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调查」华为砍单为去千万库存,海外疫情蔓延成定时炸弹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武汉疫情,让中国芯片面临巨大考验。如何应对化解危机,成为当下业界最为关注和焦虑的问题。为此,集微网推出“中国芯疫情危机与应对”系列报道,深入调查采访半导体产业链,了解企业在恢复生产中面临哪些困难,以及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扶持政策,并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芯调查」华为砍单为去千万库存,海外疫情蔓延成定时炸弹

集微网(文/Kelven)受疫情影响,2月大部分时间里大家都是“躺在家里为国家作贡献”。疫情下整个宏观经济的萧条和下行逐渐影响到每一个人,而智能手机产业和市场受到的冲击是最为明显的。

2020年开年,按照原来的剧本,手机行业将会迎来春节销售旺季,加上5G升级换代的助推,在经历了多季度的智能手机销量下滑后,市场应该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可惜疫情彻底把这剧本改变了。

3月份随着中国疫情降温,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和产业逐步复工的情况下,Strategy Analytics发布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对2月份的预测进行修正: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比预期减少10%,中国将比预期减少15%,其中第一季度下滑超过30%。

「芯调查」华为砍单为去千万库存,海外疫情蔓延成定时炸弹

虽然中国疫情得到了阶段性的控制,但是海外疫情却开始爆发蔓延开来。此消彼长下,全球消费电子的市场和供应链依旧具有众多不确定性。

供应链订单量下调,不影响中长期需求

早在2月份的调研当中,集微网就曾经撰文指出2020 年春节期间,预估中国市场的手机出货增长率(YoY)衰退将高达50~60%,这也导致包括厂商、渠道商、代理商整个销售通路约有 5,000~6,000 万部的高水位库存。

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对集微网记者表示:“华为的库存是比较高的,从12月份开始便已经有大约3000万部,而现在来看至少也有2000万部左右。除了华为,其他厂商的库存基本在正常水平,均在1000万部左右,包括小米、OV等。”

实际从2月疫情升温开始,去库存便已经是每个厂商需要考虑的,而高库存必然会对手机产业链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闫占孟对记者表示:“第一季度手机市场需求肯定不高,同时会降低一些供应链的订单需求,尤其是依赖国内市场的,砍单肯定会有。”

接近1个月的时间里面,在疫情逐渐降温和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已经逐渐回暖,而生产和销售的供需平衡尚需时间。不幸的是,近日有消息称华为启动供应链的手机砍单,直接波及大部分核心的供应商,如台积电等。

「芯调查」华为砍单为去千万库存,海外疫情蔓延成定时炸弹

有分析机构预测华为今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会下降20%左右,受困于海外市场未能获得谷歌GMS授权导致销量下降和国内市场疫情导致需求减少等因素。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二月以来,疫情导致市场销售大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导致众多智能手机品牌库存高企,很难卖出去。”

“此外,线下门店和渠道在2月份都基本上关闭,导致占据手机销量70%的线下销售大受影响,加上交通和物流的问题,线上销售并没有弥补这巨大的去库存缺口。”这名分析师补充。

市场去库存压力连带影响着供应链的订单,为此集微网向华为供应链相关人士求证:“华为确实有砍掉一部分订单,但是量并不大,整体在10%~15%左右,并没对全年的订单量造成太大的影响。”

有产业人士表示:“受疫情影响,除了华为有订单量下调的操作外,其余头部品牌包括OPPO、vivo、小米都有相应的供应链订单量的调整,主要涉及4G手机。”

「芯调查」华为砍单为去千万库存,海外疫情蔓延成定时炸弹

来源:中国信通院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报告

据中国信通院发表的报告显示,2020年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638.4万部,同比下降56.0%。面对着动辄上千万的库存,头部厂商的去库存仍然是首要去做的,而相应调整部分旧机型的供应链订单是很合理的。

有供应链厂商对此也表示理解:“2月份受疫情冲击很大,而出货量下滑也属于正常,毕竟终端厂商货卖不出去。我们有很多订单都是在年前已经生产好,1月份因为物流等问题无法出货,而2月份基本处于生产停滞阶段,一季度业绩肯定受影响,现在只能勒紧裤腰带度过这段时间。”

此外有一家做手机蓝牙芯片的供应链厂商对记者说:“2月份挂了,没有出货,而3月份目前接到的订单只有预期的三分之一。虽然没有砍单的情况,但是新订单偏少,这导致新项目研发延期推迟。”

受疫情冲击,一季度市场需求低迷进而影响供应链,导致整个产业的业绩下滑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信达证券分析中心认为:“

智能手机厂商年初清库存为常态,包括像2017年底安卓链大幅砍单。其原因在于部分机型如R11、X9s等仍采用非全面屏方案,市场反响不佳。2018年底苹果砍单,其原因在于iPhone Xs、Xs Max等机型创新不足。而当下华为砍单集中在旗舰机型,相比往年对供应链影响有限。”

“据产业链的调研,由于华为受GMS禁令影响,欧洲等海外市场销量受阻,使得公司有一定渠道库存积压,这是可以理解的。本轮华为对台积电的砍单主要集中在麒麟990芯片,该款芯片主要用于华为旗舰机型。”信达证券分析中心报告指出,“不过华为对于即将发布的P40的生命周期出货量预测至少在2000万以上,中长期来看华为供应链需求量依然巨大。

除了华为由于库存高企而进行供应链订单量调整外,包括OPPO、vivo、小米等也有对应的供应链疫情风险准备。如OPPO做了供应链调整,将部分MTK订单转移至高通,此外在春节前也做了供应链的整合,应对部分供应链企业在武汉主要疫区的,及时把订单需求转移到国内或者海外其他供应链厂商。

国内市场整体回暖,3月底生产恢复正常

分析机构Counterpoint认为,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工厂开始逐步恢复生产,但很多工厂的产能仍低于往年。

以富士康为例,其表示目前产能大概是正常淡季产能的一半,约占全部产能的25%。尽管工厂急切地希望提高生产,但仍要十分小心以免密集劳动造成病毒复燃。受疫情影响,2月份营收创下7年来的最大月度降幅。同时富士康发布预警称,疫情将会影响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

为此Counterpoint也修正了对中国第一季度手机销量的数据,预计从最初的下降40%调整到下降25%,比去年第一季度下降18%。当然这个预估是在现阶段整体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得出。总体而言,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会出现负增长。

业内普遍预计,3月份智能手机供应链企业已经基本复工了,但是尚未恢复到正常的生产水平,尚需1个月左右时间解决。供应链的恢复时间预计会到3月底,才会进入较为正常的水平

深圳一家手机供应链厂商负责人接受集微网采访的时候表示:“生产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到3月下旬,原因在于上下游供应商、客户促销、自身生产节奏被打乱,还需要时间调整,此外还有客户的回款问题处理,同时受人员返岗和离职的情况影响。”

当然相比较销量下降和供应链砍单,市场需求逐渐回暖趋势也是可见的。“疫情确实对手机市场造成较大冲击,通过产业链调研发现2月份手机市场同比降40%,但有数据显示这几周销量已经明显回暖。”信达证券中心调研发现。

「芯调查」华为砍单为去千万库存,海外疫情蔓延成定时炸弹

从其调研报告可以看出,过年期间,即1月27日-2月2日,国内市场手机销量数据降幅达75%。但自复工以来,需求迅速回暖。尤其值得惊喜的是在2月份最后一周,同比降幅已显著收敛至15%。其中华为在最后一周更是有同比22%的增长。

OPPO方面也对整个手机市场回暖充满信心,OPPO副总裁吴强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OPPO 2月底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而且还是在约50%门店没有开门的情况下。”

「芯调查」华为砍单为去千万库存,海外疫情蔓延成定时炸弹

吴强还认为疫情发生后,手机市场大盘的2020年整年出货量预测还是过于悲观了,他表示中国手机市场今年出货量还是能够达到3.4~3.6亿部。

一位手机零售渠道商告诉记者:“自从2月底开始恢复销售后,销量虽然没有去年同期那么高,但是大部分品牌的手机销量已经恢复到5成以上。随着各个品牌开始推出新品,3月份甚至第二季度的市场前景仍然是很有信心的。”

据了解,目前OPPO的复工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包含了生产、市场、研发、管理等人员。针对疫情的影响,OPPO对线下门店的销售、导购等受影响最大的人员发放了一定的疫情补贴,保证人员的稳定。

OPPO受此疫情影响导致其在销售结构方面进一步优化,如加大线上销售的投入,转型线上销售,开发出“门店+互联网”模式。同时OPPO也鼓励采用私域流量进行销售,对销售渠道和通路价值重新定义,采用“小程序+社群+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玩法。

据悉,OPPO山东的一位导购员,2月份对朋友圈和微信群的老客户进行维护,实现了销售额翻倍,这是一个很好的采用私域流量进行销售的例子。因此疫情也间接让线上的新销售模式迸发。

按照信达电子分析师方竞的预测,手机终端砍单情况只是暂时性行为,处于一个市场需求结构调整的正常阶段,并不会对国内大陆供应链产生大的影响。同时需求端的回暖,预计全年国内市场手机销量为3.4亿部。

海外疫情蔓延,不确定性增大

虽然国内情况逐渐转好,但是海外众多国家的疫情有开始蔓延的趋势,这势必影响全球整个手机产业甚至电子产业的走向。现阶段全球疫情的防控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各国即使都已经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可是实际上感染的情况仍是愈演愈烈。这样的局面,也大大削弱了这些国家的市场消费力度。

韩国、伊朗、意大利和日本的确诊病例快速增加,德国、巴西等国家的确诊病例也进一步增多,这必然会导致全球疫情防控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已经有80多个国家出现了确诊病例,但

报告的病例数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人只是轻症,可能并没有计算在内。

翻开国内头部几家手机厂商的出货数据,无不发现他们海外市场的收入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这是因为近几年国内手机市场需求饱满,创新不足换机周期拉长后,导致品牌的终端销售出现下滑,因此他们纷纷出海寻求新的市场。

「芯调查」华为砍单为去千万库存,海外疫情蔓延成定时炸弹

来源Canalys:东南亚国家中国手机品牌占比

随着他们海外市场布局的深入和投入的不断加大,海外终端业务成为很多手机厂商的核心业务组成部分。当中,华为、OPPO、vivo、小米、传音等均是代表,以华为为例,虽然2019年遭遇美国政府方面的阻击,导致其海外终端销售下降,不过依靠国内市场的增量还是弥补了海外市场的缺口,整体增长率仍然达到惊人的18.6%。

不过到了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华为面临着危机。纵使其依旧选择在巴黎3月26日举行华为P40系列手机的发布会,显示对欧洲市场的重视,可是因为疫情影响,仍然会是线上直播。作为华为海外业务主战场,欧洲疫情的蔓延更加会对华为手机终端实现双重打击,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的购买需求量下降。

除华为外,OPPO、vivo、小米、传音等在海外的布局已经相对成熟,同时海外收入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一环。如OPPO、vivo、小米在东南亚均有布局,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家。

以OPPO为例,据Canalys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份开始,OPPO已经实现了海外市场份额超过国内市场,海外占比超过50%。海外每个市场都取得了非常高速的成长,2019年在欧洲销量增长达到200%,在印度增长了60%多,在亚太市场东南亚增长了40%左右,在中东非市场增长达到90%多。

Counterpoint 智能手机市场监测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中国&海外市场销售占比中,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在海外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一加、小米、OPPO及vivo等传统国产品牌在海外的销售均超过了50%。

据Counterpoint分析,虽然目前智能手机部分供应短缺有所缓解,但是随着全球多个国家感染率攀升,消费者减少消费,需求方面必然会下滑。“目前的情景模型是中国以外国家对智能手机的需求温和下降,但暂时疫情对其影响有多大尚在分析预估中,但很可能我们需要向下修正。”Counterpoint分析师表示。

一名电源管理芯片的供应链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海外疫情在加重,对我们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据了解其电源管理芯片主要客户在海外,尤其是印度地区。“虽然目前来看印度的疫情并不严重,但是种种原因,我们并不能了解其真实的情况。

从公司所获得订单情况来看,印度ODM方面已经有砍单的情况,新订单量比预期减少三分之二,同时交通运输方面也出现障碍。”

据了解,2019年小米有高达76%的出货量都集中在海外,也就是说小米手机国内市场份额仅仅占据了24%,而海外市场中,印度可以说是小米手机的大本营,现在小米已经成为印度市场中份额最大的手机品牌。假如印度市场出现疫情蔓延的问题,必然会严重影响小米收入,同时也一并影响相应的国内供应链厂商。

「芯调查」华为砍单为去千万库存,海外疫情蔓延成定时炸弹

印度手机工厂

2月初,小米公司曾表示受中国供应链影响,曾经对红米Note 8进行暂时涨价。到了3月,国内供应链才刚刚把产能提上去,而疫情的蔓延也导致印度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毕竟小米不但在印度售卖手机,同时也有印度本土的手机ODM工厂,当中50%以上的零部件还是需要依靠国内的供应链厂商提供。

中国市场乐观认为在3月底4月初便会恢复正常生产水平,不过海外市场疫情的蔓延增添了众多的变数。虽然现阶段对于手机产业的真正影响还没显露出来,但是从市场、供应链等情况来预测,这只会是时间问题,就像一个不知晓时间的定时炸弹一般,反向影响国内供应链的厂商。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这都是不能幸免的。

目前来看日韩、欧洲市场的疫情蔓延对国内厂商的影响还没充分发挥出来,不过这仍然需要做好充足的风险预案,毕竟中长期来看海外市场需求降低,这对于国内终端和供应链厂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

(校对/范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