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陈纵横


这里是沉香学历史,欢迎关注,每天带你涨知识!


黛玉为什么不嫉妒袭人?因为袭人对她构不成威胁。

按照《红楼梦》中的情节设定,袭人和宝玉即使发生了关系,也只能作为一个通房丫头。就像王熙凤和贾琏身边的平儿那样,如果能够生下一男半女,最多也就是个妾。


林黛玉从小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呢?而且,林黛玉和贾宝玉一直都是精神之恋,没有掺杂任何情欲。因此,她不嫉妒袭人,也犯不着嫉妒袭人。

而宝钗就不同了,她让黛玉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她与宝玉有金玉良缘的传言在先,家世身份也能和宝玉匹配。而且宝钗为人处事比黛玉圆滑,完美得几乎让人挑不出错来。

这样的宝钗让黛玉感到了巨大的威胁,对于贾府中其他人的评价她可以不在乎。可是她却怕自己的宝哥哥也认为宝钗比她好,所以她才会嫉妒宝钗!

这里是沉香学历史,欢迎关注,每天带你涨知识!

沉香轻语


袭人原是贾母房里的丫头,因贾母宠溺宝玉,担心其身边没有尽心竭力之人,又见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任,便将其与了宝玉。宝玉第一次梦遗后,袭人在向其询问情况时,宝玉详细讲述梦中之事后便拉着袭人一起试了云雨情,自此袭人更加尽心服侍宝玉,宝玉亦视袭人与别个不同。

对于袭人与宝玉的这层关系,黛玉必然是知道的,但是黛玉并没有嫉妒,而且赶着袭人叫嫂子,为何?



首先,黛玉虽与宝玉自由恋爱有背封建礼教,但两人却不敢将恋情大胆公布,这便看出两人还是畏惧封建礼教的。黛玉虽看过些杂书,大抵也是封建礼教熏陶下成长的名门闺秀,对于一些贵族人家的规矩皆有了解。

袭人与宝玉的云雨情就是符合古代很多贵族的规矩,就是公子哥大了便与其一两个丫头,主要在照顾其起居时帮助公子哥解决生理需求,这个丫头就是通房丫头,以后也许会晋级成为姨娘。黛玉父亲林如海也是有妻妾的,对于他来说,男人有妻妾是正常现象。



其次,嫉妒只会在同一水平下产生,袭人的身份不足以令黛玉感到威胁,所以不会嫉妒。而且,黛玉不仅不嫉妒袭人,还比较欣赏袭人。在第二十回李奶奶骂袭人狐媚子时,黛玉尚且跟宝玉道:

林黛玉先笑道:“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庚辰双行夹批:袭卿能使颦卿一赞,愈见彼之为人矣,观者诸公以为如何?】

以黛玉的伶牙俐齿,能如此夸赞袭人,也是因为袭人对宝玉的尽心尽责,黛玉是感激的。

至于对宝钗那便不一样了。



首先宝钗刚进府就,“金玉良缘”便言传开来,所谓来势汹汹。其次宝钗为人世故圆滑,比黛玉多得人心;再次,宝钗家中有母亲兄长撑着,比黛玉一孤儿有优势得多;更有宝钗亦是妩媚鲜妍、才情过人、博闻多记……

从软实力到硬件,哪一样不是黛玉的威胁?单单一个“金玉良缘”黛玉都视史湘云为潜在对手了,更何况是王夫人薛姨妈等人加持下的薛宝钗?


微影悼红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只不过后面加了一个尾巴,叫做“一夫一妻多妾制”。说到妾,就不能不提到“通房丫头”,所谓“通房丫头”指的是男主人或者男女主人的贴身丫头,一般与主人住在一起,在主人居室外伺候或者住在主人居室隔壁,随时听候召唤。所谓“通房丫头”,除了伺候主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陪男主人“睡觉”,只要男主人有要求,“通房丫头”不得拒绝!通房丫头与男主人发生关系之后,如果生下一儿半女,则会被男主人收房,纳为侧室,也就是妾。当然,如果男主人喜欢,没有子嗣也可以被纳为侧室。即便没有被收房,其今后在府中的地位也远在其他家奴之上。



袭人虽然名义上不是“通房丫头”,但实际上变相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这一点,袭人自己知道、宝玉知道、贾府上上下下也都一清二楚,甚至黛玉也是知道的。在那个男权社会,宝玉与袭人发生点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也是袭人发现宝玉“梦遗”后,在言语上主动“挑逗”宝玉的原因所在。一旦和宝玉发生关系,袭人的一生将会彻底改变!虽然无法登堂入室、成为正室,但至少可以脱离奴籍、一辈子衣食无忧。而且,如果正室没有子嗣,而自己生出了庶长子,这将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明白!虽然名义上自己仍然是儿子的小妈或者叫“姨娘”,可毕竟是亲妈,在府中的地位恐怕也就只有正室能够压过自己一头了!



那么,为什么黛玉不吃醋呢?原因很简单,黛玉生在传统官宦人家,从小见到的、听到的、受到的教育都是这些,男子纳妾在黛玉看来不算是背叛,她心理上能够接受。除此之外,妾相对于妻的地位仍然是没有奴籍的“家奴”。妻坐着、妾只能站着,妾必须视妻为“主母”,妾生之子也必须认妻为嫡母、管妻叫妈,而管自己的亲妈只能叫小妈、小娘或者姨娘!而且,妾生之子是庶出,在有妻生嫡子存在的情况下,庶出的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这一切注定了袭人即便被宝玉纳为侧室,也威胁不到黛玉将来的地位,更加不影响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恋爱”。说白了,袭人仅仅是宝玉发泄男性欲望的工具而已……



宝钗则完全不同,宝钗和黛玉一样,出身官宦大家。她才是真正有资格和黛玉“争风吃醋”的人,袭人根本没资格,她仅仅是“工具”而已。宝钗与宝玉如果发生暧昧、甚至走到一起,不仅会严重损害宝黛之间的感情,而且还可能导致黛玉与宝玉最终走不到一起。如果宝玉与黛玉结婚了,而宝钗与宝玉还有什么暧昧,那就是“婚外情”,这对婚姻意味着什么,想必不用本人多说。因此,宝钗对黛玉和宝黛感情而言,是严重的威胁!而袭人不存在这样的威胁性,这就是黛玉为什么能够容忍宝玉与袭人发生关系却嫉妒宝钗的原因所在。现在一些女性能够容忍丈夫在外面搞一夜情或者与“失足女性”发生关系,却无法容忍丈夫搞婚外情,实际上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当然,要想家庭和睦、幸福,不想妻离子散的话,男同胞们最好还是管好自己裤腰带!忠告!!


农民工歪说历史


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我觉得这和林黛玉处于那个时代有关,以前古代有通房的说法,当时袭人就充当了这个角色,而且在古代有了通房,一般意味这个男子已经是成年了,到了可以娶亲的年纪了,作为喜欢宝玉的人,当然想成为他的妻子了,这是令她欣喜的地方。


另外一方面,袭人只是一个下人,地位卑微,黛玉地位比她高,在那时三妻四妾很正常的时代,这就不奇怪,黛玉也就不会嫉妒,更何况她清楚地明白宝玉并不爱袭人,这是最关键的。


那黛玉为什么会嫉妒宝钗呢?


因为同为小姐,地位相当,但黛玉的处境明显比较尴尬。因为黛玉在贾家是寄住的,说是主子,但却不敢有主子的样子,自己的地位跟下人差不多,还要小小翼翼地讨好所有人,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得罪其他的人,让自己在贾府的生活更艰难。连自己喜欢宝玉都要谨慎再谨慎。

而宝钗跟她恰恰相反,宝钗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从小生活优裕,下人成群,过着正常的小姐生活,可以任性的耍小姐脾气,不用低声下气地去讨好其他人。而且宝钗本身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琴棋书画,才华横溢,情商高,跟贾家的人相处融洽,贾家人对宝钗很是赞赏,对比自己,黛玉自感自卑。同时宝钗还可以大大方方地喜欢宝玉,贾家的人都很欢迎她,都支持她跟宝玉在一起。

自己喜欢的人,有更优秀的妻子人选,门当户对,家里人都同意,自己却那么卑微,爱却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说出来,是个女子都会嫉妒到发疯的。还有自己爱的人也爱自己,只是家里会反对没能在一起,但是情敌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嫁给自己爱的人,是个女生都会嫉妒得要死吧。


大番薯不圆滚


《红楼梦》中袭人和宝玉发生关系,与宝玉相恋而且有些“小心眼”爱使性子的黛玉非但没有嫉妒,反而叫袭人“好嫂子”,却与贾府同为姐妹的宝钗心怀嫉妒,笔者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

其一、身份背景不同。

  • 袭人是什么身份,老太君喜欢并信任的一个贴身丫头,赐给宝玉原本就是为了照顾好宝玉的饮食起居。
  • 黛玉是什么身份,老太君唯一的外孙女,女儿女婿双双遇难,只有惹人怜爱的外孙女在身边聊以慰藉,自然是老太君的心头肉。所以袭人即便与宝玉发生了进一步关系,在老太君的眼里,再喜欢的丫头也是比不过自己的亲外孙的。所以黛玉实在是没必要去嫉妒袭人。
  • 再观宝钗,背景是整个薛家,薛家本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大豪门之间更有着重重利益交错,所以为着整个贾府的荣辱,老太君也是要权衡掂量一下的。洞察世事的黛玉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关系,定然会与宝钗表面姐妹相称,内里心存隔阂。

其二、阶级层次不同

  • 袭人的称呼是大丫头,那充其量也就是丫头里的最高级别,是奴是婢。
  • 黛玉与宝钗同时贾府的小姐,即便是落了难的小姐也是小姐,是主人。即使宝玉与袭人有了不一样的关系,也
    不会撼动黛玉是主的地位。所以黛玉自然是不会把一个下人放在眼里的。
  • 宝钗则大大的不同,虽然同称为贵族里的小姐,但黛玉无依无靠是依附于贾府生存的一棵弱草,而宝钗则父母兄弟俱在,家族势力财大气粗与贾府同气连枝,是对贾府有着提携与扶持的靠山。所以黛玉自然会对同一阶层但明显强于自己的宝钗心怀嫉妒。

其三、制度礼法不同

  • 袭人与宝玉有了关系,与法与礼袭人可能会成为“通房丫头”,将来也可能成为姨娘,即“一妻多妾”制度里的妾,封建贵族礼仪中妾的存在是必然,而且妾不是唯一的,那可能成为妻的黛玉怎么会去嫉妒众多妾之一的袭人呢?
  • 反观宝钗,宝钗是与黛玉竞争唯一角色妻子的强有力对手,更何况,在宝钗未露面时,便首先传出了一段“金玉良缘”,为这个妻的身份首先打造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在那个未开化的年代,这个故事已经为宝钗和宝玉两人的佳话起到了强烈催化的效应,这让病怏怏的黛玉如何不心急,如何不嫉妒到发狂。

CaseyGrey


林黛玉自始至终是把薛宝钗当做自己最大的情敌和障碍。这是她嫉妒薛宝钗的最核心的根源。而袭人不仅仅不是情敌和障碍,还有可能是自己的同盟,袭人成立贾宝玉的屋里人,黛玉智慧感到高兴,因为贾宝玉枕头旁边的那个正式位置还空着,袭人是无法占据那个位置的。而袭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影响宝玉的态度。

林黛玉是荣国府贾母的外孙女,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林黛玉也算是个病秧子,从生下来就有病,按照钱钟书在《围城》当中说的“在家养病,结果把病养在家里怎么也不肯走了”。他的父亲林如海也没什么办法。就把这个聪明伶俐,多愁善感的小女儿送到了他姥姥家。严格的说,林黛玉应该算是贾母的“客人”。

林黛玉在贾家的最终归宿必然是嫁人,这一点小小年纪的林黛玉也应该是“心知肚明”,因此他最在乎的也是“嫁人”这件事,她看好的嫁人的对象就是贾宝玉,因此只要是牵扯到贾宝玉婚姻的人和事就都是她非常在意的,对凡事有可能妨碍到她和贾宝玉婚姻的人本能排斥,而对于薛宝钗这个极有可能有实力的“竞争者”林黛玉就不仅仅是“嫉妒”那么简单了,几乎快变成“妒忌”了。而对于无论如何也不会对他和贾宝玉的婚姻产生障碍甚至有可能提供帮助的袭人,林黛玉自然要“恭喜”、如果和贾宝玉孕育的是那个晴雯姑娘的话,恐怕林黛玉就要“嫉火中烧”了。

其实,林黛玉也挺不容易,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算得上举目无亲,身体不好常年有病让他的心里更加脆弱,这其实是林黛玉多愁善感和尖酸刻薄的根本原因,她非常害怕受到伤害。像她这样的身体和性格在封建社会的女人圈子是很难找到什么“如意郎君”,遇到一个贾宝玉算是老天爷给的一个机会,如果抓不住就真的不会再有什么希望了。所以她在贾宝玉身上下足了功夫,

贾宝玉这个小小年纪被惯坏了的、身上臭毛病多如牛毛的、男女通吃的公子哥,他喜欢的女孩子也是很另类的,他自己作,他也喜欢女孩子女孩子作。林黛玉和他的那个丫鬟就同属于他喜欢的那一种,那个晴雯号称“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她也是想方设法的找机会成为“宝玉夫人”呢!一旦理想破灭,晴雯就会变得不可理喻,这样的丫鬟宝玉喜欢。而尽心尽力伺候她的袭人姑娘,尽管有了床笫之欢,贾宝玉也没有真的喜欢上她。所以,林黛玉清楚,尽管贾宝玉和袭人发生了关系,袭人最多不过就是贾宝玉将来的“妾”或者“通房丫头”,准备当“正室夫人”的林黛玉,必须要和这个今后有可能同在一个屋檐下的袭人姑娘好一点,至少这位袭人姑娘可以在贾宝玉面前说点好听的。

林黛玉最大的情敌就是薛宝钗。按林黛玉的性格,嫉妒是必然的,在薛宝钗面前,林黛玉是极度的不自信。薛宝钗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薛家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而薛宝钗是薛家的嫡孙女,比起林黛玉这个外孙女在贾家的地位要高得多。薛宝钗待人落落大方,亲切随和,长得又端庄秀美,本人知书达理,聪明贤惠。这些基本的素质林黛玉几乎一个没有。加上贾家上下看好林黛玉的人不多,尤其是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几乎是极力反对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婚姻的,一方面王夫人是薛宝钗的亲姨姨,另一方面薛宝钗似乎更加符合贾家儿媳妇的标准。

所以薛宝钗的存在就是林黛玉心里的痛。相对于薛宝钗来讲,林黛玉唯一的优势就是贾宝玉的喜欢,以林黛玉的小心眼,只要贾宝玉表现出一点对薛宝钗的欣赏,这位林姑娘都会气的病好几天。

当林黛玉知道贾宝玉最终娶了薛宝钗的时候,万念俱灰。她唯一的希望彻底破灭。生命的支撑轰然坍塌。


步武堂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首先,贾宝玉和袭人是多年的主仆,也是王夫人和贾母早就定下的妻妾人选,这是林黛玉来大观园之前就已经注定了,而且林黛玉不一定知道贾宝玉和袭人发生了关系。其次在300年前的清朝,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有三妻四妾很正常,贾宝玉的父亲贾政,一个胆小慎微的官员,尚且有一妻两妾,而像贾宝玉这种爱美心切的人,有一两个妾很正常,以林黛玉的聪明,自然知道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而且林黛玉也不在乎肉体上的云雨之欢,林黛玉是一种更苛求精神相契合的女孩,况且林黛玉是一个很骄傲的女孩,她不屑于跟一个妾做计较,黛玉深知袭人对宝玉而言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袭人就是照顾宝玉的大姐姐,是一种依赖的感情,而非真的男女之情,至于为什么发生关系,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做了一个关于情欲的梦,这是一个男孩情欲的萌芽期,而对此产生好奇,所以找了身边最熟悉的女孩,很正常。


为什么袭人没有反抗?因为袭人打心底就认定自己是宝玉的人,刚才说了,整个大观园都默认了这段关系。薛宝钗对于林黛玉就不一样了,那是堪比春秋的情敌,薛宝钗聪明,能干,能管家,能做生意,而且才华也不在林黛玉之下。


并且,薛宝钗引起了林黛玉不可言说的自卑,林黛玉为自己没有父母,寄人篱下一直感觉低人一等,而薛宝钗的完美亮相,让林黛玉的那份自卑更加深刻了。


最后,林黛玉感觉到了贾宝玉,在她和薛宝钗之间的那一丝犹疑,这对于林黛玉来说是致命的威胁,当然林黛玉也有一定的自信,她相信除薛宝钗之外,自己就是宝玉妻子的第1人选,而贾府盛传的那句“金玉良缘”。更是林黛玉一身的心病。


相信说到这里我应该解释的很清楚吧。。


小敏1988


不妒忌袭人,证明黛玉对宝玉,以情感上的独占为主,身体上的独占为次,且袭人并不对她构成任何威胁。情感在于长远,体之欢乃一时皮囊游历而已。此即为作者所要竭力刻画的“宝黛爱情”,之于黛玉一方的体现,以袭人作陪,是反衬手法。

妒忌宝钗,兼具情感与情感所在身体归属的独占欲,在“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暗战中,以非一时的身体归属争夺为主。至于情感,黛玉则是自信的,对宝玉也是相对放心的。但情感所附之体,若不归属自我,则情感将向何处宣泄?所以黛玉必为此敏感心动而至妒忌,此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现实人间烟火演绎。

黛玉主占情感高地,次求身体属地,道明作者所指,黛玉既为仙子之属,且是人间女子的人物创作初衷,黛玉此文学形象的真实性跃然纸上。

如作者开篇所讲,此著是要反当时流行的,只管消渴皮囊、误人子弟的风月文章,乃大旨谈情,以涤清污浊。

以宝黛之争,间陪袭人,中镶情妒喜恨心事,情境悠悠然呼之而出,若言曹公手笔不大,谁可称大?


渊鲸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宝玉和袭人有了实质关系,单纯地从男女之情上来讲,要说黛玉完全没感觉还高兴得不得了,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呢,因为礼法的关系,黛玉从小接受的教育里,奴才,通房丫头之类的人,和玩意儿无异,她或她们就算有点膈应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毕竟千金小姐的身份体面必须有。所以,黛玉能调侃似地,叫袭人嫂子,是可以理解为恭喜。

为什么林黛玉会妒嫉宝钗呢?

按咱们旁观者来看,黛玉完全没有必要妒嫉宝钗,两人其实是不相上下,甚至是在前期,黛玉是有很大优势的。论家世论相貌论才华论在贾府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宝钗根本不能比,林家可以碾压薛家。可是到后来,这优势慢慢地就没有了,尤其是林如海死去,林家基本绝灭无人,金玉良缘甚嚣尘上,贾母年事已高,黛玉的危机日渐明显,最后的最后,也可能就是贾母先走一步,黛玉和宝玉只能听凭安排,各分西东。

黛玉嫉妒宝钗——其实是酸——的地方还是挺多的,原因呢?其实在金兰契那章里,写得很明白了。

黛玉先是自省并道歉,认为自己不识好歹,之后说了许多真心话,不外乎这几条: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

林黛玉的身世,原本最好,甚至是进宫之前的贾元春都比不上的(元春二房嫡女,无爵贾政之女)。她祖上尊贵,出身嫡系中的嫡系,父亲天子门生,仕途正红,母亲正宗嫡系大小姐,还有个弟弟,她原本可以有一个光明无比的前途。可是说话时,父母双亡,弟弟已夭,林家绝户,所有的优势化为乌有。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尊不尊贵,得看是否出身名门望族,钱不钱的,不是什么大问题(看看李纨就知道了)。林黛玉是真正的孤女,绝户女,要不是依傍舅家,她就是另一个妙玉。

宝钗虽出身皇商之家,算不得最上层,但是好在有个哥哥,薛家也没有完全倒,有优势。

“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黛玉虽依傍舅家,和姐妹们一起成长,但是毕竟贾母年事渐高,许多教导已不能亲力亲为。王夫人也不擅此道,估计就是擅此道,也未必肯手把手教。林黛玉只能通过自学,这一点,也是林黛玉急于认薛姨妈为干娘的原因。只可惜薛家母女表面和气,暗里也是有小算盘的。薛姨妈虽不精明,但毕竟还活着。

“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

身世飘零,始终是黛玉心中的一根刺。林如海和贾母贾政之间,到底是有着怎样的协议,这样的绝密,众人自然不会知道。于贾府一干人而言,林黛玉不过是表小姐,是投奔而来的,当着贾母的面不敢笑,但背地里嫌一嫌,是可能的。薛家虽住贾府,但并没有财务纠纷,哪怕薛家穷得要卖房产,也是随时可走的。

“我已经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我根本走不了。”

林家的财产到底有多少,最终又到了哪里,是贾林两家商议好的嫁妆本,是怎么带的,是当初黛玉进京带了一部分,然后林如海去世贾琏处理好了,这财产是不是被贾府挪作他用?都不得而知了。总之,贾府虽然收入越来越少,却依然烈火烹油,年纪虽小但聪慧透顶的林黛玉,应该明白自己的钱,林家的钱包括贾敏的嫁妆,要想拿回来是不可能的了。她不可能像湘云一样,依附近支,也不可能自立门户,只有依靠贾府,可怜的她已经再无退路了——她根本走不了了。薛宝钗呢,却自由得多了,所以,当她面对宝钗时,她发出了“司马牛之叹”,感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势单力孤,是林黛玉羡慕宝钗的真正原因。因为黛玉可能会落到无人作主的境地,所以个人能力同样优秀的宝钗,是她感觉到的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酸一酸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时至今日,我们已经难以理解,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一个女子对家族对父兄的依靠,到了怎样要命的地步,其实看看迎春也约略可以知道了。(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对于袭人和宝玉的关系,黛玉并非真心的恭喜,只是贫嘴而已,再说黛玉打心眼儿里不把袭人放在眼里,论美貌才华地位,袭人都是没有办法和黛玉媲美的,所以根本用不着跟一个身份卑微的丫鬟争风吃醋。


大观园里,论美貌才华,或许也只有宝钗跟黛玉棋逢对手势均力敌不分上下了。而大观园里的人对于宝钗的喜爱和赞誉都是更甚黛玉一筹的。

原本黛玉是那个最吸人眼球的,自从宝钗来后,便抢了不少风头,宝玉也是对这个可人儿青睐有加,大观园里的人亦时常把宝钗和黛玉两人一起做对比。所以,黛玉自然把宝钗视作头号情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