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油茶為茶科常綠小喬木,因其種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而得名。油茶分為很多品種,普通油茶(又名中果油茶)為我國的主栽品種,目前主要分佈在廣西、四川、浙江等地。種植油茶不僅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對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廣西桂林地處低緯度地區,平均海拔150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較長的無霜期,全年平均氣溫大約為19.3℃,氣候條件十分優越,適宜油茶的種植生長。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和臺地,土壤屬紅壤土帶,以紅壤為主,土層深厚,耕作性好,宜發展水稻、蔬菜、旱地作物和林業。桂林市的地形和土壤條件對油茶的生長十分有益。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1 油茶樹種植髮展趨勢

1.1 食用油需求旺盛

我國人口眾多,對食用油的需求量很大,當前國產食用油已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需依賴進口。油茶產油率較高,產出的食用植物油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維生素E含量超過橄欖油一倍,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且長期食用茶油對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均有很大作用。因此,茶油受到國際糧農組織的大力推廣。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1.2 油茶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油茶具有一次種植多次收穫的特點,經濟價值極高。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油茶種植產業已逐步發展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茶油作為一種環保的植物型食用油,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需求十分旺盛。在國外,我國的茶油也深受歡迎,出口量一路攀升。油茶種植投入少、產出高、收益大,且當前茶油的價格還在持續上升,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1.3 油茶用途廣泛

油茶種子榨出的茶油營養豐富,是優質食用油,有助消化,特別適宜孕婦和嬰幼兒食用,可預防妊娠紋和皺紋的產生,保持皮膚細嫩,還具有消除痤瘡、色斑,改善毛孔粗大,防曬等功效,也可作為潤滑油、防鏽油用於工業。榨油留下的茶餅可以作為肥料提高農田的肥力,也可作為農藥防治稻田害蟲。此外,油茶果皮是提製栲膠的原料;葉片含有花黃素、茶鹼等,是醫藥工業的原料,可製作生髮油;油茶樹木材可用於製作小型農具。同時,油茶對土壤要求不高,具有適應性強、根系發達的特點,因而種植油茶,不僅能夠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還能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環境,豐富林木品種。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2 油茶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

2.1 油茶栽培林地選擇

儘管油茶的生長適應性較強,但貧瘠山地不利於油茶生長,會造成低產現象,而要想獲得高產,必須選擇適宜栽植地。油茶忌嚴寒酷暑和鹼性土,喜光喜溫,喜酸性土,非常適合生長於桂林地區的紅壤土中。油茶適宜栽植在土層深60cm以上,土質疏鬆、肥沃、溼潤且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m以下,pH值為5.0~6.5,海拔為100~500m的丘陵、山崗和平原地區。此外,栽植地還要便於交通運輸,有利於機械操作,同時還要考慮到灌溉自流化和蓄水、抗旱設施。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2.2 油茶種子的選擇

  • 1)油茶種子選擇時應選取粒大、飽滿、種殼黑褐色、有光澤度的新鮮優質種子。同時應注意種子的貯藏方法,不能堆漚和曝曬,應均勻稀薄的攤在空氣流通且乾燥的地方,讓其自然開裂脫粒,室內陰乾貯藏,也可採用窯藏。
  • 2)油茶造林應選用Ⅰ級、Ⅱ級合格良種壯苗,即一年生苗,地徑0.25cm、苗高11cm、根系長12cm;二年生苗,地徑0.3cm、苗高30cm、根系長15cm。
  • 3)良種選擇宜多系配合。油茶異株授粉受精率最高,質量最優,因此種植油茶要多系配合,最好是5~10個以上無性系進行配置造林或改造。
  • 4)花期一致。所選的油茶花期、成熟期要基本一致,以便達到較高的結果率。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2.3 整地

在油茶種植之前,要高度重視整地工作。做好整地工作能夠改良土壤,使土壤疏鬆熟化,有較好的通氣性和蓄水能力,加速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改善微生物活動條件,提高土壤肥力。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油茶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長。

2.3.1整地時間

整地應該在造林前一年或半年進行,最好在頭一年的夏、秋季開荒、翻地。不能邊整地邊造林或不整地造林。

2.3.2整地方式

整地前期需清除林地上的雜草、灌木和樹兜,不能使用火燒煉山的處理方式。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2.3.3整地方法

  • 1)全墾。在坡度小於10°的平地提倡全面整地,實施全墾。整地深度需超過20cm,清除石塊、樹根,進行等高種植。全墾後再按2m的行距,進行水平環山撩壕,壕溝深60~70cm,寬50cm,或環山定點挖穴,種植穴規格60cm×60cm×60cm。
  • 2)帶墾。按一定的種植行距,沿等高線水平開帶,外高內低,帶寬2m。
  • 3)穴墾。沿等高線按株行距定點挖穴,規格同全墾。

2.4 育苗及移栽

油茶育苗一般選擇排水良好、避風向陽、pH值為5.5~6.5的砂壤土坡地為苗圃地。播種方法以條狀點播為好,株行距10~20cm,溝深3~4cm,播種後覆土1.5~2.0cm,稍加鎮壓。育苗期間注意施肥、鬆土除草和病蟲害防治。在幼苗達到30cm時便可以栽植,每667㎡栽植株數應為70~120株,一般緩坡疏植,陡坡密植,適宜的行間距為2.5~3.0m,株間距為2.0~3.0m,

油茶的栽植一般在春季進行,選擇陰天或者雨後,將過長的主根剪掉,挖好定植穴將苗木定植在穴中心,栽好後蓋上土,回填土並壓緊,做到根舒、苗正、土實,同時基部應稍高一些,避免雨水沉積而導致爛根,若在晴天栽植一定要澆定根水。定植後半個月左右觀察其成活情況,適當間苗、補苗,保證良好的栽培成效。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2.5 施肥

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冬季應施土雜肥或糞肥作為越冬肥,並且隨著樹體增長,施肥量逐年遞增。在樹苗生長過程中,第一年需要在20~30cm處選留3~4個生長強壯的分枝,第二年保留2~3個強壯分枝。

2.6 苗木撫育管理

對於幼林油茶樹來說,每年的5月和9月要鬆土除草兩次,鬆土深度以3~5cm為宜。第一年栽植較淺,三伏天表土熾熱,不適合鬆土除草,應結合扶苗培土施肥,將雜草放於根的周圍,用土覆蓋,作綠肥施用,促使油茶苗生長整齊。對於已經成林的油茶林來說,每3年需要進行一次深挖墾複,深挖的深度應在21~24cm,同時注意深挖時保持與根部的距離,不要傷及根部。幼林施肥一年兩次,冬季每株施農家肥10~20kg,春施速效肥。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2.7 油茶病蟲害防治

2.7.1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的病害種類較多,常見的就有20多種,如炭疽病、軟腐病、根腐病等。要想做好油茶病害的防治工作,應該加強林業內部環境的日常清潔管理,讓林內保持通風。對於已經發生病害的油茶林,施肥時多施用鉀肥和磷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對於病區新梢,在早春生長時噴1%波爾多液進行保護,防止侵染,發病初期用0.3°Bé石硫合劑或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施防治。

2.7.1.1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為害果實、枝葉以及樹幹,發病時果實、枝葉上出現紅褐色斑點,逐漸擴散出現黑褐色斑點,最後果實開裂,枝葉枯死,樹幹潰爛,嚴重時整個植株乾枯致死。防治方法為在種植時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同時加強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苗期可以噴灑波爾多液預防,發病後一般採用多菌靈藥劑進行噴施防治。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2.7.1.2軟腐病

軟腐病主要為害果實、葉芽,發病時會造成大量的落葉落果,嚴重時芽梢枯死,植株的生長節點遭受破壞。此病的發生一般與環境的溫度和溼度有關,且病菌會藉助風雨傳播,一般在夏秋季高發。為有效防治此類病害,應加強林間管理,改善林間通風透光條件,且以預防為主,定期噴灑波爾多液。

發病時可用多菌靈和託布津防治。

2.7.1.3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為害植株根系,發病時根莖部先受到侵染,患病部位出現褐色病斑,後期生長出白色毛狀物,然後根系腐爛,葉片枯萎脫落,最後植株死亡。此病在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地塊病情更為嚴重。防治此病害,要在發病後及時清理病株,將其拔除並帶出田間,同時用石灰粉撒施病穴,用退菌特和多菌靈澆灌防治。

桂林油茶發展趨勢,及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值得參考

3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常見的害蟲有茶毒蛾、尺蠖、藍翅天牛、蛀莖蟲等。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有燈光誘蛾、人工捕捉、夏鏟冬墾滅蛹等方法,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有使用白僵菌、蘇雲金桿菌讓害蟲感病死亡等。藥物防治需要謹慎使用,只有在蟲害成災時才使用,可針對發生的害蟲種類選擇適宜的藥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