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一群功臣,但唯獨最對不起他

回顧歷史,品味經典,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明,年號洪武。同年秋天,明軍攻佔元大都,元朝後裔退居漠北,至此明朝徹底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緊接著明軍又平定了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但是國家剛剛穩定,明朝的統治集團內部就又出現了問題。

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對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忠臣元勳,進行了瘋狂的滅門滅族式屠殺。一時間搞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但唯獨一人,他雖然不是朱元璋所殺,卻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功臣之中,最對不起的人。朱元璋的行為比殺了他,還要殘忍。他就是明朝第一謀士劉伯溫,劉伯溫死雖與太祖無關,但卻因太祖而死。那麼朱元璋到底什麼地方對不起劉伯溫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明太祖朱元璋對劉伯溫的虧欠。

明朝開國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一群功臣,但唯獨最對不起他

劉伯溫劇照

一年幼好學,仕途多舛

提到劉伯溫,關於他的人物事蹟,可謂是流傳甚廣,民間素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一說。而且後人普遍認為,劉伯溫要比諸葛亮更勝一籌。因為諸葛亮只為劉備爭奪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劉伯溫卻輔佐朱元璋統一了全國。而且劉伯溫被民間百姓甚至神化,說他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

劉伯溫不僅在統一戰爭中,多次幫助朱元璋化險為夷。而且還留下了一本奇書《燒餅歌》,《燒餅歌》中蘊藏了深奧的玄機,不僅預測到了明朝滅亡的原因,還預測了抗戰的時間。至於劉伯溫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還需要我們深入研究。

明朝開國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一群功臣,但唯獨最對不起他

諸葛亮與劉伯溫

不過歷史上的劉伯溫,雖然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但確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陽村人。劉伯溫這個人非常聰明,從小就好學,史料記在劉伯溫有十行俱下,過目不忘的本領。就是一下看十行,而且能夠全記下來,劉伯溫也因此成了十里八鄉有名的神童。我們都知道,劉伯溫出生於元朝末年,元朝是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

雖然後期元朝也承襲了唐宋的舊制,也就是科舉制度。不過卻充滿了民族歧視,科舉考試時,蒙古人和色目人只需要考兩門,而且題型簡單。而漢人和南方人,卻要考三門,並且試題艱深。因為元朝對科舉制度不夠重視,所以元朝有一年只錄取了1139名進士。而劉伯溫就是這1139名進士中的一位,可以說是非常難得,在這種情況下,可見劉伯溫有多優秀。但是初入官場的劉伯溫,並不適應,甚至可說是格格不入。

明朝開國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一群功臣,但唯獨最對不起他

劉伯溫

也因此多次辭官歸隱,又被重新啟用。反反覆覆多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劉伯溫性格耿直,而且脾氣暴躁,眼中揉不得沙子。其中有一次就是因為他處理了一宗冤案,本來應該是得到獎賞的,但他卻在無形之中,觸動了他的同僚。既然冤案被定為死案,這其中必定會有蹊蹺,所以劉伯溫平反冤案,此時又將當時審案的官員置於何地。所以劉伯溫遭到了眾人的排擠,也因此歸隱田園,等待一位可以成就他的人。

二輔佐太祖定鼎天下

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後來劉伯溫就遇到了他的伯樂,明太祖朱元璋。但是朱元璋找到劉伯溫的時候,劉伯溫並沒有很爽快地答應。首先劉伯溫尊崇的是儒家思想,一直秉持著一臣不事二主的思想,即使在元廷不受重用,也不能背叛。其次就是在劉伯溫眼中,朱元璋就是反賊,如果跟了朱元璋那就是附逆。所以此時的劉伯溫內心十分的掙扎,後來之所以跟隨朱元璋,是因為他發現朱元璋是一個不可多得明主。也只有跟著他,劉伯溫他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明朝開國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一群功臣,但唯獨最對不起他

劉伯溫與朱元璋

跟隨朱元璋後,劉伯溫展現出了其超人的才能。不僅在鄱陽湖之戰,救了朱元璋的性命,而且還在乾旱時節。為江浙地區的百姓,求得了一場甘霖,因此百姓都稱呼其劉神仙。關於劉伯溫,很多人都說 他是性格耿直,敢於直言,其實不然。根據《明史.劉基傳》,劉伯溫十分性格剛烈,而且還特別愛發脾氣。性格剛烈從他的多次辭官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

那麼愛發脾氣,怎麼看出來的呢?有一次陳友諒大軍要攻打朱元璋,這把朱元璋手下的很多人,都嚇壞了,有人說跑,有人說投降。唯獨劉伯溫怒目圓睜,一聲不響,隨後朱元璋叫他單獨交談,結果劉伯溫直言應該把主張逃跑,投降的人統統殺掉。這話說得非常難聽,如果被那些人聽到,肯定沒他好果子吃,所以說他愛發脾氣。

明朝開國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一群功臣,但唯獨最對不起他

朱元璋

三抑鬱而終

為什麼要說明太祖朱元璋最對不起的一個人就是劉伯溫呢?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劉伯溫的死因。雖然朱元璋殺了很多功臣,但是劉伯溫卻不是他殺的。有人說他是被胡惟庸害死的,而且在胡惟庸案爆發後,也證實了劉伯溫是他害死的。

但是這種說法有漏洞,劉伯溫臨死前一個月,只是偶感風寒,之後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御醫前去診治。結果劉伯溫吃了御醫開的藥後,一個月以後就死了。這就引起了,眾人的懷疑,懷疑胡惟庸下毒。胡惟庸的作案動機就是劉伯溫曾經惡意中傷過他。

明朝開國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一群功臣,但唯獨最對不起他

胡惟庸

而且這其中還包含了兩個派系的利益。一個是李善長走後,以胡惟庸為首的淮西派,皇帝的老鄉。一個是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派,與劉伯溫一起投降朱元璋的讀書人。這兩個派系,互相明爭暗鬥,所以胡惟庸有動機,但是漏洞就是如果真是胡惟庸,他想要殺劉伯溫這種身份的人,並不容易。而且下毒最可恥,最容易引火燒身。

並且像劉伯溫這麼聰明的人,胡惟庸想要在藥方上動手腳,一定會發現藥方有問題。還有就是劉伯溫是吃了藥,一個月後死的,根據藥理學,沒有一種毒藥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唯一的解釋就是御醫開了一個療程的藥,劉伯溫一直在吃。而在這期間,吃藥好不好,只有劉伯溫一個人知道。

明朝開國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一群功臣,但唯獨最對不起他

李善長

但是他沒說,也有人說是朱元璋殺的劉伯溫,那也有一個疑點,當初劉伯溫就是為了打消,朱元璋對他的懷疑,才搬回南京的。而且在劉伯溫死前,朱元璋給劉伯溫下過一份詔書,大概意思就是我信你了,你不用在待在南京了,接著回老家吧。如果朱元璋打算殺了他,也就沒必要再多此一舉了。

根據《明史》的記載描述,劉伯溫的症狀很可能是肝癌,從發病到死亡,也符合肝癌的發病週期。為什麼劉伯溫會得肝癌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為什麼朱元璋最對不起的人,是劉伯溫?朱元璋的行為比殺了他還殘忍。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性格不好的人,患癌率要高出其他人。尤其是長期抑鬱和愛發脾氣的人,劉伯溫之所以會抑鬱,有以下幾點。

明朝開國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一群功臣,但唯獨最對不起他

李善長與劉伯溫

第一點,劉伯溫背叛了自我,他一直堅守的一臣不事二主的理想信念破滅了。其次就是劉伯溫認為,他始終沒有得到朱元璋的信任。從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對他的封賞就可以看得出來。按理說劉伯溫為朱元璋出謀劃策,為他定力乾坤,應該重重封賞,結果劉伯溫只封到了一個伯爵,俸祿每年240石。而李善長卻是公爵,公侯伯子男,比劉伯溫大兩個級別,俸祿一年4000石。可想而知,劉伯溫心裡能平衡嗎?

還有就是劉伯溫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做丞相。作為讀書人的劉伯溫,畢生理想就是能夠治國平天下,有一天可以推行自己的主張。但是朱元璋不僅沒有讓他當上丞相,還讓他的死對頭胡惟庸坐上了丞相。在李善長辭官後,朱元璋曾經單獨找劉伯溫商討過丞相的最佳人選。朱元璋舉薦了三個人,其中就包括胡惟庸,但這三個都被劉伯溫否定了。

明朝開國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一群功臣,但唯獨最對不起他

朱元璋

而且劉伯溫在分析胡惟庸時,說到如果胡惟庸當了丞相,那麼毀掉明朝的就是他。但是曾經對劉伯溫言聽計從的朱元璋,這一次並沒有聽他的,而且還在劉伯溫病重時。正式任命了胡惟庸的丞相職位,可以說這一消息使劉伯溫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劉伯溫脾氣暴躁,卻只能忍著,一心輔佐,卻始終得不到信任。唯一的心願,坐上丞相,卻被死對頭搶走。

在劉伯溫的身上充滿了太多的不幸了,雖然他不是朱元璋所殺,但卻是因朱元璋而死。如果劉伯溫與那些被殺死的驕兵悍將來比,只能說劉伯溫比他們更慘。劉伯溫雖生,但比死還痛苦。所以朱元璋最對不起人,不僅僅是被他殺死滅族的功臣,還有輔佐他打下天下的劉伯溫!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青年講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