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泥沙俱下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到今天已经快三个月了,还没有完全消停的意思,专家估计到4月底才能好转。这次的瘟疫像以往的瘟疫一样,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哄抬物资制造恐慌消费,挤兑医疗资源。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问号?疫情到底什么时候结束?这场疫情我们有多大的损失?有多少同胞没有挺过来,在这场战斗中不幸遇难?疫情后,我们会有哪些改变?疫情后经济会下滑多少?我们会不会失业,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办?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们总是担心这个问题,担心那个问题。每一个重要的事件,都让我们怀疑世界末日来了。在进化的过程中,每一刻都是艰难的。回想起来,那些所谓快乐的日子,只是暂时没有意识到这种艰难而已。

在2017年,我们就在说经济形势不好,GDP增速会降到新的低点。至今,经济形势确实严峻,日子也确实不好过,表现在收入缩水,生活成本支出增加,猪肉等农副产品涨价,日子确实难了些。各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僧多粥少,破产的老板和企业增多。现在的疫情又减少了许多需求,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实体门店等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看起来,今年的经济会更加不好。

然而经济也要讲些辩证法。不破不立,破坏之后必定会有建设。在疫情防护中,我们不得不压抑内心的冲动,减少外出、减少聚餐、减少旅游,甚至减少工作。需求少了,工作少了,创造不可避免会减少。出行的减少,意味着交通这块要少一大截,在这之后会不会突然反弹呢?旅游会不会迎来新的高峰?

各种猜测充斥其间,有好有坏,不一而足,总之充满了矛盾统一。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经济总体会向好处发展,讲点唯物辩证法,没有下降,怎么有反弹上升。需求不断变化,既会有减少,也会有上升。医疗板块不就有了上升吗?

我还注意到,关于新冠病毒,有的说中国的处置方式太劳民伤财了,按下了暂停键,使社会经济蒙受巨大损失,言外之意还有点批评小题大做的意思。为了列出参照物,举了新加坡、日本、美国的例子,他们一律不接收轻症人员,不提供核酸检测,不建议戴口罩,在透明公开的环境下,把新冠病毒当成大流感来对待。我想说,可能他们真的要期待他们的运气够好,他们国民身体素质确实够强。这个新冠病毒是很唯物的,不唯上,伊朗已经证明了病毒不讲政治,无论官多大,照样传染不误。轻症会不会变重症?变化的速度有多快?这些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明。为什么一开始国民就很恐慌?刚说了是流感类型的病,转眼间大堆大堆的同样病例,并伴随着死亡。部分案例是一家一家的死亡。看上去,这几乎是灭族之病。所以我们很庆幸生在了中国,庆幸中国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及时的让恐惧逐步地消散。而外国的处置方式,不得不让人担心。我不知道他们能坚持多久,不知道他们身体素质是不是能直接挺过去。但愿安好吧!

总之,在泥沙俱下的各种论调中,我为中国点赞,为中国的处置方式,也为中国人民的配合,虽然有些不和谐的插曲,有哄抢物资、倒卖物资、发国难财等劣质事件,也有稳定民心,全民抗疫的正能量。哪个时代,哪个国家不死人?不经历点故事,又怎么去衡量优劣呢?在中国,这就是最好的处置方式,必将拥有最好的结果。

我们既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发展,也要有自信自足去应对未来。我们的体制仍旧有优越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