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毛”變“殭屍”,《綠珠墜樓》這一“墜”讓他躋身五大名旦


“吊毛”變“殭屍”,《綠珠墜樓》這一“墜”讓他躋身五大名旦

《綠珠墜樓》

畢谷雲是活躍在我國京劇舞臺上的著名男旦,曾師承梅(蘭芳)、荀(慧生)、徐(碧雲)三大流派。如果說,他在演出梅、荀流派劇目上,是以唱功和做功取勝,那麼在演出徐派劇目上,則是以翻跌功夫堪稱一絕。

徐碧雲被稱為“第五大名旦”在當時頗有影響。徐先生的藝術不易學,他除唱、念、做、打之外,還長於翻(跟斗)。旦行中除去武旦,一般不翻跟斗,在徐先生演的戲裡最為突出,難度最大、久為觀眾樂道者當屬《綠珠墜樓》。

《綠珠墜樓》是“徐派”名劇,徐碧雲的“墜樓”據說是“三張桌子搶背後平躺在舞臺上”。一張桌子的搶背還能見,三張桌子真沒見過,尤其是旦角。而傳致畢谷雲,將下高改成“吊毛”下來,似乎難度上有所加大,上世紀八十年代曇花一現於舞臺之後,就因為下高太過“風險”而掛起來了。近年喜聞恢復,牟元笛再傳。開始聽說畢先生還不敢教他“吊毛”變“殭屍”的“墜樓”,後來牟元笛見於舞臺的據說是畢先生改了的“盤腿臥魚”,可以說“墜樓”的“絕技”沒有得到真正的繼承。

當年為看畢谷雲《綠珠墜樓》的舞臺紀錄片,耐著性子就等“墜樓”那一下,但是電視給了一個“慢鏡頭”,實在大失所望。哪怕先拍一個真實的“墜樓”,展示一下老先生的功夫,再來慢鏡頭也可以,他那麼一“處理”,絕活看不見了。

牟元笛算是接下了這一棒,但是現在的改本不是“墜樓”,而是“跳樓”。按說技術是不斷進步的,技術有風險,也可以將風險設計在可控的尺度內。如果現在“師命難違”,不得不按照畢先生改的去演,希望能夠研究出更精彩的“墜樓”來延續這出名劇。


“吊毛”變“殭屍”,《綠珠墜樓》這一“墜”讓他躋身五大名旦


關於《綠珠墜樓》演出的報道:

徐碧雲曾於1927年在北京順天時報舉辦的京劇名伶新劇評選活動中,與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並稱“五大名伶”。他創演的《綠珠墜樓》卻成為他個人流派建立的重要標誌。《綠珠墜樓》講述的是西晉才女綠珠悽慘的一生,徐碧雲僅傳給了毛世來、畢谷雲二人。最初徐碧雲出演“墜樓”一場時,從三張桌子高的樓臺佈景飛身搶背而下,落在檢場師傅快速拋出的一連串墊子中,兩人配合堪稱絕技。後畢谷雲出演時,幾次修改“墜樓”方式,定為直接起掉毛空中變殭屍落地,摔在靠近樓臺旁邊欄杆裡的墊子上。1983年,畢谷雲在天津演出“墜樓”時不慎摔傷腰椎,險些癱瘓,才知曉該動作的危險性,《綠珠墜樓》也從此絕響舞臺。考慮到了人身安全,畢谷雲在傳授牟元笛“墜樓”時,重新設計了較為安全的高臺起跳坐盤臥魚動作。即便如此,從4米高臺落下,依然是難度極大需要膽量的挑戰。


“吊毛”變“殭屍”,《綠珠墜樓》這一“墜”讓他躋身五大名旦

畢谷雲先生“墜樓”“吊毛”下的現場圖片

1982年5月13日至6月10日,畢谷雲率本溪市京劇團赴北京進行了為期近一個月的展演活動,先後在廣和、西單、長安、吉祥等劇院連續公演26場,觀眾達2﹒8萬多人次。這期間,年及五旬的畢谷云為京城獻演了多年消聲的徐派京劇《綠珠墜樓》。該劇講述的是,西晉富豪石崇納綠珠為妾,藏嬌於金谷園,色冠群芳,獨得專寵。後綠珠驚悉石乃劫珠殺父之盜魁,遂假意委身於趙王親信上大夫孫秀,繼而使孫進讒於趙王而怒斬石崇。齊王素恨趙王所為,伺隙發兵誅趙並搜捕孫秀。此時,孫正尋歡於金谷園狂逐逼困綠珠就範。綠珠登樓怒斥色徒,憤墜高樓自盡身亡。劇中由畢谷雲飾演的綠珠,不僅“羽舞”、“袖舞”等均保留了當年徐派京劇藝術的精華,而且“墜樓”一折綠珠從疊加的三張高桌上凌空翻下時,由本來就難度較大的“旦角搶背”(側前翻,側肩膀部分著地),發展成更為高難的堪稱“雙絕”(絕跡、絕活)之“旦角吊毛”(前空翻,脊背上部著地),把一個備受欺凌的弱女子以死來宣佈同那個社會勢不兩立的反抗精神,演繹的斬釘截鐵、動人心魄!進而把本溪畢谷雲徐派京劇也推上了藝術顛峰。據記載,當時中宣部副部長賀敬之及許多戲劇界著名人士觀看了演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北京其他一些重要媒體紛紛載文予以報道。本溪畢谷雲徐派京劇在首都的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中國劇協為《綠珠墜樓》召開了座談會;新華社、國際圖片社紛紛拍發了照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和北京電視臺分別錄音錄象,播放了專訪……

“吊毛”變“殭屍”,《綠珠墜樓》這一“墜”讓他躋身五大名旦


翁偶虹先生之記述:

(徐碧雲)傳世之作為《虞小翠》、《綠珠墜樓》、《驪珠夢》。尤以綠珠之墜樓絕技,享名最熾。此劇於1925年7月17日首演於北京中和園。團中諸賢,全樑上壩。徐碧雲飾綠珠,譚富英飾石崇,姜妙香飾潘岳,蕭長華飾孫秀,尚和玉飾淮南王,蔣少奎飾趙王倫。劇中有獨舞、群舞,故又以朱桂芳、諸如香、榮蝶仙等飾侍女,助其舞也。全劇唱、念、做、表、舞俱重,更有絕技翻跌。“墜樓”一場,以“三張半”的高度,搭“金谷瓊樓”,徐碧雲從“三張半”上“臺漫”翻下,落地即變“搶背”。其技之難,非純演花衫者所能。四大名旦中,小云善武,慧生能翻,對此亦瞠乎其後。蓋碧雲在科時,常演《泗州城》,“抄包”、“轉包”後一躍上高,在“兩張半”上,走“左右旱水”、“左右順風旗”,然後“臺漫”翻下,已屬家常便飯。以此堅實幼工,再增一張桌以狀“瓊樓”之高,翩然翻下,表現墜樓,碧雲自能裕如為之。只此一“墜”,震撼菊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