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這場婚外情的背後,是倫理與人慾的對立

年輕的時候,我也曾追求過炙熱的人生,尤其是濃烈的愛情,不知什麼時候,當遇到那個確定的愛情時,我寧可選擇遺憾的錯過,也不願意去冒著風險去跟他。

是愛情變了,還是我變了?

按照普世的價值觀,《廊橋遺夢》是一部“三觀不正”的電影,它講述的是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和攝影師金凱在四天之內的愛情故事,從倫理和法律的角度來說,兩個人之間產生的感情是屬於“婚外情”,但是整部影片沒有一個令人討厭的角色,觀眾們甚至會為了男女主最終的分開而感到痛心。

《廊橋遺夢》:這場婚外情的背後,是倫理與人慾的對立

是觀眾看待婚姻的態度變了嗎?

不是吧,或許是因為觀眾看到了在這些法律之外,道德之內的情感背後,也是人性所在之處。

愛情,是從別人身上填補自己的空缺

女主弗朗西斯卡是一名家庭主婦,幹不完的家務,忠厚老實卻沒有情趣的丈夫,正值青春卻和自己漸行漸遠的兒女成為了她生活的全部,對她而言,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每一天都重複在柴米油鹽中。

在成為家庭主婦之前,弗朗西斯卡也曾有過自己的夢想,在和金凱吃飯的時候,她說自己來美國之前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育出優秀的學生,但是最後,她還是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理想。

《廊橋遺夢》:這場婚外情的背後,是倫理與人慾的對立

雖然弗朗西斯卡每天和一家人住在一起,但是在影片中,從丈夫兒子不經意關門的聲音嚇了她一跳,女兒隨便切換她喜歡的頻道等這些場景來看,弗朗西斯卡在日常當中,是無法得到家人的關懷和體貼,她反倒是需要為家人,一直壓抑自己的情感需求,因為從來沒有人問過她,她想要什麼。

正如弗朗西斯卡自己所說:“當一個女人做出選擇去結婚,這意味著,在某方面,她的生命開始了,在另一方面,卻又停止了。”

弗朗西斯卡在成為妻子和母親的那一刻,自己就只剩下現實的人生,而曾經的理想,炙熱的感情都只能壓在心裡。

反觀羅伯特·金凱,作為《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他的工作就是去世界各地取景拍照,他雖然獨來獨往,在情感上卻很少有孤寂的時刻,他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情感需求,可以隨時隨地地和人交朋友,談戀愛。

《廊橋遺夢》:這場婚外情的背後,是倫理與人慾的對立

羅伯特的出現讓她看到了自己少女時期的情感期待,這個男人身上有她想要的自由和新奇,她可以被羅伯特尷尬的拍攝經歷笑到忘形;可以和他自由自在地交換兩人的過去;可以在他面前釋放自己對這段關係的困惑和不安全感。

愛情是自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當我們內在世界的某個部分殘缺了,就會習慣在愛情中找到自己殘缺的那部分。

就像從小缺少父親陪伴的女孩,容易愛上比自己大很多的男性;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愛情中更需要安全感;家教森嚴的孩子,青春期可能喜歡看起來“壞壞”的異性……

所以某種程度上,弗朗西斯卡愛上的是羅比特讓自己重新感受到浪漫愛情的滿足感。

錯過,是自我意識讓步社會的倫理意識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在一段段的社會關係中,人的身上被貼上不同的標籤,而在貼標籤的同時,社會同時也給了人當時的倫理觀念。

對於羅伯特來說,離開小鎮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他不需要對小鎮的任何人負責,但是弗朗西斯特卻無法一走了之,她的身份是母親是妻子,社會給她的家庭觀念,讓她很難不考慮自己的行為給家庭帶來的困擾和傷害。

《廊橋遺夢》:這場婚外情的背後,是倫理與人慾的對立

只要人生活在社會中,幾乎一輩子都要被社會倫理意識影響,當我們個人的自我意識和社會的倫理衝突時,我們對抗的是一個社會的價值判斷。

人的自我意識教告訴自己“我想要什麼”,而倫理教會我們的是“我應該去做什麼”。

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的離開,看起來是弗朗西斯卡自己的選擇,但這也可以說是社會“給”她的選擇,因為在她遇到羅伯特之前,她就已經被周遭的環境灌輸進對家庭的責任意識。

有時候,聽從社會的價值觀就意味著放棄自我,可如果選擇自我意識,和社會主流價值觀對抗時,個體為了承擔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要是弗朗西斯卡真的離開,也許在她的後半生都將受到良心上的譴責,對自己的孩子和丈夫都會處在深深的愧疚之中。

《廊橋遺夢》:這場婚外情的背後,是倫理與人慾的對立

當然,我本人也傾向於讓弗朗西斯卡錯過愛情,回到家庭的結局,倘若她真的和弗朗西斯卡一走了之,那就真變成了令人唾棄的婚外情了,錯過反而讓這份愛情添加了幾分美感。

倫理制約人慾,人慾改編倫理

在我心中,《廊橋遺夢》算得上一部了不起的電影,它用一段不怎麼體面的情感關係教人正視藏在人內心深處的慾望。

當個人的行為在法律之外,道德之內時,保守的社會通常是從“倫理”的角度去定義行為的“好壞”,在弗朗西斯卡的行為上,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她應該回歸家庭,但如果換成其他事情呢?

假如在我的戀愛不被父母認可,我應該聽從自己的內心?假如我是一個不婚主義的女性,但是社會卻把我這樣的人歸為異類,我應該順從社會嗎?再或者我是一個同性戀,我這樣的“邊緣人”是不正常嗎?

也許現在開放的社會會對這種事情給予一定的包容,如果這樣的問題放在30年前,社會對於此的態度恐怕就沒有這麼開放了。

恩格斯曾說:“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

《廊橋遺夢》:這場婚外情的背後,是倫理與人慾的對立

就比如中國古代講究“落葉歸根”的情懷,古人認為“客死他鄉”是一件壞事,《紅樓夢》裡也寫到賈探春的悲局是遠嫁,為什麼古人會有這麼重的“故鄉情懷”?這是因為在小農經濟的社會,人們的生存依賴於自家那一口三分的土地,頻繁的遷徙就無法種植糧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古人就會看重自己居所的固定性。

但是在今天,和父母分居兩地的年輕人並不少,越來越多的年輕會選擇大城市發展,這是因為交通科技和社會工業的發展改變了農耕社會的地域限制,滿足了人類來去自由的權利。

《廊橋遺夢》:這場婚外情的背後,是倫理與人慾的對立

一般來說,人類社會只要一直不斷髮展,就會越來越重視“人慾”的存在,並給予尊重。

這是因為人類的科技發展讓生產力變強,當貧瘠的社會變為物質豐裕的社會時,那麼人類就會更加看重自己的內在精神。

倫理制約著人慾惡性的發展,但是人慾卻也可以改編當下的倫理,也許當下我們認為對的倫理在未來是被否定的。

最後

在此聲明,寫下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宣揚婚外情。

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是我因為看到《廊橋遺夢》有個片段:小鎮上,出軌的露西來到一家餐廳吃飯,就連外來的羅伯特都看得出全鎮人對她這樣的女性是不待見的。

但是在2019年的美劇《致命女人》中,三位女主之一就有位是開放式婚姻的倡導者,可見倫理並不是一成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