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當初那震懾天下的大唐鐵騎,但唐蕃最後一戰,那讓吐蕃十萬人崩潰的代價,希望可以讓他們瞑目。

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唐憲宗元和三年,即公元808年暴雪漫天的冬天,是大唐王朝西域戍邊史上,最為悲壯的時刻:安西都護府最後一支殘兵,孤守在龜茲的軍堡上,早已在吐蕃的圍困下彈盡糧絕。

白髮蒼蒼的郭昕將軍,慨然拔劍高呼,震天的喊殺聲裡,面黃肌瘦的唐兵們手持兵器,與登上城頭的吐蕃軍進行了最後的浴血肉搏,全數壯烈殉難,無一人投降!

太宗貞觀年間,國力的逐漸恢復,東突厥、吐谷渾等威脅被消滅,大唐的目光開始轉向脫離中原王朝控制上百年之久的西域之地。唐朝利用投降的突厥軍隊作為先鋒,先後征服伊吾(哈密)、鄯善等國,大唐勢力成功進入西域。

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公元640年,大將侯君集滅高昌,設安西都護府和西州。

此後唐朝征服西突厥又連續剿滅了焉耆、龜茲、疏勒、于闐等二十多個西域國家,於其城邦故地置都督府,遂有安西四鎮,統轄天山南北。公元702年設北庭大都護府,統轄昆陵、蒙池兩個都護府,下轄十六個羈縻州。自此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以天山為界,以安西都護府為主,分治西域南北。753年前後,是唐朝經營西域的全盛時期,勢力範圍最盛時,稱安西大都護府,轄西域全境、中亞,西至波斯、鹹海,下轄蒙池、昆陵兩都護府和大宛、波斯、條支等九大都督府,並及安息、休循數州,安西都護府位於龜茲鎮。

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日本繪製的唐朝公元679年前後疆域圖

相對於漢朝對西域的簡單控制,唐朝對於西域的治理則非常嚴密。大量設立朝廷直轄的郡縣,遷徙內地人口充實西域,力圖將西域變為真正的中國疆域。同時,大唐在西域長期駐紮重兵,在那個時代,安西都護府麾下的數萬唐軍,對於西域、中亞諸國而言,猶如天兵天將,有無上不可侵犯之威嚴,因懼而降之城邦部族不計其數,因敬而投之城邦部族數不勝數。

自貞觀年間,大唐初建安西都護府,至元和年間,最後一任安西都護郭昕戰死,安西都護府存在了近兩個世紀。

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但是隨著國內政局的的劇烈變化,唐朝在西域的勢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755年(天寶十四載),唐朝國內爆發了“安史之亂",由唐朝蠻族將領安祿山、史思明率領的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肅宗在靈武繼位之後,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守衛西域的安西、北庭節度使屬下的邊兵也被大批調往內地。

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756年有三支西域唐軍被調回內地,參加了收復長安的戰爭,以後在此基礎上組成了戰鬥力很強的鎮西北庭行營。除了西域邊兵之外,唐朝還徵發了西域各國本地的軍隊幫助平叛。756年肅宗在徵發拔汗那兵馬的同時,又使拔汗那"轉諭城郭諸國,使從安西兵入援。"明確見於記載的有于闐王尉遲勝率領的本國兵馬五千。758年秋天,吐火羅葉護烏那多與西域九國首領來朝,請求"助國討賊",肅宗派他們赴朔方行營效力,西域邊兵大批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唐朝明光鎧

西北駐軍的內調對唐朝而言,則是一把雙刃劍。

西北駐軍的回調,為安史之亂的平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也使唐朝在西北的防禦力大為削弱。吐蕃對河西走廊本覬覦許久,只是無奈唐朝長期屯駐重兵防守河西走廊,才無法得手。此時唐朝將河西走廊與駐防西域的守軍調回平叛,對吐蕃而言簡直天賜良機,於是吐蕃趁機出兵,攻下河西走廊。

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唐朝在丟掉了溝通本土與西域的河西走廊後,卻依然控制著更為遙遠的西域。只是此時的西域,在吐蕃的步步蠶食下,只剩安西四鎮與北庭兩地,更因河西走廊的淪陷,早已和李唐中央失去了聯繫,成為了一塊名副其實的“飛地”。

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不得不說,吐蕃的戰略思想很出色,切斷唐朝東西聯繫之後,他們可以慢慢地蠶食沒有後勤支援,只能在西邊三座孤城堅守的唐朝軍隊。面對著吐蕃的強大勢力,面對著看似必敗的戰局,儘管西域唐軍早已被吐蕃圍困成為孤軍,可在失去了朝廷支援的情況下,西域守軍仍然奉李唐正朔堅守西域。而率領這支西域孤軍,固守抗敵的就是唐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鐵血郡王郭昕。

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郭昕與鎮守北庭的李元忠聯合,堅守安西四鎮,甚至在困守之際,還一直試圖與遠在長安的朝廷取得聯繫,不斷派出人馬向長安進發。781年終於有信使回到了長安,與長安失聯近十六年的西域,再次與朝廷取得了聯絡。朝野上下皆被他們“捨身報國”的精神感動,連唐德宗本人都為之欽佩,特意下詔激勵西域將士,並拜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安西四鎮節度使,加封武威郡王。

此時的大唐剛剛從安史之亂中恢復過來,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虎視眈眈,除了精神鼓勵,已經沒有餘力支持西域!無奈之下,郭昕依舊只能獨立堅守。

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787年,郭昕困守安西的局勢發生了轉變,唐德宗因吐蕃“平涼劫盟”,轉而與西北地區的另一大勢力回紇修好。同時,唐德宗還派遣段文秀,借道回紇前往安西,表明唐朝不放棄西域的決心,以激勵堅守安西將士。這對於郭昕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雖然李唐中央依舊無法直接支援安西,但是有了回紇的支持,仍然可以大大減輕北庭、安西二府飛地唐軍將士所面臨的軍事壓力,此時邊疆也一度出現了安謐的景象。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回紇勢力的衰落以及北庭都護府的陷落(790年),郭昕所堅守的安西四鎮再次暴露在吐蕃的攻勢之下。只是這次在失去回紇與北庭都護府的援助後,郭昕也是獨木難支無力迴天。

獨守孤城五十載,滿城盡是白髮兵,只為心中那個夢

公元808年,西域的唐軍只剩下了最後一個可以據守的城池--龜茲。

吐蕃最後的進攻,也是西域唐軍最後的榮光,這個時候的唐軍,都是堅守了將近半個世紀的老兵,那一年,西域萬里疆土上只有龜茲這座孤城上還飄揚著大唐的旗幟,孤城之上的戰士早已白髮蒼蒼,明光重鎧早已破裂,鋒利的橫刀早已經缺口連連,那一年安西大都護、武威郡王郭昕,與其部所有唐軍將士,歷經血戰,皆戰死城頭。

就如《長安十二時辰》中崔器戰死時所說,我不求你們知道長安有崔器這號人物,但我崔器心中必有長安。壯哉崔器!壯哉長安!壯哉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