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这点事

古人结婚讲究明媒正娶,什么三媒六聘呀,过程极其繁琐,因为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与古人非常讲究礼仪的传统有关吧!而现在的人们虽然简化了这些程序,但从互不相识的两个人,到步入婚姻殿堂,仍需要很多步骤要走。我生活在洛阳农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结婚都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吧!

结婚这点事


一、见面(相亲)。

这在以前就是媒人觉得那两个未婚的男女合适,把他们约到一起见个面的过程,地方方言叫“见面”,普通话称之为“相亲”。在“见面”之前男方会事先用手绢或红纸包些钱,称之为“见面礼”。如果见面之后,男方对女方印象很好,想进一步发展,就会把“见面礼”递给女方。若女方接了就表示愿意,若女方不要,则就表示女方不同意两个人继续发展。

即使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或者以前本来就非常熟悉的,作为父母仍然会找个媒人来通过“见面”正式确定俩人之间的关系。

二、定亲。

结婚这点事


经过“见面”之后,俩人也都同意了继续发展,双方家长就会张罗着选个好日子把双方的亲事给定下来。只有经过正式的“定亲”,男女双方才能以对方的“未婚夫”、“未婚妻”自居。

当然“定婚”的过程主要是男方准备些礼物和钱,在媒人带领下和父母一同送到女方家里。然后再在女方家里吃顿饭,那么“定亲”的礼仪就算完成了。当然吃饭的过程女方也肯定会有亲朋相陪,为的就是进一步了解男方及其家人!

三、看合、送合。

结婚这点事


等到男女双方交往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考虑结婚的事宜了。而结婚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定结婚的良辰吉日,这在农村称之为“看合”。

吉日选定之后,就会由男方带着写有日期的红纸和钱送到女方家中,这称之为“送合”。若女方对结婚的日期没有异议,则“送合”就成功了。若女方家人对结婚日期不满意,就会退回写有日期的红纸,则“送合”失败。

不过现在男女双方在“送合”之前都会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好之后才会进行这个过程,所以基本不会出现退回的现象!

四、过礼。

结婚这点事


“过礼”一般都是在婚礼的前十天进行,男方家里派出以后负责迎亲的两个人把彩礼送到女方家里,然后再吃顿饭这个过程就算完成。

以前“过礼”基本都是找家族里能说会道或有本事的人前去,因为他们不但要应付女方家人提出的附加条件,还要做双方家庭沟通的桥梁。只不过现在男女双方不但来往频繁,而且双方还能用电话联系沟通,基本不用“过礼”的人再在中间为难了!

五、举行婚礼。

结婚这点事


做完了以上的步骤,男女双方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举行婚礼!举行婚礼的过程其实大家都很熟悉,虽然各地有所差异,但基本都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迎亲,举行结婚仪式,然后宾客开席,公婆及新郎、新娘挨桌给宾朋敬酒,等到客人散去才算结束!

婚礼的过程相当累人,并且在敬酒的过程中新郎还很容易被宾朋用酒灌晕。所以当天晚上新郎即使没有酒醉,也大多精疲力尽。所幸现在的人们思想开放了,大多婚前都有了肌肤之亲,并不急于这一时!

六、回门。

结婚这点事


“回门”是指结婚后新郎陪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回门”一般是婚礼之后的第三天,然后新娘在娘家住上三天才会回来。

这个礼仪在今天来看似乎并没什么,但却显示出了古人的大智慧。因为古代的女人结婚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成亲的时候基本都是完壁之身。而三天后“回门”,且在娘家住上三天的安排,有利于撕裂的伤口愈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