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杯酒釋兵權”看趙匡胤的遠見

從“杯酒釋兵權”看趙匡胤的遠見

宋朝第一位皇帝趙匡胤是一個文功武治都堪稱一流的皇帝。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用高官厚祿作為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同時,因為是在酒席上做出的決策,所以史稱

“杯酒釋兵權”。

從“杯酒釋兵權”看趙匡胤的遠見

關於“杯酒釋兵權”的最早記載,是北宋真宗時的宰相丁謂所寫的《丁晉公談錄》和北宋仁宗時宰相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有人說“杯酒釋兵權”證明了宋太祖趙匡胤的遠見,也有人說這恰恰證明了他的“多疑”。

從“杯酒釋兵權”看趙匡胤的遠見

趙匡胤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總感到政權不穩固,憂心忡忡。他從五代的更替中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律:兵權過多地掌握在武將手中,皇帝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便極易導致政權的解體和叛亂的發生。為防止“黃袍加身”的歷史在自己的武將身上重演,趙匡胤決心收回軍權,以消除後顧之憂。

從“杯酒釋兵權”看趙匡胤的遠見

收回了禁軍兵權,趙匡胤暫時解除了心中之患,但是時間一長,他又有點惶惶不安了。因為禁軍的兵權雖已掌握在他的手裡,但藩鎮的兵力過大,將來也會危及他的政權。因此,趙匡胤決心奪回那些年紀大、威望較高、當節度使較久、勢力較強者的兵權。開寶二年趙匡胤再次上演了一場“杯酒釋兵權”,收回了當時有名望,有勢力的節度使王彥超、武行德、郭從義等國家元勳的兵權。就這樣,推杯換盞之中,又一場權力的交接完成了。

從“杯酒釋兵權”看趙匡胤的遠見

當然,能夠坐上這個位子,也能體現出趙匡胤的深不可測。他從五代十國亂世中一路走來,他深知唐朝之滅亡,亡於武將擁兵自重、藩鎮割據,五代十國之所以短命王朝一大把,說到底也是因為武將手握兵權不受制約,隨心所欲撤換、取代皇帝。他為了徹底杜絕類似悲劇在宋朝重演,大刀闊斧整頓武將集群,千方百計削弱、限制武將的軍事自主權,唐末以來兵驕將悍、武將為王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宋朝才得以長治久安。

不過,趙匡胤的見識和眼光,和所謂“帝王心術”,的確令人心悅誠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