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肩痛都叫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叫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叫肩周炎


在臨床上經常遇到肩痛的患者,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得了肩周炎。可事實上真正的肩周炎並不多,臨床肩痛患者的40%-60%得的是另一種病----肩袖損傷。肩周炎和肩袖損傷形似卻又大不同。

一、定義:

肩周炎:是指肩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退變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症。以肩關節疼痛、運動功能障礙和肌肉萎縮為主要的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五十肩、凍結肩”。單側多見。

肩袖損傷:是指肩袖肌腱或合併肩峰下滑囊的創傷性炎症病變。肩袖肌腱是由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和肌腱組成的板狀聯合肌腱結構,上述肌腱均止於肱骨大結節和小結節,形成袖口,故成為肩袖。

二、臨床表現:

肩周炎:肩部疼痛,陣發性或持續性,夜間疼痛明顯,肩部受牽拉或碰撞後引發劇烈疼疼痛。肩關節外展、內旋、後伸等動作明顯受限。嚴重者不能梳頭、洗臉、上廁所、解內衣釦等動作。

肩袖損傷:肩部疼痛,最典型的是“過頂位”活動疼痛(不能上抬肩部,高舉過頭頂時疼痛明顯);肩關節無力(外展、外旋);肩關節主動活動範圍受限,被動活動正常(自主活動不能達到正常範圍,但用另一隻手託舉後可達到正常活動範圍)

三、病因

肩周炎:肩關節的退變導致,常為慢性自發性病變,無明顯誘因。少數可能為外傷、受涼等。

肩袖損傷: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兩種。急性損傷常見於提拉重物、摔倒時肩部支撐,被外力拉扯等。慢性勞損常見於60歲以上的老人,或長期從事網球、羽毛球、游泳等需要上肢舉過頭頂的運動項目的人群。

四、診斷

肩關節X片、彩超、MRI等都可以,但首選肩關節MRI,MRI檢查可清晰顯示肩關節內部病變情況。

肩周炎:有自愈性,大部分患者1-2年後症狀逐步緩解,但有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嚴重的關節粘連。故及時、正確的治療非常有必要。常用的治療包括:針灸、浮針、理療、封閉、非甾體止痛藥、膏藥、中成藥等。同時需配合必要的功能鍛鍊如爬牆、背部牽拉訓練、摸背訓練等。

肩袖損傷:輕度的治療方法類似肩周炎,但需儘量讓肩關節休息,避免提重物及頻繁活動肩關節,尤其避免“過頂位”活動。詳細科學的鍛鍊方法最好去關節骨科或康復科就診諮詢。對於韌帶撕裂嚴重的患者則需儘快手術治療。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叫肩周炎


臨床引起的肩痛病因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還有肩峰撞擊綜合症、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頸椎病等等,所以說,不是所有的肩痛都叫肩周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