凭自己一己之力三番两次将刘备的儿子阿斗救出,不管从哪方面说赵云对蜀汉的恩情都是不小的。但是就在刘备成功进军西川之后,对赵云的态度就变化了很大,一直没有重用他,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

在定军山的战役中,法证是这场战役的主谋,冒险进攻的是刘备自己,纵观整个战役,赵云根本就没有走上台面。出了祁山之后,赵云也没混上个先锋当当,街亭失守大军溃败,赵云保住了主力。后来诸葛亮在战后向刘备上奏章承认自己的过错,还自己将自己贬了三级,看战役中赵云的表现,其实赵云并没有什么过错,反而还保存了蜀国的主力,本来是应该有功的,但是就这样无缘无故就随着诸葛亮一起被贬。就这样赵云一直到去世,都没有获得封侯的称号。

其实赵云得不到重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只是社会下层的一份子,一介布衣而已,出生很一般。这于当时的门阀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门阀制度讲求的是阶层的稳定性,这种制度最开始产生在西汉的后期,在东汉的时候走向了鼎盛,直到唐朝时期,因为实行了科举制才慢慢的衰弱。一种制度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在人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是不轻易会改变的。尽管汉朝末期群雄争霸,冲击的这种制度,但是要想迅速瓦解还是不可能的。袁绍被推举为18路诸侯的领导人,也是出于这种制度,当时他的家庭是四世三公 ,可以说在当时已经是很优越了。在魏蜀吴之中,曹操是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兴趣的了,其中曹瞒还说袁绍就是家中枯骨。而他手下的将领中有很多都是草莽出身。

刘备在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手中没有大将,也只好顾不了门阀思想,就任用了很多的草莽出身的英雄,但是后来诸葛亮到他的身边,就开始又用起了这种制度。在三国之中,刘备对这种制度是最喜欢用的,于是出生于下层的赵云也就站在了台后。再加上孔明在用人的时候,有一种任人唯亲的性格,这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的例子,比如当时的马谡就是最好的例子,纸上谈兵,最后将战略计划毁于一旦。这也使得在阿斗时期,蜀国几乎都没有了什么大将。



毛毛之心


题主这话不对,赵云虽然在后期升迁速度变慢,但是在蜀汉还是非常受重用的。另外赵云后期升迁变慢,就是刘备拓展用人范围所做的牺牲。

赵云也是大家熟知的三国人物,不过和演义不同,正史中他并没有和关羽等人并列成为五虎上将,而是略逊一筹。刘备称汉中王,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被封为四方将军时,赵云只是杂号将军。而在入益州前,黄忠只是一个代理裨将军,而赵云是牙门将军,黄忠还要低一些。但是最后黄忠却后来居上,这不免让人觉得赵云不受重用。

不过实际上刘备对赵云一直非常信任。赵云刚刚跟从刘备,就被任命为主骑,掌管骑兵。刘备夺取荆州以后,赵云升任牙门将军,成为军中仅次于关羽、张飞的第三人。伐吴之战时,赵云留守江州,为刘备把守后路。而在刘备临死前,赵云又出任中护军,执掌禁军。

从赵云担任的职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最后担任的中护军,在三国时期历来是重臣才会出任,像周瑜、费祎、司马师等人都曾经当过。赵云能出任此职,可见刘备对其的信任和重用。

而赵云之所以被黄忠追上,并非刘备不重用他,很大程度上是刘备为了平衡各方利益而做的牺牲。

刘备的手下大体可以分三派:一是一直跟着他的元老,包括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糜芳等人,二是荆州跟着他的荆州人士,包括诸葛亮、黄忠等人(诸葛亮在新野就跟着刘备,其实也可以算半个元老),三是夺取益州以后才归降的益州派,包括许靖、李严等人。

对于刘备来说,关羽、张飞、赵云等元老不仅跟着自己时间最长,而且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还是不离不弃,忠诚度绝对可靠,因此最值得信赖。但是刘备要夺取天下显然不可能只依靠这些元老,他必须广招人才。

在关羽、张飞两人出任要职以后,此时如果把赵云再提拔上来,那么元老们占据的位置太多,不利于刘备吸引荆州和益州的人才。这种情况下,赵云只能做出牺牲,让在定军山立下大功的黄忠优先升迁。这样才能显得刘备用人公平。

从这点来说,赵云也是为了刘备的事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而刘备能压制赵云升迁速度,却又对他非常放心,一再重用,也是对赵云为人了解,非常放心才会如此,可见他们的关系之好,自然也谈不上不重用了。


不沉的经远


赵云不被刘备重用,这根刘备集团的形成和历史有关系,刘备集团里边,关羽和张飞是蜀汉创始人之一,从刘备起兵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两人的地位不可撼动,而后来的黄忠马超,都是出生于名门望族。而赵云出生于平民。

在武艺方面赵云可能确实武艺高超,不然也不会成为刘备的安保队长。但是古代军人要想获得地位,主要是靠智谋,而不是靠武艺。

在这个方面,黄忠曾经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马超曾经打败过曹操,黄忠在建立蜀汉过程之中立下大功,而马超对曹魏有一定的威慑力,都是可用之才,而赵云带兵打胜仗的案例非常少。正史可查的也就赵云曾经据汉水退曹军,但是这个是发生在汉中之战之后的,对时局的影响比较小。个人武艺方面,而所谓让赵云扬名立万的长坂坡之战,则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赵云的作为比较小,终身不受刘备重视是必然的。



隔壁小汤


我们知道,赵子龙曾经两度救主,立下大功,但是后来刘备只封将关羽,张飞,黄忠和马超四人,为什么赵子龙得不到重用呢,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第一,在三国时期,对“门阀制度”尤为坚持,门阀制度意思就是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赵子龙是布衣出身,出身贫寒,所以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

第二,虽然子龙骁勇善战,立下很多功劳,但是在政治方面是比较失败的。

刘备取得蜀后准备用百姓土地封赏众人,赵云却说:“百姓遭战火,不能再被夺取土地,把土地还给百姓,使其乐则民可用”,为人亲善,但是他不想要,不代表其他众人也不想要,刘备虽然听从了赵云的建议,但为人主者,难免有不高兴,没有得到土地的将士听到是赵云阻止自己得到土地,也有怨言,难免以后在刘备面前攻击赵云。要知道,在古代多少有多少功臣英雄,都是被毒言恶语所绊倒。

第三,总喜欢独来独往,单枪匹马,为人正直,待人和善,但是没有笼络属于自己的亲信,虽忠勇可嘉,但是在政治方面没有支持。

所以因为这三点,足以令他难为重用,但实为有情有义之人,在刘备死后,才被刘禅重用。


中国历史谈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提到常山赵子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三国人物,作为蜀国的常胜将军,跟随刘备征战近三十年,参加过诸多战役,战果卓越,但是赵云的官职一直都偏低得不到重用呢?

在五虎上将中,赵云的官职偏低,虽然比不上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但这并不代表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高,这就好比御林军统帅没有大将军的官位高,但是皇帝对御林军的统帅信任重用程度是超过大将军的。

对于赵云的官职偏低,分前后期来讲,前期赵云结识刘备较早,比诸葛亮早了十几年,在刘备集团可以称作元老,但中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赵云离开了刘备,原因是他兄长去世,要回家乡料理丧事,这段时间大约有七八年,而在这段时间里关羽、张飞一直追随刘备,去平原、战郯城、守小沛、镇徐州,军功不断增多,军职不断上升,等赵云以百姓的身份再次回归于刘备时,关羽、张飞已是副军长、师长这个级别了,他们之间军职有悬殊自然可以理解。

后期来看,在赵云回归之后,官阶得一步一步往上升,但是此时刘备的政治集团已经有了不少新秀,四方将军的人选中马超无论如何算一个,他早已是天下名将,关、张当然也得算,剩下一个位置可以给赵云,但他刚刚被提升为翊军将军,不宜再升,恰恰有一位汉中之战中大放异彩的黄忠在那里,于是给了黄忠。于是有了前面的排名。

但是赵云对于刘备来说很重要,刘备很珍惜赵云这位忠义仁兄,他视赵云如家臣。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临终前在白帝城托孤时写道: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赵云为人忠厚憨诚,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不强烈,这或许也是他长寿的秘诀吧,他七十岁去世,他也是三国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将军。

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赵子龙在蜀国不受重用,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对,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啊隆小菜鸟


刘备称汉中王时,赵子龙被封为翊军将军,一直到刘备去世,官位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直到刘禅继位,赵子龙才被封为征南将军。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在箕谷率领少量军队作为疑兵,吸引曹真率领的魏国主力,使得诸葛亮放心在祁山战场作战。但马谡在街亭被张郃击败,赵云的疑兵也被暴露,从而导致整个北伐的失败,之后包括诸葛亮自己自降官职,赵子龙也被降为镇军将军,直到去世才被追封顺平侯。今天我们就简单来分析一下他不被重用的原因。

第一点:出身问题几百年来的门阀制度,使得出生于寒门的赵子龙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就好比刘备为什么说他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一样,就是想借助出生,拉高身份。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政治环境中,这起到的是加成的作用,拿马超来说,他是代表了西凉的势力,也是名门望族,在投靠刘备之前,也是一方诸侯,刘备自然会高官厚禄优待,以取得西凉世族的支持,黄忠也是一样的道理。

第二点:性格问题赵子龙性情耿直,这样的性格在官场上自然会不讨好,也就没有多少人会为他说话。其次是数次顶撞刘备,在刘备刚取得益州之后,刘备为了解决军费问题,实施了很多措施,但赵子龙很排斥这种做法,后来,刘备伐吴,赵子龙也是极力劝阻刘备,所以,刘备自然心里不会痛快。

第三点:战绩加成相比于同样出生不是很好的关羽和张飞,关羽镇守荆州多年,公元219年,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天下。张飞生擒严颜,大败张郃等等战役都加成了不少,而赵子龙基本没有领兵作战的机会,自然在军中也就威望小了很多。

总的来说,我认为,赵云并不是不受重用,而是刘备知人善用的结果,换做是其他人来做他的位置,未必有他这边出色。


虚城明殇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想问大家,什么叫受重用?

赵子龙在蜀国鼎鼎大名,在三个势力集团中名声威望更是卓越。

这样的人放在哪里不会受到重用!

只不过读者会有这样的看法,也是情有可原。

首先,刘备集团中,刘关张是创业团队的合伙人,他们一手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和名声。

赵云是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位志同道合的CEO,常常能够解救集团于危难之中,为团队带来惊喜。

但是因为可能不是正统的嫡子,所以篇幅和关注点有点少,到这不能磨灭他的重要性。

千里走单骑,万军丛中救出阿斗,陪刘备去东吴险地结婚,成为诸葛亮最信任的武将,蜀国五虎上将第三位,非嫡系第一位,这是何等的重要!

不过人都有长处,团队只有人尽其职,各安其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诸葛亮来到刘备集团后,成为了刘备集团的董事局成员、产品经理和人力总监,带领团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战役。

关羽有勇有谋,威震天下,派为封疆大吏实至名归。张飞性格暴戾,直来直去,当做军中大将,守卫国土安排妥当。

赵云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非常强的执行力,留在董事局身边,执行决策是非常好的人选。

既然深居幕后,那自然不如前方的人抛头露面的机会多,所以后期可能名声不太大。但这并不妨碍他创造自己的成就。

所以,赵云不是没被重用,只是位置使然。


古今中外多少事


如果说刘备用马超是“用名”,用黄忠是“用才”,那么用赵云就是“用德”。前面也提过,赵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品德。关于赵云在蜀汉的地位,陈寿早就给我们定位了,他在《三国志》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为一传,说的不就是这五位将军具备同等的地位与荣耀吗?

纵观赵云一生,没有马超那样的将门名望,没有关张那样的核心地位,更没有像诸葛、司马这样的世家背景,他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与美德,演绎了一场光辉的“小兵传奇”,从一介平民爬到了自己所能爬的最高的位置,完成了乱世中无数人想要的“拜将封侯”的夙愿。

说赵云不受重用其实是个伪命题,赵云几乎参与了刘备时期所有重要的军事行动,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或者有出色表现。诸葛亮时期也以高龄随军,主力败绩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出色。可谓战功赫赫了。而且想来想去,同时期除了能力胜于赵云的关张黄忠,也没有谁得到比赵云更多的重用了。


紫鉴历史


原因在诸葛亮身上,孔明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精密的细节算计只能突出孔明的丰功伟绩,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孔明的性格,最后也是管的事太多,太宽,太杂了,累的归了天。

说起赵云,一直当刘备的私人保镖,没有率领指挥大部队的经验,虽武艺高强但刘备一直没有放权,因赵云是刘备向公孙瓒借的兵。




破译门人


刘备之所以不重用赵云,我觉得最起码有以下两点关系。

第一赵云遇到刘备的时机不对,开始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没兵没权,在夺得益州之前,都一直是在他人手下做事,因此赵云做了刘备很长时间的警卫。到了之后,刘备发展壮大了,都过了几十年了,他都习惯了赵云当自己的警卫,而这么长时间,没统领过兵,后期刘备手下又名将云集,就更不可能让他领兵打仗了。

第二是因为与他共事的将军们像关羽、张飞、黄忠等皆年事已高,这些人很可能要先他而去,刘备不得不考虑后事,希望有信得过的、才德兼备的贤能之士辅助刘禅。

文臣里面有诸葛亮、李严、蒋琬等,那么武将里面赵云则是最佳人选。赵云的人品、忠诚及勇武刘备早已了然于胸,且年龄相对年轻,刘备暂时不提拔赵云,是留下这个巨大的人情让儿子来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