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熊孩子”,你该怎么办

“被迫”陪读的姐姐

2019年3月26日星期二晚上8:20左右。

一个女生在教楼前的排水沟前蹲着,我以为有学生不舒服。过去一问,才知道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原本是今晚在教室陪他弟弟学习,却因为被老师误解请出了教室。

据她说,她弟弟在六二班周老师的班就读。因为好动、调皮在班里多次惹祸。从上周开始,班主任只好让她母亲进教室陪读。一个星期下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她母亲也病倒了。她在郑州上大三,只好请了几天假回来陪弟弟读书。

言谈间,我大致了解到这孩子的基本待遇:家长恨铁不成钢,管不住,自卑委屈,无计可施;这孩子在班里同学待他也没有好生气,无论是否有错,别人都会栽在他头上,老师也是百般冷落、打击,不留情面;总之,一个多余人!这孩子成绩差,没人缘,也是看惯了白眼,受尽了冷落,没有了丝毫自信,就靠无事生非来引起大家的关注,表达他的存在感。

不过,这孩子还是很有孝心的,他姐姐对我说。就在昨天学校发学生奶时,他就省下一盒要留给姐姐喝等等。

聊天之间,雪莉也是唉声叹气,眼泪打转。

不觉间到了下自习的时间。我问雪莉她弟弟怎么回,她说这次不管他了,让他自己会。以前上下学都是她母亲接送,今天我们聊得晚了,这孩子也许独自回了。

我说:“这孩子目前太需要关注和鼓励了。你不如从今天他能够独自回家开始鼓励他。”

我又叮嘱了一下雪莉:“别人都吝惜对这孩子的溢美之词,作为家人你不能吝啬。你们不能只在心里欣赏而嘴上不说。你们要把他的良好转变大声地对着他说出来,说出你们当时的真实感受,说出你们的喜出望外,让他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们对他的欣赏与鼓励。”

“时间不早了,你赶紧回去看看吧,要见机行事。记住啊,鼓励要及时,否则没效果。”

我值班去了,雪莉也回了家,但我们的交流并没有结束而是借助微信实时沟通。


家有“熊孩子”,你该怎么办

从《一位母亲的教子故事》开始

“有时间的话,把这篇文章打开让你母亲看看;如果她不识字你可以读给她听。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找到一点教育孩子的感觉。”

(附故事如下:一位年轻的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一顾。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母亲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这位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最好你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这位母亲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地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这位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他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他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他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也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目前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母亲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来让她儿子去一趟。此时,这位已是中年的母亲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相信儿子能考上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了,并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母亲的手里。突然,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你说的都是骗我的话。我知道这些话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但我还是喜欢听,因为她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听了这话,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本故事转引自网络。)


家有“熊孩子”,你该怎么办

“要避开你的弟弟。教育,最忌讳的是刻意为之。相信你能处理好。”

“嗯,好的。”

“今天你弟弟自己回的啊。记住,从今天开始,你和你母亲都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要从今晚回家开始,发现并放大他的优点,不要吝惜你的语言,要当面自然而然地说出来。鼓励要及时才有效。”

“是他自个回来的。我妈说他走得还挺快的。”

“好的。他睡了么?”

“还没有,在吃东西。”

“那就顺便聊到这个话题上,夸奖一下,看看他的反应。如果可能,试着鼓励他明天继续做,以后逐渐扩大范围。”

“鼓励他明天继续自己走回来吗?”

“那看他今天听你夸他的情绪来决定。要灵活,不能急于求成。”

“夸他他就很高兴。”

“那你试试看。”

按捺不住的喜悦

2019年3月27日星期三6:25分,我被信息铃声叫醒,打开一看,原来是彭雪莉发来的信息。不难看出,这其间按捺不住的喜悦。下面是我们的聊天记录:

“早上好啊,老师!”

“我弟弟刚刚起床就把我也叫醒了。说,你也起来啊。我答应他说好(我知道他这是想让我送他)。洗漱完了以后,我牵着他的手,把他送到门口,并告诉他,嗯,今天是新的一天,我觉得你能自己去学校了”。结果,他竟出乎我意料,闹也没闹,就自个打个手电筒独自去学校了。”

“我都以为他肯定该哼唧一会儿,然后磨着叫人送他。但是,他今早没有这样做,而是很听话。我不知道这改变出自哪?”

我说:“好的习惯养成,开始需要及时经常巩固,养成自觉了就不用操心了。所以,有了新改变就要当面说出你对他的变化的认可和鼓励。”

“嗯嗯好的。”

“我们改变了眼光,他才会在改变中顺利成长。”

“是的,过去我们也总看不到他好的地方。”

“老师,那篇文章刚刚我给我妈读了。”

“看完了,我俩都觉得十分感动。”

“看到最后,甚直流泪了!”

我说:“给你们看这文章,就是让我们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再学会接纳,最后再用自己的改变去带动孩子的改变。如果你弟弟近几天一直表现不错的话,我想等几天再创造个机会亲自和他聊聊,给他加把劲儿。教育最怕让孩子看出来你是在刻意地去对他。明白我说的意思不?”

“OK明白,明白了。”

“当然,人的情绪会有好坏,他的初步改变也可能会出现反复,所以咱们要有信心、耐心和勇气去面对他。好的,期待你弟今早自习高兴归来。”

“对了,再提醒你一点:我们的成果也可能会在班里被抵消,这个要有心理准备,所以,我们得先学会强大、自信和赏识孩子。”

“嗯,我今个就走了。不过,我把您给我说得这些全部传达给我妈了。”

“回家这几天,我一直劝我妈,想开点,我妈嘴上也说好,可是,我看的出来她心里依旧很压抑。”

“如果她有什么想不通的,可以联系我。我们一块儿商量。”

“我把你教我的都说给她听了以后,我现在觉得她才真正的有点想开了”

然后,她留下她母亲的电话,希望我有时间帮帮她。


家有“熊孩子”,你该怎么办

改变在路上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先和这孩子的班主任做了沟通。并告诉她,这是我的一个亲戚,希望她能引导全班同学不招惹、歧视这孩子,并能和他友好相处。我还再三恳请这位班主任不要吝惜她的“溢美之词”,给这个孩子一个改过自新并健康成长地机会。

以后每周我值班的时候,我都会有意识地并装着很偶然地去这孩子的班级看看。对他的积极表现,甚至是能“装模作样”的学习,我都会投以赞许的目光,甚至对他竖起大拇指。那一刻,我发现他很开心。

一个阶段以后,这孩子竟然在遇到我时主动地给我打招呼了。下课时,如若遇到他,我也会和他聊聊近期情况,并鼓励他和我一起加油,做个让大家=认为的好学生。

在一次打扫卫生时,我远远地看见他班其他同学都不愿意倒垃圾桶,是他一个人主动去干的。之后,我遇到他时,对他大大表扬了一番,指出来这个品质值得所有同学学习。借这个机会,我还鼓励他在纪律和同学们交往上也可以再做得更好一点等等。他很开心得笑了。

暑假里,因为工作调动等原因,我和这个孩子再也没有接触过,他的姐姐也没有和我再联系了。不过,秋季开学后,这孩子会将进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相信在应该是新环境里将会更有利于他的成长。我更愿意相信,在他个人的觉醒下,他会逐渐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也会越来越有“规矩”,越来越“健康”。


家有“熊孩子”,你该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