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產業鏈復工復產資金流“堵點”主要有兩方面


銀保監會:產業鏈復工復產資金流“堵點”主要有兩方面

中國網直播3月13日訊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銀保監會等部門負責人介紹支持產業鏈協同有序復工復產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以下為相關內容實錄: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

從金融角度出發,在打通產業鏈、資金流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支持政策?謝謝。

楊麗平:

謝謝記者朋友剛才關於怎麼打通產業鏈上資金流的提問,剛才辛部長在介紹情況時我注意到有兩個地方提到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包括中小企業現金流出現了“斷點”,出現了融資難的問題。確實,受疫情影響,現在復工復產,各個行業、各個企業進度還是不一樣的。由於產業鏈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環節受到了影響或者是受阻,上下游的企業可能運轉起來都不會順暢。產業鏈復工復產實際上是需要資金支持的,也就是說在產業鏈復工復產的背後是需要有一個穩定的資金流。

資金流的“堵點”究竟是什麼?我們考慮資金流的“堵點”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核心企業佔用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剛才辛部長也提到了這個問題,就是佔款,這是一個“堵點”。二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剛才辛部長也提到了同樣的問題。

針對這兩個“堵點”,銀保監會準備著手從這兩個方面加大工作的力度。第一個方面,住核心企業這個產業鏈的關鍵,核心企業是產業鏈最關鍵的一個環節。穩鏈得先穩頭,穩這個頭,我們主要有兩方面,抓住核心企業產業鏈關鍵部分也有兩項工作:

一是支持產業鏈核心企業自身的發展。產業鏈核心企業受疫情影響,可能自身的發展也遇到了一些資金上的問題,我們鼓勵銀行增加對他流動性的支持,包括給他增加授信額度,幫助穩定他的生產和經營。二是我們希望通過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能夠支持到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做法是通過給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授信、貸款,或者是支持他去發債,這樣他就有了資金,他有了資金之後,如果他的上游供貨企業已經把貨給他了,那我們就會支持他拿到這個資金要以現金的方式,或者叫實時付款的方式,不能僅憑一個票據,或者是拖著、延期支付貨款。拿到了信貸資金,拿到了發債資金也要實時把這個錢往你的上游企業去傳遞,這樣你的上游企業也有資金了,他也可以繼續備貨了,這是拿到貨的。如果上游還沒有給他貨,是一個訂單,在這個時候我們也鼓勵核心企業以預付款的方式給上游供貨企業,因為你已經拿到了信貸資金、拿到錢了,這樣上游供貨企業可以更好地去備貨。這是通過核心企業解決上下游中小企業當中的上游,減少資金停在核心企業的一個做法。針對下游,現在在實踐當中,有些核心企業利用他在產業鏈當中的強勢地位,採用了一種方式叫先款後貨,上游他拖著不給,下游得先收著錢我才能把貨給你,先款後貨,這樣他又佔壓了下游的大量資金,實際上相當於預付款是百分之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通過給核心企業授信,這樣核心企業就有錢了,他自己就能生產和經營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支持他減少對下游企業預付款的比例,你自己已經拿到錢了,可以正常的運轉起來生產經營了,你的預付款是不是就別讓人家百分之百的先款後貨,10%、15%或者是20%、30%,這樣對下游企業現金流、資金鍊都是一個緩衝。這是第一方面,就是怎麼緊緊抓住核心企業在產業鏈的關鍵去打通“堵點”。

第二個方面,直接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融資支持。主要有幾方面措施:一是針對核心企業,它不以現金方式或者預付款方式給上游企業。我們的銀行可以基於真實的交易場景,比如提供合同或者是相關的發票,說明你已經拿到了核心企業的相關訂單。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可以直接為上游供貨商提供應收賬款的融資。如果那邊不給現金的付款,這種情況下只要有真實貿易背景的相關憑證,拿到銀行去,銀行可以給你提供應收賬款的融資。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也鼓勵銀行適當的提高融資比例,實際上還是增加它的資金來源,增加流動性。對下游經銷商,我們可以考慮,如果核心企業不給他降低預付款的比例,我們對下游經銷商,鼓勵銀行通過下游經銷商提供倉單或者是存貨進行質押融資,或者是基於訂單進行預付款的融資。你有真實的貿易背景,有真實的交易背景,在這種情況下,在倉庫裡你有貨,拿倉單或者有存貨,你可以作質押,可以從銀行取得融資,這是直接支持。疫情防控期間,對暫時受到疫情影響、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銀行可以適當降低承兌匯票的保證金比例,並適度減免手續費,這些都是增加他手中的現金流。

媒體朋友已經注意到,上述政策的關鍵是基於真實的交易背景,銀行要加強風險防範,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要誠信,不能做假,本身沒有交易你說有交易,然後進行這樣的融資,這是違法違規的。基於真實的交易,銀行能夠提供支持的就應該提供支持。

剛才提到的現金流的“堵點”和打通現金流主要的想法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核心企業往上下把資金流暢通了,一個是銀行直接精準滴灌到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目前主要考慮的是這兩個方法。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