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死亡终究会伴随我们,现在拥有的每一天才弥足珍贵


正是因为死亡终究会伴随我们,现在拥有的每一天才弥足珍贵

日前,一个拿书姑娘的抖音视频刷爆抖音,截至13日上午9点已经获得了168万点赞,以及8.4万条评论,网友说“想过去搭讪,看到她的书,我有点害怕”,吓退他的正是封面上“尸检报告”四个大字,评论中网友们也将此书称为“防身秘籍”。

这本《尸检报告》其实是BBC神剧《神探夏洛克》取景地、“恐怖”的巴斯病理学博物馆馆长卡拉·瓦伦丁的尸检手记。这座博物馆非常神秘,一年仅对公众开放两天。里面收藏着5000多件医学标本,大多是人的身体器官,从手臂、肝脏,到头骨、牙齿,无所不包。该书也忠实地记录了她解剖器官的过程。从解剖、到缝合,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随着作者的笔触,了解尸检的过程和知识,了解人类生与死之间的历史和不断变化的文化关系,了解生命究竟是什么。

以下内容选自《尸检报告:一个殡葬师的手记》,由出版社授权发布。

变硬、变冷、变色的“新鲜尸体”

死亡,意味着心脏停止跳动。而从心跳停止的那一瞬间起,腐烂就开始了。不过这个时候,我们的尸体还算“新鲜”。

正是因为死亡终究会伴随我们,现在拥有的每一天才弥足珍贵

日剧《非自然死亡》剧照

新鲜的尸体会逐渐僵硬,法医学称这个过程为“尸僵”。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跑、跳等各种动作要靠我们的“肌群”,人死后,肌群运动所需的能量分子腺苷三磷酸不再生成,肌群也就失去弹性,不断收缩,于是尸体慢慢僵硬。我们经常在刑侦剧中看到这样的桥段:警察在案发现场用激光笔照射死者的眼睛。这是一种判断死亡的有效方法,因为虹膜上也存在肌群,而死者的瞳孔对光线不会再产生收缩反应。

死后6小时左右,尸僵逐渐发展到全身,这时另一种死亡现象开始变得明显,那就是“尸斑”。没有了心跳,血液循环也随之停止,因此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沉积,从而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紫红色的斑痕。

因此,尸斑会出现在尸体较低、且未与外物发生接触的部位。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上吊而亡,那么Ta的上半身一定会因为血液下流而变得苍白,而双腿则会因充血而呈深紫色。而平躺在床上死去的人,由于跟床面发生接触,血管受到挤压,尸体的背部、肩胛一带、臀部、小腿和脚跟等部位则不会有尸斑形成。

除了尸僵和尸斑,我们死后,身体还要经历“尸冷”。具体说来,就是死后的第一小时内,尸体的温度降低2摄氏度左右,此后每过一小时降温1摄氏度,直到尸体温度与环境温度基本接近。通常情况下,尸僵和尸斑形成之后,身体的温度也已经下降得很低了。

死亡一小时后,我们的身体开始出现尸僵;10小时后,尸斑在身体表面稳定下来,有温度的身躯也逐渐变得冷冰冰。这就是我们死后,身体首先所要经历的过程。

然而,变硬、变冷、变色只是开始。腐烂仍在继续。

尸体膨胀:微生物的“豪华盛宴”

我们的身体不会一直僵硬下去。在死后36到48小时内,尸僵会得到缓解,这是因为那些维持尸僵的蛋白质开始分解。之所以会出现蛋白质的分解,主要是由于腐烂过程逐渐明显、加剧。

自溶,顾名思义就是尸体的自我溶解。我们死后,身体里原本用来消化外来异物的各种酶开始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于是尸体便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更厉害的是,原本为消化食物提供各种酶类的胰脏在死亡后会首先将自己消化掉。

自溶是一个非生物性的腐烂过程。相比之下,微生物分解则完全依赖存在于人体内、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的活动。人死后,随着细胞裂解,微生物得以成功侵入到宿主活着时难以接近的禁区。再加上自溶作用给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高养分的液体,简直就是微生物们的“豪华盛宴”。

微生物在尸体内肆意横行,它们的各种活动往往会产生气体。比如“产气荚膜梭菌”,就是一种会制造“组织气体”的细菌。尸体被移动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就是因为这些气体的存在。有时候,气体会从肠道离开,于是便有了所谓的“死后放屁”;又或者从口腔释放,所以死后可能还会“打嗝”。

正是因为死亡终究会伴随我们,现在拥有的每一天才弥足珍贵

加拿大电视剧《验尸官》海报

但更常见的情况是,气体从尸体中释放出来并不容易——腐烂造成了天然出气口的坍缩或闭锁——尸体最终会在气体的作用下膨胀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尺寸。这就是我们死后会迎来的第二个过程:尸体膨胀。

如果没有外界的干预,气体将不断产生,并把体内的液体从七窍不断挤出,直到皮肤像无法承受气压的皮球一样爆裂——这种情况可能在死后两周左右出现。而这时,所有的器官也已面目全非,稀烂地搅和在一起。我们生前真实的身材、面部特征、种族、发色,有时候甚至包括性别在内,都将难以辨认。

尸体膨胀同时伴随着颜色的变化。血液呈现为鲜红色是因为其成分中含有血红蛋白,而在微生物的作用之下,血红蛋白会变成硫化血红蛋白——一种带有难闻的硫磺气味的物质,并令皮肤出现从绿到紫,最终发黑的颜色变化。这一变化会从腹部开始,蔓延至全身。

腐烂的尾声:膨胀后的“暴瘦”和干燥

当胀满的气体最终冲破器官与皮肤得到释放,过量的液体从腐烂的身躯里流出,我们的尸体会经历质量的锐减。

除了微生物,前来帮助这一进程的还有大量的食腐生物。苍蝇会在死亡大约24小时后如期而至,只需短短一周时间,它们就能将一具尸体消灭掉将近60%。这个过程又被称为“活动性腐烂”。

正是因为死亡终究会伴随我们,现在拥有的每一天才弥足珍贵

《御前法医大仵作》剧照

苍蝇不仅不知餍足地吞噬肉身,还会在尸体的创口和孔窍处产卵,让它们的幼虫(也就是蛆)蚕食已经腐坏而唾手可得的部分。所有的卵在第二天就能孵化出来,有一种“食肉蝇”的幼虫一出生就能立即蚕食腐烂的尸体。

食腐生物们狂热的进食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经过“尸冷”阶段冷却下来的身体温度可能会一路飙升到50摄氏度。

等到苍蝇和蛆虫们都吃饱喝足,尸体基本上只剩下了骨骼、软骨、已经变硬的粗糙皮肤和汇集在尸体周围的大量液体。等待着我们的身体的,是最后的“干燥遗骸”阶段。我们在影视剧和纪录片中,甚至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尸体通常都是经过干燥和防腐的遗骸,而不是爬满蛆虫的腐尸,因为后者显然容易引起不适。

所以说,如果想要让自己的遗体好看一点,就应该在“新鲜尸体”的阶段进行尸体干燥和防腐,甚至还可以做遗体美容。如果不幸已经腐烂,其实也现代科技也已经能够实现“遗体修复”。不过,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正是因为死亡终究会伴随我们,现在拥有的每一天才弥足珍贵

[英]卡尔·瓦伦丁 《尸检报告:一个殡葬师的手记》 马楠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8月

(编 / 俎燚楠,审 / 任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