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施用后为何不能马上浇水?

山太子


农村人种地凭借经验总结出了很多种地技巧,包括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如何正确施肥。其中尿素是最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氮肥肥料,玉米,大豆,包括各种瓜果蔬菜,都需要足量氮肥的供应。氮肥的合理追施,能够促进植株快速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品质。那么正确使用尿素就成了重点,以及很多注意事项都需要注意。



农民最早给农作物最肥,尤其玉米追肥,多采用穴施方式,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劳累,但是追肥效果最好,肥力能够被农作物充分吸收,不会浪费,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后来因为机械化发展以及管理农作物方式的改变,农民对农作物追肥多采用撒施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省事,但是效果并不算最好。尤其要注意,撒施尿素需要在雨后进行,不能雨前进行,也就是说追施尿素后不可进行浇水灌溉。

因为在追施尿素后下雨或者浇水,还没等尿素完全融入土壤就流失了,尿素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就无法提供给农作物供其吸收,所以追施尿素后不能浇水。

尿素在整个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会多次使用,不同阶段还需要注意不同事项。

一,播种时,尿素不能和种子直接接触播种,否则会导致种子被烧死,影响出芽率,加大后期田间管理难度。

二,尿素不能过量使用,因为尿素的过量使用会让农作物发生徒长疯长现象,一旦农作物徒长势必影响果实的健康发育成长,影响产量。所以严格控制尿素使用,很有必要。

三,追施尿素不能过晚,否则会造成农作物晚熟,影响产量。比如给玉米施肥,如果在玉米快要成熟的时候追施尿素,那么就会导致玉米植株贪青晚熟。正确追肥时间应该是玉米抽穗时进行,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并提高产量。

综上所述,农作物种植是一门技术活,正确掌握田间追肥方式很有必要。尿素的合理使用,是农作物提高产量的关键,该注意的要注意,不然白活一场不是很无奈嘛。


牧野小志


尿素施用后不能马上浇水是个基本常识,这不容继续考证。

一、尿素施用后不能马上浇水的原因有二

1、尿素刚施用后,马上浇水,尿素会随着水流被冲涮到土壤深层,很难被作物根系吸收。

如果是大水漫灌,更可怕,水流速度急,尿素被冲涮的速度会更快,其进入深层土壤的可能性越大,这个浓度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在20-40公分不等。当尿素到达深层后会遇水溶化,然后由酰胺态氮转变成铵态氮,等待被作物吸收。

可是作物根系一般都不会太深,一般也就在10-20公分之间,作物的根系与肥料之间距离超过10公分就很难及时被吸收了,特别是深层肥料,一般都会被土粒包裹,更不易被吸收,反而会促进土壤板结。

2、尿素的氮转化需要一点时间。上面提过,尿素是酰胺态氮,施入土壤以后,会转化成铵态氮来被作物吸收。但这个转化过程是需要一点时间的,一般来说,正常30摄氏度也得一两天时间来转化。这样,尿素刚施入就浇水后,酰胺态氮还没转化成铵态铵,自然不会被作物吸收,而且被溶化到土壤各部位,这对于尿素肥效来说,无疑是一种看得见的浪费。

二、施用尿素的注意事项

施用尿素相对比较简单,不管对于任何作物,因为尿素遇水转化后会有氨气冒出,氨气会散失在空气中,这是极大的营养浪费。

尿素中含有缩二脲,当缩二尿超标时(比如复合肥中的尿素氮)与作物根系直接接触会使根系失水而干枯,造成“烧根”现象。所以,在施用尿用时,要与根系保持8-10公分距离,以防烧根现象。同理,氮的浓度过高的话,会对种子不利,也是禁止尿素拌种的。

根据以上论述, 我们建议最好在浇水后再施用尿素,或者施用尿素四五天后再浇水,施用时注意与根部保持适当距离并且控坑掩埋。这样才能避免一些肥害,同时提高肥效。正确使用肥料,会使您省去一会不必要的麻烦。


农资人实录


尿素施用后为何不能马上浇水?

对于题目这个问题,我是个农民,我不苟同。虽然有说法,施尿素马上浇水,尿素很易溶解,会随水渗入土壤深层,作物吸收利用不上形成部分浪费。这一点我就不敢苟同。你能浇多大的水啊,不是叫你洇砖窑上的坯壕呢,放一米深的水,洇湿2~3米深。耕地,尤其是旋耕机耕地,无非就是20公分左右深浅,浇地一般畦子的水流到头就改过下一个畦子了,水浇透耕层就不错了,能往下生硬地洇湿多深呢?浪费个头啊!

再有,作物的根系,并不止于就扎在耕层这么深的范围,有些作物的根系、毛细根系可扎下数尺深,小麦的毛细根就可扎深一米以上。化肥根本渗不到那么深,尿素怎么就浪费了。

一直以来,农民的施肥方法,除底肥外,给作物追肥,或施入土壤、或撒施,都是施完尿素随时浇水的。并且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是这样说的,结合浇水追肥。也是根据尿素类氮肥的特性而论的。氮肥或碳酸氢铵,本身是速效、速溶、易挥发流失的特性,所以,尤其是撒施追肥的,必须结合浇水撒施。

在给小麦或玉米追肥时,往往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挥发迅速,把尿素或碳酸氢铵撒到地里,第二天再去浇?那干脆不如别施肥料呢!肥效基本丧失已尽了。所以,尿素作追肥必须结合浇水随时进行。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尿素是一种速效氮肥,极易被水冲施和挥发,所以施入尿素后一定不能立刻浇水,也不能撒在地表上,否则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钱还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尿素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这样的

1、尿素要埋施

,正是由于尿素极易挥发,所以尿素一定要埋施,否则肥效大大降低或者尿素挥发出的氨气会使作物中毒。

具体方法是:在距离作物根系20cm处开沟,沟深20cm左右,将尿素均匀撒入,施入量不易过多,以每亩10斤为宜。

2、尿素施入后5-7天内不能浇水,否则会随水冲施到土层深处,根系吸收不到,白白浪费了尿素。但是施尿素后土壤也不能过干,一般在浇地或者雨后2-3天地里能进人了,施尿素比较合适。

3、尿素的施入时期要适宜,尿素能明显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所以为了防止作物生长过旺,施入时期一定要合适,一般来说叶菜类缓苗后施尿素,果菜类在缓苗后开花前如果植株特别弱可以施少量尿素,十字花科蔬菜在莲座期施入等。

以上是我们施肥的一点小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种菜姑娘


尿素,一种高浓度的氮肥,中性肥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农业种植过程中,往往用作基肥或追肥。

尿素本身是不能直接被植物所吸收的,属于分子态,但是,经过转化后,就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如何转化?土壤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脲酶,尿素施入土壤中以后,在这些脲酶的作用下,尿素会转化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碳酸铵(碳酸氢铵)是可以被作物所吸收的。

另外,尿素还有一个特性,它极易溶于水,针对这个特点,有朋友就有疑问了,如果施用尿素以后直接浇水,会不会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或者施用尿素时,直接随水冲施,是否可行?

上述问题小帮手相信不少朋友有同样的疑问,而答案是不能的,为什么?下面小帮手就和大家说说其中的原因。

1、浪费

尿素施用后并不是说不能浇水,而是浇水以后,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上面已提到过尿素的两个特点,其一需要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植物所吸收,其二极易溶于水。

如果直接浇水,尿素会很快的溶于水中,这时候水分会在土壤中下沉,导致尿素会随水渗入到更深层次的土壤中,而作物的根系达不到那么深,利用率自然会降低,另外还有一点,在浇水的过程中,尿素会随水流出田间一部分,尤其是大水漫灌的情况下,流失率会更高,结合以上2点,如果尿素施用以后直接浇水,浪费比较严重。

2、肥害

虽然尿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是浓度过高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出现肥害,而在浇水过程中,水流有可能在作物的根部形成一个凹坑,加上尿素极易溶于水,在局部的面积范围内,尿素的浓度会出现过高的情况,导致作物出现肥害,其次,如果是在密闭不通风的种植条件下(比如大棚),施用尿素以后直接浇水,也很容易发生药害。

基于以上2点,小帮手个人建议,尿素施入以后,等3-5天再去浇水,如果是墒情不错的情况下,没必要去浇水,另外再提醒一点,有条件的情况下,尿素不要撒施。

关于此,小帮手就说这么多,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有个清晰的认识,如果你有其他的观点,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往年施用尿素以后,直接浇过水吗?


农民的小帮手


尿素用后为何不能马上浇水

对于尿素的用法,确实有着不小的争议。因为有些人习惯于尿素溶于水里再给作物浇施,也有些人习惯于雨前撒施尿素,还有一些人直接撒尿素后浇水。就像题主问到的,尿素施用为何不能马上浇水一事,这确实是涉及到如何使用尿素才能让尿素真正最大化的发挥其功效的问题。


尿素用后为何不能马上浇水

因为尿素是大分子,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尿素的大分子。所以,尿素在使用后要想被作物吸收必须要经过转化成为离子的铵态氮。这个过程就是会因为土壤中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不过大多需要4-7天时间。细化来说夏天高温是需要时间短,大概三天左右,冬天需要一个礼拜左右。

如果尿素使用后马上浇水,尿素就会溶于水中而随水流走或者渗入土壤更深层而作物又难吸收到,这样尿素就白白的浪费掉了。所以,把尿素溶于水在浇施的或者雨前撒尿素的或者撒了尿素后就浇水的,都是不正确的使用尿素。

如何正确使用尿素

正确的使用尿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作物根系旁边开沟或者是洞穴将尿素埋进去,然后用土覆盖,这样就可以让尿素在洞穴成转化成氨态氮。

像水稻田施加尿素,通常都是留浅水后撒施尿素,然后将水关住,随着水的蒸发尿素会慢慢的进入土壤中,经过转化后被水稻根系吸收。

欢迎大家关注我,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三农问题。

洞庭清水塘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于生产多种复合肥料。其适宜范围较广,容易保存,使用方法简单,因此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肥料。但是尿素施用过程有一些注意事项。

不宜施用后马上浇水

尿素时酰胺态氮肥并且溶于水,在田间要转化成为氨态氮才能被根系吸收使用。在转化过程中,其转化时间会随着田间土壤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施用之后马上浇水,那么尿素会直接溶于水后流失,失去其效果,造成肥料的浪费。

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或者同时施用

尿素转化成的氨态氮在碱性条件下会反应生成氨气挥发,这样也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因此施用的时候,不要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或者同时施用。

不宜用量过大以及高浓度叶面喷施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因此施用量不必过大,要注意适度施用,避免造成浪费,并且在叶面喷施的时候,不宜浓度过大,否则容易烧坏叶片,毒害植株。

不宜地表撒施

尿素适宜深施,如果仅仅撒施在土壤表面,一是容易被杂草吸收,二是容易随着水分流失,还会出现氨气挥发等氮素损失等现象,浪费肥料和人工。

不宜与碳铵混用

尿素在酸性条件下转化成的氨态氮的速度减慢,因此如果在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造成尿素的损失,浪费肥料。

平衡施肥

尿素是纯氮素化肥,不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钾,因此,尿素应和有机肥及磷、钾肥等配合施用,以满足农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

适时施肥

施肥要注意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施肥,这样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并且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是最有益的。

【云种养APP—汇聚全国农技专家为你免费服务,点击“了解更多”】


云种养


尿素施用后为什么不能马上浇水?还有那些注意事项?

尿素,是农业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中性的复合肥料,施入土壤后不会引起土壤的酸碱性变化。含氮量46%,易溶于水,能够补充作物所需的氮元素。尿素在施入土壤后需要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将尿素转变成 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在土壤中使用尿素需要5-7天左右才能看出肥料效应的变化;而使用茎叶处理的方式由于是通过叶片的气孔直接吸收,大概2-3天左右就能看出肥料效应的变化。



因为尿素在土壤中需要5-7天的转化过程,所以在施入尿素后不要立即浇水。尿素易溶于水,会造成尿素溶解后下渗至深层土壤,造成养分的流失;而且也会影响脲酶对尿素的转化功能的效率。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尿素不能表施,表施见光易发生光解现象;不能和碳氨类肥料混施;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使用尿素需要注意使用量,防止出现用量过大而出现旺长的情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多数时候,都是做底肥与追肥用。旱田与水田,底肥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当,都是在无水的状态下,把肥料压在土下10厘米左右。


尿素施用后不马上浇水,指的是跑马水或在淹水的状态。这边浇水,那边水一冲而过,尿素会随水流失掉。尿素扬在地表后,浇水,如果形成淹水状态,会发生反硝化作用。铵态氮转化成硝态氮,形成气体氮消失在空气里。

旱田施用尿素:

玉米类我们都是沟施,深度在10厘米,方法是先打垄,然后在沟里扬尿素与磷钾。扬完后,在破垄,把沟里的化肥,埋在土下。

旱田追肥玉米,我们多是人工追施,然后起垄封地,把尿素盖在土下。在此期间如果能下点雨就更好了。

小麦地表扬尿素后,可以灌少量的水,每亩是25立方米。这样就能把尿素溶化,让它向土下15厘米左右渗透。不能灌多水,容易把尿素全部渗漏到地下,小麦吸收不到。


水田施用尿素:

水稻施用尿素,第一次是与磷钾一起,扬于水田地表,然后马上翻地。翻地深度15厘米,春天翻地可以浅一点。这样能提高地温,翻的太深地凉,化肥转化慢。

水稻第二遍尿素是分蘖期与穗肥,这时要保持3厘米的水层。扬尿素后两到三天不要灌水,等尿素转化成碳酸铵后在灌水。

从以上情况看,尿素施用后,不是不能浇水,而是看情况浇水,至少要让尿素溶化在土里。像小麦就需浇点水,玉米有土盖就不用浇水,水稻要保持水层后施用尿素,施用后3天内不灌水。

小贴士:

当土壤温度在30度,2到3天可以转化成铵态氮。当土壤温度在10度,就需要7到10天,才能转化成铵态氮。所以春秋施用尿素,应提前5天使用。


田俊超白


尿素施用后为什么不可以马上浇水?

你好,世界寿乡,中国,梅州,蕉岭奇异花木场和果园基地的农场主。为您解答。

作物的根系是吸收、储存、输送营养、水分的主要器官。

尿素的研发,是通过水分稀释溶解之后,转化渗透入土壤中,发挥出最大功能,由根系吸收,平衡输送营养、水分供给作物生长的。

如若尿素施用后不可以马上浇水,肥效怎么能够渗透入土壤中发挥出功能?根系又怎么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营养、水分供给作物生长呢?

施用尿素后不可以马上浇水,尿素在没有水分稀释溶解下,等同于废物。

非常之简单的一个道理,为什么施肥后应保持作物有充足的水分供给?便于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之所以,尿素施用为什么不可以马上浇水,理由不成立。

尿素在化肥类中,属于一种浓度烈性较强的化肥,一旦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带来肥害。

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如若长期使用尿素,化学成分随着水分渗透入,残留作物体内,随着时间,种植出来的作物,必然会出现苦味,直接就影响到了作物质量。

建议:在种植作物管理中,尽量避免减少使用尿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