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江南萬物生,浙江“三農”氣象新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許舜達、王俊祿)3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春到江南萬物生,浙江“三農”氣象新》的報道。

驚蟄喚醒了沉睡的大地,小草從石頭縫中探出新芽。伴隨民眾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不斷豐富,連日來,浙江各地農漁人搶抓農時,積極春耕備耕,一幅田園牧歌新圖景徐徐鋪展。

(小標題)下一場政策惠農的“及時雨”

“煙暖土膏民氣動,一犁新雨破春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看到一粒粒種子冒出春芽,成為每位忙碌于田間的農人最期待的場景。

“早稻、連作晚稻補貼標準每畝從320元提高到350元;對在功能區內集中連片綜合應用殺蟲燈、性誘劑及種植香根草、菊花、向日葵等綠色防控技術300畝以上的,按防控設施當年實際投資額的80%給予補助;繼續優化糧食訂單收購……”日前,台州市椒江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王旭輝耐心地向農民解讀起2020年糧食生產扶持政策。

據悉,椒江區明確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保供補助,已累計擴種葉菜類蔬菜150畝,將為市場提供近200噸的蔬菜供應量。椒江區農水局副局長尹學興說:“農時不等人,做好疫情防控同時,也要保證春耕備耕期間的物資供應和價格穩定等。”

於9日召開的浙江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浙江將把做好春耕生產作為最緊迫的任務,將糧食播種面積落實到村到戶到田,確保播種面積種實種足;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做好蔬菜、畜禽和水產品的產銷工作,確保“菜籃子”主要產品保供穩價;同時加快推動農業企業全面復工投產、農家樂和民宿逐步恢復經營,把疫情對“三農”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持續促進農民增收。

一邊農業部門送“暖”政策上門,一邊農技員奔走田間地頭。在臺州市仙居縣步路鄉,大片的楊梅樹鬱鬱蔥蔥,楊梅種植戶們未雨綢繆,忙著修剪枝條,不耽誤楊梅樹生長開花期。步路鄉是中國楊梅小鎮,該鄉有楊梅種植戶2500多戶,種植面積1.3萬畝,楊梅產量1.5萬噸,產值1億多元,楊梅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為了把疫情延誤的農時補上,保證楊梅不減產不減量,鄉里專門聯繫了浙江省農科院的專家,制訂了詳細的復產計劃。”步路鄉常務副鄉長李勇華介紹,該鄉組織楊梅協會的土專家成立了18支服務隊伍,到每個村去指導梅農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梅農吳小蘭說:“楊梅春季管理比往年拖遲了半個月,我們本來很擔心。現在鄉里組織技術人員和幹部過來指導,我們有信心。”

(小標題)暢通涉農供銷的“輸油管”

“我們合作社壓欄的兩萬只土雞,已經全部賣掉了。”仙居縣科然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梟帥長舒了一口氣。

仙居雞是台州的優質肉雞,也是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主要以活雞銷售形式銷往溫州、金華、上海等地市場。疫情期間,由於活禽市場關閉,仙居全縣43家養殖戶26萬隻仙居雞滯銷。

“雞有一定的生長期,時間到了,喂再多的飼料也不會長肉,多養一天就多虧一天。”郭梟帥等養殖戶先前愁壞了。

為幫助家禽生產企業和農戶渡過難關,當地農業部門藉助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臺九鮮”開展家禽惠民助農活動,以基地直供、政府補貼、統一售價等形式,設立了39個門店特供專櫃,提供優質家禽產品。

“目前,通過專櫃銷售和產銷平臺對接等形式,我們已經帶動銷售了10萬多隻仙居雞等家禽。”台州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具等各類農資就是農業的“糧草”。除了保障農產品銷售渠道,浙江努力確保各地農資供應充裕順暢。

據統計,截至2月20日,浙江全省供銷系統農資公司已有庫存化肥41.5萬噸,農藥1.3萬噸。預計到4月中旬,浙農集團將生產化肥5萬多噸,新採購入浙及庫存化肥20餘萬噸,約佔全省化肥總供應量45%左右。

(小標題)增強生產環節的“抵抗力”

一年之計在於春,四季豐收看春耕。日前,在金華市浦江縣檀溪鎮毛店村,54歲的村民毛永興操控著旋耕機一圈一圈翻耕秧田,旋耕機所到之處,田裡的泥土翻了個。

毛永興是檀溪鎮的種糧大戶,在附近的村莊承包了600多畝土地種植單季稻。“每年種水稻前都要翻兩遍地,這在以前很費時費力,現在有了旋耕機,方便很多。”毛永興說,這些年,他最大的投入就是購買各種農機,插秧機、播種機、烘乾機、碾米機……一樣都不能少。

在抗疫情保春耕的關鍵時期,農機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備耕效率,降低了人員密集的風險。因為早早走起了機械化道路,毛永興的糧食合作社機械化程度基本達到了80%,需要的人工非常少,減少了受疫情影響帶來的用工壓力。

拿起手機點開“浙農雲”App,用手機號碼和驗證碼登錄,點擊“課堂——選課”學習農業技術知識……永康市石柱鎮上楊村水產養殖戶楊華雲在手機上一邊聽網絡課程一邊做筆記,詳細記錄下關鍵要點,為春耕備耕做好準備。

“今年受疫情影響,不方便組織我們養殖戶集中培訓水產品養殖的課程,現在有了這些軟件學習就更方便了。”楊華雲說,農民通過網絡渠道學習及時跟進農業生產科學知識,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

疫情當前,浙江積極推行生產指導“不見面”服務,因地制宜,利用農民信箱、手機軟件、村居廣播等多種方式“廣而告之”,確保信息暢通。

此外,浙江組織產業技術團隊專家全力推進春耕備耕和農業生產服務,錄製糧油、蔬菜、茶葉、果品、畜牧、花卉等12大類“農業實用技術百課”微視頻,提供在線培訓資源,指導全省農技人員開展春耕備耕生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