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雙雄秦趙兩國兩位惠文王的相似之處

戰國雙雄秦趙兩國兩位惠文王的相似之處


戰國的君主都已經稱王,每位王者都有一個響亮的名號,嚴格來說稱之為諡號,有武靈王,武烈王,威烈王,昭襄王…也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兩位王有相同的名號---惠文王,分別是趙惠文王與秦惠文王。除了名號相同,在其他方面兩位惠文王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戰國雙雄秦趙兩國兩位惠文王的相似之處


一,都有一位好父親。

惠文王的父親秦孝公,素懷雄心壯志,不甘屈居人下,經過商鞅變法,幾十年忍辱負重,衝破各方壓力,終於將一度被魏國吊打的西陲弱國,變成稱雄東方的強國,留給兒子足夠爭霸天下的實力。


戰國雙雄秦趙兩國兩位惠文王的相似之處


趙惠文王的父親趙武靈王同樣英武不凡,少年即位便化解了數國帶兵弔孝的危機,展現了高超的處理危機的能力。後通過改革,打造強大的軍隊,將趙國變成可與秦國爭鋒的強國。


戰國雙雄秦趙兩國兩位惠文王的相似之處


二,繼承強大的國家併發揚光大

正因為有英雄的父親,他們才能接手蒸蒸日上的國家。更為關鍵的共同點是,國家在他們手裡強大的步伐並沒有減弱,正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兩位惠文王誰也不是敗家子。

秦惠文王在位期間,秦國與仇敵魏國繼續作戰,一次征戰中殺掉魏軍八萬人,俘虜魏國的將軍,第二年逼迫魏國交出河西土地。從此秦國可以度過黃河,攻略魏國,掌握了出河作戰的主動權。秦惠文王降伏了秦國西北的義渠,將義渠之地併入秦國版圖,按照秦國郡縣制度進行管理,保證了秦國後方的安定。在西南方向攻取巴蜀之地,佔據從巴蜀之地進攻楚國的戰略前沿;巴蜀之地是產糧區,有了充足的糧食供應,就讓秦國有了四外征戰的保證。秦惠文王主政的秦國四面開花,從東西南北為秦國開疆擴土。


戰國雙雄秦趙兩國兩位惠文王的相似之處


趙惠文王不甘示弱,在位期間滅掉宿敵中山,將中山土地併入版圖,攻取了被東胡佔據的代地。此時的趙國,向東不懼齊國,向南攻略韓魏,向北威懾燕國,向西不怵秦國。在 閼與之戰中打敗秦軍,名震天下。此時的趙國,國力也已達到了頂峰。

三,人才相助

兩位惠文王將國家推動強大,離不開身邊的能臣武將。


戰國雙雄秦趙兩國兩位惠文王的相似之處


秦惠文王身邊有張儀,樗裡疾,司馬錯,白起,日後的戰神此時已經嶄露頭角。趙惠文王身邊有著名的將相組合,廉頗藺相如,挖掘出了優秀的稅務官出身的名將趙奢,一度燕國的名將樂毅都曾為趙國帶兵出征,效力於趙國。正是這些人的鼎力輔佐,不吝效命才保證了國家的強盛,這也足可說明,兩位惠文王都能知人善任,珍惜並尊重人才

四,繼位之初都不太平

兩位惠文王繼位之初都發生了動亂,兩位惠文王都解決了。


戰國雙雄秦趙兩國兩位惠文王的相似之處


秦惠文王是商鞅作亂,商鞅作亂在秦國可能有些牽強,但畢竟給人落下了口實,在秦國人們只知道商君之法而不知有秦王。秦惠文王平定商鞅,有商鞅仇敵的教唆,肯定也有自身的想法。平定了商鞅,順手解決了其他的痼疾,對他的統治有利,對秦國同樣有利。趙惠文王即位之初面臨的局勢更嚴峻,趙國發生了兄弟鬩牆的悲劇,最後連養老的武靈王都參與進來。趙惠文王在心腹幫助之下佔據上風,困死父兄,鞏固了權利,儘管有失人情,然畢竟國家事大。

最後


戰國雙雄秦趙兩國兩位惠文王的相似之處


秦趙兩位惠文王存在一些共性,當然也會有一些區別,首先他們不是同時代的人,秦惠文王在位時是趙國的肅候與武靈王時代,趙惠文王對應的則是秦昭襄王時代。如果兩位惠文王主政時在相同的時代,不知道二位爭鋒相對會創造出怎樣精彩的歷史!此外就是兩位惠文王的身後之事大相徑庭,秦惠文王死後留下的是更加強大的秦國,趙惠文王死後趙國開始衰弱,與秦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在韓之後被秦所滅。

趙國被滅,與趙惠文王存在什麼關係?這其中有無趙惠文王之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