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理查德·林克萊特是美國獨立電影界的傳奇人物,他非電影科班出身,大學肄業,自學成才。早年曾做過石油鑽井工人,移居奧斯汀後的他開始沒日沒夜的自學電影並嘗試拍電影,1988年執導處女作《死讀書是沒用的》。後來拍攝《都市浪人》一舉成名,該片在美國曾經激勵了許多年輕導演嘗試拍攝低成本並更自我的電影,林克萊特多次入圍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和獲得奧斯卡提名,代表作有《少年時代》、《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等多部經典影片,並憑藉《愛在黎明破曉前》與《少年時代》獲得兩次最佳導演銀熊獎。

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林克萊特領取銀熊獎


林克萊特出生於1960年的休斯頓,7歲時父母離婚,小時候林克萊特搬過很多次家,但是在他20歲前,他幾乎沒有離開過德克薩斯州。

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理查德·林克萊特


林克萊特在少年時代絲毫沒有顯示出會成為電影導演的跡象,他成績普通,偶爾在學校裡幫助老師執導話劇,但是相比於去搞文藝創作,少年林克萊特更喜歡泡妞和打球,他是棒球隊的一員,並順利的拿到了棒球獎學金進入大學學習。

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經典愛情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進入大學的林克萊特依舊在混日子,頗有寫作天賦的他選修了許多文學和戲劇課程,但是彼時他對於未來規劃依舊沒有任何概念,除了偶爾通過觀看《發條橙》這樣的電影,會偶爾產生一些藝術幻想。舒服的小日子沒有過多久,林克萊特因為心臟問題不得不退出棒球隊,心灰意冷的他選擇了退學。為了養活自己,林克萊特找了一份墨西哥灣海上鑽井平臺的石油工人的工作,儘管是個苦力活,但是130美元日薪的工資在那個年代是一筆鉅款,儘管那時候他對於自己的未來依舊沒有想法,他下意識的想:多存點錢,用錢換自由,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讀書寫作看電影。

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林克萊特與《少年時代》男主,電影花了12年記錄一個男孩的成長過程。


林克萊特並不是不願意回學校繼續學業,但是此時的他一心只想進入電影學院學習,他夢想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電影,實在不行回德州學電影也不錯。只要是學電影就好,但是現實再一次打擊了他:作為一個學渣,他的成績不可能進入UCLA,甚至連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都進不去。儘管求學不成,但林克萊特從未放棄自學,他經常去奧斯汀分校蹭課,也在社區大學選修電影課程,對於學電影這件事,林克萊特總是充滿熱情和表達欲,最終他也在內心與上不了電影學院這件事釋懷:我已經看了太多電影,學了太多課程,拍攝了太多短片,我已經比電影學院的學生領先許多了,如果拍不了電影,我就去寫影評,或者開電影院。

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都市浪人》


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死讀書是沒用的》並未上映,它只是作為花絮收錄在《都市浪人》的DVD裡


此時的他已經因為在海邊搬磚已經有了不少存款,在80年代初,他帶著1.8萬美元積蓄搬到了奧斯汀,除了日常生活開銷,他的大部分積蓄都拿來購買電影器材和膠片。他繼續學習,並不斷的拍短片練手,成立了奧斯汀電影協會,1988年,林克萊特拍了一部85分鐘的電影《死讀書是沒用的》,片名取材自一句蘇聯格言,林克萊特還翻譯錯了。電影更像是林克萊特年輕時剛剛輟學時的一種生活寫照:它講訴了一個輟學青年遊手好閒後到處旅行的瑣事,儘管拍攝製作上極不成熟,但是也能看到一些日後的他的風格的雛形。

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林克萊特處女作


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從《死讀書是沒用的》到《都市浪人》,林克萊特從一無所有到小有名氣,並開始有了自己的創作團隊


因為非科班和尚未進入電影行業,林克萊特依舊籌不到錢,即使他創作了一部非常傳統主流劇情的劇本。於是他乾脆拿起攝影機走上街頭,去拍一部完全自我表達的電影。

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但此時的林克萊特是一個真正的窮屌絲,為了籌集資金,他賣掉了家裡的許多東西,刷爆了自己所有的信用卡。為了拍電影他孤注一擲,甚至為了完成運動鏡頭,他去了地方電視臺偷了一輛不怎麼使用的移動攝影車,當然在電影殺青後,他又悄悄的把車子還回去了。這點上他完全的踐行了電影大師沃納·赫爾佐格的名言:“偷攝影機、偷膠片、拍色情片賺錢,無論如何都要拍電影。”最終電影製作成本為2.3萬美元。

成為導演前的日子:石油工人林克萊特的故事


《都市浪人》某種意義上是處女作的升級延續,林克萊特把自己關在一間倉庫裡一天一夜寫出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他居住的這座城市裡一天之內的許多生活瑣碎合成,這也開創了林克萊特的一個標誌性風格:除了《少年時代》這樣的個例,他的大部分電影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天之內。作為戈達爾的迷弟,林克萊特並沒有準備一個完整的劇本,他只是在一場戲開機前提供一個腳本和劇情方向,然後自由發揮。因為很多演員都是去街上找來的素人演員,所以他們在電影鍾實際上就是扮演自己。電影中許多地方是動用了人際關係爭取來的設備,奧斯汀市是個民風淳樸的人情社會,通過他製片人的社會關係,林克萊特白嫖了幾小時的搖臂和一位斯坦尼康操作員,當然那位操作員也不虧,儘管沒有報酬,但是因為電影后來的成功,他也收到了本應該得的收入。

林克萊特拍攝《都市浪人》時的初衷只是想圓自己拍電影的夢想,對於電影能否多成功實際上不抱什麼期望,最多就是能在電影節上收回成本就好,但是《都市浪人》成為了一個時代符號,儘管它一開始被許多電影節拒絕了,甚至在自己的故鄉德州也不受歡迎,電影來到了西雅圖後開始收穫好評並接到了發行商的電話,它獲得了更多資金,第二年林克萊特帶著全新混音的35毫米拷貝版本《都市浪人》(電影使用16毫米膠片拍攝)出現在了聖丹斯電影節,這部電影開始走紅,林克萊特也開始獲得了更多機會和資金,拍攝《年少輕狂》併入圍洛加諾電影節主競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