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阳光问廉》:问责无死角 件件有回音

问责更有力

2016年以来曝光问题73个

现场询问质询党员干部493人

解决问题339个、问责377人

监督更全面

构建“直通问廉+阳光问廉+问廉追踪+问廉观察”多平台让监督过程不留死角

参与度更高

采用“自我推荐+组织把关+电视比赛”的方式海选群众监督员

“自从上次参加《阳光问廉》后,我们深刻反思、认真总结,党委政府再研究、再部署,及时调整思路。现在已及时完成枳壳和白芍的冬栽任务,并做好春季丹参种植规划。”近日,巴州区关渡乡党委书记谢飞表示。

前段时间,《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走进巴州区,报道关渡乡在落实道地药材冬栽任务时执行不力,被现场问责。节目播出后,关渡乡迅速行动,把目标任务落实到村和具体的人,调动全乡群众种植道地药材。

为破解基层监督渠道不畅、监督手段单一,近年来,我市创新开播《阳光问廉》,构建“直通问廉+阳光问廉+问廉追踪+问廉观察”监督链条,采取“自我推荐+组织把关+电视比赛”海选群众监督员,开展满意度测评。创新开播《群众来问廉》,坚持把《阳光问廉》打造成法纪政策宣传平台,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

创新节目链条

坚持全媒体直播、全媒体跟踪,让舆论监督更麻辣

充分发挥《阳光问廉》品牌优势,由专题栏目向上下游延伸,全新构建“直通问廉+阳光问廉+问廉追踪+问廉观察”监督链条,让新闻媒体持续发酵升温,真正把《阳光问廉》打造成监督的高地、舆论的磁场。

通过《直通问廉》,多方监督发现问题。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上滚动播出问廉主题、关注话题、举报方式,24小时开通微信、QQ和热线电话,汇集最全面的群众呼声和关切。2016年以来,《直通问廉》共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134条,民生诉求、意见建议、政策咨询共计4800余条。

在《阳光问廉》中,全媒体直播曝光问题。坚持不彩排、不预演、不通气的全媒体直播形态,建立“曝光+质询+测评+承诺”的“问廉”模式,由主持人、媒体记者、群众代表以及落实主体责任的“一把手”面对面问症结原因、问整改措施、问完成时限,真正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2016年以来,《阳光问廉》共曝光问题73个,现场询问质询党员干部493人。第27期《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现场俨然一副官员“赶考”百态图,考生是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考题是落实“两个责任”,评委是大众考评团,而监考者则是收听收看的广大群众。

节目后,开展《问廉追踪》,全程跟踪整改问题。直播结束后,在电视、电台、报纸同步开办《问廉追踪》栏目,对群众反映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追踪式报道,督促问题真整改、真落实。2016年以来,共开播《问廉追踪》电视节目30期,并邀请报纸、电台同步参与、同步开办,督促现场曝光的73个问题全部整改、问责到位。有被问廉干部感叹:擦去汗水,只需轻轻抬手;无法擦去的,则是承诺和担当。

问题整改结束后,开办《问廉观察》栏目,邀请责任单位、群众代表、有关专家走进演播室或整改现场,深度剖析问题根源,多维探索整改机制,做到曝光一个问题、建立一项制度、解决一类问题。如针对曝光的基层“微腐败”问题,探索建立村级“微权力”清单,推进村级小微权力监管改革,从源头防止“微腐败”。

创新参与渠道

坚持自愿参与、主动参与,让群众监督更真实

热心市民李友生还记得,前年他在朋友圈看见一条公开选聘《阳光问廉》群众监督员的消息,报名后,他成为问廉现场的一名群众监督员。“我们主要对问廉责任人的表态进行评价,结局只有两种,一是满意,二是不满意。”李友生说。

为让群众监督更真实,我市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不仅让群众自愿参与、主动参与,更让群众举手表决、开口讲话,用群众心声去解读民意,用群众认同去凝聚民心,引导和带动群众愿意监督、敢于监督、信任监督。

在海选监督员时,通过采取“自我推荐+组织把关+电视比赛”的方式,按照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纪委委员和特邀监察员7:2:1的比例,组建300人的“问廉监督员”人选库,每期抽选“问廉监督员”参与暗访调查、现场测评、跟踪整改全过程。2016年以来,《阳光问廉》巴州区纪委监委“面对面听民意·实打实解民忧”主题“群众来问廉”节目走进回风街道办事处大溪口村问廉曝光的73个问题中,27个问题短片由“问廉监督员”提供问题线索并亲自参与暗访调查,跟踪问题整改。

同时,现场开展满意度测评,让群众举手表决。每期选取60名热心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纪委委员、特邀监察员组成问廉考评团,现场对曝光问题及承诺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测评满意率低于60%的,随机选取问廉代表团成员,围绕问题根源、整改措施、整改成效进行质询,被问廉责任人必须再次表态承诺。2016年以来,共开展满意度测评23次,115名党员干部落实“两个责任”的情况被测评为不满意,均再次表态承诺。

创新发问方式,让群众开口讲话。针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民利问题,通过直播连线或邀请群众代表现场提出询问质询或意见建议,让责任单位负责人面对镜头、面向群众作出整改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创新开播《群众来问廉》43期,推动《阳光问廉》走出演播厅,进社区、进农村、进园区,通过群众选择主题、群众提供线索、群众现场质询、群众跟踪整改、群众测评结果等方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310个。

创新监督方式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中心,让纪检监督更深入

在创新监督方式上,我市坚持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就把《阳光问廉》的监督触角延伸到哪里,既让问题得到解决,又让责任受到追究,更让干部受到教育,不断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质效。

紧扣中心,选准主题。每期《阳光问廉》根据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的推进需要,紧盯社会关注热点难点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曝光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纵深开展。2013年以来,先后围绕从严治党、脱贫攻坚、依法治市等重大决策部署开播节目27期。特别是2016年以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等重要批示精神,先后以“百日攻坚”倒计时·监督执纪“面对面”、整治“中梗阻”·增强执行力等为主题开播节目13期。

正反对比,鲜明导向。结合每期节目主题,制作播放正面宣传专题片,深度总结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效,让330余万巴中人民知晓党委政府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党员干部作风怎样、转变怎样,讲好巴中故事,传递廉洁力量。同时,通过挖出具有多发性、易发性、普遍性的问题典型,寻访具有引领性、代表性、示范性的先进典型,既树标杆、立榜样,又绷底线、明规矩,实现曝光一个典型、解决一类问题、树立一个标杆、带动一方风尚。

警示教育,锻造队伍。坚持把《阳光问廉》打造成法纪政策的宣传平台、干部教育的生动课堂,创新“问廉观察+纪律课堂”教育模式,根据每个曝光短片对相关责任人现场“画像”,剖析问题本质,挖掘问题根源,并结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纪律教育,让围观干部从“看热闹”向“受警示”转变。每期组织与节目主题相关的各级党委(党组)负责人现场接受警示教育,并督促曝光问题单位组织干部职工集中收听收看,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纪律规矩、准确运用政策法规、真实掌握基本情况,被问者由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的“害怕”,到直面问题、真诚回应的“担当”,组织和群众看到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成长。

从严问责,系统治理。坚持问事必问责、问责问到底,针对涉嫌违纪违规问题,既把握运用“四种形态”解决突出问题,又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纵深开展,让曝光问题从“靶向改”向“全面治”转变。2016年以来,《阳光问廉》共督促解决问题339个、问责377人,真正传递不落实、不作为就要被曝光、被问责的压力。同时,先后推动民政、人社、国土等11个部门开展低保评定、医疗保险、不动产登记等领域系统治理,实现曝光一个典型,解决一类问题。(实习生赵秋林 记者何欢/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