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前沿】微型課程設計的幾種模式

如何設計微型課程?設計微型課程有哪些基本模式,筆者對相關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將微型課程設計歸結為三種模式:微型課程設計的校本模式、微型課程設計的信息化模式、微型課程設計的整合(混合)模式。

【課改前沿】微型課程設計的幾種模式

一、微型課程設計的校本模式

微型課程設計的校本模式著眼於學校特色課程建設和學科課程拓展,相對於以一個知識點設計的“微課”而言, 顯得比較宏觀, 由於它產生比“微課”早,開發的技術手段有待於優化。但這種微型課程設計的校本模式在做好宏觀課程設計的同時,也可以在微觀的知識點層面進行微視頻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微型課程設計的校本模式的策略是:(1)在觀念層面上,要樹立明確的開發意識。可以思考如何構建學校的特色課程體系,如何實現學校特色課程與班級特色課程、學科特色課程的有效整合。只有實現了從學校課程領導到各班主任教師、學科教師的開發觀念轉變,才能發現原有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新的課程設計思路。(2) 在行動層面上,要遵循規範的課程開發步驟: 第一, 擬定主題;第二,確定目標;第三,選擇內容;第四,研製過程;第五,實施課程;第六,評價課程。(3)在制度層面上,要建立合理的交流與分享平臺。第一,建立“微型課程開發發表會”;第二,建立“微型課程共享共建資源庫”等教師交流與分享的長效制度平臺。筆者認為,微型課程設計的校本模式是先做好宏觀的課程框架,課程框架搭好後,進行課程開發,在開發過程中利用技術手段來實現課程資源、學習資源的集聚和整合。這樣的好處是: 避免了因使用單一技術路線而不進行宏觀課程規劃,導致開發出來的微型課程雜亂無序、不成體系的問題。

二、微型課程設計的信息化模式

與課程論學者出發點不同的是,教育技術專家往往著眼於技術領域的新變革或者新技術的應用將會對教育教學產生哪些影響來思考和設計微型課程。相對於課程專家更多地思考學校教育中“形而上”的教育問題來改變觀念和制度,技術專家則更希望新技術、新軟件如何快速有效地進入課堂,實現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因此,微型課程設計的信息化模式成為基於課程資源開發與課程資源建設思路下的一種技術革新。

相關研究者把這類“微課”組成的系列課程稱之為“微課程”。即“微課”意指一節一節的“微型視頻課”,而“微課程”則指由這些具有教學價值的“微視頻課”組成的系列。這些微課程,有研究者把它歸成了幾個類別: (1) 知識點微課程; (2) 習題微課程; (3) 拓展微課程; (4) 活動微課程等。當然,也還有其他的分類方法。

有研究者歸納了微型課程設計的信息化模式,其開發策略主要有四種。 (1)攝像機拍攝(DV錄像機+白板):第一步,針對微課主題,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白板)展開教學過程,利用便攜式錄像機(DV) 將整個過程拍攝下來;第三步,對視頻進行簡單後期製作(會聲會影),進行必要的編輯和美化。(2) 數碼手機拍攝(手機+白紙+支架):第一步,針對微課主題,進行詳細教學設計,形成教案;第二步,用筆在白紙上展現出教學過程,可畫圖、書寫、標記等,用手機將教學過程拍攝下來,儘量保證語音清晰、畫面穩定、演算過程邏輯性強,解答或教授過程明瞭易懂;第三步,進行編輯和美化。(3)錄屏軟件錄製(屏幕錄製軟件+多媒體課件):第一步,針對選定教學主題,蒐集教學材料和媒體素材,製作課件,課件的形式通常以PPT為主,也可以是交互性的課件,如Flash;第二步,在電腦屏幕上同時打開視頻錄像軟件和教學PPT,開始錄製,教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可配合標記工具或其他多媒體軟件或素材,儘量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在錄製過程中可選擇錄製教師形象是否出現在屏幕上,這通常根據課程的需要來確定;第三步,對錄製完成的教學視頻進行處理和美化。(4)動畫型微課:利用Flash等動畫軟件製作演示型動畫微課(類似於網絡廣告動畫),製作中,導入同步錄音,再利用錄屏軟件製作成視頻格式。(5)可汗學院模式(屏幕錄像軟件+手寫板+畫圖工具):第一步,針對微課主題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形成教案;第二步,打開軟件,對教學過程進行演示,並同步錄音;第三步,通過軟件,輸出視頻文件;第四步,可以進行編輯和美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