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class》:你會為孩子而尋找“信念”嗎?

1

一大早打開抖音,被《梨泰院class》的影評吸引了。

說實話,不是韓劇迷,更不是電視劇迷,上一次看韓劇還是《對不起,我愛你》和《太陽的後裔》那個時候。真的沒想到,我們嘲笑的疫情防控能力差的國家,拍出了這樣的劇。

於是,看了30分鐘,我想和你聊聊,為人父母的事情


《梨泰院class》:你會為孩子而尋找“信念”嗎?


2

樸世路作為一個耿直的青年。學習很差,考試屬於滿分一百分能考十分,被常年體罰的那種(韓國學校看上去體罰是常態,好習慣,要保持)。

《梨泰院class》:你會為孩子而尋找“信念”嗎?


轉學到了新的學校第一天,就因為目睹富二代在欺負班裡的同學,一下子一拳就打了過去。儼然有一種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感覺。要知道,這個富二代在劇中,是大企業家(韓國叫做會長)的兒子。不僅同學不敢惹他,就連學校老師和校長都是畢恭畢敬,天天看到富二代在學校作威作福,也是敢怒不敢言。

然而,樸世路就這樣做了。電視劇僅僅開始了20分鐘,他上課不認真學習,被體罰,叛逆,考試分數差……這就是對這個青春期孩子的刻畫。


停一下想想,如果在我們國家,這樣的孩子會被怎麼理解呢?

“一定是個壞孩子”、“這孩子未來是要出大問題的!”、甚至心理學家可能會站出來,貼個標籤:“反社會人格”……


然而,真的如此嗎?


3

前段時間,有個孩子家長和我提問:“薛老師,我家孩子高二學習很好,學校前十,不和我們生活在一個城市。但是我這次發現他紋身了。我該怎麼管教、教育他?”


這樣的問題,其實根本不用回答。因為我無論給家長什麼樣的解答,她都會認為:“我家孩子學壞了,他是個壞孩子,我要教育他!”


作為家長的我,不禁都要“青春期叛逆”般的問問這個家長:“紋身怎麼了?紋你身上了?”

《梨泰院class》:你會為孩子而尋找“信念”嗎?

難道我們因為一個紋身,就直接給孩子“判了罪”嗎?

如果你看到樸世路被體罰、打人,就判定他為壞孩子了?


一個人進入到了青春期,很多時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他的興趣,想法,行為,每天一個樣子。他可以是全部,也可以什麼都不是。但最害怕的,就是家長告訴他:“你就這樣了”、“你好不了了”……


孩子會用事實來告訴你:“你不是給我扣帽子,貼標籤嗎?好,我滿足你!”

《梨泰院class》:你會為孩子而尋找“信念”嗎?


你是否真的聽過他們的聲音呢?


4

然而,真實的樸世路,你忽略掉了劇中的一個畫面:他為了路邊乞討的老人,和不小心傷害到老人的人(這個人是女二號)去爭論。雖然最後結果並不理想,但是你可以看到他的正義感。包括他對於富二代,為何敢不顧及一切後果的揮拳,並且即便再次被退學,也不會和富二代下跪道歉。

《梨泰院class》:你會為孩子而尋找“信念”嗎?

我在那一刻,看不到青春期的熱血,不顧一切後果的衝動。我反而看到了一種感動,他有了自己的相信的東西——信念


青春期不顧一切代價的模仿和跟風,背後往往是深深的迷茫,這種迷茫,甚至很多人到了大學還是如此:

“我不知道未來想幹什麼”、“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沒什麼真正的熱情,熱愛”、“我相信什麼?呵呵,我就相信錢。”

直到進入了社會,我們沒有思考的就成為了懷疑一切而有相信一切的人。

我們不相信別人對你的善意,總認為這背後“另有所圖”;

我們很容易就會偏聽偏信,雙黃連能治病就搶雙黃連,綠豆能治療一切都導致綠豆價格高漲……

最後,我們只相信所謂最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錢,認為錢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卻發現,錢最後讓你焦慮不堪,讓你成為了你家孩子最討厭的人。

也有可能成為你了青年時最討厭的人。


而樸世路,他的相信到底夠不夠社會化。他相信正義感,他的相信如同哪吒:“如若命運不公,環境不平,我就去對抗它。”

富二代又能如何,他錯了也一定要承擔錯誤,接受懲罰;

可以說我學習不好,但是不能說我是“未來吸著父母的血,成為社會的下層流民”,我尊敬老師,所以我不會拳腳相向,但是我選擇不合作,把一桶水倒在我的身上。


他所堅信的東西,沒有對錯;重要的是,他有信。

《梨泰院class》:你會為孩子而尋找“信念”嗎?

你有沒有信?你信什麼?


5

說到這裡,不知道你會不會好奇,樸世路這樣的人物會不會過於虛幻,哪裡有這樣的人?

他的信念是從石頭子裡蹦出來,憑空出現的嗎?

30分鐘的劇情,最大的主角,其實是他父親。

父親出現在三場戲中:

第一場,父親聽說自己所在的長家集團公司(也就是富二代家的公司)的一些不當的行為,本想表達自己的不滿,但聽說背後的決策是會長做出的,也只能表現出無奈;

第二場,父親和孩子在車裡談心,談到了馬上要轉學遇到富二代。父親打趣:“你要和富二代好好相處嗎?”樸世路說:“既然是會長的兒子,看來只能好好相處了”;這一刻,父親的話很真誠,很直白,彷彿朋友之間的交流:“你真的會在意這些嗎?”

父親懂孩子,其實他也懂自己。

因為,他也是這樣的人。

父親比樸世路更掙扎,因為畢竟樸世路還沒有進入社會,而父親進入了社會,他也再把自己的人生經驗給到孩子。

繼續這一段車內的談心,細細品來,真的很動人:

父親:“看到你在學校被記錄為社交能力不足,我很難過。人過於死板,進入社會會很難……”

孩子(樸世路):“是啊,可是這讓我也很難,你從小告訴我,我們的家訓就是要有信念,你要我怎麼樣啊?”

這時,父親仍然沒有說教,他很真誠的說:“是啊,難說啊。”

為什麼是難說,因為他自己心中也有強烈的信念和正義感,只是當他進入到社會,必須面臨更多的現實調整,一次次的考驗他的價值觀。剛剛在面對公司不當的行為上,他也只能閉口不談。

然而下面的部分,卻又給出了父親價值觀的體現,他們開車去了一家孤兒院,父親作為義工已經在這裡服務了五年,甚至更久。


為父母,我們很習慣言傳;而真實的是“身教”。

你在用什麼樣的行為去告訴你的孩子,你到底相信什麼?


孩子的信念,往往來源於父母,如果作為父母,你都沒有信念,你如何指望孩子可以相信,這個世界有真正的可以堅持的東西?


《梨泰院class》:你會為孩子而尋找“信念”嗎?


很多家長來諮詢的時候,往往都是因為:“孩子不愛學習了,怎麼辦?

但從信念的層面來說,學習成績僅僅是一種工具,分數高——老師喜歡,家長喜歡,顯得自己更牛一些,除此之外,孩子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即便你告訴他未來會很好,但是他看不到,他也感受不到。

當孩子不知道自己學習是為了什麼的時候,他寧可選擇不去學習,因為他沒有為自己真實的“信”而去盡力

但是你會發現,孩子會因為相信“我和這個女孩子在一起,有未來”,的這個信,而去努力,而去想盡一切辦法的在一起。因為那一刻,他真的有“信”。


所以與其去糾結於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倒是要問問,孩子到底明不明白,學習能給他帶來什麼?這些帶來的東西,和他自己所相信的東西,是否有關係?


反之,雖然有的孩子可以乖乖的學習,但是從來沒有思考過到底為何而努力學習的人,早晚也會因為自己的“無信”而迷茫和內在崩塌


6

想在最後,安安靜靜的給你講一段非常觸動我的一段畫面,也是父親出現的第三段畫面——兩個人喝酒,談心。

樸世路和父親,一個因為不願意給富二代道歉而被學校開除,一個因為在最後的命運抉擇中(一邊是逼迫孩子給富二代道歉,可能會繼續贏得工作,但是會失去孩子的信念;另一邊是敢於和會長面質,認同孩子的選擇,尊重了自己的信念,同時也選擇了主動辭職)選擇了辭職的父親。兩個人來到一家小酒館的對話:

父親:“暴力都是不正當的行為,今天你犯了錯,受到了懲罰。”

孩子:“那爸爸呢?你沒有犯錯,為什麼要辭職?”

父親:“如同你的信念,身為爸爸也有該遵守的信念。你會喝酒嗎?”

孩子:“學生怎麼可以喝酒呢?”

父親:“你現在不是學生了”

(孩子接過酒杯)

父親:“給我倒酒,用右手拿酒瓶,蓋住商標。左手稍微扶著,不要倒滿,稍微超過一半。很好就是這樣。”

(喝酒)

《梨泰院class》:你會為孩子而尋找“信念”嗎?

父親:“來喝一杯吧,喝的時候,頭稍微別過去,沒錯。酒的味道怎麼樣?”

孩子:“很甜。”

父親:“(笑) 那表示今天讓你印象深刻。”

孩子:“雖然我不是學生, 但我還是為未成年,這樣真的好嗎?”

父親:“本來喝酒就是要跟著爸爸學。(喝完酒)我也覺得很甜。”

孩子:“(哭)真的很對不起。”

父親:等到時間過去一切都會變化。畢業證書,同等學力總也是有辦法的,爸手上也有足夠的錢能開一間小店。

父親:“重點其實不是那些。雖然我們的家訓是人生要有信念。但我並沒有做到,我希望你和我不同,可以過得抬頭挺胸。不過今天我看來,你正實踐著這樣的生活。你讓我感到非常驕傲,以後也要繼續這樣生活下去,兒子。”


當我們常說家庭矛盾,孩子不認同父母,父母嫌棄孩子的時候,我們可曾真實的信任過彼此?我們可曾問問自己,有沒有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

《梨泰院class》:你會為孩子而尋找“信念”嗎?


其實,雖然我們一直說孝順長輩,疼愛晚輩,但是:

晚輩的孝順,是建立在他真心的認同他的父母,可稱之為榜樣,而不是在內心深深厭惡;

長輩的尊嚴,是建立在自己真正可以活出自己最好的樣子,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這樣,上行下效,代際之間的傳遞,才能如同“父親總是要教兒子喝酒”一樣的傳遞下去。


為人父母,當你總望兒成龍,望女成鳳時,看看自己有沒有真正的信,是否可以擔得起孩子的偶像身份?

為人子女,雖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要問問自己,如果未來有一天,你要成為別人的幫助(無論你生育與否,你總有機會成為別人的榜樣),你內心的信念是什麼?你是否可以為你的信念而“對抗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