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稱帝后,羅藝為何舉兵造反?

硃砂丄172cm


羅藝地處北方,與突厥有往來,有突厥支持,妄想得到更多的權力與土地。


默名286


看過《隋唐英雄傳》的朋友都知道,羅藝是隋朝末年傑出的農民起義軍首領。

  在此之前,羅藝是隋煬帝位於涿郡的行宮——臨朔宮的鎮守將軍。

  因不滿隋煬帝的暴政,而響應其他地方的農民起義軍,舉起了反抗隋王朝統治的大旗,並且佔據了軍事要地——幽州。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羅藝於武德元年十二月,主動前來投奔李淵,被封燕王,賜姓李,官職為幽州總管,繼續鎮守他的幽州。

  隨後,羅藝在協助唐朝中央軍對抗竇建德和劉黑闥的戰鬥中,又先後立下了不小的戰功,便開始得意洋洋、居功自傲起來。

  甚至,就連當時秦王李世民身邊的親信將領到他的軍營之中,都要看他羅藝的臉色。

  曾經有位將領並沒有做錯事情,卻無端的被羅藝給毆打了一番(藝之初入朝也,恃功驕倨,秦王左右至其營,藝無故毆之)。

  這件事情,讓秦王李世民和唐高祖李淵都非常的氣氛。

  在唐高祖李淵和秦王李世民看來,這不僅僅是自己的將領被無端毆打了,這分明就是他羅藝瞧不起自己,進而才敢如此的放肆和囂張。

  皇帝生氣了,後果很嚴重——一怒之下,唐高祖李淵下令把羅藝給關進了大牢之中。

  後來,氣消了之後,羅藝又被釋放了出來,並被任命為天節將軍,鎮守涇州。

  一轉眼,這件事情過去了三四年。

  在這期間,羅藝還算老實,並沒有再找其他人的茬。

  然而,讓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即位一年後,羅藝竟然舉起了反抗自己的大旗——貞觀元年正月,剛剛過完新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接到了羅藝起兵謀反的緊急軍情。

  原來,是羅藝自己心虛了,害怕已經登上皇位的李世民,為了當年的事情報復自己、給自己小鞋穿(上即位,藝內不自安)。

  所以,經過周密的策劃和部署,羅藝決定先發制人。

  然而,計劃不如變化,就在羅藝為順利起兵兒洋洋自得的時候,卻率先遭到了幽州統軍將軍楊岌的攻擊。

  沒想到,此時羅藝的軍隊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很快,羅藝的軍隊便兵敗如山倒。

  混亂之中,羅藝也慌忙帶領自己的妻兒趕緊逃命。

  羅藝的逃往方向是突厥——因為羅藝知道,此時只有北方是安全的,其他方向都是大唐的地界,唯有死路一條(藝眾潰,棄妻子,將奔突厥)。

  而只有北方的突厥,是唐朝的敵人。

  而按照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羅藝決意逃亡到突厥,以求安身立命,藉機反撲。

  然而,上天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在走到半路的時候,他身邊的親隨又發起了內亂,殺死了羅藝,主動投降了唐王朝(至烏氏,左右斬之,傳首長安)。

  就這樣,還沒等李世民派來的中央軍到來,羅藝謀反一事就被順利鎮壓了下去。

  而羅藝之所以起兵謀反失敗,並且最終被自己的部下所殺,不是因為他統軍作戰的本領倒退,而是不得人心——此時,大唐王朝已經安定下來,沒有人願意再經歷持續不斷的戰亂,以及背叛自己的國家。


史海閒聊


《舊唐書》記載:“羅藝歸國立功,信妖言而為叛。善始令終者,鮮矣!”這裡的意思是說羅藝降唐之後立了很大的功勞,但是卻輕信妖言反叛。原來當時在曹州有位李氏女子自稱會鬼道之術可以治療疑難雜症,很多人都曾受到她的迷惑前來求醫。唐高祖李淵得知後便下詔讓李氏進京城,而此時羅藝投降唐朝以後也在朝為官。羅藝的妻子孟氏於是便讓李氏給她和羅藝看相,李氏對孟氏說道:“你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天下之母(意在孟氏有成為皇后之意),而且你的富貴主要是因為燕王而來。孟氏一聽大喜於是便將李氏的話告訴了羅藝並且支持羅藝起兵造反。

那麼羅藝反唐真的是因為受到妻子的誤導錯信妖言而反的嗎?我認為這個原因可能影響了羅藝反唐的決心,但絕不是羅藝反唐的初衷。那麼是什麼促使羅藝在投降唐朝之後又公然反叛呢?首先我們來看下在歷史上的羅藝是個什麼樣的人,《舊唐書》記載:“藝性桀黠,剛愎不仁,勇於攻戰,善射,能弄槊。”和小說上不同的是歷史上的羅藝並不是一個爭執的人,據史書記載的來看羅藝儘管武藝高強但是他為人卻狡猾殘暴,剛愎固執,不講仁義。不過和其他的割據勢力比較羅藝是個比較有遠見的人,當時竇建德、高開道等河北軍閥曾派人道幽州招降羅藝,羅藝認為這些人不足以成就大事於是便選擇投奔了唐朝。

羅藝降唐之後受到了唐高祖李淵極大的禮遇,當時唐朝朝廷詔封羅藝為燕王並且賜姓李氏。竇建德死後其部將劉黑闥在河北聚集竇建德舊部起兵反唐聲勢浩大,此時羅藝自幽州便帶數萬兵馬配合唐朝的軍隊作戰斬殺了劉黑闥的弟弟劉什善並且殺死和俘獲共八千人。後來劉黑闥又聯合突厥的軍隊再次進犯河北,羅藝又帶兵和太子李建成會師於洺州大破劉黑闥。《舊唐書》記載:“藝復將兵與隱太子建成會於洺州,因請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衛大將軍。”羅藝追隨李建成建立了大功後便請求入朝為官,唐高祖於是答應了羅藝的請求並且對他比以前更加厚待,冊封他為左翊衛大將軍。

那麼羅藝在唐朝位高權重並且當時天下形勢基本已成定局,他後來為何不估計形勢在李世民登基為帝之後便貿然起兵反唐呢?這裡主要的原因還要看羅藝和李世民的關係。《舊唐書》記載:“藝自以功高位重,無所降下,太宗左右嘗至其營,藝無故毆擊之。”這裡給的說法是羅藝居功自傲,李世民的手下曾到羅藝的大營遭到羅藝無故的毆打。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羅藝為何要無故毆打李世民的人呢?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就隨便毆打秦王李世民的人這個顯得有的說不過去,那麼是什麼人給了讓羅藝勇氣使其敢毆打李世民的人,在當時能有這樣能量的人也就只有太子李建成了。

羅藝和太子李建成的關係顯然是很不一般的,兩人在聯手擊敗劉黑闥時曾合作過,而正是在這次合作後羅藝竟然放棄了在幽州為王的自在生活而主動要求入朝為官,這顯然很可能是李建成和羅藝達成了某種協議使其入朝助其一臂之力對付李世民。不過後來羅藝因為毆打李世民的人被唐高祖李淵審查隨後便被朝廷調往涇州鎮守邊境了。羅藝走後不久李世民便一手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唐高祖讓位。《舊唐書》記載:“太宗即位,拜開府儀同三司,而藝懼不自安。”李世民即位之後為了安撫羅藝拜羅藝為開府儀同三司,儘管受到了加封羅藝依然恐懼不安。這是因為他曾是李建成的人,並且數次和李世民作對。所以後來羅藝才鋌而走險起兵造反,這裡面真實原因還是因為當初他選錯了陣營而怕後來被清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作困獸之鬥罷了。!


唐明國亮


高祖李淵的時候,羅藝歸唐,高祖賜姓李,封為燕郡王。在與竇建德、劉黑闥等軍閥作戰中戰功很大,後來就有些居功自傲,數次羞辱秦王李世民。待到李世民登基,羅藝心中害怕,怕李世民報復他,於是起了反唐的心。

羅藝降唐之後受到了唐高祖李淵極大的禮遇,當時唐朝朝廷詔封羅藝為燕王並且賜姓李氏。竇建德死後其部將劉黑闥在河北聚集竇建德舊部起兵反唐聲勢浩大,此時羅藝自幽州便帶數萬兵馬配合唐朝的軍隊作戰斬殺了劉黑闥的弟弟劉什善並且殺死和俘獲共八千人。後來劉黑闥又聯合突厥的軍隊再次進犯河北,羅藝又帶兵和太子李建成會師於洺州大破劉黑闥。《舊唐書》記載:“藝復將兵與隱太子建成會於洺州,因請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衛大將軍。”羅藝追隨李建成建立了大功後便請求入朝為官,唐高祖於是答應了羅藝的請求並且對他比以前更加厚待,冊封他為左翊衛大將軍。那麼羅藝在唐朝位高權重並且當時天下形勢基本已成定局,他後來為何不估計形勢在李世民登基為帝之後便貿然起兵反唐呢?這裡主要的原因還要看羅藝和李世民的關係。《舊唐書》記載:“藝自以功高位重,無所降下,太宗左右嘗至其營,藝無故毆擊之。”這裡給的說法是羅藝居功自傲,李世民的手下曾到羅藝的大營遭到羅藝無故的毆打。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羅藝為何要無故毆打李世民的人呢?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就隨便毆打秦王李世民的人這個顯得有的說不過去,那麼是什麼人給了讓羅藝勇氣使其敢毆打李世民的人,在當時能有這樣能量的人也就只有太子李建成了。

羅藝和太子李建成的關係顯然是很不一般的,兩人在聯手擊敗劉黑闥時曾合作過,而正是在這次合作後羅藝竟然放棄了在幽州為王的自在生活而主動要求入朝為官,這顯然很可能是李建成和羅藝達成了某種協議使其入朝助其一臂之力對付李世民。不過後來羅藝因為毆打李世民的人被唐高祖李淵審查隨後便被朝廷調往涇州鎮守邊境了。羅藝走後不久李世民便一手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唐高祖讓位。《舊唐書》記載:“太宗即位,拜開府儀同三司,而藝懼不自安。”李世民即位之後為了安撫羅藝拜羅藝為開府儀同三司,儘管受到了加封羅藝依然恐懼不安。這是因為他曾是李建成的人,並且數次和李世民作對。所以後來羅藝才鋌而走險起兵造反,這裡面真實原因還是因為當初他選錯了陣營而怕後來被清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作困獸之鬥罷了。



譚天說帝



羅藝不論是在《隋唐演義》還是《說唐》或者是正史之中都在隋末唐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羅藝武藝高強,史書上這麼記載的:“勇常冠軍,為諸將忌畏”,但是剛愎自用,得到幽州之後,自稱幽州總管。竇建德想招降他,他把竇建德的信使給斬了,李淵又向他伸出橄欖枝,他卻說了句:“真乃吾主也。”於是,羅藝投降李唐,被李淵賜姓李,叫李藝,受到唐高祖李淵的特別優待。

然而剛愎自用的羅藝,卻因小失大,在自己的陣營打了李世民的親信,導致本沒多少交情的兩人關係更加緊張。這本來是個小事,但是正因為此,羅藝心虛,所以選擇了太子陣營,這本來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李世民的親信,誰不巴結太子呢!但是,626年,帶兵打仗無出其右的李世民,在喝過太子哥哥給的毒酒,大難不死後,意識到自己如果再不行動,那麼等李淵龍馭上賓以後,自己必將成為一塊任人宰割的“魚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於是聯合親信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成為了一代明君,開創了大唐盛世。

那麼,當政權更迭之後,自己的對立方掌權,羅藝此時開始心虛,怕李世民有一天找個理由將他族滅,同時羅藝又想起了一件以前發生過的不同尋常的事,就是有一個李性女巫說他的夫人孟氏“可母儀天下”,富貴之由來自燕王羅藝。這讓剛愎自用的羅藝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冥冥之中必有天命,所以決定起兵造反,結果被部下殺死,瞭解了英雄的一生。


讀史思辨


羅藝為什麼要反,是有原因的,羅藝曾經得罪過李世民,羅藝曾經打過李世民的親信部將。

因為這件事情,李世民十分憤怒,為此還告過羅藝的狀,導致羅藝被李淵給抓了起來關到了牢獄裡面。

後來李淵氣消了,就又把羅藝放了出來,這件事情讓羅藝開始畏懼害怕李世民,所以羅藝牢牢的抓住了太子李建成這根救命的稻草。

後來的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李世民殺死,李世民掌握了大唐的政權,身為李建成親信的羅藝又怎麼不會驚恐啊。

特別是李世民在封賞自己的那些造反的功臣的時候,還不望封賞一點東西給羅藝,這讓羅藝更加不安,因為他覺得自己被掂記上了。

只是因為自己比較有實力,因為沒什麼實力的李建成的親信被一掃而空了,所以羅藝在收到禮物的時候,就下了決心要起兵了。

從後面羅藝想兵,到最後被平定叛亂,整個過程很快,說明李世民早就做了應對的手段,羅藝是非死不可的。

換作任何是羅藝,都沒有第二條路做選擇,再者當時羅藝兵強馬壯,還想著聯絡草原部族一同南下。

造不造反,都是死路一條,如果造反成功,還有機會當皇帝,真失敗了,就逃入草原,這筆帳誰都會算。

所以羅藝在李世民即位沒有多久,就馬上反了,這就是原因。





指揮使吳鐵錘


羅藝是隋唐英雄裡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人們口耳相傳,羅藝善使一杆滾銀槍,守護邊疆數十年,屢建奇功,官拜北平王,最終卻被蘇定方的暗箭射死,結局十分悲壯!這得益於《隋唐演義》、《說唐》等演義小說的描述,使得羅藝以正面形象在民間廣為流傳。但,真實歷史上的羅藝卻與民間傳聞大相徑庭,歷史上的羅藝是個不折不扣的陰險小人,反骨仔。

羅藝,字子延,湖北襄陽人,父親羅榮,是大隋朝監門將軍。《舊唐書》記載,羅藝生性“桀黠,剛愎,不仁”,因為是軍二代,他幼時就耳聞目染熟識了很多軍事知識,加上他打仗很勇敢,“善射,能弄槊”,在大業年間,他因軍功升到虎賁郎將。

公元612年(大業八年),隋煬帝準備發兵攻打高句麗,命羅藝督軍涿郡,受右武衛大將軍李景節度。羅藝雖然身在軍營,但是不服上司管教,多次凌侮李景,沒想到李景也是的兵油子,這種事見多了,反而次次折辱羅節,羅藝懷恨在心,後來想借誣陷李景謀反來報復,但沒有成功。

本來,要是一直這麼下去,羅藝了不起也就是變成一個兵痞子,充其量禍害禍害周邊的人,但是上天了他打開了一個門。隋煬帝把攻打高句麗所需要使用的軍械物資,金銀財寶都放在了涿郡,彼時天下大亂,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有人就打起了涿郡的主意。別的留守將士不敢出城抵抗,唯獨羅藝非常興奮,每次都打殺多名來犯的賊寇,而且越打越有威望,越打越內心越膨脹,到後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率軍奪城,“發庫物以賜戰士,開倉以賑窮乏”,還殺了反對自己的渤海太守唐禕等人,吞併了柳城、懷遠兩城,任命自己的親信襄城太守鄧暠為總管,自己則乾脆當起了幽州總管,管轄幽營二州,成了割據幽州一帶的大軍閥,開始了稱霸一方的梟雄人生。

與此同時,各地武裝勢力也都紛紛起兵,到處都在上演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故事。為了自保,也為了增強自身實力,各個武裝割據勢力紛紛找同盟,搞合併,其中就有竇建德、高開道、宇文化及來找過羅藝。要說羅藝這個人不愧是軍二代,還是有點見識的,認為“建德、開道,皆劇賊耳,化及弒逆,並不可從”,天下英雄,能成大事者,只有唐國公李淵了,然後決定“率眾歸之”,有不同意的“必戮之”。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羅藝奉表歸國,唐高祖李淵下召封他為燕王,賜姓李氏。剛加入李唐後,羅藝(現在應該叫李藝了)還是夾著尾巴做了幾年人,協助李建成、李世民平息了反唐軍閥劉黑闥,因立了大功,李淵拜他為左翊衛大將軍。做了大將軍後,“李藝”的內心又飄飄然起來了,加上他被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拉攏,成了光榮的太子堂一名,更是目中無人。有一次李世民的親信到他的軍營去,“藝無故毆擊之”,李淵為這個事也很生氣,加上“李藝“已經明顯參與到皇位繼承權的爭鬥中,當時突厥屢次犯境,李淵以突厥害怕”李藝“為理由,打發他鎮守涇州去了。

“李藝“離開京城不久,就爆發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上了皇位。登基後,李世民大大封功臣,拜”李藝“為開府儀同三司,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但是因為得罪過李世民,”李藝“心裡揣揣然,加上鬼迷心竅,聽信了一個行走江湖,裝神弄鬼的叫李氏的巫婆忽悠,認為自己有當皇帝的命,遂打著幫李建成復仇的旗號反唐,結果李世民派出的”王師“還沒到,”李藝“就被左右砍了腦袋,首級也被送到京師示眾。最後,大功臣”李藝“終成叛賊羅藝,迴歸本來面目。


風中談歷史


羅藝在演義中是羅成的父親,秦瓊的姑父,史實上並沒有這重關係,羅成也只是小說中人。羅藝為人兇暴狡黠,剛愎固執,不講仁義,又勇於攻戰,善騎射,在北境擔任官吏,隋煬帝三徵高麗後,亂民四起,侵掠州郡,各地不能禁,只有羅藝敢於出城接戰,殺敵不可勝數,威望越來越大。眼見隋朝形勢不妙,羅藝也藉機自立,自稱幽州總管,統轄幽、營二州,擁兵自守。


各地義軍都對羅藝進行引誘拉攏,竇建德文說不成採用武攻,大敗而回,觀察天下形勢後,羅藝認為李淵能夠成事,決心歸順唐朝,唐武德三年620年,羅藝奉表歸唐,李淵下封他為燕王,賜姓李氏,從此,羅藝改名為李藝,成為唐朝的北方方鎮。(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竇建德救洛陽失利,與王世充雙雙被李世民生擒,押赴長安定為流放,途中被仇人殺死,其舊部便擁立劉黑闥起兵,稱漢東王,結好突厥,與唐朝開戰,侵掠唐朝土地,幽州成為其發展之路的一大障礙,多次出兵攻打,羅藝死守得存。

唐軍面對劉黑闥軍屢敗,起用李世民征討,羅藝在此役中意外與李世民結怨,李世民到達前線後,堅守不戰以待良機,劉黑闥又攻克洺水縣城,羅士信陣亡。一月後李世民認為時機已到,依靠洺水,一字擺開軍營威逼劉黑闥,並派遣突襲部隊截斷敵軍運糧通道。耗到劉黑闥軍中糧盡,求戰心切,便命軍士堵住上游,引軍出戰然後詐敗走過洺水,等劉黑闥軍隊追來走到河中間就挖開堤壩,水淹敵軍,劉黑闥軍潰不成軍,被殺死一萬多人,被淹死幾千人。劉黑闥與眾將率殘存一千多人逃往突厥。(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這一仗雖是大勝,但殺敵三千自傷八百,據說此役在引誘劉黑闥渡河中,有羅藝的精銳部隊,在決堤放水時也逃避不及,全部溺亡,羅藝憤恨不已,認為李世民有意消耗他的實力,從此心懷芥蒂。(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第二年劉黑闥再次起兵,羅藝又奉詔討伐,這一次在魏徵的勸告下,太子李建成請命出征,總統諸軍征討劉黑闥,不久劉黑闥戰敗被斬殺,羅藝與太子李建成在洺州會師,這次本是取戰功和收買人心而來,到河北後,李建成對各地軍官曲意結納,放低身段自稱小輩,羅藝對他印象大好。與倆兄弟的因緣,也決定了羅藝最後的起兵。

太子建成與秦王世民儲位之爭越來越激烈,羅藝請求入朝朝見,李淵熱情接待還拜他為左翊衛大將軍。羅藝自以為功高位重,被唐高祖賞識,又是李建成黨羽,開始目中無人。史書載李世民的親信曾至其營,羅藝無故毆打他們。據後人分析,李世民親信有勸羅藝投入秦王一方的嫌疑,才致被打。不管如何,此舉表明羅藝全力擁護建成站在了李世民的對立面。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上皇位,拜羅藝為開府儀同三司,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但羅藝恐懼不安,圖謀反叛,627年,假稱奉詔,從涇州出兵襲奪幽州,李世民令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率兵討伐羅藝,大軍未到,羅藝已被部將殺死。


南方鵬


羅藝(李藝)是隋末的一個地方實力派,佔據當時的幽州一帶,羅藝早在武德三年(620)就封表歸國,歸屬了唐朝,不過當時竇建德、王世充並未平定,羅藝與唐朝的直接聯繫並不通暢。

等到武德四年(621)竇建德平定後,羅藝才與唐朝取得了比較直接的聯繫,此後,在武德五年至六年,先後配合李世民和李建成征討劉黑闥,並立下了戰功。

應該說,剛開始的時候,羅藝並沒有選邊站,因為他是個外人,不好過分捲入皇子爭鬥,因此,他對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採取了討好的政策,他麾下的猛將薛萬均和薛萬徹兄弟,哥哥薛萬均給了李世民,弟弟薛萬徹給了李建成。

此後,武德六年(623)徹底討平劉黑闥以後,羅藝自請歸朝,就是到朝中做官。李淵授予他左翊衛大將軍。

這一時期,出現了一些變故,使得羅藝開始倒向李建成。當時,李世民的部下到羅藝軍營,可能是發生了一些爭執,羅藝毆打了李世民的部下,由此雙方產生了矛盾。李淵為此還把羅藝下獄了,但不久又放了出來。當時突厥頻繁入侵,李淵讓羅藝出任關中十二軍之一的天節軍將,鎮守涇州。

大概就是這段時間開始,羅藝逐漸向李建成靠攏。根據《資治通鑑》記載,武德七年(624)的時候,李建成讓自己的部下右虞侯率可達志從羅藝那裡調發幽州突騎三百人,補為東宮衛士。可見二人關係比較密切。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勝出,羅藝就開始惶恐不安了,害怕李世民報復他。武德九年(626)八月,突厥主力入侵,途徑羅藝的防區涇州,未見羅藝組織像樣的抵抗。

李世民雖然對羅藝進行了安撫,授予他開府儀同三司的散官,但是,並未緩解羅藝的憂懼。後來,羅藝還是在貞觀元年(627)正月起兵造反。

這裡我想強調一下,羅藝的立場傾向於李建成,但是,他與李瑗的情況還是不一樣的。玄武門之變後,朝廷立即召幽州大都督李瑗入朝,可見是對他非常懷疑,說明他是李建成的死黨。但是,羅藝在玄武門之變半年後,到他造反的時候,仍然坐鎮涇州,可見,李世民對羅藝並不特別懷疑,還是把羅藝作為安撫和爭取的對象的。

但羅藝自己過於恐懼,可以說是庸人自擾,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羅藝造反後,自涇州南下,入據豳州。

但是,羅藝原本的勢力是在河北的幽州,他在關中地區沒什麼根基,因此當地人根本不支持他,雖然李世民派出尉遲敬德、長孫無忌率軍征討羅藝,但還沒趕到,豳州當地守軍就羅藝打敗了,後來,羅藝在逃亡過程中,被其部下斬殺。

以上是我對羅藝的簡單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如對唐朝歷史感興趣,請關注我,繼續深入討論。


詳侃歷史


羅藝(?—627年)字子延,隋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人,唐朝初期將領,寓居京兆雲陽(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隋末任虎賁郎將,駐守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底(619年初)歸唐後,賜其姓李,初封燕公,後晉封燕郡王,助唐擊敗劉黑闥,統領天節軍,鎮守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位於慶陽縣西南)。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率軍反唐,進據豳州(今陝西省彬縣,位於淳化縣西北),後被擊敗,逃往甘肅烏氏(今省涇川縣北),為其部下所殺。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羅藝奉表歸國,唐高祖李淵下召封他為燕王,賜姓李氏,從此,羅藝改名為李藝,為唐立下大功。

在羅藝協助唐擊敗劉黑闥後,羅藝請求入朝,唐高祖盛情接待了羅藝,拜他為左翊衛大將軍。羅藝自以功高位重,便目無他人,自從和太子李建成相識後,他被李建成拉攏,結為黨羽。李世民的親信曾至其營,羅藝無故毆打他們,唐高祖因他是屬吏大怒,很長時間才釋懷,待他像以前一樣。當時突厥屢次成為侵擾的禍患,因羅藝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唐高祖令羅藝憑本官身份帶領天節官兵鎮守涇州。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即皇帝位後大封功臣,拜羅藝為開府儀同三司,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但因為曾得罪過李世民,羅藝內心恐懼不安,便圖謀反叛。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正月十七日,羅藝假稱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勢佔據了豳州。太宗命令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率兵討伐羅藝。朝廷大軍還沒抵達,趙慈皓便與統軍楊岌謀議誅除羅藝,事情洩露,趙慈皓被抓住。楊岌當時在城外發覺有變化,匆忙帶兵攻打羅藝。羅藝大敗,拋棄妻子兒女,帶領數百名騎兵逃奔突厥。到了寧州邊界,經過烏氏驛站時,跟隨的人逐漸逃散,其左右斬殺羅藝,把他的首級送到了京師。朝廷在市集懸首示眾,並恢復了其本姓羅氏。羅藝之弟羅壽當時任利州都督,也被誅殺。

從史料來看,羅藝因為曾無故毆打李世民親信而而得罪過李世民,故而在李世民繼位之後起兵叛亂。而究其根本原因,羅藝為李建成門下,與李建成結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作為李建成門下的羅藝,自知不會有好下場,故而起兵叛亂,試圖搏得一線生機。史書評價羅藝“藝性桀黠”“藝剛愎不仁,勇攻戰,善用槊。”可見羅藝只是一介武夫,在李世民繼位之後,羅藝只會選擇叛亂的方式來為自己搏得一線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