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 换来国家富强昌盛

30年的隐姓埋名,大半生的清贫孤寂,换来的是国家的繁荣和昌盛。王承书担得起“英雄”二字。

提到中国的原子弹研发,几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钱学森、邓稼先等学术泰斗的赫赫大名。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在当年的原子弹研发中,曾有一位女科学家。她是504厂唯一的女性。在这个女科学家身上,我们能看到太多的“不可思议”。

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  换来国家富强昌盛


动荡年代里坚持自我的独立女性

王承书出生在1912年动荡的上海,她的家庭是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的进士,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与其她女孩子不同,王承书从小就表现出对理科的热爱,尤其热爱数学、物理学。

1930年成绩优异的王承书考上燕京大学物理系,并于6年之后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她留校任教。1941年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求学,她勤学好学的品质让她在异国他乡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  换来国家富强昌盛


在密歇根大学,她师从国际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教授。她和教授一起进行气体研究,并在1951年提出了一个足以影响整个物理学界的观点,这个在日后被称作“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的观点一经发表便轰动世界,被沿用至今。

1952年,她又第一个证实了索南多项式,而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际,这个成果都给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提供了重大帮助,再一次,王承书轰动世界。

而当大家知道这个伟大的研究成果是来自一名中国的年轻女孩时,所有人都在直呼“不可思议”,甚至连国际权威都评价她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报效祖国比拿诺贝尔奖更重要

这样优秀的人才,留在美国,肯定会有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但“一身报国志,学成锦衣还”的思想战胜了高薪玉食,回到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才是她毕生的愿望。

于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王承书表示要亲自参加到创造科研条件的行列中。

但当时美国政府有一条禁令:凡是在美国从事理工、农学、医学的中国科学家都不允许出境。

她一次次申请回国,却一次次失败,甚至有很多教授这样劝她—— “以你的能力,拿诺贝尔奖是迟早的事,为什么非要回科研水平差劲的中国呢?” 可是,如果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回报给祖国,就算拿了诺贝尔奖又有什么用?

她在美国的朋友也都不理解她的选择。在美国有车有房,为什么要回到贫穷落后的中国?

然而,王承书想的却是,正是因为祖国如此贫弱,所以才需要自己回国报效。

正如多年以后她告诉学生的:“我就是要为国家做贡献,我不能等人家把中国建设好了再来!”

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  换来国家富强昌盛


后来,经过中国政府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努力,美国解除了对中国科学家的禁令。为避免美国政府的检查,她在回国前就将自己收藏的书刊和笔记资料先后分成300个包裹寄回国内。1956年,王承书与丈夫张文裕(两人是我国著名的院士夫妇)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位诺贝尔奖潜在竞争者,而中国,却多了一个为祖国强大奉献一生的勇士。

为了中国原子弹有口粮,隐姓埋名三十年

1961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找到王承书:国家正在研究原子弹,现在想将分离铀同位素的秘密任务交给你。如果你接受了,那么就要忘记以前获得的所有成就,此后一切公开会议都不能出席,你愿意接受吗?愿意为此隐姓埋名吗?放弃此前在国际上的一切荣誉,转而投身另一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说实话,对任何人来说,这份工作都难以接受。

但王承书却当即答应,从此,她的身影,彻底从世界物理学界消失了……

1962年,她告别了家人和自己年幼的孩子,独自一人悄悄来到504厂进行科研项目。这一去,就是30年的隐姓埋名。就连她最深爱的丈夫,也不知道她究竟去了哪里。

504厂位于甘肃兰州,是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老一辈创业者形象地把504厂比喻为中国浓缩铀事业的“老母鸡”。504厂先后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被称为“中国浓缩铀工业的摇篮”。

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  换来国家富强昌盛

含有铀的金属饼

而放眼整个504厂,她是唯一一名女性科学家。 但这个出身于富裕人家、曾留学美国的女子,身上没有一点娇矜之气,做起工作来比男人还要拼命。她依靠自己深厚的物理学基础,迅速掌握了关于浓缩铀的科研知识,昼夜不休地进行研究。

王承书的工作主要是研究铀同位素分离。就是从铀-235含量较低的铀同位素混合物,获得铀-235含量较高的铀同位素混合物。铀-235含量大于天然含量的铀就是大家熟悉的“浓缩铀”,是制造原子弹的基本材料。

王承书负责的是最为核心的净化级联理论研究,这需要大量复杂的计算。她没日没夜地计算、推导,运算的数据装满了三只抽屉,运转方案终于确定下来。1964年1月14日,气体扩散厂生产出合格的高浓缩铀,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提供了至为珍贵的“口粮”。同年10月16日,“蘑菇云”在神州大地腾空而起!

这一爆,炸响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上的强者地位。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国家。

而背后的一众功臣也终于迎来亲手创造的成果展示。此时,美国等国家才知道原来我国研制的不是钚弹,而是难度更大的铀弹。

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  换来国家富强昌盛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后来,钱三强来到兰州,在504厂又找到王承书,并进行过这样一次感人肺腑的对话:

——“你在这里工作有什么困难?”

——“没有!”

——“那生活有什么困难?”

——“没有!”

——“有什么话让我捎给文裕吗?”

——“没有!”

——“如果让你继续选择核事业,继续在504厂发挥作用,你愿意吗?”

——“我愿意!”

三个“没有”,一个“我愿意”,充分体现了我国铀浓缩分离理论研究第一人的家国情怀!

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  换来国家富强昌盛

这项伟大的功绩虽然已经实现,她的使命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中国有太多的机密性科研任务,这注定了王承书只能继续当无名英雄。

她陆续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却并不能出席任何国际会议,无法获得任何学术界的赞誉。

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  换来国家富强昌盛

1992年11月5日,积劳成疾的张文裕去世后,她先将丈夫一生的积蓄十余万元,捐给“希望工程”,又在西藏日喀则的萨迦县,捐建起一座“文裕小学”。

同年底,同样积劳成疾的她,收到病危通知,她马上留下遗嘱,又将自己毕生微薄积蓄的几万元,一分不剩的全部捐给“希望工程”,这笔钱是当时“希望工程”收到的国内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她说:“一个国家教育上不去,人才培养不出来。”

无论是在她生前还是逝世后,都显得那样的沉默与寂静。她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辈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鲜花和掌声。

虽然王承书的名字虽没能留存在许多人心里。但她在我国理论物理事业上的伟大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

书香门第出英才,

泣血报国铸忠魂,

隐姓埋名为中华,

一生淡泊守清贫!

王承书先生,一个足以功垂青史的大写的中国人!她值得我们今天所有中国人的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