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只招985.211大学的毕业生,属不属于招聘歧视,能去劳动局告吗?

湘辣丸子


你没有办法去告,因为任何企业都不会写明只招985.212.毕业生的,都是内部既定的。其它学校的简历看都不看,你告谁去啊。


精灵天使0217


我读的是一所非985.211的学校,毕业之后也是颇多的受到歧视,我来说一说我的经历吧。上大学的时候,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什么歧视的,因为兰州就一所985.211,兰州大学,而兰州大学确实离的比较远,所以也感受不到什么歧视,但是考研的时候就受到歧视了。

当时,我考了兰州大学的研究生,因为面试比较晚,就想着给其他985学校发一发调剂信息,结果看到只接受本科是985.211的学生,这条路就算完了。好在我顺利的通过了面试,考上了兰大的研究生。接下来的事情,让我们当时的学生才气愤,有一个还退学了。当时涉及到发奖学金的事情,先给保送生发,这个没什么问题,接下来是给985.211的学生发,发完之后才是给我们这些非985.211的学生按着成绩发奖学金。关键是那些985.211的学生里面有很多的是调剂生,这些人本应该放在最后的,结果比我们这些第一志愿的还要优先,就是因为他们是985.211的学生。结果我们这些第一志愿的考生,有一半没有拿到奖学金。

硕士毕业之后,扛了一个985硕士的皮,找工作容易了很多,结果在一次申请博士的时候,以为哈工大的老师和一位南方科技大学的老师,给我的回复是,你本科不是985.211,就算你申请也是过不了的,虽然他们的招生简章上面没有这样写,但是确是这样干的。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企业招人这一块吧,很多好企业确是只招收985.211的学生,这是一种歧视,你也可以去告,但是这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因为他们一般招人的时候会写985.211的优先,或者不写,而是等初步筛选的时候,把你刷掉。这些大公司都是有着很厉害的法务,不可能犯这样的问题。

企业为什么更愿意招收那些985.211的学生,首先可以降低成本,公司招人肯定都希望找到好的人才,而在中国只有高考是最公平的,也是最能反映人真实水平的。招985.211,他们收十个,可能有六七个符合要求。而其他的,招十个可能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这无疑中增加了成本。

其次,是在我去了兰大以后,有深切的感受。当时实验室有两个本科生,因为是生物专业,而且他们还是非师范,所以就业不好,那两个孩子都自学了计算机编程,有一个当时已经开始搞自媒体了。当时是2014年,自媒体刚要兴起的时候,我当时对自媒体一无所知,对互联网也不知道,我们被本科学校的教育就是每天做实验、上课,然后毕业去教书,思维僵化的不得了。我当时感觉到了我和他们在想法上的差距。他们认为互联网是潮流,他们要去干这个,然而,我身边一个班集体,六十个人没有一个人有这种想法。而且,他们在生物学教育这块更好,我们都是好多人公用一套实验器材,每个人操作的机会不多,然而,他们实验器材很丰富,本科生很多早早的就进实验室了。

其实,我们看看现在的互联网富豪们,除了马云和马化腾这两个一个杭州师范,一个深圳大学,不是985,211之外,其他的几乎全是国内和国外的名校毕业,你去看看美国,也是一样的。所以学历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但是如果你突破了这层枷锁,你的成就将会比他们更大。虽然现在实行双一流,但是985.211的影响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内还会在,我们唯有不断的提升自我的能力,才能挣脱别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


北望历史


不属于,只能说你要应聘的企业门槛高,门槛高的原因是企业筛选人员,毕竟毕业生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培养,他们肯定需要优秀的毕业生。


我之前去特训的时候,听到一个教官说,有个公司的老板带储备干部去特训,给他们最累最苦的项目,让他们去练,直到练不下去就是被淘汰的员工。


刚开始我是觉得老板挺变态的,还要折磨员工。但后来想了一下,老板做得是筛选,就是挑一些坚持不了的,半途而废的人挑出去,提高企业的筛选。

毕竟公司为了持久稳定的经营,肯定要需要能在公司干久的员工。


所以企业招985 211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属于筛选有培养价值的员工。

并不是说,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不好使,相对来说985 211大学的毕业生学习力和吃苦相对来说比普通大学的人好些,但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普通大学的学生不能吃苦,而是在概率上,985 211会比较吃苦些。


第二点,招聘没有歧视,是企业的要求。我之前大老远去面试,面试官没有见我,而是看到我不合适,就让我回家了,就没音信了。

我也不能说,他不录取我,我就告他,显然是不合理的。

你只是不适合他的企业罢了。


第三点,与其说,985 211大学的毕业生吃香,还不如好好努力,自学成才,找一家你认为有前途的公司,沉淀下来学习,争取成为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强的员工。

到时候你去哪里,企业都会欢迎你,毕竟你有才能,别在意一时得失,没有必要的。

加油吧!


职场人一谈


属于招聘歧视,但是你去告的话,基本没什么用。

歧视无处不在,你找老婆,非要找个漂亮的,那长得不好看的也喜欢你,怎么办?她可以去告你外貌歧视吗?有那个闲工夫,不如想着怎么去把自己打扮漂亮点,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

一些大型的企业,有这个实力去挑一些985、211的高校,这是很正常的,就好比,你有钱了,不会再去地摊上买衣服了吧?当然是去高档商场里买名牌衣服穿。虽然说地摊上有可能有好货,但是要精挑细选,可是,你现在有钱任性了,就不会再去浪费这个时间了吧?

那是不是非985,211毕业的大学生就没有出路了呢?肯定不是啊,你只是起点比这些名牌大学的学生低一点,但是不是真的能力一定差。如果你足够努力,不断学习进步,将来你有可能超越这些985、211毕业的人。

所以,有了那个闲工夫去抬杠,不如找到适合自己的起点,从现在开始加油干,争取把那些名校毕业生都比下去。


谭谈流程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分解

这个属于职称话题,本来不想回答,随便说几句吧,就当故事看看乐呵乐呵算了

211这个话题可谓历史悠久。其实这只是变相歧视的一种,社会上就是存在歧视链。



中国鄙视链

中国人最喜欢看不起别吃,大城市看不起小城市,小城市看不起县城,县城看不起乡镇,乡镇看不起农村。北京看你们都是外地人,上海看你们都是乡下人。

东城看不起海淀,海淀看不起朝阳,朝阳看不起昌平,昌平看不起顺义。。

比如大学教授,内心就是看不去高中老师,高中老师内心看不去小学老师。你让大学老师去当高中老师,基本没一个愿意的。

同样对于大学来说,清华北大毕业生内心就是看不起其他学校。可能他们嘴上说:都差不多,但是骨子里就是看不起其他学校。


同样道理,华东五校和人大自称一个团伙看不起其他高校,以此类推,强势985看不起普通211,普通211看不起非211。

为何看不起啊?

人家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高考成绩是680多,一般考上211的成绩600多,而一个二本的成绩是380多,人家怎么看得起你?

同样在清华北大,也存在鄙视链。比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是看不起其他学院的学生,为何?人家光华学生基本都是省状元。比其他学院分数高了20分以上。所以北大学生虽然平时狂的不行,但是提起光华学院,还的低下高傲的头。

就是北大的同一个专业的本科生也存在鄙视链,奥赛金牌保送的看不起国内比赛保送的,国内比赛保送的看不起一般考上额,河南湖北山东考上的看不起北京上海考上的。这些统招一批的看不起特招的,特招看不起自招的,自招看不起体育运动员。

技不如人被人鄙视,没啥可耻的。知耻而后勇。你要是二本能拿到哈佛大学的公费研究生,我相信北大清华学生肯定对你很崇拜。

企业为何要211/985,因为211,985都是最优秀的毕业生,学习好的学生,干活好的概率肯定高,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你说他们干活好,大概率没人相信。你说一个三本学生科研能力比清华北大强,那是个笑话。

我的建议

你告企业不要211毕业生,我建议你不如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他们为啥当年不录取你,虽然你考了300多分,但是一样很优秀,告他们按照高考成绩录取学生就是歧视。

马云二本照样比绝大多数清华北大毕业生优秀,

马化腾也就二本深圳大学毕业的,照样比绝大多数清华北大毕业生优秀?



我觉得你可以好好的告清华北大他们为啥招聘老师必须要博士学位,还要海外名校博士学校,难道一个初中毕业生不能当清华大学教授?这是学历歧视,唯学理论,华罗庚不就是初中毕业嘛,干的挺好。清华大学数学家,大家就知道初中毕业的华罗庚。

各省选调生,不公平。

中国有个神奇的事情是选调生,就是不经过公务员考试直接录为公务员,尤其中 央部委机关只要清华北大,省级一般只要部分985,这是对其他高校的歧视。你去告他们中/组/部啊?告中 央啊。河南省选调生只要985和郑大,河大。不公平啊



狠狠的去告他们。另外他们为啥要本科生,不要专科生?难道中专毕业就差么?毛主席就是中专毕业,照样水平吊打来之北大的张 国 焘。

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高校专业那些事


希望国家给每个隔离期间没收入的人,每人三千元生活费。这样那样救经济政策出了很多为啥没有直接给最底层人现金的政策呢?这段时间,没有防疫任务在家隔离的公务员和国企职工,应该工资减半。省下的钱,补贴给下岗职工,小业主,私企职工等在家隔离没有收入的弱势群体。因为遏制瘟疫的最终办法,是全体公民的都被隔离才可以遏制瘟疫,瘟疫被遏制全民是受益的事。私企职工,小业主,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被隔离期间基本是没收入的,他们将变得更穷吃饭都是问题。所以不能大部分人都因为瘟疫没收入,可是公家的人收入却不受瘟疫影响。要有全民共担风险和损失意识,不能损失只让非公家人扛。希望国家给每个隔离期间没收入的人每人三千元生活费。


良子137


企业只招聘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不属于是就业歧视,常见的就业歧视主要是指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和健康歧视这三大类。

尽管我们常说英雄不论出身,但对于企业来说,招聘的时间和精力都受限制,如何更高效的找到合适的人才呢?学历就是一个很好用的标准,虽然学历并不一定代表能力,但是能在大致范围上帮助企业高效选人。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概率学的问题,普通本科可能10个人中有5个优秀人才,985、211学校可能10个人中有8个优秀人才,大专学校则10个人中有3个优秀人才左右。所以一些大的企业,收到的简历非常多,他们肯定是没有时间精力一个一个去通知面试和甄别,最简单高效的方法就是先从学历入手,进行一轮筛选,然后再进行后续的细致工作。

当然有的岗位专业技术性比较强,需要高科技的人才能胜任,这样对学校和学历的要求都是无可厚非的。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任何成本都要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不可能你觉得你能胜任这个工作,就会让你去做的。所以在企业招聘过程中,歧视有很多种,但是学历歧视不算在其中,主要还是性别、地域和健康这三种歧视比较严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去劳动局告的。

所以题主不要太钻牛角尖了,就业本身就是双向选择的,不可能让你一厢情愿的。但是在实际之中,学历只是敲砖石,能力才是硬通货,所以如果学历不够,就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


村长谈管理


说句很难听的话,985和211的毕业生的能力水平普遍来说确实比普通大学的要好一些,而且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直接通过学历筛选省时省力。有人总会用一些事实例子反驳,来证明普通大学毕业生也有能力出众的人,这是毫无意义的,一定要明白招聘这是一个概率问题,而不是个例问题,用人单位招聘很多毕业生,只需要要求大部分人能力不错就行,而不是找一个能力极其出众的人。

有一句话一定要知道,所有的500强企业都说学历不重要,能力更重要,但是他们招聘的时候只会去985和211大学。

最后再说一句,学历很重要!


yanhuibin2012


这就如同去商店买水果,苹果就挑进口产地的,还得是一个坑没有的,桃子就要最大最红的,东西好、新鲜,价钱不是问题。

结合到这道题上就是很多企业薪酬空间大,想招什么人就可以招什么人,这是一个人才供求关系,你不具备条件,你就去门槛低的企业发展,但你不能阻挠别人追求更高质量的人才。

思想成熟的分水岭。

我一直认为,思想的成熟不在于年龄,在于思想的品质,题主这种情况就是一种思想不成熟的典型表现。一个人思想的分水岭:遇到问题是去解决问题,还是埋怨制度、规则,这是个十分显著且普遍的问题。就比如这个问题的思考方式,应该是去克服困难提升自己的学历或者转变发展方向找一些符合自己能力条件的工作。而不应该是讨论是否存在招聘歧视和去劳动局告。我只能说这是一种看待问题错误的典范。

招聘的原理在于人才供求关系。

劳动者选择用人单位的主要目的和诉求在于用劳动力换取等额报酬、实现理想抱负。用人单位也正是看到了劳动者的心态和想法,所以才会通过高薪、高职、高平台等优厚条件留下这些人,为企业和单位服务。这是一种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问题,不是谁歧视谁的问题。

学习成本的回报。

小时候我们就知道,好好学习未来考好大学,找好工作。以前一直把这些当做是口号一般,不过脑、不走心,但现在这就是事实,是知识提升生产力、改变生活方式和质量的事实。所以,高学历人才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和未来。

双一流大学的人才,学习能力强。

企业想要的是一张白纸、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短期学习培训迅速投入工作岗位。而双一流大学的学生都是通过大家普遍认可的“高考”筛选下来的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在一个学习氛围相对浓厚、发展创新速度较快的环境中深造4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些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加出色,可塑性更强,更符合企业的期望预期。

所以,综合上述种种原因,是题主自己的思维观念出现了问题,而并非用人单位存在违规行为。


真真假面


用人单位只招收211或者985毕业生,并不属于就业歧视,国家法律并没有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对应聘者的学历什么的进行要求。如果用人单位以地域、性别等条件对应聘者进行区别对待,这个属于就业歧视。

其实985、211就是一个招聘门槛,对于福利待遇好的一流企业来说,他们当然希望自己单位的劳动者都是优秀的人才,所以985、211就成为了筛选的重要标准。

新姐的建议是可以去一些用人标准没这么高的企业单位试试,而不要把力气和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同时你也可以努力提高自己,说不定哪天就可以用自己突出的能力打动这些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