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网站看到评论说当今写诗的人比看诗的都多,是不是真的?

吚哟哎嘿嗬


在诗歌网站看到评论,说当今的人,写诗的比看诗的多?这是不是真的呢?以下有几点分析,大家看到底对不对了!

其一,写诗的人,虽然文化水平不同,社会阅历不同,人身经历不同,喜好写作方面不同,稂莠不齐,鱼龙混杂!但是至少自身有点文化,平时也爱看诗,后来慢慢喜欢上诗,也就顺理成章的开始写诗了!但是看诗的人!有无文化?有没有欣赏水平?有没有经历阅历?喜不喜欢的?不经意间的都可以看诗!所以看是诗的人比写诗的人多!

其二,写诗的人,无论好坏,至少还有点功底,有点水平,有点爱好!当然还有部分人写的诗那就确实脍炙人口!触景生情!发自肺腑!令人深思的好诗!这其中不乏,古往今来,唐诗宋词,李白杜甫,纳兰性德等等大名鼎鼎的诗人!但是看诗的人呢?从古至今,多数都是泛泛之辈!芸芸众生,只有个别鹤立鸡群!所以看诗的比写诗的人多!

当然还有很多对比性!我就不在多说了!总上述两点,我个人认为看诗的人比写诗的人多!有路过的各位大神!不知道你们还有什么见解?请您留言!




心碎谁来医


这句话当然只是夸张的说法,有个句子模式我们也常套用——“走在街上,十个人里有九个是✘✘”,所以不必较真。但是话说回来,这样的话,虽然夸张,也有着现实的基础。在这样一个和平时代,传统文化也开始复兴,传统诗词爱好者也在增多,里面能够写几句的也是大有人在。写新诗的人也逐渐在增多。他们水平或许无法和大家相比,甚至有些人都不懂诗歌,只是附庸风雅,这就造成一个现象,好像到处都是诗人,都是诗歌爱好者。

有人说这是一个“诗歌已死”的时代,人心里已经没有真正的诗意,惶惶的社会,充满各种欲望的事物,毁坏了人的灵魂。但其实也可以这么说,其实这过于否定这个的时代了。什么样的时代产生什么样的诗歌,海子死了并不是就说明诗歌死了。一代人写一代人的思想和感悟。只不过现在真正专注诗歌的人少了,而芜杂的诗坛也很难让优秀的人泛起,但也并不是没有希望。

混乱的诗歌界,虽然看起来可笑,但不一定就完全是坏事,这也说明还是有人在关注诗歌。如果有真心喜欢,并为此痴心努力的诗人,说不定会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来。


无心随墨


我是一个诗人,我来简单回答一下。写诗的人的确不少,看诗的可能是不多。笔者这句话说出了诗人的无奈,同时也想说明社会可能太浮躁,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诗,缺少读诗的心境。有一点我想说明,写诗的人的确是希望作品有人看,有人喜欢,这也是写诗的一个目的,希望以此来出名,向李白一样“出仕”。如果能最好,显然很多人是不能。所以我认为这不应该是最主要的目的,应该要明白自己为什么写诗。写诗写的是一种心境,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定时期心灵的写照,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也是和自己和解的手段,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写诗有人看最好,没人看也无妨,“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写诗首先应该是感动自己,感动自己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不是每个诗人都有人懂,但总有懂的人。一首诗写出来了,有几个人看,有几个人点赞就可以了,毕竟没有感同身受。有时候,我拿出自己的诗来读,也会热泪盈眶,因为它感动了我,我读出自己的心情,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诗人写诗的初衷,社会是有些浮躁,可诗人有清澈的心境。写吧,不管好不好,不要担心没人读,这个世界至少有一个人会看,因为那个最懂你。




诗人的涙


应该是真的。

因为写诗的人多数不看别人的诗,看了别人的诗,自己就没法写了。

不热爱诗歌的人是不看诗的。热爱诗歌的人又大多喜欢自己写诗,那么热爱诗歌而看诗却不写诗的人就少了,所以就有了这种现象:写诗的人比看诗的都多。

写诗的人多,并不意味着能写得好的人就多。多数写诗的人完全是因为爱好而写的,不是因为有诗才。

我自己就是这样,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送我一个64开的笔记本,我在上面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小诗,从此开始了我的写诗生涯。即使后来意识到自己决无诗才,始终也不能放弃。

没有诗才而执意为之是很不好的,它使我再不愿去别的领域尝试,固执己见而毫无建树。

许多年来,我因为这个爱好而过得很不快乐。常常地,因为写不出好的诗歌,文思枯燥,缺乏灵感,十分痛苦和忧郁。我长期以来都没有心思做好日常,做人完全不能及格。

我读诗,大多是古诗词,也看近现代作品,但很少看同仁的,因为一旦看了,我自己就更没法写了。





一蓑烟雨崔俊平


前几天沈阳诗友毕志让我将他的朋友圈第一条《毕志诗选》帮忙转发一下朋友圈,我阅了一下,写的确实不错,多年的微信老朋友了,我于是转发至我的朋友圈。他在他的朋友圈里说,阅读量太少了,大概是希望通过转发增加一些阅读量。

转发之后,我在微信里跟他说,现在是写诗的人多,阅读的人少,已搁笔多年,已转发。他看后回复说,不好意思打搅了等等似有不乐,让我不必回复。

我跟他说的意思是诗歌界目前的实际情况,无人阅读,因此搁笔。他可能领会错成诗已无人阅读,还让我转发。其实我是很乐意助人的,特别是我认可的诗界友人,帮助他们是一种荣耀,若因此能扭转振兴这种尴尬的阅读局面,也不适为诗歌做了一份象样的贡献。

今天在头条上看到有人出此提问,甚是诧异,怎么我和好友的私下聊天,竞成了头条提问,也不知出此提问的人有没看过我和毕志的聊天,心里再想想,怕是没有这么巧吧!中国人这么多,一句话一个想法每天不知会被重复多少遍。世界虽大却小如村庄,古亦有天涯若比邻之说。

文学界,不仅仅是诗歌有这种窘况,小说散文亦好不到哪去,或者更差,惟有网络小说目前阅读量尚可。现在人都忙,上班不敢松懈,下班家庭杂务又多,看手机已成流行病,哪再来闲空读书呢?唉,写作人的悲哀!


忆余母兴化红膏大闸蟹


这个问题有些夸张,只是个病句。应该说写诗的人很多,但是评读”现代诗词作品“的人很少。

诗言志,歌永言。唐宋诗词,我想大家读的应该是很多的。关于唐宋以外的诗词,你究竟读了多少呢?现代诗歌,你读了多少?作者了解多少?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敢恭维!谢谢关注!


银号角乐团阿东


这个说法不是危言耸听。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诗词是属于小众文化。只有诗词爱好者还坚守这块阵地。不图名利,没有报酬,甚至自己还要搭钱。很多人写诗词是出于爱好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让诗词文化传承发扬。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现在却被浮躁的文化淹没。我想待整体民族素质提高了,欣赏诗词的人就多了,中国是诗的国度,随着国家和教育的重视,情况会改观的,近来中央台的诗词大赛反响很好,诗词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我本人从事基础语文教育。也是诗词爱好者,钟情传统诗词,尽自己微薄之力,弘扬传统诗歌文化。


w青山飞鸿w


不是真的,这只是一种调侃的说法!

评论者言下之意:一是说时下写诗的人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不管懂和不懂诗的都在写诗,而真正懂诗、会写诗和欣赏诗的人不多。二是当下在文学艺术当中,真正关注读诗的人并不多,社会对诗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也没有迎来诗歌的繁荣时代,诗作为一个小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并不大,因而社会关注度相对低一点儿。

文化大繁荣离不开诗歌的繁荣,形成诗的氛围有好的群众基础很关键,所以欢迎更多的诗歌爱好者加入这个队伍中来,即使水平不高也没关系,通过引导培训慢慢提高,只要有足够大的诗歌爱好者队伍,一定会出现出类拔萃的诗人,同时诗歌作为高雅的文学艺术,也希望社会多多支持诗歌的发展,诗言志、言情,既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又可以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对促进文化大繁荣大有作为!


文可之


个人以为这个观点说不上真,也说不上假,只能代表作者个人的思考,严谨来说,并没有研究或数据支撑。

首先,诗的定义范围可大可小,一句话都可能是诗,从这点来说,确实是写诗的人比看诗的多,因为所有人都是“写诗的人”。

其次,评论嘛,有时也会哗众取宠,抛出一些看似有道理或能引起争议的观点,实际可能就是凭空想象,或者为评论而评论,没有意义。

最后,每个人的接触面不一样,感受可能就不一样,如盲人摸象,都对,都不对。


晷影匆匆


很明确的说是假的!写诗是门技术活,写好诗更是艺术活。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当下每天互联网的信息量超越了古代数百年的信息量,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途径更快更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化,网速的提升,人们可以用手机更迅捷的收获精准信息。虽然人们的文化程度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却涵盖的是各个领域,知识面广阔,知识点纷杂。对于写诗而言,大多数人喜欢作,却毫无基本的诗体知识储备。写诗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立意等。绝大数人写的不过是打油诗,也就是“顺口溜”,没有规范的诗体行文。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白话文的普及,国人对古代的行文方式知之甚少,不少人对文言文都一知半解,更遑论诗词歌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