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画家吗?

微儿美术


潘玉良,原名张玉良,一个传奇的女人,一段传奇的爱情,一位传奇的画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画魂》,巩俐主演的,根据小说《潘玉良传》改编。潘玉良自小家境贫寒,被卖到妓院,恰遇安徽芜湖府官潘赞化,一见倾心,将其纳为妾室,潘玉良喜欢画画,在潘赞化的支持下开始习画,最后进入美院,师承大师刘海粟,并出国留学,回国后成为美院教授,为感念潘赞化之恩情,改名潘张玉良。在民国时期,能从妓院,小妾走上学府讲台,成为一流大师,实在是命运的大反转,也是自身的不断努力。


谈艺论金


个人认为梵高,他一生坎坷,做过画行职员、教师、书店员工,学过神学,还当过福音传教士,但没有一样干得成功;但是他也是幸运的,虽然他一生穷困潦倒,但是他的弟弟提奥永远支持他,鼓励他。

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于荷兰南部一个名叫津德尔特的小村庄。这里与比利时的国界相邻。在荷兰,梵高家族是个著名的古老家族,出现过很成功的美术商和军人。梵高母亲安娜也出身于一个很体面的家族。

梵高脾气古怪,较多的遗传了母亲的性格,倔强而敏感,甚至不可理喻的固执。家里的人对梵高的脾气都感到束手无策。弟弟妹妹们也很怕他。没有人能够理解梵高的行为和心理,弟妹们大多都疏远他,因为他实在是太不可捉摸了。只有梵高的弟弟提奥不这样认为,他从哥哥画的花朵、桥梁、狗、风景中,感受到了梵高细腻、温顺的情感和丰沛的感情。这之后,他和弟弟的感情与日俱增。

在感情上,梵高是个值得同情的人。

在伦敦,梵高对屋主的女儿厄休拉一见钟情。自从梵高爱上厄休拉后,对待同事更加热情了。他不愿意再做个古怪的人,努力去博取周围人的好感。没想到,当他鼓起勇气向厄休拉表白后,却遭到拒绝,从此梵高变得比以前更孤僻。

后来,他又喜欢上了初次见面的表姐凯,在表姐夫亡故后,又跟表姐表白,却吓跑了表姐。

困境中,梵高认识了洗衣女工克里斯汀,并跟克里斯汀结婚,最终却被嫌弃“又穷又酸”,同样以失败告终。

当他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之时,一个叫玛戈特的崇拜者出现,让他有了被爱的感觉。虽然他并不爱玛戈特,但是玛戈特并不在乎,表示“爱是美好的感情,不管是爱人还是被爱”。所以梵高尝试改变,向玛戈特求婚。但是遭到了双方家庭的阻扰,尤其是女方家庭。痛苦的玛戈特选择自杀来捍卫爱情。救活玛戈特后,所有人都认为是梵高害了玛戈特,彻底棒打鸳鸯。

最后,梵高孤苦伶仃,没有家庭,没有婚姻。

梵高的职业生涯也是充满波折。

1868年3月,梵高从学校毕业时,已经15岁,可以找工作了。他的伯父介绍他去古皮尔画行海牙分店工作。他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两年后他被调往伦敦分店。在这里,他喜欢上了屋主的女儿厄休拉,表白被拒绝了。由此他经历了失恋的痛苦,并且痛苦在梵高身上起着奇妙的作用,使他对别人的痛苦很敏感,使他对周围那些“粗俗”的上流人很反感。他在痛苦中敏锐地觉察出艺术家表达了痛苦的那些作品的真实性。为此他不愿意出售毫无价值的东西牟取高利。“人活着,不仅要做一个诚实的、幸福的人,还要做出一些崇高的事情。”

之后,他又做过书店职员、还做过教师,学过神学,当过矿区传教士。

梵高在博里纳日矿区时,受到巨大的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最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

梵高临摩了大量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从此开启了艺术创作之路。

梵高是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

梵高年近三十才开始学画画,可谓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临摹米勒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影响,画面深沉,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后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其中,开始接解日本浮世绘。这些对他后面的绘画历程有很大的影响。

其后,他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等。受印象派影响,梵高的画风开始变得明亮起来。在不断的模仿中,终于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风格。

他挚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梵高对于绘画的爱是狂热的。只有在绘画时,他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是他从不停歇,他可以没有家庭、妻子和孩子,他可以没有爱情、友情和健康,他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可靠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他甚至可以没有上帝,但他不能没有绘画。那才是他的生命。

梵高从早到晚不停歇地画,一天画两幅,有时候甚至三幅。每一幅画都是用他的生命创造出来的。他费尽了精力和体力。他想把自己的生命燃烧在挚爱的事业上,希望得到不朽之作。

对梵高来说,时间不是用一个个具体的日期,而是用一幅幅画出来的油画来计算的。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梵高画了生命里的最后一幅画,名为《乌鸦群飞的麦田》,然后自杀,经抢救无效身亡。他的生活态度让人敬佩和惋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我大一的时候系主任推荐的,你能更好地了解梵高[赞]


大熊会画画


【弗朗索瓦·吉罗】

“毕加索的红色恋人”

生于 1921 年法国。早期作品受到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影响,但她的绘画的特点是偏爱有机形式,而不是毕加索使用的锐角。后期绘画以饱和的色彩关系和结构构图为特色。

与毕加索相恋十年(毕加索 62 到 72 岁,弗朗索瓦22 到 32 岁)。因不满毕加索的独断专横而成 为了唯一一个主动离开毕加索的女人。之后又有两次婚姻。与毕加索有两个孩子,Claude (1947 年) 和 Paloma (1949 年)。因著有一书,“与毕加索的日子”,而惹恼毕加索,遭到封杀。后来 因为才华卓越还是争夺到了艺术史上的一席之地。

弗朗索瓦·吉罗曾多次表示,红色是她最喜欢的颜色。1943 年,吉罗在巴黎举办了她的第一次画 展,从此以后,她就一直保持着辉煌的事业。她的作品被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她 1964 年出版 的《与毕加索的生活》(Life with Picasso)最近重新发行。过去两年里,《纽约时报》、 《纽约客》、《时尚芭莎》英国专刊等媒体都曾刊登过关于她作品的文章。








纽约艺游家Kyrene


说起传奇色彩的画家,潘玉良就是其中一位。

潘玉良是从青楼走出来的女画家,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第一人,作品获得众多艺术奖项。她的油画自画像拍卖最终以1021万元成交。

1895年,潘玉良(张玉良)出生于江苏扬州。一岁时父亲身故,两岁时姐姐病亡。8岁时母亲不幸离世之后,潘玉良被舅舅收养。 等潘玉良长到14岁时,舅舅把她卖给了青楼。


潘玉良17岁时因清秀脱俗附近很有名气的“一只花”。

有一次,当地政府为新任海关监督潘赞化来芜湖上任接风洗尘举行盛宴,张玉良献歌助兴。潘玉良的一曲《卜算子》听得潘赞化深受感动。

其实,潘玉良是当地政府为拉拢潘赞化的“诱饵”,谁知却为潘玉良开启了新的人生。

潘赞化纳潘玉良为妾,自此张玉良正式改名为潘玉良。

潘赞化发现了潘玉良的绘画天赋,送潘玉良去上海学习。

1918年,潘玉良报考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考试成绩优异,却因为她曾为“妓女”的身份遭到歧视。是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的刘海粟力排众议,将“张玉良”三个字写在了招生榜单上,并在那上面加盖了教务处的公章。

后来,潘玉良留学法国也是受到刘海粟的鼓励和引荐。

1993年巩俐主演的电影《画魂》,就是以潘玉良为原型拍摄的。


悠然阅读


卢西安·佛洛伊德是我觉得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画家,于1922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父亲是奥地利犹太人,恩斯特·路德维希·弗洛伊德,一位建筑师。母亲是德国人,露西·布拉希。他是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孙子,他的兄弟是作家、政治家克莱门特·弗洛伊德。为了躲避纳粹在1933年他随家人搬到英国,成为英国公民,1939年,曾就读德文郡的达廷顿霍尔学校,后来就读于布赖安斯顿学校。1939年弗洛伊德进入英国圣工会绘画学校,受业于校长莫里斯门下。

这个时期他的绘画题材宽泛,并计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其绘画较为精致人微但却开始具有某种后来的敏感,如他一此静物植物结合的画面以及人物肖

像《少女与绿叶》(1948)、《女孩和白色的狗》(1951)、《弗兰西斯·培根)(1952)、《巴廷顿画室》(1951)。在这些作品的严谨精致中,可以看出画家受到安格尔、丢勒、荷尔拜因、门采尔等人的影响。 他的绘画题材宽泛,并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将自己处于孤僻和封闭的状态,远离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更多地向自己领域的纵深开掘。他喜欢畸形而病态的主题。其作品风格粗率、性感而注重绘画性。

从40年代到80年代,他定居在伦敦,无论作为艺术家还是普通人,弗洛伊德都被认为是难以相处的。他将自己处于孤僻和封闭的状态,远离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更多地向自己领域的纵深开掘。其绘画对象从不叙述戏剧性的事件,基本上以室内肖像、裸体肖像为主。这也使他成为一个定型的画家.而他也就在室内从亲近的人身上不厌其烦地刻画着某种近乎神经质的状态,他喜欢畸形而病态的主题。其作品风格粗率、性感而注重绘画性。如《画家的母亲》(1972)、《诺斯》(1978)、《夜之画像》(1985)、《自画像》(1985)。他的画而结构紧缩而有力,其所描绘的胴体通常是绷紧而饱满。笔触显露,有时呈现出无序、粗鄙的状态。在这点上他的一些作品具有某种表现性的效果。他不喜欢人们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色彩上,他说:“我不要人们注意色彩,我要的是一种‘生命的色彩’。”

无论是绘画还是为人,孤僻、封闭的弗洛伊德一直奉行我行我素,远离喧嚣的潮流,他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绘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画画。陈丹青评论他是“最后一位堂吉可德式的大师”。他影响了陈丹青、刘小东等大批中国画家。




慕尔水彩


在我心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画家是梵高。

梵高的经历很坎坷

他对艺术痴迷且执着

他饱尝了痛苦与折磨

一生的落魄

他没有爱情的收获

他变得发疯

竟然割掉了自己的右耳朵

他精神病经常地发作

经历着病痛的折磨

竟落得37岁走上自杀的结果

还有他的弟弟提奥

也不幸在半年后的

几乎是同一个日子里随他而去

因为从小喜欢画画,也最早的知道了梵高,二十多年前有缘买了一本《梵高传》,对梵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从此梵高更是成为了我追求绘画艺术的航标。2006年夏天,与画画的朋友共三人,到广西阳朔采风一个月时间,当时住在阳朔的徐悲鸿故居。也许是上苍安排吧,更有缘的是捡到一块像耳朵的石头,对这个石头我是爱不释手,我命名为《梵高的耳朵》。2010年从深圳来到苏州,慢慢地也喜欢上了奇石收藏,并一发不可收拾。





趙大川的江湖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也是中国一位出色的画家,他的画作对于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并且开创了以诗入画的绘画风格,后有苏轼就对王维进行了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的山水画讲究以情入画,寄情于景,所以王维可谓是开创如诗如画风格的第一人。

王维也是非常有着神秘色彩的一位画家,史料传闻王维有个特点那便是醉后喜欢画画,王维画画的名气丝毫不亚于他的诗文,所以当时便有很多人想要求得他的字画,于是有一天一个当代的衙门县太爷想要王维给他做一幅画,但王维却是极其讨厌这种官场上的人,所以拒绝了多次。

但是他门上的一个师爷听说王维有个喜欢醉后作画的习惯,因此,便给县太爷出了个主意,让他宴请款待王维,所以县太爷就备上了好酒,那一晚把王维喝的尽兴之至,随即安排王维在自己的府中休息。并且在房间内准备了笔墨纸砚。

王维进屋后,看到笔墨兴奋极了,刚要挥笔绘画的时候,觉得不对劲,立马识破了县太爷的诡计,他想了又想,便看到洁白的墙上适合作画,县太爷也搬不走这堵墙,于是脱下自己的鞋子画起来,画完后夜里就跑了。半夜县太爷查看,便看到墙上这幅惟妙惟肖的字画,心想一顿饭竟换来如此价值的名画,高兴极了,但是当他用手去揭下来的时候,发现画在墙上,气急败坏,所以这位唐代诗人王维更是一位传奇色彩的画家。

他对诗、书、画、音乐样样精通,但最擅长的是诗画,他画作中的水墨山水对后世影响最大。











渃溪国画


最具传奇的我觉得还是齐白石

一个农民

一个细木匠

能够成为世界性艺术巨匠还是挺传奇的!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解元利


我家是艺术世家,我爸爸是一位老工笔画画家,没上过美术学院,当年考上鲁迅美术学院,但是工作单位不放人,就没上了,一辈子从事美术行业,这是画集的封面,大家鉴赏![呲牙][祈祷]



淡悟4947503966419


能让平头百姓都知道的古今绘画名家中,除了唐伯虎恐无第二人了。至今,唐伯虎三笑点秋香多次搬上影幕,其放浪才子形象就如神一般的存在!唐伯虎的江南第一才子名号及诗、书、画三绝不是传说,但点秋香的绯闻就是后人杜撰了。[呲牙][呲牙]真实的唐伯虎年少时就是学霸一个,轻松拿到第一解元“学历"后赴京考"公务员",春风得意,志在必得,却因帮一富家子弟考试作敝毁掉前程。唐伯虎从此坎坎坷坷,后妻子早逝,唯一的独生女也走在他前头,苦生无所念,从此到处流浪…。唐伯虎结交祝枝山一班死党,放浪形骸,扮乞丐、逛妓院,翻墙偷桃不成,骗几个伙伴跟着跳进粪坑[捂脸][捂脸],自得其乐。又常有花酒、美女相伴,笔下仕女图得以传神。以唐伯虎三绝名号,当时无论文人雅士、达官显贵,以得其大作为荣要。戏里有相爷与王爷为抢唐伯虎的画发镖投剑,打得鼻青脸肿的,也真把唐伯虎神化了[呲牙]。唐伯虎的书法诗词与画齐名,至今无人超越。顺手捻来一首:[祈祷][祈祷]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作者] 唐寅[朝代] 明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