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曹是什么级别军官?指挥多少人?

卯时视频


日本军曹是二战时期的日军士官军衔,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中士军衔。

日军军曹肩章

日军军官、士官军衔与其他国家不太一样,主要有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佐(上校)、中佐(中校)、少佐(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和伍长(下士)。其中,大将一般担任方面军司令官;中将担任方面军司令官、军司令官或者师团长;少将一般担任旅团长;大佐一般担任联队长;中佐一般担任副联队长或大队长;少佐担任大队长;大尉担任副大队长或中队长;中尉担任副中队长;少尉担任小队长;准尉担任副小队长;曹长担任分队长或者副小队长;军曹担任分队长;伍长担任副分队长。

二战时期日军的分队建制相当于中国部队中的班,军曹一般担任分队长,就是中国军队中的班长。日军一个分队大约有13人左右,分队长一名,机枪手4名,步兵8名。其中机枪手4人中包括组长1名,射手一名,弹药手2名,配备一挺机枪,3支步枪或者手枪;步兵8人配备步枪8支;分队长配备手枪1支。


民国年间那些事


日本军队编制和别人不一样

日本在二战时期的编制跟全世界都不太一样,是独一份,日军的编制是“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而大部分国家都采取的是“师-旅-团-营-连-排-班”这样的编制,很多人将日军的师团等同于其他国家的师,旅团等同于旅,或者分队等同于班,实际都是错误的,实际上除了名称不一样,在军队人数和构成上也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日军的军衔也比较特别,是由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组成,和大部分国家的军衔差不多,只不过在大佐、中佐、少佐应该是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一级的。

要重点说一下少尉以下的军衔已经算不上是军官了。这就要说到军曹了,日军在少尉之下整了个准尉,算是预备军官,其次才是下士官,分别是曹长、军曹、伍长,曹长相当于上士,军曹相当于中士,伍长相当于下士。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已经对日本的军队体系有了一定了解了吧!那就是军曹不是军官,他属于世界军事体系中的士官。

那么,一个军曹指挥多少人呢?

军曹是一种军衔,军衔就必然和职务挂钩,正常来说师团长可以是中将,旅团长可以是少将,联队长是大佐,骑兵联队长是中佐,大队长是少佐,大尉是中队长,少尉是小队长。(这个不是具体的,在实际当中应该会有差别)

准尉一般是中队副或者小队长,曹长一般担任中队副,军曹担任分队长,伍长协助分队副。

日本陆军一个分队人数基本是固定的,也就是13个人,包括1个分队长(军曹)、4名机枪射手,实际是一个战斗小组,包含一个指挥官(应该就是伍长),一个主射手,两名携带弹药的副射手,8名步枪兵。

也就是说一个军曹实际指挥不包括自己的12个人

日本曹官的晋升很艰难

这里面要说的一点就是,别看分队到中队只有一级的差别,实际上从分队长到小队长是十分艰难的晋升,前面说了,小队长是少尉军衔(是军官),这个应该是从军校毕业后直接担任,就像国民党黄埔军校毕业的一般都从准尉干起。

而军曹即使表现再好,也只能晋升到曹长,曹长不是小队长,而是中队副,也就相当于副连长。大家可能会问,副连长难道不比肖队长大吗?实际上日军十分注重管理,一个中队会有一个19人的中队部,除了中队长,还需要一个执行官,以及三个军士,很可能就是来协助小队的。

也就是军曹升到曹长后,很可能往往是看着从军校毕业的人从小队长的职务向上晋升,而他们却没有机会。

所以,曹官才是部队基层最重要的部分,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日本军营应该是铁打的曹官流水的兵。

从士兵到军官从来都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过程,因此,现在想想冯玉祥也挺厉害的,冯玉祥是典型的丘八(兵)出身,后来带兵四五十万的人,想想都可怕。


史论纵横


平时在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军队用的军衔、军队编制非常奇怪。与我们熟的“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军队编制不同。他们所用的军衔是将、佐、尉的军官制,与其他国家大多相似。然而这些都还熟悉,里面的军曹是干什么的?
在我国唐朝时期,就开始设立了军曹一职。所以日本目前许多的文化军事生活都是受我国文化的影响,他们把军曹一职沿用至今了。而日本的军曹并不是军官,他只是个士官罢了。日本所谓的曹长、军曹、伍长就是我们少尉以下的士官,所以曹长就是上士,军曹就相当于中士,伍长就是下士了。

日本的军队编制一般是采用了“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这让很多人觉得师团就是一个师,旅团就是一个旅。其实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名字上大致相似罢了,一个师团会有大致两到三个军的兵力,一个师团的师团长至少是中将军衔。一个旅团也有大概有一个军的兵力,旅团长至少是少将军衔。

而这是日本军队大的军队,那么小得作战单位队又是怎么来的呢?小队长就相当于排长,必须要是由少尉军官来担任。日本的最小作战单元也是以队来的,这个队就相当于我们的一个班了,而他们的队长就是由军曹来担任的。
在军曹的下面就是伍长和一等兵、二等兵了。在这些分队当中分队长一人,一般由伍长担任,有轻机枪正副射手四人担任。有八个步兵枪手,加强一点的强队还会有迫击炮兵。所以一般军曹大致可以指挥12到15个人。

但我们可不能小看了这样的一个分队,他们的火力配置,在抗战时期基本上可以抵得上我们的一个连。那时他们的一个分队可以控制我们的一个小镇。所以那种几个日本人控制一个城虽然不可能,但是一个军曹下面等我人,再加上伪军那就有点可能了。

我们都知道日本有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这里的曹长、军曹、伍长这些士官绝不是从这里毕业的。这是一个日语翻译的问题。“士官”在日语之中是“士兵”的反义词,所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士官是军官的意思,培养出的都是大的将领型人才,就不是一个军曹班长了。
在日本的军队体系中,晋升是特别严格的。他们的普高毕业生要考入陆军士官学校,必须需要非常的成绩之外,他们还需要到一些基层的部队中服役一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入伍当兵一样,先接受一年的军事化训练,从一等兵做起。

在部队半年之后一般能够到达上等兵,然后在升到伍长。在需要通过考试和军事技能的训练,在部队到达了军曹之后才有资格回到军校学习。军曹也是成为军官的必经之路。在日本如果没能成为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想成为军官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也有少数的士兵能够成为军官,最大的的影响因素就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了。有一些日本士官在现场立了战功就能被破格提拔。而在日本军队,如果能从战场上升为军官,那将是莫大的荣耀。所以那些日本鬼子在现场上才会如此买命,像一群疯子一样。


史之策


军曹和佐官一样,是日军对某些级别军衔特有的称呼,但其实这军曹就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士官,至于佐官么,就是其他国家的校级军官咯。

二战前日军的军衔设置为将、佐、尉、准士官、下士官和兵共十六级,将军级分为大将、中将、少将;佐官级分为大佐、中佐、少佐;尉级分为大尉、中尉、少尉;士官级分为准士官、曹长、军曹、伍长;兵一级分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二战后,日本军队改成自卫队了,相应的各级别的军衔叫法也有所改变,这个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各位可自行百度。

军曹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中士级别,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军官,在日军序列里可以指挥一个齐装满员的13人小队(包括军曹本人)。

这支13人小队正常情况下,包含4个机枪手和8个用步枪的兵,4个机枪手组成一个机枪小组,1个组长,1个射手,2个弹药手,使用的主要是歪把子机枪。8个步枪手主要使用二战日军最常用的三八大盖手动步枪。

军曹下面还有伍长(下士)、上等兵之类的老兵,一般让他们去负责机枪小组和步枪手,战场上协同配合。

军曹就是军队里的老兵或技术骨干,也是军队里的老油条。

在电影里,经常也能看到日本基层军官殴打士兵,这些大多是军曹。

军曹作为军队里的老兵,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上升到军官级别,就混在基层做着士官的工作,而他们的资历,往往比自己高几个级别的上司都要老。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很多资格老的军曹就以折磨自己的士兵取乐,而上级对他们的行为往往无可奈何,毕竟,日本军队不仅论资排辈,也讲究资历,虽然军曹军衔低,但在某些部队里就是大爷。

军校毕业、战场提拔……看看日本军曹的来源。

二战前,日本人在普通高中毕业后报考陆军士官学校,录取后首先要去部队里历练一下,先做半年的一等兵,再做3个月的上等兵,然后是3个月的伍长,一年期满,顺利的话,即可晋升为军曹级别,再回到学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军队,并能很快升格为正式军官。

除此以外,日本还在各地设立了陆军幼年学校,相当于士官学校的预科一样,学员毕业后直接授予上等兵的兵衔,然后在部队里继续努力,升到伍长(下士)……慢慢努力咯。

除了军校渠道,普通士兵要升级为军曹等士官级别,就得看你在战场上的表现了,如果作战勇敢,可以按照军衔逐步升级为上等兵、伍长、军曹……

如果在战斗中,基层军官损失过大的话,军曹甚至可以临时负责指挥一支日军小队几十人作战,如果有战功的话,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升级,向少尉军衔不断接近。

对于军曹来说,士官终究还是士兵,穿的也是士兵的军装,如果能有机会升级到少尉,成为军官,才是最大的梦想和动力。


云中史记


日军内部等级森严,最低级别的军官是少尉。

日军实行将、佐、尉、士官、士兵五等十六级编制,尉官(大尉、中尉、少尉)以下,不算军官。日军在尉官和士官中间有一个“准尉”:地位介于军官与士官之间。但是,当上准尉了,也不一定能转正成为“少尉”。

日军小队长的军衔标配就是少尉,在南京搞“百人斩”的两名日军军官,就是少尉小队长!

1937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日军第16师团步兵19旅团的两名小队长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途中展开了杀人竞赛。(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百人斩”)。两人的事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揭露出来。这两人本来已经回到日本,结果,又被引渡回中国。1948年1月28日,两名少尉侩子手在南京雨花台刑场被执行枪决。


就算是到了现代,士官也不算军官。而日本军曹,就是日军中的“士官”,相当于我军的班长,所以,不算军官。

日军下士官分为:曹长(上士)、军曹(中士)和伍长(下士)。在广义上,下士官阶层都可被称为“军曹”。狭义上,指的就是军曹(中士)。

日军分队长的军衔标配就是“军曹”!这类人也是日军最底层的指挥‘’官‘’。但是,他们不算军官。日军等级森严,看似只和少尉差一两级,而这两级是非常难跨越的。

日军一个分队有13人:一名分队长,一个4人组成的轻机枪组(一挺轻机枪),8名步枪手。国军可没有钱给每个班配上轻机枪。

另外,日军的军曹也是有指挥刀的——九五式下士官用刀!这把刀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孽最多!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日本军队的“军曹”不是军官,而是“士官”,属于部队中的基层骨干士兵,或可称为“职业士兵”,其军中地位和作战能力普遍高于征招来的“普通士兵”。二战日本军队的士官军衔分为三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和伍长(下士)。



日军士官所担任的军职习惯是,小队长(排长)必须是少尉军官,而小队副可以由曹长和军曹担任,最基本的作战单元“分队”(班)的分队长一般是由军曹担任,这也是军曹的标配职务。军曹和伍长下面就是上等兵、一等兵等“大头兵”了。

作为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分队”正常编制有13个人,即分队长一人,轻机枪正副射手四人(一挺),步枪兵八人。加强分队可以增设一个掷弹筒组两人,换句话说,一个军曹可以指挥12到14人的作战分队。



需要注意的是,日军的士官并非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是日语翻译方面的问题,日语中的“士官”是士兵的反义词,因此士官学校培养的是军官。士官在中文里又称“军士”,英文为sergeant,而在日语中,军士的对应军制就是军曹,所以“军曹”这两个字还有泛指和特指两层含义,泛指军士阶层,特指中士军阶。

首先是“士官候补生”,即普通高中毕业后报考陆军士官学校时,进校后先要去基层部队以“一等兵”的身份锻炼,半年后升为“上等兵”,再过三个月升为“伍长”,又经过三个月后升为“军曹”,此时才可以回校开始学习,所以军曹有“候补军官”的意思。



其次是“陆军幼年学校”的毕业生,日本在东京和各地都建立了陆军幼年学校,类似于民国时期各地的“陆军小学”,毕业后才可以报考或推荐至保定军校学习。与士官候补生的区别是,陆军幼年学校到了部队就是从“上等兵”起步。

由此可见,军曹是成为日本军官的必经阶梯。如果没能成为陆军士官学校的正式学员,那永远就是士官而不能成为军官。



最后就是战场提拔,士兵在战场上表现勇敢或立下战功的,就可以逐级晋升到伍长、军曹或曹长。作为骨干士兵,在作战中因为基层军官伤亡严重时,军曹甚至可以临时代理小队长指挥几十人作战,比如衡阳保卫战期间,日军负责主攻的133联队几乎被打残,虽然黑獭联队长被战场晋升为少将,但是全联队只剩下不足500人,只剩下5名军官,几乎所有的中队长以下职务都是有曹长和军曹担任。

这个联队已经被“泰山军”剔成了骨架。

代理归代理,一旦战役结束完成补充后,小队长仍然得是少尉军官来接手,军曹还是只能去当小队副或分队长,这是由军官和士官的等级性质决定的,士官终究是士兵而已,穿的是士兵服装。


度度狼gg


  日军中的军曹是中士级别士官。

  军曹这一称呼最早在中国唐代军队出现过。二战时日军军衔分为将,佐,尉,准士官,下士官和兵六等十六级。即: 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士官(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军曹一般担任分队长,一个分队是13人,一个军曹指挥十几个人,大致可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班长。分队是日军较小的战术单位,往上有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

  日军一个分队一般包括分队长一名(即军曹),四名机枪射手(四名机枪射手有组长、射手、两名携弹药副射手,并各自配备手枪,另外作战时还配有步枪),八名步枪兵,装备有轻机枪一挺,另外八人每人都有一支步枪。

  加强分队的话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掷弹筒。

  这样一个分队在抗战时期火力足以控制一个小镇子,所以很多游戏和电视剧中军曹出现频率很高。


赵燕云


日军中的军曹不算军官,只是士官,大致相当于士官中的中士衔,是日本军队在二战时期独有的称呼,日军最小作战单位负责人——分队长(相当于班长)一般就由军曹衔的士官担任。

我国唐朝时军队设军曹一职,后来这个职位逐渐消亡,被深受唐朝制度文化影响的日本人拿去用了,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

日本军衔制度屡经变更,二战时分将、佐、尉、准士官、下士官、兵6等,每一等内设若干级,一共16级,依次为:

将3级:大将,中将,少将,分别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上将、中将、少将。

佐3级:大佐,中佐,少佐,分别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上校、中校、少校。

尉3级:大尉,中尉,少尉,分别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上尉、中尉、少尉。

准士官:准尉。



下士官:曹长(相当于上士),军曹(相当于中士),伍长(相当于下士)。

士兵: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一个军官能管多少人不在于他的军衔,而在于他的职务,同一个军衔管理的范围差别很大。

比如同样是大佐(相当于上校),即可以担任联队长(相当于团),管辖整个联队的3、4千人,也可以担任一个军的参谋,只能参与制订作战计划,一个士兵都指挥不了。


军衔和职务一般是有对应关系的,比如师团长相当于军长,一般是中将衔;联队长相当于团长,一般是大佐衔;联队下设大队(相当于营)、中队(相当于连)、小队(相当于排)、分队(相当于班),分队长(相当于一班长)一般就由军曹衔的士官担任。



二战时期,日军1个分队拥有编制13人,因此分队长能够指挥12名分队成员,我们也可以说一个军曹衔的分队长,可以指挥一个分队(相当于一个班)的兵力,约13人左右。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日本军队的军曹,其实就是我们常听的士官,但是士官毕竟不是军官,根本就没有指挥权,所以自然没法指挥其他士兵了。不过根据分配的具体职务,或者军官给其分配的任务,士官有时也能指挥少量士兵的,甚至能在紧急情况下直接接替军官指挥作战(这在不少西方电影中就有所展示)。

现代军队中,士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重要性堪比军官。士官一般都是一些老兵,熟悉武器装备的操作技术等这些方面的知识,所以也会有枪炮士官等这样的称呼。士官可以说是一个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军官负责指挥作战,士兵负责具体实施,而士官则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知识协助军官,同时让士兵更快的学会如何战斗,是现代军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在基层部队,很多时候士官甚至要比底层军官更有话语权,因为这些士官作战经验更加丰富,要比很多刚从军校出来的低层军官更会作战,所以很多时候军官都是十分尊敬士官的。我军也早已实施了士官制度,分为从一级到六级共六个级别,其中最高级的6级士官享受的还是团级待遇。





战壕


有网友问:日本军曹是什么级别军官?指挥多少人? 日本军队里面的军曹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士官。日本军队这一点比较像欧美军队,就是士官权利非常大。

日本军队有三级下士官,也就是,伍长,军曹,曹长,上面还有1个准士官,也就是特务曹长,其实就是准尉。这也是一个日本士兵一般情况下,可以晋升到的最高级别。

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就是军曹,日本普通士兵都是2年义务兵和预备役,实际战斗技能,其实也比较一般。军官数量又不足,毕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海军军校的毕业生数量很有限。

因此,在日本陆军中队一级,都有一个指挥班,里面就有军曹负责中队的指挥。此外,军曹还负责中队的训练,内务管理,日常管理。还可以担任分队队长。在海军,军曹的责任更大,毕竟海军是一个技术密集军种。

日本海军几乎所有技术岗位,战斗岗位都是军曹在具体管理,训练和指挥。另外,日本陆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也基本都是军曹。至于一个军曹可以指挥多少人,从实战来看,从指挥1个分队到指挥1个中队的例子都有。

在敌后战场,一个军曹基本就是1个据点,或者一个炮楼的指挥官。指挥十来个日军和几十个伪军,控制周围几个村庄和附近道路。

而且,日本低级军官是不管具体士兵事务的,在指挥战斗的时候,也只是说一个目标。具体的策划,指挥和士兵管理,其实都是军曹的任务。另外,军官是随时都会被调走的,而军曹是固定在一个部队的。

因此,实际上,军曹的威望很多时候,还超过了小队和中队军官。美军也与日军类似,士官的权限非常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