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见闻录:它是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但文成人从不拒绝其美味


旅行见闻录:它是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但文成人从不拒绝其美味


在到文成之前,我从未注意过蕨菜。哪怕在某本书里见过,对它也是一扫而过,甚至都记不清它的模样。自从多年前到了文成之后,便年年看到它。每年春天,也常与友人一起去山间采摘。这种在林地、灌丛、荒山草坡最常见的植物多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

蕨菜的名号有很多。一位作家曾说,世界上大多数文化都有一种习惯,便是从植物的形态来推知药性,以此给植物命名。蕨菜虽不以形态知药性,却也以形态得到“拳头菜、猫爪、龙头菜”等一些名号。它的名字与它的形状一样,带着某种令人惶恐的状态,恣意地由不起眼的地方冒出来,似乎它的形态一露出地面,就带着万物的意图。


旅行见闻录:它是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但文成人从不拒绝其美味


每年的的清明前后,蕨菜便像冬眠的蛇一样苏醒过来,它的新生组织悄悄地从地下露出头。然后由山坡、林间、枯枝败叶下伸出卷成一团的棕色嫩叶。嫩叶一冒出地面,便像蛇一样昂起头,卷缩着身子,慢慢地往上伸展,这些伸展出来还未长出叶子的叶柄便是蕨菜。此时是采摘的最佳时期。但随着中间叶柄伸长,蕨菜的小叶渐渐生长出来,等它展出美丽羽毛般的叶片时,蕨菜便老了。第一次采摘蕨菜时,带着新鲜的感觉,当将那卷曲着身体的蕨菜握于手中时,内心里却有着一份惶恐,它那昂首的样子,似乎在直视着你,让人觉得诡异。过不了多久,它那原本挺立的腰杆变得绵软起来,像失去脊梁的人一样,便也没什么可顾虑的了。

蕨菜可食用部分就是像蛇形一样未展开的幼嫩叶芽。食用蕨菜最早见于《诗经》:“陟坡南山,言采其蕨。”《本草拾遗》对食用蕨菜也有记载,蕨,叶似老蕨,根如紫草。生山间,人作茹食之。《纲目》也载: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状如小儿拳,长则展开如凤尾,高三、四尺。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内有白粉,捣烂,再三洗澄,取粉作粔妆,荡皮作线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


旅行见闻录:它是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但文成人从不拒绝其美味


经过处理的蕨菜的确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我也比较喜欢蕨菜配以生姜、大蒜、辣椒等调味品制成的凉拌小菜,觉得那种酸酸甜甜,带点辣味的小菜特别爽口,百吃不厌。尤其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备一盘凉拌蕨菜,边海阔天空地聊,边像品零嘴一样地品着蕨菜,便觉得十分惬意。

有几次,有亲属由北方到文成来,我也总想让他们尝尝这种像蛇一样从地下冒出来的植物的味道。因此,每到春季,我便期盼着,等待着蕨菜的成长,当蕨菜从地下一冒出来,它那卷曲的带着弹性的身体刚刚向空中伸展,将要弹跳打开时,便将那嫩芽采摘过来,回来用开水烫过之后,加以各种作料,烹制各种可口的菜肴。食之,但觉得趣味盎然!野的,总给人带来一股奇异的欢悦,就像人类某种精神的自由。


旅行见闻录:它是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但文成人从不拒绝其美味


蕨菜嫩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现代研究也认为蕨菜中的纤维素可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胃对脂肪吸收的作用。入药并有解毒、清热、润肠、化痰等功效,经常食用可降低血压、缓解头晕失眠,还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咳血等病,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要命的是,蕨菜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具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其叶、嫩芽及根茎均有毒,牛食后都会引起慢性中毒。当然,也有人认为,“蕨菜致癌”虽有明确的科学证据,但致癌的意思是增加致癌风险,而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而且风险大小跟摄入的量有关,偶尔吃几次尝尝鲜,所带来的风险也小到可以忽略。

尽管如此,但凡与健康不利的食物,人们总会退避三舍。况且人人都爱惜着自己的身体,再喜欢吃它,对它也敬而远之了。但是民以食为天,不是三令五申杜绝的东西,此时不吃,彼时又在餐桌上见到它。


文 / 卡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