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中医世家的三个“第一”和十篇“良策”

第六代中医世家的三个“第一”和十篇“良策”

雷厉风行、积极主动,第一时间改造完成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实事求是、果断上报,确诊漯河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发挥专长、中西协同,治愈漯河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立足防控、建言献策,连续撰写10篇社情民意信息,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作出了一定贡献。

他就是出身于六代中医世家的首届“河南民革榜样人物”尹亚东。

第一时间建成发热门诊、隔离病区

疫情突袭,作为疾控防疫分管领导,他积极参与,医院连夜腾空相对独立的肛肠科病区改造为隔离病区,同时改造完成完发热门诊并投入使用。此后,尹亚东吃住在医院,参与制订收治病人的中西协同诊疗方案,指导协调病例上报和流行病学调查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和宣传,经常工作到凌晨。

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他一直要求疾控科同志必须细致再细致,通过详细追踪病例把感染者送医、把密切接触者隔离,控制疫情传播,减少感染者增量。

确诊漯河市第一例患者

医院很快发现一例病人疑似感染。但是否及时确认疑似病例并上报,存在不同意见。尹亚东认为,病人无论从流病史还是症状表现,都高度疑似,如果不作为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观察治疗而流散在社会上,造成的潜在传染几率和危害性都极大。应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及时上报,要不惧做第一。在他坚持下,此例病人第一时间作为疑似病例上报,并很快确诊为漯河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因为确诊早、治疗及时,这位患者又成为漯河市首例治愈患者。

一例患者有明确流病史,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也高度疑似,但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凭借丰富的从医经验和职业敏感性,他判断该患者可能为假阴性。因此继续隔离治疗后进行了第三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成功避免了病人漏诊造成的疫情扩散风险。

中西医协同治愈漯河第一例患者、重症患者

他是出身中医世家的医学硕士,学融中西,和医院医疗专家组同仁一起,为医院每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制定了符合中医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原则的中西协同治疗方案,除1例幼儿患者转诊至省儿童医院救治外,均取得良好救治效果:

2月5日,漯河市第一例确诊患者康复出院,成为漯河市首例治愈患者。

2月18日,一位重症患者也治愈出院,极大地鼓舞了医护人员士气,提振了全市人民抗疫信心。

至3月3日,医院累计报告疑似病例37例,确诊病例7例,除1例幼童转诊至省儿童医院外,包括1例重症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第六代中医世家的三个“第一”和十篇“良策”

为疫情防控献良策

在国务院明确禁止瞒报、漏报疫情后,尹亚东发现,有些定点医院可能因为收治能力有限、防护物资短缺等客观因素,有意无意利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当时版本疑似病例认定标准表述模糊的小漏洞,瞒报漏报疑似病例。这种现象如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大年初一,他撰写了《应警惕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掩耳盗铃式瞒报》,被民革中央采用后迅速报送至全国政协。1月27日,第四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发布,疑似病例诊断标准进一步完善,及时堵塞了漏洞。

针对儿童感染病例逐渐增多,CT辐射量大,影响儿童成长发育问题,尹亚东联合民革党员、新乡市政协委员、新乡市卫生监督局放射卫生监督科王电辉同志,共同撰写了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儿童新冠肺炎诊断不使用胸部CT》,被省政协和民革中央采用。

截至目前,他还撰写了《抗击疫情防护用品短缺问题应重视》《疫情防控不能要求医护人员零感染率》《县区级疫情防控应做好统筹安排》《新冠肺疑似病例核酸采样间隔时间需明确表述》等8篇社情民意信息,内容涉及疫情防控物资短缺、提高疫情防控效率等方面,均被采用。

尹亚东说,治病救人、帮助别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是家庭薪传数代的原生态初心,他选择当医生就是这种原生态初心的延续。而当前,职责在身,有了更大平台,他勇于任责、主动作为,就能帮助更多的人。(段丙丙、吴玉玺/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