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恩選集》解讀第三篇《國民經濟學大綱》


《馬恩選集》解讀第三篇《國民經濟學大綱》| 火山灰


恩格斯在《國民經濟學大綱》裡寫道:


自由主義經濟學在竭盡全力做到用瓦解各民族的辦法來使敵對關係普遍化,使人類變成一群兇惡的野獸以後,競爭者不是兇惡的野獸又是什麼呢?他們之所以相互吞噬,因為每個人與所有其他人都具有相同的利益,在做好這些準備之後,你們距下一個目標就只剩下了一步,那就是瓦解家庭。於是你們自己的美麗的發明,工廠制度,就來幫助你們實現它。共同利益的最後痕跡,即財產的家庭共有制被工廠制度破壞了,並且至少在英國已經處在瓦解中。大體上,孩子一到能勞動的時候,就是說,一到九歲,就得養活自己,把父母的家只看作一個小客棧,交給父母一定的繕宿費。難道還可能不這樣嗎?從貿易自由學說的基礎即利益的隔絕中還能得出什麼別的結果呢?一個原則一旦被運用起來,它的作用本身就會通過它的一切後果來貫徹,不管這是否符合經濟學家的心意。


然而經濟學自己也不知道它在為什麼服務。它不知道,它和它的全部利己主義的論斷只不過是人類整個進步鏈條中的一環而已。它不知道,它瓦解一切特殊的利益,只不過是替我們這個世紀面臨的大變革,即人類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開闢道路而已。


——以下都是引用——————

地產者對於商人沒有什麼好指責的。


他掠奪,靠他對土地的壟斷。他掠奪,靠那些可供利用的、加劇了競爭並且從而抬高了他的土地的價值的人口的增長,靠把那些不是由他自身造成的情況當作他個人財富的泉源,而這對他來說純粹是偶然的。在他進行出租的時候,則通過把他的承租人的進行改良的成果最終據為己有而掠奪。這就是大地產者日益增長的財富的秘密。與作為掠奪的地產者的剝削方式相適應的那個公理,即人人都享有對於自己勞動果實的權利,或者不耕耘者不得收穫,並不是我們的主張。第一個說法排除了撫育兒童的義務;第二個說法剝奪了每一代人的生存權利,因為每一代人都得繼承前一代人的遺產。寧可說這些公理是私有財產的結論。要麼離開它的結論,要麼以它為前提,二者必居其一。

確實,初始的土地專有,只是由於聲稱更早的共同的佔有權才成立。因此,無論我們怎樣逃避,私有財產總會把我們引到矛盾中去。


地買賣就是買賣我們的唯一和一切,就是買賣我們生存的首要條件,就是走向自我買賣的最後一步;它曾經是、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是一種只有自我出賣的不道德才能與之相比的不道德。而初始的土地專有,即土地被少數人壟斷,其他人的生存條件的被剝奪,所具有的不道德絲毫也不遜於後來的土地買賣。如果我們在這裡也把私有財產撇開,那麼地租就可以恢復它的本來面目,回到作為它的根本基礎的合理的觀點上來。作為地租而脫離了土地的價值也就同樣會迴歸到土地本身。那個按照在等量面積土地上花費等量勞動時的生產能力來計算的價值,在產品的價值規定中自然將被算做生產費用的一部分,,而這時地租就是生產能力對競爭的關係,不過這裡說的是真正的競爭,是到時候就會展開的競爭。

————————————————————


上面這段,恩格斯說的,第一是自由主義導致的家庭解體,因為資本主義制度把人與人之間溫情脈脈的薄紗也扯了下來,人與人之間只剩下了赤裸裸的利益。

就像現代人交往,一切利益先行。表面的笑嘻嘻背後大都是MMP。

第二句就是直接批判地產製度、英國的土地買賣。


但是讀著是不是特別像在講當下的中國房市?



下文是馬克思的文章《1844年政治經濟學手稿》:

————————以下都是原文————————

我們從國民經濟學本身出發,用它自己的話指出,工人降低為商品,而且降低為最賤的商品;工人的貧困同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成反比;競爭的必然結果是資本在少數人手中積累起來,也就是壟斷的更驚人恢復;最後,資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間、農民和工人之間的區別消失了,而整個社會必然分化為兩個階段,即有產者階級和沒有財產的工人階級。

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

勞動生產的不僅是商品,它還生產作為商品的勞動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產商品的比例生產的。 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

勞動的產品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的、物化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現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 勞動的這種現實化表現為工人的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佔有表現為異化、外化。 甚至連勞動本身也成為工人只有通過最大的努力和極不規則的間歇才能加以佔有的對象。

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他自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

人奉獻給上帝的越多,他留給自身的就越少。

宗教是人的本質的異化。 因為在神的本質的觀點中肯定的東西僅僅是人的東西,所以作為意識對象的人的觀點就只是否定的東西。為使上帝富有,人就必須貧窮;為使上帝成為一切,人就必須什麼也不是。

人在自身中否定了他在上帝身上所肯定的東西。 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對象;但現在這個生命已不再屬於他而屬於對象了。因此,這種活動越多,工人就越喪失對象。

凡是成為他的勞動的產品的東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東西。

工人在他的產品中的外化,不僅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成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作為一種與他相異的東西不依賴於他而在他之外存在,併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著他給予對象的生命是作為敵對的和相異的東西同他相對立。


他首先是作為工人,其次是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夠生存。這種奴隸狀態的頂點就是:他只有作為工人才能維持自己作為肉體的主體,並且只有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是工人。 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於他的本質;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

勞動的異己性完全表現在: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就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 宗教和唯心主義哲學是人的存在及其精神活動的異化。

人(工人)只有在運用自己的動物機能——吃、喝、生殖,至多還有居住、修飾等等——的時候,才覺得自己在自由活動,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動物。動物的東西成為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 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這些機能脫離人的其他活動領域併成為最後的和唯一的終極目的,那它們就是動物的機能。

意識嚴格說來只是在存在物的類成為存在物的對象、本質的地方才存在。 在實踐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現為這樣的普遍性,它把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為人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其次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對象(材料)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 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於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 動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對象。

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 僅僅由於這一點,他的活動才是自由的活動。異化勞動把這種關係顛倒過來,以致人正因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本質變成僅僅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界,人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就是說是這樣一種存在物,它把類看做自己的本質,或者說把自身看做類存在物。 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生活的對象化:人不僅像在意識中那樣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動地、現實地使自己二重化,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

人具有的關於自己的類的意識,由於異化而改變,以致類生活對他來說竟成了手段。

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

人的異化,一般地說,人對自身的任何關係,只有通過人對他人的關係才能得到實現和表現。 在人通過自己的勞動使自然界日益受自己支配的情況下,在工業奇蹟使神的奇蹟日益變得多餘的情況下,如果人竟然為討好這些力量而放棄生產的樂趣和對產品的享受,那豈不是十分矛盾的事情。 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為統治人的異己的力量。

人對自身的關係只有通過他對他人的關係,才能成為對他來說是對象性的、現實的關係。

人同自身以及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異化,都表現在他使自身、使自然界跟另一些與他不同的人所發生的關係上。

自我異化只有通過對他人的實踐的、現實的關係才能表現出來。

異化藉以實現的手段本身就是實踐的。

通過異化的、外化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同勞動疏遠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對這個勞動的關係。 勞動導致所有權的不平等,才能不平等是財富平等的必要條件。

強制提高工資(且不談其他一切困難,不談強制提高工資這種反常情況也只有靠強制才能維持),無非是給奴隸以較多工資,而且既不會使工人也不會使勞動獲得人的身份和尊嚴。

在蒲魯東的理論中,社會是作為抽象的資本家出現的。

工資是異化勞動的直接結果,而異化勞動是私有財產的直接原因。 我們把私有財產的起源問題變為外化勞動對人類發展進程的關係問題,就已經為解決這一任務得到了許多東西。因為人們談到私有財產時,總以為是涉及人之外的東西。而人們談到勞動時,則認為是直接關係到人本身。問題的這種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問題的解決。

外化勞動分解為兩個組成部分,它們互相制約,或者說,它們只是同一種關係的不同表現,佔有表現為異化、外化,而外化表現為佔有,異化表現為真正得到公民權。 外化勞動對工人本身的關係,也就是說,外化勞動對自身的關係,這一關係的產物或必然結果是非工人對工人和勞動的財產關係。 對於通過勞動而佔有自然界的工人來說,佔有表現為異化,自主活動表現為替他人活動和表現為他人的活動,生命的活躍表現為生命的犧牲,對象的生產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即對象轉歸異己力量、異己的人所有。



我覺得上面的話淺顯易懂,都不用我講解什麼,簡直就是現在社會的真實寫照。


我覺得成年人,自己主動去讀讀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他們寫得真的已經是非常淺顯易懂了,同時我們的中央編譯局的翻譯也是全球頂尖的,基本上彙集了頂尖的人才在做這件事情。剖析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社會,人吃人,資本吃人,凡人淪為資本的奴隸、無立錐之地。

社會分化、家庭解體,人類世界走向自人類文明產生依賴最劇烈的變革。




看馬恩著作的人,如果認同他們的說法後,最常見最容易 出現的一個疑惑就是:我知道你說得都很對很漂亮,可是那應該怎麼辦呢?怎麼改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