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年輕人沒有夢想?說說吧?

鵬程wanli


我經常問自己,我的理想是什麼,然而思索半天並沒有答案,似乎找不到那種能讓自己持之以恆去做下去的事業”。

所以答案很簡單: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沒有批評諷刺之意。

我們這一代,唯錢是瞻,導致大家只顧世俗成功而忽視了理想,教育的應試和單一也讓很多天才泯然眾人。

你有鴻鵠之志,身體卻被捆綁。和你一樣的人有很多。我周圍就有幾個朋友,每天在思考人生的意義,追求自我的價值,思考嚴肅的哲學問題,為娛樂至死的社會嘆息。

他們中有的人有心無力,只能按部就班完成學業,一邊不斷嘆息;有的已經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踏踏實實追求理想,不認命,或許有一天能寫就傳奇。

對前一種人,我會對TA說,別整天思考人生,去找找方法論。這樣的狀態,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當有朝一日你能擺脫現實的束縛一展宏圖,就不會有此疑惑。

想那八十年代,校園裡白衣飄飄,同學們聚集在沙龍只為讀康德尼采,抱著吉他唱著歌只為博女孩一笑。而現在書店暢銷成功學,O2O搶地盤你死我活,女生們的老公從王思聰換成寧澤濤,不知道下一個新寵是誰。如此喧鬧有時我甚至討厭這樣的自己 。

我觀察到的我的同輩們,也有很多人在為追求真理而奮鬥著的,你若選擇這條路,前路荊棘,但絕不會孤單。唯一決定你是否到達你想要的,就是你的能力。

少感慨,找方法。祝你夢想成真。·





標峰理評論


這是個社會的事。有很多大學生,畢業沒有找一個對囗的工作。這是有很複雜的事。有的是要在這個城市。有人看到這個單位好。有人要和朋友在一起。還有人沒關係,只好委屈了。還有人是農村的人,想要對囗就要回農村去。所以只有如此了吧。特別是師範生,要求有上崗證。畢業了沒考上。要不就是學校不好。時間長了,就找一個別的工作了。我經歷過很多個人的事。比如:勃海大學的畢業生學習英語教育。上崗證也有了,可就是沒有學校用。只能改行了。現在在一箇中德合資的配件廠,做業務上的翻譯。很無奈的。


用戶481492796033迠迠


你好,我是洋洋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時常都會有被夢想打敗的,我來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我的朋友畢業後,出現這種情況,自己的本口專業之前有很大很大的夢想,是學的技術的,開始夢想很大,想法讓自己學到技術開公司,有時候還是會被一些不成熟和不理智的想法被打破了,結果就自己找了一份不對口的專業,做著做著,什麼行業都沒有興趣了,這就是從有夢想到破滅的一個小故事。

其實不管你是做技術還是管理專業等等,都還是要堅持當初的理想和夢想,不要以為失敗了就一身一塌糊塗,相信自己從新開始做的自己的夢想,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年輕人加油



小楊愛發現


對於年輕人來說,相當於現在的90後了,最大的也30了夢想和現在差距太大,造就了年輕人沒夢想。

90後活得太明白了,所以他們不想結婚,不敢談夢想,他們只想活出自我,讓自己更好的適應當下,如果他們貿然選擇力所不及之事,一到關鍵時刻就只能無能為力了。因此,大部分年輕人婚後不善經營而最終以離婚收場,還有的因工作大發厥詞,為自己過度營銷,熱衷炒作,最終引火燒身。

老一輩的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造就的,他們對生活的追求永遠侷限在一個村裡乃至同一個圈子裡。而新一代的年輕人基本都是見過世面的人,他們對生活的追求是全方位的,是造福子孫後代的,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坐井觀天的生活只會讓幾代人如同井底之蛙,甚至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都說90後活得太明白而導致什麼都沒有,正因為這樣他們更熱衷於“佛系”生活,降低生活期望。事實上90後從未放棄過夢想,只是他們已經習慣了走自己的路,不管別人怎麼說,路終究在自己的腳下。活明白了雖然是一件好事,但應放在心裡,最重要的還是要難得糊塗,只有這樣才能把個人的生活過好。



盛世的美好生活


現在的年輕人絕大部分都沒有夢想,有很多種因素所致。

現實壓力只是一個方面。

現在的社會比以前更加現實,沒錢寸步難行體現的淋漓盡致。被房、車壓垮,成年為了貸款奔波,等還完了30多歲了,生活已經基本定性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變高,月光族為常態,沒有餘錢談不了夢想;各行業飽和,缺少的僅是精英,初入社會幾載的小年輕沒有優勢,沒背景沒人脈。

物慾橫流,錯的不是社會,也不是這代年輕人,每個時代的進步,都將淹沒一大批人,有夢想更多的是被現實擊垮。

社會造就才是主要問題。

社會大環境導致大批年輕人迷失,說白了就是自己本身缺少自控力。

舉個例子,科技發展,有多少年輕人整天抱著手機,有這麼多時間為什麼不能擁有夢想呢?歸根結底啊,壓力使然只是一個側重點,吃穿用行都用一部手機,缺少了太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其實很多人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夢想,無關乎壓力。

其次,生活的太過安逸,安逸使人墮落。我感覺任何一個夢想不會憑空產生,得對事物感興趣才有動力去做這件事,但是呢,現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混混度日,沒有了激情,也就沒了夢想。

再次,眼高手低,缺少規劃,不現實的做夢,夢想不是做夢,有很多人想著一步登天,做了幾天感覺難了就放棄。舉個例子,我的夢想是買一輛1k萬的車,但是呢,我沒思考過程,我不想著怎麼得到這輛車,我只是做夢想擁有它,然後打了幾個月工放棄了。這不叫夢想,很多人把夢想和做夢搞混了。

總的來說,沒有夢想一部分出自壓力,另一大部分來自自身。

記住:夢想並不一定是讓你去實現它,它是一種前進的航標,有了夢想人生才有了方向。夢想不是為了讓你過上好的生活,而且讓你活得更有意義。


夜下游人


烏烏覺得導致現在的年輕人沒夢想的原因是現實太殘酷,再加上父母控制孩子。什麼什麼不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過於控制會導致孩子沒夢想。

其實現在大多數人不能說出自己的夢想或者不能堅持自己的夢想是因為他們被現實的東西束縛了。 在特定的環境下忘記了自我,就淡化了夢想。

夢想不一定具體是什麼,它可以是一個方向 ,是一種境界。

是一種心靈的需要,有了它你可以走得更遠 。許多人也曲解了夢想。比如拿“成功”來說 很多人就是認為賺很多錢,但是真正的成功是你學會了很多東西。如何做人,如何處理事情。如何認識和選擇什麼是正確的。

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讓我們變得有些麻木了 ,被生活推著走。但請記住你最想要得到或者說你最想努力實現的夢想。無論怎麼樣你都不會放棄並且堅持的,那就是你的夢想。它會讓人堅持下去,走得更遠。人不能沒有夢想,如果失去了,那你就只能屈服於平庸了。

其實我們並不是沒有夢想,而是我們忘了夢想。


系烏烏談情感


我記得有一位老人對我說過美國人告訴我們的一生只要利用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來學習都可以考個博士學位。家庭條件好了!不需要追求太多的幸福就能滿足基本生活!而且現代社會最發達的就是旅遊業!青年男女們有時間就去旅遊!根本不知道用剩餘時間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大家都覺得社會穩定!繁榮昌盛了!不需要去奮鬥了!浪費了太多可以利用的時間!





love9999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借鑑一下《低慾望社會》這本書。低慾望社會是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慾望社會》裡提出的概念。所謂低慾望社會,就是指作為社會主體的新世代不願再揹負風險和債務,喪失物慾、成功欲、結婚欲、生子欲、甚至是性慾,遠離時尚、遠離名牌、遠離買車、遠離喝酒、甚至是遠離戀愛。

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時代出生的一代年輕人,沒有夢想,得過且過,代表了低慾望的一代日本人。他們對生活沒有強烈的慾望,只追求舒適安逸,甚至連升職加薪和性生活,都沒有什麼追求。

雖然中國國內目前還沒有達到低慾望社會的狀態,但是低慾望社會的萌芽已經開始在中國悄然出現。馬雲曾經說:如今的年輕人,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現在的年輕人更多的是將千萬心思放在心底,不表達,不行動,年輕人沒有夢想,歸根結底是社會環境導致的。

(1)少子化與老齡化日益加劇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2.6%,總人口突破14億。中國少子化老齡化加快,人口峰值臨近。1)出生人口持續下滑,2030年將降至不到1100萬。繼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下降200萬後,2019年出生人口再下降58萬至1465萬。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快,2022年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2.6%,未富先老問題突出;美日韓老年人口比重達12.6%時人均GDP均在2.4萬美元以上,而中國僅1萬美元。從發展趨勢看,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2022年將進入佔比超過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2033年左右進入佔比超過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後持續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約35%。

中國人口問題日益突出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雖然國家已經開放二胎,但是對於頭胎已經二十歲左右的家庭來說,弟弟妹妹之後的負擔可能還要落在自己身上。先拋開二胎的事情不說,現在一對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話,在結婚後就要負擔至少四位老人的開銷,再加上現在生活條件水平好了,爺爺奶奶健在的也不少,光是養老負擔就已經是不輕了,再加上生孩子的壓力,對孩子的開支,現在的年輕人能把日子先過好就已經不容易,哪還有空閒去談理想。

(2)階級固化,鯉魚難以跳龍門

還記得2017年北京市高考狀元熊軒昂嗎?父母是外交官的他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夠資格參加自主招生的,其實也是這樣,很多都是當地超級中學的學生,來自農村的比例很低。到高考也是一樣,農村學生考好大學的難度也是越來越高。

2017年北京高考狀元

中國社科院一份名為《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研究報告表明,父輩具有社會資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於成為幹部。在父親受教育程度這個自變量固定的情況下,幹部子女成為幹部的機會,是非幹部子女的2倍多。

專家認為,當家庭背景成為就業過程中一道不斷升高的“隱形門檻”,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沒有人脈,沒有金錢,沒有門路,遠遠比不上有著強大社會資源的富有家庭的孩子。這種狀況不僅影響就業公平,在當今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更加劇了由社會底層向中間階層以及更上階層流動的難度。有些人的起點就已經是別人的終點了,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指望年輕人有夢想?

(3)物質財富增加,生活條件安逸

然而物質財富這種東西,正是因為沒有所以才想努力爭取,但一旦擁有人們反而認為無所謂了;現在的年輕人正好是改革開放那段時間成長起來的,沒有經歷過父輩祖輩們經歷過的貧窮艱難的歲月,安逸的生活條件,讓年輕人沒有奮鬥的動力,我可以想辭職就辭職,我可以想玩就玩,為什麼,因為有資本,有實力,當你對現在的生活條件滿足的時候,你還會想著苦自己,累自己,就為了那個可能實現不了的夢想?


無所事事

當每個人都習慣了每天兩點一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後,整個社會都會陷入一灘死水的境地。想想我們剛畢業,剛踏進社會的那份雄心壯志,不忘初心,才是每個年輕人應該做的。


小劉家的徐豬倌


夢想每個人都有,可大可小,有遙不可及的,所有的夢想都會被殘忍的現實射虎打敗,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夢想,我2020年的夢想是把寶寶接到我們身邊,看著她成長,也是我一生的夢想全身心讓我的家人過得幸福快樂,現在很苦,我堅信不就的將來一定會很幸福,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加油吧年輕人^0^~!!!



南漂波哥


在這個物慾縱橫,充滿現實的社會里,由於社會資源在之前幾代的分配對於家庭條件好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從小得到了優質的生活條件和生活以至於在今後可以在父母的安排下和軌跡當中前行,以至於失去了或者放棄了他們本質應該刻苦追求的東西。

而對於家境條件不太好的年輕人來說,生活使他們應該更多的去考慮現實,追求現實當中的需求,比如說:🚗🏠。沒有好的資源,教育,工作等各個方面都處於自我打拼的狀態,壓力也隨之而增大。

夢想是我們每個人都想追求的東西,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為了生活的柴米油鹽我們不得不去做自己不喜歡的領域。生活不易,願每個人且行且珍惜。摸摸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