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历史没有花木兰此人,有人说,她出生于鲜卑族

木兰诗也叫木兰辞源于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57年)的一首民歌,这首诗/辞的特点是,给人描绘了一个很稀奇的故事:一个女人冒充男人代父从军的故事。

至于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历史存在,不得而知,反正至今没有非常确定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原始诗辞当中找到点历史的蛛丝马迹。

木兰诗:历史没有花木兰此人,有人说,她出生于鲜卑族

电影《花米兰》的花木兰形象

其实,至今为止没有人找到真正的关于花木兰的记载,花木兰来源于《木兰诗》这首诗辞里面,而诗辞是不是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得而知,从诗辞来看,更有可能的是文学创作而已,并非历史事件记载。

起码,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木兰诗:历史没有花木兰此人,有人说,她出生于鲜卑族

花木兰动画片形象造型

历史并无花木兰此人,但却有女性掌握军权的历史

有人断定,历史并无花木兰此人。

尽管如此,从诗句中,我们仍可以找到一些线索用来支撑当时的历史背景。

在诗中,有出现“可汗”的词语,木兰称呼皇帝为可汗,这个称呼是针对鲜卑族的最高领袖的称呼。所以,我们大致可以锁定,花木兰很有可能出身鲜卑族。

至于朝代,同样可以找到痕迹。

木兰这个名字,在南北朝的时候,发音为“muklan”。这和古阿尔泰语(突厥语,蒙古语和满洲语)的兔子的发音有点接近。这和诗歌结尾关于兔子的描写相呼应。所以很容易得出,花木兰出现的年代为南北朝时期。

而花木兰是否是真实的一个历史人物呢?

在诗中我们无法判断,但是可以判断的是,花木兰有可能是代表那个时期军中的一个女人类型,这个类型是当时母系社会中女人。

为何这么说呢?

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保留了部分母系氏族的传统,女性的地位非常高。对于部分女性,特别是鲜卑贵族而言,她们有军队指挥权也很正常。

所以,花木兰很有可能是当时鲜卑民族千千万万的母系社会中的一个女人,作者取名花木兰只是当时女性社会的一个代表而已。

木兰诗:历史没有花木兰此人,有人说,她出生于鲜卑族

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剧中形象

花木兰却有此人,有记载过

另一派,则认为花木兰却有此人。

在《河南通志》里是这样描写花木兰的:“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但是此木兰是否就是《木兰诗》中所说的木兰,我们不可而知。但是朝代到是相隔很近。

另外,在延安市杜甫川内,与万花山隔河对峙的果园山,原名花家陵,据传为花木兰的坟墓。

同样,也是“据传”,也没有更为确切的证据或者更为明显的记载。

另外,有历史学家认为,《木兰诗》属于《乐府诗集》,而《乐府诗集》的收录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当时文人创作,可以说是文学作品。另外一部分来源于民间流传,所以多少有点历史记载的倾向。

而《木兰诗》属于民间流传故事,所以诗歌中所讲到的花木兰有可能是真实的人物。

木兰诗:历史没有花木兰此人,有人说,她出生于鲜卑族

网络游戏中的花木兰形象

但是,话也说回来了,追究其是否真的有没有木兰这个人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相反,《木兰诗》中所体现的精神显得更为重要。

花木兰的故事正面的激励了女性人格,提升了华夏文明中对于女性地位的认知,让整个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并进一步强化了男女平等的观念。

所以,不管是否有花木兰此人,已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接下来怎样更好诗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以及关于女性权利的崇高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