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協同,暢通產業鏈“堵點”

重點行業產業鏈條長、帶動能力強,是固鏈強鏈的關鍵所在

124561臺!3月27日,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單日產量再次刷新紀錄。目前,合肥聯寶是聯想在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和研發基地,也是我省最大的進出口企業。全球每銷售8檯筆記本,就有1臺是合肥聯寶造。受疫情影響,在線教育、在線娛樂、在線辦公,激發了市場對電腦的更大需求。自春節以來,這家企業已累計拿下300萬臺電腦和服務器訂單,價值百億元,其中七成將出口到海外。目前,企業正開足馬力、全力生產。

“一臺筆記本電腦由幾千個元器件組成,少了任何一個哪怕是很小的元器件,均無法完成產品生產。”合肥聯寶CEO柏鵬介紹,早在1月中旬,公司快速預判、鎖定物料供應,提前儲備,保證物料充足。部分供應商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與供應商溝通後就及時組織其他貨源進行補充,保障良性供應和週轉。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記者瞭解到,疫情發生後,省有關部門和各地聚焦重點行業,以防疫物資、生活必需品以及電子、汽車等產業鏈條長、帶動能力強的行業為重點,持續提高復工復產整體效益和水平。

從沙子到整機,合肥新站高新區已成為全球產業鏈條最完整、發展速度最快、生產規模最大的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基地。記者日前走訪合肥新站高新區時瞭解到,從上游的玻璃基板、偏光片、靶材,到中游的面板和模組,再到下游的整機制造和終端應用,覆蓋新型顯示產業鏈主要環節的龍頭企業,已全面復工復產。

“產銷兩旺,今年業績實現‘開門紅’。”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洪告訴記者,今年還將計劃啟動建設第二條8.5代基板玻璃生產線,以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國際疫情蔓延擴展,或將對有關產業鏈、供應鏈以及外貿出口造成一定的衝擊影響,不容小覷。”走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建議,省有關部門要密切跟蹤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早做好應對準備,聚焦電子、汽車等重點產業,不斷固鏈強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

推動“大幫小”“大帶小”,促進上下游企業產銷對接

安徽叉車集團是國內工業車輛龍頭企業,打造了全球最全叉車產品系列線,並正積極開拓智能物流搬運產品和市場。記者3月30日在該集團生產車間看到,各條智能化、自動化生產製造線加速運轉,主要製造單位已實現滿工滿產,部分產品產銷量甚至超過疫情前的最高水平。

“公司帶動上游企業300家左右復工復產,其中省內佔比30%左右。”安徽叉車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目前企業產能利用率超過90%,上游產業鏈基本恢復正常,下游公司所屬營銷公司全部實現正常營業,整車和配件銷售、維修和租賃服務等均已恢復到滿工滿產狀態,其中智能無人搬運和新能源叉車系列迎來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縱觀全省,在一些龍頭企業帶動下,大量中小微企業加快推進復工復產。

此前,大企業復工復產率高,而配套的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率低,影響上下游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暢通。我省已出臺相關舉措,這種情況正在好轉。

3月13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助力中小微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復工復產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推動“大幫小”。支持和引導國有大型企業在貸款回收、原材料供應、項目發包等方面,加大對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支持。對已簽訂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確因疫情影響無法按時履行合同義務的,鼓勵國有大型企業適當延長履約期限。各政府部門及其所屬單位、國有企業必須主動、按時、足額支付中小微企業各項應付賬款。

3月14日,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進一步發揮專精特新排頭兵作用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深化企業協作配套。鼓勵大型企業向專精特新企業開放共享資源,圍繞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打造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創新網絡。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行動計劃,舉辦專精特新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配套合作對接活動,開展產業鏈上下游專業化協作,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生態。建立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聯盟,更好發揮專業化協會作用,搭建企業之間的信息、技術、資源等交流合作平臺。

“出臺相關政策,就是要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省經信廳負責人說。我省還提出,引導各地加大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政府採購力度,探索發放中小微企業服務券,鼓勵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中小微企業產品和服務。隨著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各項措施的落地,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復工將不斷向好發展。

產業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省內外協同有待進一步增強

我省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鏈格局。

疫情發生以來,在確保安全防疫的前提下,江淮汽車有序復工復產。江淮iC5自2月26日上市預售以來,市場訂單需求較大,但由於上下游零部件企業供應不足,對順利生產造成一定阻礙。

據江淮乘用車製造公司採購部部長張慶介紹,以方向盤上的多功能開關為例,供應商來自外省。疫情前,該供應商每天可達到日產15萬隻開關,節後復工,該企業一天只能生產1000多隻。瞭解到外省供應商主要是人員無法到崗後,公司決定向這家上游企業輸送工人,35名從各個部門抽調的業務骨幹,被包車送到外地工廠。為保障員工安全,員工只在客戶支援專線操作,與本地企業工人錯峰上班。“一週內,定點支援員工每日生產計劃的完成率即達到105%。”

從2月中旬開始,江淮汽車全國生產基地、經銷商、零部件公司積極復工復產,確保生產經營的穩定運行。目前,各生產基地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跟進供應商復工及物流運輸情況,逐步實現產能爬坡。

產業鏈協同,需要省內外配合。我省離不開兄弟省市配合,兄弟省市也離不開我省。

在與南京江北新區僅一河之隔的來安縣汊河軌道交通產業園裡,有100多家為中車南京浦鎮車輛廠做配套的企業,存在著大量的“跨省上班族”,原本互聯互通溝通順暢的機制在疫情到來時卻受到了挑戰,面臨工人和原材料進不來、產品發不出去的尷尬局面。

“得知這一情況後,我們迅速與南京江北新區溝通,共同建立了復工復產聯動機制,開闢了物資運輸專用通道,並開通復工專線,解決兩地員工通勤問題。”來安縣汊河經開區負責人說,目前汊河園區內規上企業復工率已達100%,人員、原材料、產品運輸等問題均得到有效解決。

當前,全省製造業復工復產形勢積極向好。但從產業鏈整體看,仍然面臨著不同省市、省內不同市縣產業鏈復工復產不協同等諸多制約。與兄弟省市及相關企業密切聯繫,齊心解決“堵點”“難點”“痛點”等問題,保持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暢通,才能充分釋放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