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封閉期,讓這座城有了集體記憶,切換了視角的舞臺,有壓抑,有萌動,有從心間生髮的枝椏,恣意生長,無論雲聚雲散,自然都不會停下腳步,春天還是會到來。



■專題策劃丨張曉毅

■本期分享者:潘未名 / 張家豪 / 陳甜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採訪人物

青年藝術家 潘未名


Q1:此次疫情期間,你是如何度過的?

我家在武漢,很幸運的是家人在隔離十四天後檢查體徵都正常。這段時間做的事情和大多數人可能都一樣,去團購並儲備好食物,利用一切途徑買到口罩,安慰僅僅是打了個噴嚏的家裡人,照顧好家裡的兩隻貓。做到縮減一切多餘活動,不給國家添亂。


Q2:在封閉的這段時間內,你是否有在堅持創作?

在警報拉響的第一個月裡,是沒有半點心思創作的。每天做的事就是去了解疫情的動態,同時去惡補了關於病毒的資料,並鍛鍊好自己的身體。最近終於開始繪畫,回到了正軌。


Q3:這些作品都表現了什麼主題?靈感來自於哪裡?

依舊延續了我想帶給人們的寧靜與秩序,去營造一個港灣,去停泊,營造一片淨土,去休養生息。靈感源自我自己的花園和我生活中遇到的美好。像武漢植物園、東湖梨園、東湖綠道等都是我經常散心的地方,因為你永遠能在自然界找到創作的動力與題材。最近武漢突如其來了一場大雪,新的作品就選擇了一個雪與茶花的題材。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正在畫的畫:《積雪的茶花》100×10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Q4:你覺得這段時間內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我學會了更愛這個世界,更愛我的祖國。


Q5:這段時間對你的創作帶來了哪些影響?在後續的作品創作中又會有怎樣的體現?

這次疫情讓我體會到了生命之重。重新審視人之於自然的關係。也許在以後的作品中這種調諧之感會更加突出。


Q6:最近你主要都有哪些關注?

比較關注中藥在這次疫情中的應用。


Q7:最近你看了哪些新書或影視作品?請給大家分享一下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我讀了《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中醫思維之於背誦 “ 氫氦鋰鈹硼 ” 出來的學生們是很難被理解的,但是實際上這一次中西醫綜合治療起了很明顯的效果。兩種看似不相及的治療手段在 “ 人 ” 身上給 “ 化 ” 掉了。西藥干擾病毒的複製,中藥扶正、祛邪,他們同時治癒著每一個病人。


這不禁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繪畫,又一次把注意力放到了 “ 化 ” 這個關鍵詞。因為我是油畫專業出身的,對於我的創作,更多講究的是西方泊來的規則,像黃金分割,斐波那契螺旋,甚至是對顏色的命名規則,也是 “ 理性 ” 的鎘紅、苯藍、氧化鐵紅。回過頭來看中國繪畫法則,如謝赫六法的第一條 “ 氣韻生動 ”,這種描述就給人感覺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讓人云裡霧裡。如同是一個學數理化出身的科學家面對中醫的陰陽五行精氣學說一樣,這種辯證永遠來的不如特效藥痛快。


這種差異是否能被化解甚至和諧地呈現在畫布上呢,常玉、朱德群等藝術家們在畫布上點化出了答案,我們很容易讀出他們藝術作品的文化背景。我們談薪盡火傳,談文化創新,不是去做無源之水。而我讀的這本書談論的 “ 博弈 ” 正點明瞭這並不是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競爭,而是有去有來的競技,結局是雙贏的。藥能治癒身體,畫能淨化心靈,抱著這種信念,作為一個學習 “ 模糊哲學 ” 長大的中國人,我將投石問路,慢慢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繪畫規律。


Q8:疫情過去後,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想出去走走,曬一下太陽,整個人都要長蘑菇了。


Q9:重新出發後,今年的新目標會是什麼?

堅定了畫畫這條路,同時要多多鍛鍊,健碩的肌肉也是美學呀。


Q10:最後,你有什麼想對大藝博的粉絲們說的?

藝術家們請畫下去,藝術愛好者們請愛下去。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採訪人物

青年藝術家 張家豪


Q1:此次疫情期間,你是如何度過的?

這次新冠疫情之下的武漢,一切都很艱難,窗外的種種聲音無時無刻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武漢人。我們都在壓抑的情緒中掙扎著,痛苦著並期待著。在封閉的時期,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繪畫創作與協助油畫系任課老師在線上學習平臺搭建教學課程上,其他時間就用來做做飯,看看新聞與閱讀,真想讓這段時間過得再快一些。

Q2:在封閉的這段時間內,你是否有在堅持創作?

這次疫情所帶來的種種苦難,每一個武漢人都體會得最為深刻,隨著封閉的時間越來越久,人們都逐漸安靜了起來。所以封閉期間當然在堅持創作,想用作品替自己發出一點聲音。同時在這段情緒緊繃的時間裡,也很難找到其他可以讓自己較能沉下心的事情。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枝系列》1-9 單幅28.5×21cm 紙本綜合 2019年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無題》 90×180cm 紙本綜合 2019年

Q3:這些作品都表現了什麼主題?靈感來自於哪裡?

近期創作作品的進度比較緩慢,其主題還是對之前 “ 生長 ” 系列的延續。在這次疫情下自己所引發對各種現狀的思考與先前創作思路基本保持了一致,或者說我對待這次疫情所帶來的種種現象的思考角度,還是出發於我之前對當代社會很多事物肆意性生長的觀注。各種社會問題的暴露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只不過這次的疫情讓其加速並淋漓盡致地展露了出來。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生長-6》 100×12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生長-7》 80×10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Q4:你覺得這段時間內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關於這段時間的收穫最想說的就是更加學會了珍惜眼前人,更加知道了醫護人員、警察與人民教師的艱難與偉大。

Q5:這段時間對你的創作帶來了哪些影響?在後續的作品創作中又會有怎樣的體現?

這段時間讓我對創作的思路更加明朗了一些,後續要做的就是堅持吧。

Q6:最近你主要都有哪些關注?

我與大家的關注是一樣的:對疫情下所暴露問題的關注,對一線工作人員與疫情發展情況的關注。

Q7:最近你看了哪些新書或影視作品?請給大家分享一下

在好友的推薦下開始看《中國陶瓷史》,陶瓷一直是我們中國工藝美術的瑰寶,封閉期間利用閒餘時間瞭解一下文物的歷史發展也是一件較有趣且能打發時間的事情。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Q8:疫情過去後,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擁抱女朋友。

Q9:重新出發後,今年的新目標會是什麼?

新目標就是在之前的基礎上更提升自己。

Q10:最後,你有什麼想對大藝博的粉絲們說的?

艱難之後我們都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採訪人物

青年藝術家 陳甜


Q1:此次疫情期間,你是如何度過的?

自1月23日武漢 “ 封城 ” 起,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了,一開始因疫情擴張而感到焦慮恐慌,到現在疫情逐漸被控制,心情也漸漸迴歸平靜,期待著春暖花開一切迴歸正常的軌跡。突然一下子有了這麼長的一段完整的時間去整理平日浮躁的心緒,看書,畫畫,聽書是這段期間主要的活動。

Q2:在封閉的這段時間內,你是否有在堅持創作?

我選擇了留在武漢,雖然沒能在過年與久別的父母聚一聚,但武漢這一封城,也把我和畫室 “ 封 ” 在了一起,即使缺藥缺菜缺運動,唯獨最不缺的就是畫材,起初天天刷著有關疫情的新聞,越看越是心神不寧,這時候我就畫畫,不斷處理畫面的問題讓我得以平靜,這一段時間裡倒是積累了不少作品。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陳甜的畫室


Q3:這些作品都表現了什麼主題?靈感來自於哪裡?

這段時間我思考得最多的就是人與自然的問題。曾經天一亮窗外就會傳來汽車的鳴笛,樓下街道已是一片車水馬龍,現如今人們都躲進了一個個鋼筋混凝土的盒子裡,動物倒是都出動了。清晨有鳥鳴打破封閉的寂寥,新聞裡野豬都上了武漢的二環線。武大的早櫻開了,無論有沒有人欣賞。《齊物論》裡說 “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天地是人類共享之天地,人類乃天地間的人類,人類作用於自然的任何動作,都會百轉千回作用於人類自身。我不斷試圖在作品中體現這一觀念,消解畫面中人物的主體地位,讓人的形象浸潤於草長鶯飛間,隱匿於海洋與青苔之中。不去與天地爭奪主動權,關愛自然就像呵護自己的生命,因為天地也是 “ 我 ” 生命的延展。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 165×8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有人說:“ 武漢被按下了暫停鍵 ”,我覺著這句話是站在人的角度上說的,其實無論你出不出來,武漢的春來還是來了,你看或不看,武漢的花還是開了,花的使命是盛開,它爭取到一個地縫、一縷陽光就要綻放,一朵花的綻放就是一個具足的世界,花從不會 “ 空染胭脂媚俗人 ”,我想到自己也是如此,有間隙我就要畫畫,除了如何讓畫更能體現我的生命,其他的怨望都是多餘的,畫畫吧,就像一朵花的綻放,美醜好惡由人說,我自花落復花開。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花 · 嵐》 70×10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Q4:你覺得這段時間內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這段時間最大的收穫就是積累了一些創作,更重要的是理順了目前創作的延伸方向,也穩定了自己的心態,“ 飢來吃飯,困來即眠 ”,我慧根尚淺,還得加一個 “ 好好看書,好好畫畫 ” 才能安生。

Q5:這段時間對你的創作帶來了哪些影響?在後續的作品創作中又會有怎樣的體現?

最大的影響是畫面中主體的消解,之前的作品都是鮮明的人物為主體,周圍的環境是人物的陪襯,而現在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讓人物形象隱匿在畫面中,在人與自然中找到平衡,讓人的生命成為一段旋律,融入自然的交響樂。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和絃》 100×10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Q6:最近你主要都有哪些關注?

最近除了關注疫情,就是花了些心思關注了一下景觀設計。去年年底我在郊區整了個帶院子的小房子,周圍湖光山色遠離城市喧囂,我打算日後把畫畫的工作室一併搬去,乘著有閒工夫自學一下景觀設計,設計一下自己的院子。我所向往的藝術是一種善於耕耘、細心玩味的生活態度,中國文人喜好園林,追求 “ 不下堂坳而坐窮泉壑 ”,中式園林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文徵明好治園,於是創作了《拙政團三十一景圖》,莫奈善色彩,他的睡蓮也皆取景於自己的花園裡,我希望將來能好好拾掇一下自己的院子,要找到人與自然的位置,還得從澆灌身邊的一花一木做起。

Q7:最近你看了哪些新書或影視作品?請給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看了《南畫十六觀》,其實不算是新看的書了,挺厚一本,最近終於得空把它細細品完。這書主要講的是中國歷史上十六位具有代表性的文人,難得看到一本繪畫史論寫得如此情感飽滿,引人入勝,讓我深切的感覺到,西方藝術家大多是文明的 “ 晴雨表 ”,思潮的 “ 舉旗手 ”,而中國文人的藝術作品是他們的 “ 桃花源 ” 與 “ 須彌山 ”。可能是受文化根性的影響,這 “ 桃花源 ” 與 “ 須彌山 ” 總能讓我心馳神往。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Q8:疫情過去後,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回家看爸媽,他們在湖北黃石,那裡疫情也挺嚴重,小區封鎖了,他們又不會網購,我又被閉在武漢,只能乾著急,好在社區工作人員非常的熱心,幫他們採購生活物資和食材,真的是雪中送炭了。他們也很擔心我,說武漢疫情嚴重,叮囑我不要出門,每天給他們一個電話報平安,有一天我起晚了,快到中午打過去,他們等得著急了,爭著跟我講電話,問長問短的,我很感動也很難過,他們含辛茹苦生養我二十多載,現如今分隔兩地並不遙遠,我卻總以 “ 忙 ” 推諉,一年也陪伴不了他們幾天,而他們一如既往只有那麼一句 “ 你好,我們就好 ”,在我婚後又變成了 “ 你們好,我們就好 ”。

Q9:重新出發後,今年的新目標會是什麼?

我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活得用力過猛的人,以前經常給自己定計劃,我要畫多少幅畫,多少是大篇幅的,多少是小品,要看幾本書,經常弄得自己白天黑夜連軸轉,不僅身體健康受到了影響,也忽視了身邊應該珍視的人,疫情讓我有閒暇去審視這一切的價值,包括我自認為與時間賽跑趕出來的作品,我才失落地發現,沒有時間沉澱的作品或多或少透露著浮躁。所以,重新出發以後,我不會再刻意去制定什麼創作計劃,好好生活,好好愛身邊的人,好好畫每一件作品,新的每一步不迷茫,不倉促,溫柔而堅定。

Q10:最後,你有什麼想對大藝博的粉絲們說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大藝博是一個有生命的平臺,作為藝術家,我會和這個平臺所連結的所有藝術家一起成長,同時,這個平臺也會不斷吸取更多新鮮的血液,所以,請大家以發展的眼光看大藝博,看它生長綻放。



疫情期間,你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大藝博邀請青年藝術家們參與本次話題接龍

分享你的所見所想,與我們一同靜待春暖花開

*話題發起後,

將在之後陸續分享放出


參與方式

回答本次話題的10個問題:


Q1:此次疫情期間,你是如何度過的?

Q2:在封閉的這段時間內,你是否有在堅持創作?

Q3:這些作品都表現了什麼主題?靈感來自於哪裡?

Q4:你覺得這段時間內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Q5:這段時間對你的創作帶來了哪些影響?

在後續的作品創作中又會有怎樣的體現?

Q6:最近你主要都有哪些關注?

Q7:最近你看了哪些新書或影視作品?請給大家分享一下

Q8:疫情過去後,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Q9:重新出發後,今年的新目標會是什麼?

Q10:最後,你有什麼想對大藝博的粉絲們說的?


請附上您的相關配圖

個人照/相關作品圖/其他分享內容的配圖

* 配圖文件請單獨另發,圖片大小≥1M


請附上您的基本信息

* 姓名:

* 年齡:

* 封閉期所在地:城市(地點)

* 教育背景:如“碩士(本科)在讀於(畢業於)XX美院XX專業”


發送至大藝博官方郵箱:

[email protected]


期待你們的分享~!


封閉時期,讓我們攜手並肩

大藝博與你共度時艱!




往期回顧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一)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二)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三)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四)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五)


專注青年藝術


大藝博一直在前行

特別專題丨封閉期的藝術家們(六)

官方微博:大學生藝術博覽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